s 阅读页

3.“布莱德雷计划”

  艾森豪威尔、特德、史密斯、斯特朗、布尔、怀特利等人和布莱德雷在凡尔赛开会讨论了盟军的战略问题。

  布莱德雷在会上提出了近期、长期两个战略计划。近期战略主要是立即向德军突出部的腰部发动一次钳形攻势。布莱德雷认为这个战略可以将德军包围起来一举歼灭。同时,他提出将第12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到那慕尔或迪纳特,以便协调第3、第1集团军的作战。

  对于长期战略,布莱德雷主张利用希特勒反攻的错误,及时将北部以蒙哥马利为主力进攻莱茵河改为中部进攻战略,由布莱德雷率主力部队实施。

  横渡莱茵河的进攻由蒙哥马利的部队担任主力,布莱德雷的部队担当配角。然而,布莱德雷暗中运筹,美国勇将霍奇斯、巴顿巧战德军,抢在英军之前渡过了莱茵河,建立了桥头堡,为盟军全面渡河歼灭德军奠下基础。

  3月9日,布莱德雷和美军的4位集团军司令霍奇斯、辛普森、巴顿、杰罗,还有几位空军将领在那慕尔于接受了法国勋章,法国阿方斯·米安将军亲自抵达那慕尔为他们授勋。布莱德雷抓住几位集团军司令相会的良机,与他们秘密商谈,透露了自己的计划。他准备以雷马根桥头堡为全面进攻卡塞尔的起点,向卡塞尔击出盟军的右翼铁钩。几位集团军司令都欢喜雀跃,但布莱德雷警告他们要严守秘密,这个计划还未获批准,蒙哥马利的北面仍然是主攻。第1集团军还要准备10个师作为蒙哥马利的预备队。

  3月13日,艾森豪威尔下达了行动命令。3月23日,霍奇斯和巴顿以极小代价攻占了“桥头堡”,并迅速扩大了战果。

  1945年3月25日,布莱德雷与丘吉尔、布鲁克、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在莱茵贝格会晤后,就和艾森豪威尔开始酝酿最后征服纳粹德军的计划了。这个计划主要由布莱德雷提出,许多人称之为“布莱德雷计划”。

  “布莱德雷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其一,美军扫清鲁尔区的德军,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由北向南,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由南向北,两面夹攻,形成钳子,在帕德博恩——卡塞尔地区会师,歼灭包围圈中的大部分德军。鲁尔区的残敌,则从两个集团军和即将渡过河的第15集团军中抽调部分兵力去肃清。其二,美军围歼鲁尔区的德军后,由布莱德雷组织第1、第3、第9集团军向卡塞尔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全面进攻,横穿德国中部,通过莱比锡——德累斯顿向易北河挺进,与攻到易北河的苏军隔岸相望。为此,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在帕德博恩与第1集团军会师后立即归还布莱德雷指挥。进攻中蒙哥马利率英国第2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集团军担任左翼的掩护任务,向北渡过易北河,打到丹麦边境;南部则由德弗斯掩护,第6集团军群在右翼向东南攻到奥地利。

  “布莱德雷计划”获准后于3月28日上午开始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包围鲁尔区。4月1日,怀特的先遣队与柯林斯手下的第3装甲师合拢了钳子,德军被包围在鲁尔区。

  1945年4月4日夜12时刚过,艾森豪威尔按计划命令第9集团军回归布莱德雷指挥。到这时,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已拥有第1、第3、第9集团军及第15集团军12个军共48个师的兵力,人数达130万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集团军群,也是布莱德雷指挥过的最大规模的集团军群,他高兴万分,现在不用听由蒙哥马利傲慢无礼的说教行事了,也不必与他保持密切联系了。布莱德雷把自己的战术司令部从那慕尔迁回卢森堡,后来还临时迁到德国的威斯巴登。

  按照计划,向易北河主攻的计划要在4月14日前后开始实施,布莱德雷确信鲁尔区已不能构成威胁时,于4月6日和7日就让各军开始东进,这是一次小小的冒险。一股股小部队先期轻装进发了,他们的行动实际是在包围圈未形成之前开始的。

  主攻从卡塞尔开始,布莱德雷让第9、第1、第3集团军从北到南部署在220公里的战线上。4月12日,辛普森的第2装甲师渡过易北河,首先在东岸建立了桥头堡。在巴比,辛普森已拥有一个桥头堡可作进攻柏林的跳板。辛普森表示4月15日可以用麦克莱恩的第19军、吉勒姆的第13军向柏林发起进攻。第19军可以在17日黄昏抵达柏林郊区,吉勒姆也表示18日中午抵达柏林。

  正当辛普森的集团军蠢蠢欲动时,布莱德雷反复思量着攻打柏林的得失。大军长驱直入,后勤补给困难自不待言,以10万士兵的生命去换取一座毫无军事意义的城市,得不偿失是肯定的。但攻打柏林的政治诱惑力如此之大,令布莱德雷不禁怦然心动。

  正当布莱德雷让辛普森认真准备进攻,不要轻举妄动时,艾森豪威尔最后下了决心,让苏联红军去攻打柏林。若苏联红军无力攻克柏林或柏林较难攻克时,盟军再考虑去攻打柏林。

  这样,布莱德雷便把注意力转移到南部战线和阻止德军在阿尔卑斯山脉建立“堡垒”的问题上来。由于巴顿已抵达莫德尔河,布莱德雷让他代替霍奇斯去完成这一任务,以免霍奇斯的部队要在巴顿的前面渡河,两军交错在一起。巴顿可以向东南继续挺进,直扑林茨和多瑙河,德弗斯担任巴顿右翼的掩护,经纽伦堡及慕尼黑向东进攻。

  在西线战场,1945年4月15日,盟军的最后总攻令下达,巴顿挥师直指多瑙河谷和萨尔斯堡。

  在西线的美军主要由巴顿实施对多瑙河的进攻,这是美军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次决战,布莱德雷不敢有半点松懈。总攻前,布莱德雷对巴顿手下各军及军长的配备作了调整。

  4月26日,美苏两军正式会师于易北河。布莱德雷欣喜若狂,美军终于取得了象征胜利的机会——与苏联红军在易北河会师!

  4月27日,布莱德雷命令霍奇斯派许布纳的第5军从卡尔斯巴德—比尔森一线向南推进到1937年的捷克边境。这个地区是巴顿的战区,5月4日,布莱德雷正式把第5军划归巴顿的第3集团军。至此,“布莱德雷”计划胜利实施完成,德国法西斯的命运已盖棺论定。

  §§第九章 卓娅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