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百家各姓历史及起名参考(二)

  1.起源

  陈姓祖先是舜的后代。东周初年,舜的第34代孙妫满,被周武王姬发追封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后人称胡公满,其子孙就有人以国名为姓。因此,陈胡公就被认为是陈姓的始祖。此外,北魏孝文帝时期,北鲜卑族的三字姓“侯莫陈氏”被改为单姓陈。唐朝,丘兹王后裔白水贵在内地做官,改姓陈。这是陈姓的另外两个来源。

  2.迁徙与分布

  (1)最早因陈国内乱,陈姓子孙多次向外迁移:陈袁公之子避居陈留,陈泯公长子陈衍避居阳武,陈泯公次子后裔定居河南固始,这一支称为固始陈氏。

  (2)东汉时期已有陈姓居住在颍川(今河南省禹县),形成了颍川陈氏的一支。

  (3)唐代时,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一是唐高宗时陈政率兵入福建平息叛乱。二是颍川陈实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今福建同安,其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

  (4)南宋时陈氏开始移入广东;明朝末年陈氏入台。福建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为陈氏入台始祖。

  3.陈姓名流

  从胡公满开始,数千年的繁衍使得陈姓遍及中国大地,陈姓名人纷纷涌现:领导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汉初名臣陈平运筹帷幄,协助刘邦取得天下;西晋历史学家陈寿,留下了不朽的《三国志》;唐朝高僧陈玄奘,漫漫西行获得了“真经”。近现代陈氏名人则有民主革命家陈天华、爱国华侨陈嘉庚、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陈独秀、共和国开国元帅陈毅等等。

  4.起名参考

  “陈”姓历史名人中较好和较有特色的名字如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子昂”,意即有学问的男子,昂首挺胸,表现了名主精神振奋的气势,“子昂”二字选得好;南宋词人陈人杰,名主自称人杰,表现了其对自我的评价和做人的追求;清末浙东三杰之一陈虬,“虬”,虬龙,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人名中用“龙”字的很多,这里用“虬”就避免了和许多人用“龙”字造成重名,“虬”字用得好;清末英雄陈化成,姓名连起来意即陈可化为成功,“化成”二字搭配得好;现代语言学家陈望道,以“望道”为名,表明名主期望追求真理,探索新方向,开辟新道路,“望道”二字组配得好;解放军高级将领陈再道,以“再道”为名,也表示要抛弃旧的道路,将走一条新的道路,“再道”当然是指社会的变革,“再道”二字组合得也很好;爱国民主人士陈铭枢,名字表示铭刻于中枢,表达了名主高尚的理想与心愿,“铭枢”二字很独特,组合得也好;曾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陈丕显,“丕”,大的意思,“丕显”,即大显,以“丕”为名,选字好,意思表达得也很含蓄;人民解放军大将陈赓,“赓”,继续的意思,起单字名“赓”,表示名主将永不停歇,坚定地走下去,名字给人以无限想象的余地;曾任浙江省领导的陈奇涵,“涵”,包容、涵盖之意,起名“奇涵”,表达名主能容纳百川,达到海涵,“奇”字用得好;儿童文学家陈伯吹,人名中用“吹”字的很少,这里不仅用了“吹”,而且要大“吹”(伯在同行中代表大),这里的“吹”不是贬义,而是鼓吹、大造舆论,“吹”字用得好;电影评论家陈荒煤,煤燃荒原,熊熊烈火,名字表达了革命者的气势和志向;现代中国医学家陈无咎、法学家陈体强、剧作家陈大悲、陈白尘、篆刻家陈巨来,这些人名用字独特,内蕴丰富,也值得“陈”姓人起名时参考。

  “陈”字由左“阝”和右“东”组成,拆姓起名可叫陈东或陈尔(谐音耳)东。和“陈”同部首的字有阡、阳、阵、阶、际、陆、陇、陌、陶、陪、隆等,这些字都可为“陈”姓单字人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叫陈阵阡、陈阶阳、陈际陆、陈陌陇、陈陶陪、陈阡隆,等等。

  “陈”的同音字有臣、尘、辰、沉、晨等,这些字组成的词有的可谐音为陈姓人名,如“臣”字组成的臣民,“辰”字组成的辰光,“沉”字组成的沉静、沉重,“晨”字组成的晨光、晨曦、晨星、晨钟,都可谐音成为“陈”姓人名,如叫陈民、陈光、陈静、陈重、陈曦、陈星、陈钟,也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陈民生、陈光烈、陈静波、陈重健、陈曦照、陈星灿、陈钟铭等等;但是上述同音字中组成的词,有些则不宜用于“陈”姓人名,如用鲍、豹和构、够字为名,谐音就变成了“尘暴”、“尘垢”。若用仕、适、轼字为名,谐音就变成了“尘世”,这是“陈”姓人起名时应该注意的。

  “陈”字除用姓氏外,本身含有“旧”的意思,陈旧、陈腐、陈规、陈迹,这些多指过时、腐朽和已不适用的事物,所以“陈”姓人起名最好不用臼、咎、府、斧、圭、瑰、际、济这些字,若用,谐音就变成了陈旧、陈腐、陈规、陈迹,这些都是不好的。

  “陈”姓人起名,最好选与“陈”相反的一些词,如新、荣、昌、茂、盈等,这样就可改变“陈”字的贬义,换为由“陈”变“新”的褒义。如陈焕新、陈展新、陈又兴、陈正茂、陈达昌、陈锡繁、陈必盛、陈荣昌、陈其美、陈日新、陈方开、陈馥墨等,这些名字都很好,值得“陈”姓人起名时参考。

  杨

  1.起源

  杨姓主要来源有两个:据《唐书》记载,杨姓源自姬姓,其主要有两支:其中一支以国为氏,而另一支以邑为氏,周宣王姬静的儿子尚父,被封在一个名叫“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的地方,建立了杨国。到春秋时,杨国被晋国所灭,其后人为纪念故国从此姓杨。而晋国灭杨以后,将杨分封给了晋武公的孙子突,突被称为“羊舌大夫”。其后裔叔向,有个儿子叫伯石,字食我。食我以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人称杨石,又叫杨食我。其子孙便以“杨”作为自己的姓氏,史称杨氏正宗。

  2.迁徙与分布

  (1)杨姓最早发源于今山西省境内。杨国灭亡后,遗民大多迁入陕西境内以及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后来繁衍分布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代杨姓发展的主流。

  (2)春秋战国时期,杨氏有族人迁入今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3)晋、唐时期,是杨氏繁衍鼎盛的时期,杨氏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闽为迁移中心;清初杨姓入台。

  (4)从近代开始,闽、粤、台的杨姓入居海外,现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欧洲、美洲、大洋洲的一些国家。

  3.杨姓名流

  杨氏名望世人皆知。西汉的杨雄、东汉的杨修、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初唐诗人杨炯、南宋数学家杨辉、清朝地理学家杨守敬等,都是杨氏家族的骄傲;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上杨家出了许多名将,如隋朝的杨素、杨林是国家社稷的栋梁,而宋朝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4.起名参考

  “杨”姓历史名人中较好和较有特色的名字如西汉经学家杨何,以“何”为名,表示疑问或反问,疑问反问什么呢?留下广阔的余地,任你去想象,这个“何”字用得好;北魏平东将军杨大眼,大眼不光指外形,更有眼睛特明亮、观察特远特细之意,此名较独特;北宋文学家杨亿,以“亿”为名,表示名主对大数的追求;学者杨时,以“时”为名,表示名主对时光的重视,“亿”和“时”都给人以无限想象的余地;南宋初年农民起义领袖杨么,“么”,数目中的一或最小数,名字表示自谦,用“么”远比用“一”、“小”好,有韵味;南宋数学家杨辉,此名好在和姓同音字“阳”连起来,意即阳光之辉,姓名组合得很好;哲学家杨简,以“简”为名,一切从简,用“简”表达了名主的思想理念;毛泽东夫人杨开慧,女士名中用“慧”字的很多,此名好在前边加了个“开”字,意即开启智慧,更加聪明、更有大作为,“开慧”二字搭配得好;现代爱国将领杨虎城,以“虎”筑城,以“虎”守城,此城可谓雄壮、威严,不可攻克,“虎城”二字搭配得好;人民解放军上将杨成武,以成武为志向,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名实相符;著名哲学家杨献珍,以献出珍宝为己任和理念,表明了名主的大公无私、致力奉献的精神,“珍”字前边的“献”字加得好;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名字表明名主钟情于“健”,这里的“健”不仅指体魄,也包含思想品格,这也正是名主的做人准则和追求;现代作家杨沫,“沫”,沫子、泡沫,名字表示自谦,极其轻微,不足称道,“沫”字选得好;剧作家杨村彬,名字表明主人虽为村野之人,但很文雅,彬彬有礼,“村彬”二字选配得很好。此外像杨澜、杨晓月、杨依依、杨柳青、杨生茂、杨根思、杨益言、杨瑞雪、杨蔚屏等,这些名字也是很好的,“杨”姓人起名时可以此为借鉴。

  这里还要特别提到“杨”姓的一家人和“杨”姓的一个地名。前者是以宋代名将杨业、杨延昭、杨宗保为代表的杨家将,他们守卫北方、全家上阵、屡立战功,号称“无敌”,广为后代的人们传颂和赞扬。后者杨家岭在陕西延安西北,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共中央所在地,被称为革命圣地。“杨”姓人若对杨家将和杨家岭情有独钟,也可从此意出发选出恰当的字起名。

  “杨”属乔木,同类中许多树均可入杨姓人名,如柳、榆、槐、松、柏、梅、桂、桐、楠、桦、榕、樟等,这些树名可用作单字名如杨柳、杨松、杨榆、杨桦等,也可起双字名如杨柏松、杨梅桂、杨槐榆、杨樟楠等等。“杨”树是最常见、最普通的树木,它虽不名贵,也不华丽,但高大挺拔,且易于培植。茅盾著名散文《白杨礼赞》,就是赞美白杨的这些品格。据此,可起出许多较好的名字,如杨尚朴、杨立挺、杨干天、杨志尚等等。

  “杨”的同音字有扬、阳、炀、洋等,这些字的大部分含义都很好,据此可起出谐音好名。“扬”,含有高举、颂扬、传播等意,以此可叫杨帆、杨榷、杨威、杨扬等,也可起双字名如杨帆远、杨榷要、杨威震、杨可扬等等。同音字“阳”,主要指太阳,据此可起单名字如杨光、杨明、杨辉、杨灿、杨春、杨刚等,也可在这些名字的前或后加恰当字的变为双字名,如杨光照、杨明宇、杨耀辉、杨普灿、杨春雪、杨刚男等等。同音字“炀”,指火旺,据此可起名杨旺、杨炽、杨燃旺、杨炽铸等等。同音字“洋”,原主要指海洋、后演变成指外国人及外国传来的物,于是有了洋人、洋财、洋奴、洋货、洋灰、洋油、洋蜡、洋布、洋钱、洋葱、洋芋、洋白菜、洋柿子、洋嗓子、洋字码等词。这样杨姓在起单字名时,就要尽量避开这些谐音字词,以免将“杨人”(包括“仁”),谐音读作“洋人”、将“杨才”谐音读作“洋财”,将“杨驽”谐音读作“洋奴”、将“杨尤”谐音读作“洋油”,如此等等。“杨”姓人起名时要注意这些。

  黄

  1.起源

  关于黄姓的起源,据说黄氏最主要的一支源于嬴姓。少昊的后人、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伯益,因功被舜赐姓为嬴氏,他有14支后裔,其中一支为黄氏。黄氏祖先在商末周初建立黄国(今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称为“黄子国”。春秋时黄子国被楚所灭,其子孙世代以黄为氏。

  2.迁徙与分布

  (1)春秋时期,黄姓人大部分在今湖北境内发展繁衍。到战国时期,“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被封于今江苏苏州,其后代有的就定居于此。

  (2)汉代以后,黄姓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四川、河南等地。晋代时,黄氏开始迁入今福建,并逐渐成为闽南旺族。

  (3)自唐代到宋代中期,黄氏在今湖北、陕西、甘肃、河北、安徽等省发展为大姓。北宋末,河南黄氏南迁至今杭州,成为当地的大姓。

  (4)宋元时期,黄氏称盛于福建、广东。明清之际,黄氏迁入台湾,尤其是清代以后,更多的黄姓人迁入台湾,现今黄姓是台湾的第三大姓。

  (5)近代以来,黄姓前往港、澳拓展,还有的远赴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英国、美国等地。

  3.黄姓名流

  黄氏族人,英杰辈出。春秋时的春申君黄歇,以礼贤下士、门客三千而举世闻名;三国时的黄盖因英勇善战、忠义过人而家喻户晓。此外,还有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宋代诗人黄庭坚、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近代思想家黄宗羲、民主革命家黄兴等,他们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美名远播。可是,仔细考察黄氏的家族史就会发现,黄氏子孙似乎历来与权无缘,少有公卿将相。

  4.起名参考

  “黄”姓历代名人中名字较好或较有特色的如三国名将黄盖,“盖”既指遮盖于上面之物,如华盖,又含超过压倒之意,起名“盖”,表明名主的雄心大志,很有气势;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巢”,鸟的窝,以巢为名,喻己如巢,将从这里远飞,定会有大的作为,用“巢”字作名者极少,很独特;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原姓陆,名坚,父母早逝,家贫无依,有位“黄”姓老人年迈无嗣,见其聪慧乃收为养子,并高兴地说:“黄公望子久矣!天赐佳儿,来亢吾宗”,由此陆坚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名与字连起来为“公望子久”,很有意思;清代藏书家黄丕烈,“丕”,大的意思,“烈”,强烈、刚直,起名“丕烈”,表明名主极其刚烈、坚强,这既是名主的性格,也是他的追求;现代画家黄胄,“胄”指古代帝王子孙,这里利用了“黄”姓这个字,姓名连起来,表明自己是黄帝的子孙后代,“胄”字选得好,少重名,有特色;现代医学家黄家驷,“驷”,即驷马,成语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用“家驷”作名,表明名主如“驷”奔腾,勇往直前,很有气势;现代地质学家黄汲清,“汲”,原指汲水,也指汲取其他好的东西,起名“汲清”,意即汲取清澈洁净的水,泛指汲取一切优秀的东西,“汲”字用得极好;有机化学家黄鸣龙,以鸣叫的龙为名,表明名主远大的追求和恢宏的气势,此名也很有特色;志愿军英雄黄继光,也许是受民族英雄戚继光名字的影响,也以“继光”为名,表明将以“继光”为己任,继承并发扬光大,名字正好表现了名主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继光”二字选得好。此外,像黄天戈、黄火青、黄河清、黄清源这些名字,也是“黄”姓人起名时可作参考的。

  “黄”姓字不宜拆字组名。与“黄”同部首的字有莫、芙、英、萸、荧、艾等,这些字都可与“黄”姓入单字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叫黄莫芙、黄萸英、黄荧艾等等。

  “黄”字除用于姓氏外,它还是一种颜色的名称,由此组成的一些词如黄柏、黄金、黄花、黄鹏、黄莺、黄连、黄梅,以及黄灿、黄龙等,可谐音变为“黄”姓人单字名,还可加恰当的字组成双字名,如叫黄柏乔、黄金荣、黄花昧、黄鹏鸣、黄莺语、黄连芳、黄梅雨、黄灿茜、黄龙北等等。

  赵

  1.起源

  赵氏最主要的一支源于嬴姓。形成于西周,始祖为伯益后裔造父。据史书记载,造父是西周时著名的驾车能手,深得周穆王的宠爱。后来,徐偃王叛乱,造父驾车护送周穆王返回镐京,及时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将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作为封地赐予了他,由此。造父的后世子孙以赵城作为姓氏,形成赵姓。

  2.迁徙与分布

  (1)秦代以前,赵姓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后来,赵国末代君主的儿子公辅,受秦始皇之命西迁,世居陇西(今甘肃天水),并在此发展为大族,故赵姓以“天水”为郡望和堂号。

  (2)秦代末年,真定人(今河北)赵佗建立南越国,赵姓于是在两广一带兴旺起来;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为避难迁居江东(今江苏)一带。

  (3)唐代时,中原人赵端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期,赵姓人迁入四川、南海;南宋时,河南两支赵姓人迁徙到江苏、江西。此后,赵姓在闽、粤一带生存繁衍。

  (4)清康熙年间,郑成功之子郑经派赵姓人去恒春垦田,赵姓从此在台湾繁衍发展。

  (5)清代以后,粤、闽、台等地许多的赵姓人纷纷迁徙到海外定居,现今其大多分布于东南亚和欧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3.赵姓名流

  赵氏家族历史悠久,从不乏名人逸士、将相豪杰。以“胡服骑射”而名垂青史的赵武灵王,由“黄袍加身”而闻名天下的赵匡胤;战国时的赵括、西汉时的赵充国、三国时的赵云等。尽管赵氏皇族大都算不上成功的政治家,可赵氏皇族子弟却是历代国君中最富才情的,他们的浪漫雅致促成了宋代以后惊人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成就。近代以来,赵姓名人也不断涌现,包括侨居海外的华人在内,赵姓英才既有著名的作家、学者、科学家、金融家、企业家,又有政治、军事、演艺界的著名人物。如著名的农民作家赵树理、美国运输部副部长赵小兰、豪物利公园市市长赵美心等。

  4.起名参考

  “赵”姓历史名人很多,其中较好和有特色的名字如三国名将赵云,《周易》有曰:“云从龙,风从虎”,用“云”字作名,喻己如云,飞渡天空,于是取字“子龙”,字和名都很有气势;东汉辞赋家赵壹,“壹”是最小数,又是第一、最优,从“壹”起始,无穷无尽,内蕴丰富;唐代经学家赵匡,“匡”,匡正、扶助之意,以“匡”为名,表示名主博大的胸怀和志向,“匡”为开口音,听起来响亮、上口;清末义和团首领赵三多,“三多”,旧常指多福、多寿、多男子,也可指多看、多做、多商量,这里也可泛指,意即多多益善,用字普通,但蕴意很丰富;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其名意即朴素如初,不粉饰,不做作,真切朴实,正好表现了名主的人格魅力和做人准则;出版家赵家璧,名字起自成语“家徒四壁”,空空如也,表明主人虽赤贫如洗,但将要开辟新的生活,具有一种内在的潜力和创新精神;作家赵树理,原名“树礼”,由于受革命思想影响,认为必须打破封建“礼教”,树立革命“真理”,于是改名“赵树理”,“理”与“礼”一字之差,却反映了名主弃旧图新,对革命真理的强烈向往和追求;爱国华侨赵浩生,“浩”者,浩然大气,声势不凡,其名很好。

  “赵”字繁体字写作“趙”,由“走”和“肖”两部分或“走”和“小”、“月”三部分组成。若拆姓氏字起名,可叫赵肖或赵小月,也可谐音叫赵霄、赵晓悦、赵晓跃。与“赵”同部首的字有起、超、越、趋等,这些字都可作“赵”姓单字名,也可组成双字名,如赵起超、赵起越、赵越超等等。

  “赵”字除用于姓氏外,还含有“超腾”的含义。据此可起名赵腾、赵腾飞等。现代著名新闻工作者赵超构,其名就有超越构建的含义。

  “赵”的同音字很多,如照、兆、诏、肇等。这些字不仅含义丰富,而且大多是褒义,据此可充分运用“赵”的谐音字起名,如叫赵(照)亮、赵(照)明、赵光明、赵耀辉或赵(兆)丰年、赵(兆)瑞雪或赵(肇)新生、赵(肇)启瑞等等。无产阶级革命家赵世炎,其名就是用了“赵”、“照”谐音,表示自己如熊熊大火,要照得世界明亮、热烈。还有人叫赵汉青,此名用了文天祥的诗句“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的“照”即是“赵”的谐音;还有人叫赵丹晨,也是用了“照”的谐音,表示早晨太阳初升,红彤彤地照耀大地,十分光耀、美好。

  周

  1.起源

  据《姓氏考略》记载,周姓源自黄帝时的将领周昌之后。按史书所说,周氏是以国作姓的姓氏。帝喾,传说中的一个部族的首领,他的儿子后稷,也就是周姓的祖先,原居于陕西武功,到了他的后裔太王时,定居于周(今陕西岐山),后族群日趋强盛,就以周为他们的部族名,到周文王时,以国为氏,也就开始有了周姓。

  2.迁徙与分布

  (1)周姓起初在今陕西、河南一带繁衍发展。东汉末时,董卓叛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于今安徽庐江县。

  (2)西晋永嘉年间,一支周姓迁往姑苏。

  (3)唐高宗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从人员中有周姓将校,是当时福建最早的周氏。僖宗时,河南周姓又有人入闽。

  (4)从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始,福建、广东周姓迁入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谋生。

  3.周姓名流

  周姓子弟,雅士辈出:推演八卦的周文王、制礼作乐的周公旦,辅佐刘邦、才高智广的名相周勃、神机妙算的周瑜,宋代的词人周邦彦、著名的散文家、哲学家周敦颐等等。到了近代,文学家、思想家周树人(鲁迅)是最广为人知的周姓名人,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不仅为中国人熟知,还赢得了外国友人的赏识和尊敬。

  4.起名参考

  在周姓名人中较好和较有特色的人名如汉初大臣周勃,用“勃”字命名,表明名主精神旺盛,生机勃勃,“勃”字用得好;三国名将周瑜,“瑜”,美玉,且有光彩,以“瑜”为名,喻己如“瑜”,光彩照人,名字表明名主做人的美好追求和理念;唐代画家周防,“防”含明亮、抬起之意,高高抬起,遥望光明,这也正是名主的心愿,“防”字用得好,含蓄、有韵味;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敦”,敦厚诚恳,“颐”,保养,起名“敦颐”,意即主人以修身敦厚为重,并以此作为做人的准则和追求,“敦颐”二字表达含蓄,组合得好;南宋进士周去非,名字直白,即要抛弃谬误,此名很有特色;明代锦州卫周遇吉,其名意为逢遇便吉,“遇吉”二字通俗,组合得好;明末清初篆刻鉴别家周亮工,“工”,此处为长于精巧之意,“亮工”,即善于亮出最精巧之处,发挥其独特才能,“亮工”二字选组得好;人民解放军上将周士弟,以“士弟”为名,表明名主积极的进取精神,旧词予以了新的含义;原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曾任毛泽东秘书,毛平时亲切地称他为“小周”,于是就将原名“周怀求”改名为“周小舟”(谐音“周”),其实“小舟”一名意思也好,虽为小舟,但可泛游江河湖海,此名很有意味;无产阶级革命家周逸群,“逸”,含义颇多,其中有超越之意,“逸群”,即超群,表示名主要摆脱旧世凡俗,干一番超越一般的大业,这正是名主的人生理念和追求;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此名意即坚信芬芳香馨,要保持纯正洁净的品格,并以此来修炼自己,名字响亮好听,很有韵味;此外像周予同、周达观、周而复、周谷城、周星驰、周溶泉、周则成等,这些名字也很好,值得“周”姓人起名时借鉴参考。

  “周”姓字“门”里不是“吉”字,而是由“土”和“口”组成的,汉语里没有这个字,所以不能拆字组名,而叫周土口,也不好听。和“周”同部首的字有用、冈、同、网等,可起单字名如周用、周冈、周同或双字名周冈同、周同冈等等。

  “周”字除用于姓氏外,还有环绕、周到、周密、亲和、接济等多种含义。据此,可起名如周波、周济、周密、周全、周详、周旋、周廷、周游、周正、周和、周至等,也可在这些名的前后加恰当的字变为双字名,如周碧波、周济民、周甘予、周至密、周有全、周善群、周旋繁、周廷际、周远游、周缘民、周克达、周向和、周达至等等。

  历史上和“周”姓关系最大的是周代,分西周和东周,西周由周武王(姬发)灭商,建都镐金(今陕西西安沣河以东),东周自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共34王,历时800多年。“周”姓人如果以怀古起名,可叫周崇武、周建镐、周敬宜、周怀洛等等。

  周口店猿人遗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人类文化遗产。若喜欢研究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并愿以此起名,也可择取恰当字为名。

  《周易》是中国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中国和世界上的许多人都喜欢和研究这部著作,现在已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如崇尚“周易”,并愿以此起名,可叫周易,周三易(“易”有变易、简易、不易之意)或周经、周传、周卦、周爻等,或在经、传、卦、爻前后加上自己喜欢的字,变为双字名。

  吴

  1.起源

  吴姓的始祖为周太王的儿子泰伯。据说,周太王的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非凡的才能,因而为周太王所赏识和宠爱。泰伯和二弟为能让帝位顺利地传给姬昌,主动放弃了帝位继承权,并逃到东吴荆蛮之地。荆蛮人为其义举感动,纷纷投靠并拥立泰伯为领袖,建立了吴国。泰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即位,之后其子孙世代相传。后来吴王夫差被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灭亡。吴国子孙为怀念故国,在逃亡之际就以国为姓,这就是吴姓的来历。

  2.迁徙与分布

  (1)西周时,吴姓主要在齐、鲁一带(今属山东省)繁衍发展。吴国灭亡后,其后代扩大至江西、安徽、浙江一带。

  (2)隋唐时期,吴姓已经分布寸到大江南北。唐高宗时开辟漳州,吴姓人迁入福建。

  (3)宋明时期,吴姓称雄于东南;大约在元朝,吴姓移居今香港;明末,福建、广东一带的吴姓人前往澎湖列岛、台北、高雄谋生。

  (4)明朝以后,吴姓人移居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地,近代还有吴姓人旅居欧美。

  3.吴姓名流

  吴氏发起于富饶天国,自古以来,人灵地杰、名人代出。战国的兵法家和改革家吴起,曾与孙子相提并论;大泽乡起义的领袖吴广,建立了张楚政权;唐朝画家吴道子,被人尊称为“画圣”;明朝小说家吴承恩,留下了不朽的名著《西游记》;《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把中国古典小说的讽刺艺术推向了高峰;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也曾受封为平西王,显赫一生、名噪一时。近现代历史上,吴姓人多在科学、艺术界涌现英才。

  4.起名参考

  “吴”姓字由“口”和“天”两部分组成,拆姓起名可叫吴天或谐音吴添。和“吴”字形体相近的字有昊、杲、曼、邑等,这些字都可入“吴”姓人名,单字名可叫吴昊、吴杲、吴曼、吴邑,双字名可叫吴杲吴、吴呆曼等等。

  “吴”字除用于姓氏外,还有大声说话的意思。毛传:“吴,哗也。”郑玄笺:“不谨哗不傲慢也。”若用此意起名,可叫吴哗、吴傲或吴非哗、吴弃傲等。

  “吴”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国名,一是周朝时的吴,亦称句吴、攻吴,始祖为等泰伯、仲雍,地处今江苏淮河流域,一是三国时孙权所建的建业,史称孙吴、东吴,地处今长江中下游至东南沿海一带。“吴”姓人若为怀古或追念祖籍,可起名如吴句、吴攻、吴宗伯、吴祖雍、吴建业、吴起建、吴祖权、吴宗策等等,也可和当时同类国名相连组合成名,如叫吴越、吴楚、吴晋、吴鲁、吴秦等等。

  “吴”姓字和有无的“无”字同音而可能出现名字偏差,所以“吴”姓人起名,要尽量避免因谐音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好选由“无”字而引申出含义好的词为名,比如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无愧无悔,还有无敌、无疾、无瑕、无恙、无庸、无畏等,这样谐音就变成了吴穷、吴尽、吴极、吴边、吴愧、吴悔、吴敌、吴疾、吴瑕、吴庸、吴畏,这样的名字不仅避免了因“无”同音而产生的副作用,而且超出了“无”的限制,表现了极好的含义。

  历史上不少“吴”姓人起名,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的名字不仅没有因“吴”“无”同音而出现偏差,反而表达了更好的意思。比如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其父为其起名“承恩”,意即“承皇承恩”,但几任皇帝都是昏君,令他很失望,于是“吴承恩”谐音变成“无承恩”,就是无皇恩可承,意思好,很有特色;明末医学家吴又可,“又可”二字简单明了、好写好认,谐音虽“无”,但“又可”,姓名连起来很好;现代学者吴虞,“虞”,含猜测、忧虑、欺骗等意,吴姓,谐音“无”,姓名连起来即无忧无虑、无猜、无欺之意,而且“虞”字的下部又是“吴”,姓名中有两个“吴”字,此名也很好;现代小说家吴浊流,就是没有浊流,此名也很好;生物学家吴有训,谐音虽“无”,但起名“有训”,这名字也好;社会学家吴文藻,“藻”,指华丽的文辞,“吴文藻”谐音就是没有华丽的文辞,纯朴、真实,这名字很好。此外像吴若曾、吴有刚、吴如山、吴问涛这些名字也很好,值得“吴”姓人起名时参考。

  当然,“吴”姓人起名也不要过多地受此限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起出理想的名字,因为名是名,姓是姓,名和姓在含义上并非都要求有必然的联系。

  徐

  1.起源

  一般认为,徐姓来自赢姓,为颛顼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夏禹时若木被封于徐(今江苏省宿迁市),建立徐国。周穆王时传至32世孙徐君偃,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益强大,后来徐君偃自称偃王,穆王派大军前去镇压。徐君偃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主动收兵,弃国出走,躲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结果被楚国军队所败。其后周穆王封徐偃王的儿子为徐子(即子爵)。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所灭,其后代便以国为姓。

  2.迁徙与分布

  (1)徐姓最早在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安徽省泗县以及今安徽省凤阳县一带繁衍发展。

  (2)汉代时,徐姓已经迁徙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尤以山东徐姓繁衍得最为旺盛。

  (3)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时期;隋唐时期徐姓在我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宋末,徐姓人由今江西迁往福建。

  (4)元代时,徐姓主要繁衍于今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等地区。

  (5)从清代开始,今福建、湖北及什湾徐氏有不少人走出国门到海外开拓事业,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欧美等一些国家。

  3.徐姓名流

  三国时的徐晃、徐盛;唐代名将徐懋公;五代文学家徐锴、画家徐熙;明朝的中山王徐达、书画家徐渭、旅行家徐霞客,还有编著《农政全书》的著名科学家徐光启。近现代历史上,徐姓名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近代革命志士徐锡麟、共和国外国大将徐海东、著名画家徐悲鸿等都是光耀徐氏的楣门精英。

  4.起名参考

  “徐”姓名人中较好的名字如元代散曲家徐再思,一思再思,名字突出强调“思”,因为一切真正的言行均始于“思”,由“思”支使,“三思而行”也是这个意思,名字表明名主对“思行”的深刻认识,并以此处理事物,此名很好;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以“光”喻己,用“光”开启一切,给人间送来光明,此名表达名主为人的良好心愿,“光启”二字选得好;明代文学家徐渭,名“渭”,取自古人“泾浊渭清”之说,常用此喻人之品格,“渭”指清,表示名主为人清明,“渭”字用得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徐锡麟,“麟”,常喻品德高尚,起名“锡麟”,表示期望成为品格高尚的人,用比喻起名,含蓄有加;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所以用此名,是从悲酸生活经历而来,徐先生从小喜爱绘画,但因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常遇冷落,有一次漫步街头,想起抱负难以施展,不禁悲从心起,犹如鸿雁哀鸣,于是将原“寿康”之名改为“悲鸿”,以哀鸿自励,从此发奋绘画,此名含义深,能激励名主,用字又很独特,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原名徐懋恂,十六岁时乘船外出,遇见有人对船工蛮横,这使他极为不平,为使日后科举及第任官不欺百姓,于是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俗流,不入污泥”之意,改名“特立”,以此作为其人生座右铭,很有特色;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元帅徐向前,原名“象谦”,后改为谐音“向前”,意即向前、向前、永远向前,用字虽直白,但很有气势,内涵努力向前、奋斗不懈的劲头和精神;现代作家徐懋庸,原名茂荣,后改为“懋庸”,“庸”,平庸,“懋”,劝勉,意即勉励自己做个平庸之人,表明名主的自谦和为人之道,名字用字特殊,很有个性。

  “徐”姓人若为怀古或寻根拜祖起名,可从上述起源的记载中择取恰当字或加字组成。

  和“徐”同部首的字有征、彻、彷、径、衍、律、循、微等,这些字都可成“徐”姓单字名,也可将其组成双字名,如叫徐征彻、徐循径、徐彷律、徐衍微等等。

  “徐”字除用于姓氏外,还含有缓慢的意思,据此可起名叫徐徐、徐迟、徐漫(谐音慢)、徐驰或徐疾行、徐也迅等名。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