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发电机是钢铁结构,齿轮咬合,冰冰凉凉。而在动物界中,有某些鱼类是具有专门发电的器官,成为有生命的发电机。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电鳐。
在世界许多亚热带的海滨,当人们漫步在礁石林立的海滩,寻找各种小动物的时候,有时会忽然感到触电一样的麻木,这就是电鳐在捣乱。
电鳐是沿海常见的一种软骨鱼类,身体扁平,长相古怪,有圆形的体盘,团扇大小,背部呈褐黑色,腹部黄白,全身柔软,一条粗而短的尾巴拖在身后。脊背有两片鳍,吻端有一个横裂的口,一双又细又小的眼睛。
电鳐有其专门的“发电机房”,触动它时,不得要领便会遭其电击,使得手臂麻木,疼痛难忍,严重的还会被击晕。电鳐每秒钟能放电50次,电流约50安培,电压达60
~80伏,最高的可以达到220伏,即城市照明用电的水平。
但连续放电后,电流会逐渐减弱。10~15秒钟后完全消失。
间隙一段时间又能恢复放电能力。其实电鳐的“发电机”很小,在它两边的胸鳍内侧各有一个由肌肉特化而成的放电器,放电器是由若干肌肉纤维组成的六角形柱状管,管中贮存着无色胶状物,通常起电解质作用。管内又分成许多小的间隔,每一间隔内有扁平的电极,电极的一面比较光滑,有神经末梢分布的是正极,另一面凹凸不平,无神经末梢分布的是负极。这些电极都是很小的电化学细胞,当电鳐受到刺激时,受神经末梢支配的细胞膜便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改变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产生电位差,即发生放电效应。
鱼体的大小和强弱决定放电的多少。
平时,电鳐喜欢在海底的泥沙里静静地休养,只露出四处张望的眼睛,观察世界。当饥饿难忍之时,它才从泥沙里浮游出来,释放电流到水中,击晕小鱼和小虾蟹,使它们动弹不得然后美美地大吃一顿,再沉到海底埋头休息。放电除了可以得到食物填空肚皮,同样也可以阻击敌害,保住性命。
水中放电的鱼类还有淡水中的电鲶。电鲶栖息在非洲的河流中,发电器在皮肤与肌肉之间,发出的最高电压可达400伏特以上。电鳗是淡水鱼类中发电较强的鱼类,分布在南美洲的河流中,以亚马逊河流域最多。它的尾部两侧各有两个发电器,发出的最大电压可达800伏特以上,当地不少涉水者或大型家畜常因不小心被电鳗击晕,跌入水中淹死,但放电之后总要恢复一段时间,渔民利用这一特性常诱发它放电,然后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