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昏君种种

  什么叫昏君?昏君就是昏聩糊涂的君主。昏聩糊涂是昏君的本质特征。每个昏君,因其所处的客观环境、时代特点、主观情形不同,所以,其昏聩糊涂的表现方式也不尽一致,这样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昏君。有的昏君,主观上本想把事情办好,但实际上却老办蠢事;有的没有主见,任奸臣摆布;有的忠奸不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有的本性残忍暴戾,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国家,这种人也被称为暴君;有的只顾玩乐,不理朝政;有的沉湎于各种爱好,如演戏、画画、做木工活等,把国家大事抛之脑后;有的是虔诚的教徒,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国之主;还有的是披着帝王外衣的嫖客、酒鬼、强盗、吸毒犯;等等,不一而足。高高在上的帝王,竟是这样,这是许多人未曾料到的。白痴皇帝

  有的帝王,天生就是白痴。

  晋惠帝司马衷是最著名的白痴皇帝了。一年,各地灾荒,一位官员向他报告说,老百姓没有饭吃。他想到自己在不想吃饭时就喝肉粥,于是就一本正经地说:“没有饭吃,不可以喝肉粥吗?”弄得官员们啼笑皆非。这样的皇帝当然没有能力处理国家大事。在他执政初期,由外戚杨骏独揽朝政。司马衷平时则主要是爬在宫墙上听墙外池塘边的蛤蟆叫,这是他的一大爱好。

  三国时也有这样一位皇帝,即蜀汉后主刘禅。刘禅以阿斗闻名于世。他是刘备的儿子。公元263年,蜀国被魏国所灭,阿斗被俘,押解至魏国的首都洛阳。有一次,魏国大臣司马昭宴请阿斗及其被俘旧臣。司马昭命乐工吹奏蜀国音乐,歌女唱蜀国民歌,舞女跳蜀国舞蹈。在座的蜀国旧臣触景生情,无不为亡国而悲伤落泪,而阿斗却咧着嘴傻笑,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后来,司马昭问他,是否思念蜀国。阿斗不假思索,脱口说道:“此间乐,不思蜀。”译成白话就是“这里很快活,我不思念蜀国。”这就是成语“乐不思蜀”的来历了。当时,站在一旁的蜀国旧臣谷阝(xì隙)正听了,就对阿斗说:“主公方才的答话不妥。如果以后再问你这类话,主公应该流着眼泪,难过地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国,我怎能不思念呢?’”后来,果真司马昭又一次问阿斗,阿斗就背出了谷阝正教他的那几句话,并竭力装出一副凄伤的模样。只是他实在流不下眼泪来,就闭上眼,装出副哭腔。司马昭一看就明白了其中底细,他突然问道:“你的话怎么跟谷阝正说得一样?”阿斗一惊,睁开眼,直视司马昭,只好老实坦白说:“这正是谷阝正教我的。”司马昭和左右的人听了忍不住嗤笑起来。阿斗东瞧瞧、西看看,竟不明白别人笑什么。

  象晋惠帝司马衷、蜀汉后主刘禅这样的皇帝,智商太低,其自身智力方面的条件决定了其只能成为一个昏聩糊涂的君主,绝不可能成为一代明智有为的帝王。

  不辨忠奸的糊涂皇帝

  一些皇帝,忠奸不辨。他们往往欣赏、器重、信任、亲近、重用奸臣、小人,而冷落、甚至加罪于那些忠臣贤将。东汉时期的桓帝即是这样的一位皇帝。

  汉桓帝当政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用宦官。所谓宦官,就是被割掉生殖器后在皇宫中服务的男仆。这些宦官大都是因为家穷,为了活命,才被父母在幼年时送入宫里来的。宦官们大都没有什么学问,甚至有的连字都不识。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只配做奴仆,而不能出任仕职,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

  汉桓帝重用宦官起源于诛灭梁冀的宫廷政变。在这次政变中,宦官们以其独特的地位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宦官们加以厚重的赏赐是完全应该的,但是,桓帝不仅给予宦官们以物质赏赐,而且,给他们封官封侯。汉桓帝封宦官单超、左忄官、徐璜、具瑗、唐衡为万户侯,封宦官刘普、赵忠等八人为乡侯。甚至对于一些未参予诛梁政变的宦官也封了侯。

  宦官们的素质都是很差的。他们获得权力并得到皇帝的信任后。便任用私人,贪赃勒索,无恶不作。如宦官侯览,他本人先后霸占了老百姓的住宅381所,良田万亩,平时收受的贿赂以万万计。他的哥哥侯参被任命为益州刺史后,专诬陷富人入狱,从而掠夺其财产,致使自己的财产达到亿万。

  对于桓帝重用宦官和宦官们的不法行为,一些正直的官吏表示了不满并作了一定的斗争,但桓帝总是站在宦官一边。

  有一个叫李云的县令曾上书说:“梁冀被诛灭,根本的原因是梁冀专横跋扈。对宦官们轻易封侯,怎么叫在西北边境上打仗的将士们服气?桓帝看了这一奏章后,竟将李云抓起来,投进监狱,并严刑拷打。

  有一个不怕死的地方官杜众,上书声援李云,表示愿与李云同死。汉桓帝就把杜众也抓起来,投入监狱。

  之后,又有陈蕃、扬秉等一些有正义感的大臣联名上书,替李云和杜众求情。桓帝不但未采纳陈蕃等人的意见,反而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了李云、杜众,并且免了陈蕃等人的官职,进一步封宦官单超为车骑将军。

  宦官徐璜有一个侄儿,名叫徐宣。徐宣曾向下邳县一李家的女儿求婚,遭拒绝后,徐宣通过徐璜出任下邳县令。徐宣一上任,即率领一帮吏卒直奔李家,强行抢走李家姑娘。徐宣将姑娘戏弄污辱一番后,又将其用箭射死,埋于官衙之内。恰巧徐宣的上司黄浮是个清正之官,黄浮在接到李家的诉状以后,马上将徐宣收监。黄浮深知徐家的厉害,但他不顾僚属们的劝阻,毅然说:“徐宣这样的国家奸贼,非杀不可,即使我因此获罪而死,也心甘情愿!”随即将徐宣处决。此事立即震动了中国政坛。宦官徐璜找到汉桓帝,要求治黄浮罪。桓帝竟下令将黄浮革职,并逮捕判刑。

  有位执法如山的官员叫朱穆,曾被派去冀州担任刺史。到任之后,有人向他告发宦官赵忠,说他埋葬其父时,使用了只有皇室才能用的玉衣等东西。在封建时代,等级制度森严,僭越等级是一件大事。朱穆马上开棺检查,果然不假,于是依法将赵忠的一些家人下了狱。赵忠找到桓帝哭诉,结果,桓帝不但未治赵忠之罪,反而将朱穆逮捕下狱。

  大将皇甫规平定羌人的反抗,论功当封。宦官徐璜、左忄官趁机向皇甫规勒索贿赂,被皇甫断然拒绝。于是,徐、左便污蔑他拿钱买羌人假投降。桓帝竟听信了徐左的一派胡言,真的将皇甫规将军逮捕下狱。

  李膺是桓帝时期的一名官吏,以刚直不阿、敢作敢为著名。李膺在担任河南尹时,有一个叫羊元群的郡守罢官回家。羊元群是一个贪婪无耻之徒。他回家时不但把郡府中所有值钱一点的东西搜罗一空,甚至把郡府厕所里的窗户都拆下来带走了。李膺很气愤,他上书皇帝,要求严惩羊元群。谁知。羊元群向宦官们行了贿,宦官们又在皇帝面前拨弄是非,结果,羊元群安然无事,李膺反被以污蔑罪革职、判刑。

  后来,由于陈蕃等大臣的一再上书营救,李膺才被免了刑,任命为司隶校尉。司隶校尉是负责纠察首都及附近郡县官吏的官。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为野王县令,张朔一贯贪污勒索,无恶不作。李膺还在狱中的时期,张朔剖杀了一无辜的孕妇。李膺出狱,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后,张朔知道李膺不会放过他,就赶忙弃官逃匿,躲在他哥哥家中的一间暗室里。李膺侦知确切消息后,就带人进入张让家里,把张朔抓走,旋即处死。张朔被逮捕后,张让急忙找到桓帝告状,桓帝亲自召李膺上殿。这时张朔已被处死,桓帝不但不说张朔之罪,反而责备李膺。

  一波甫平,一波又起。汉桓帝时期有一方士叫张成,他与宦官们的交往非常密切,在与宦官们的交往中,他得知皇帝马上要颁布大赦令,于是,他立即叫他的儿子报仇杀人,然后扬长而去。李膺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即逮捕了凶手。这时,恰好皇帝的大赦令颁布下来,但李膺不顾一切地把凶手杀了。宦官们立即向皇帝告状。皇帝竟下令逮捕了李膺等所谓的数百名“党人”,而实际上,这些人正是当时汉王朝最有才干的政治家。

  象汉桓帝这样的皇帝,亲小人,远君子,重用小人,排斥贤良,其结果必然是政治日益昏暗、腐败。事实也正是这样。西汉王朝的衰落就是从汉桓帝开始的。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诸葛亮,就曾明确地指出过这一点。诸葛亮曾向后主刘禅指出:“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汉桓帝重用宦官,同时也不能完全排除身体健全的朝廷大臣。在历史上还有些比桓帝更加重用宦官的帝王。这样的帝王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心理变态的地步。刘钅长是南汉王朝的一个皇帝。他很昏聩。他认为大臣们各自都有家室,顾念子孙,所以不能尽忠于己,惟有宦官不结婚,故无家小可顾,可以亲近重用,于是,他把政事都交给宦官龚澄枢、陈延寿等人。对于一般大臣,如有需要重用的,都必须先割去其生殖器,然后才任用。

  不管怎么说,象汉桓帝刘钅长这样的帝王,他们本来是想重用那些有才干、能力事的人的,只是由于他们自己昏庸,才出现了用人不当的结果。还有一些官员,比汉桓帝这些人还要昏庸,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想选拔任用有才干的人。辽朝的道宗皇帝即是这样一个昏君。辽道宗用人时,根本不考虑哪个官吏贤,哪个官吏能,哪个官吏有何特长,适合担任什么职务,负责什么工作。他觉得做这些考虑太伤脑筋。他采取的办法就是掷骰子,掷上谁,就任命谁。

  其实,象辽道宗这样的帝王还没有昏聩到极点。因为,通过掷骰子选出来的官,有坏官,也必然有好官,有无能之官,也必然有有能之官。但是,如果让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安厘王来选官,选出来的官那就必然是低能平庸的,除非一个人想做官,或想提拔时装低能平庸。这里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魏公子无忌与魏王玩赌博的游戏,这时,北方边境传来了峰火台点火的消息,来人报告说:“赵国来犯,马上就将攻入边境。”

  魏王听了,便立即停止游戏,他很着急,决定马上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公子却不慌不忙。他说:“这不过是赵王在打猎罢了,不是举兵犯边。”说完,又和刚才一样玩了起来。

  魏王心里恐慌,心思根本不在玩上。

  不一会,又有人进来报告说:“刚才是赵王在打猎,并不是侵犯边境。”

  魏王听了非常惊讶,他问无忌:“公子怎么对事情知道得如此清楚?”

  公子说:“我的食客中有深知赵王隐密的人,赵王的所作所为,食客马上就可以报告给我,我凭这个知道了,事情真相。”

  从这件事中,魏王认识到了公子贤能。对于公子的贤能,他感到害怕。从此以后就再不把政事交给公子办理。

  连自己异母弟的贤能都嫉妒而不予重用,那么,魏王还能信任和重用别的贤能之人吗?回答是不言而喻的。

  听任奸臣摆布的皇帝

  有作为的帝王,都是能够虚心听取和采纳别人的建议的,比如汉高祖刘邦就是依靠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种种计谋取得天下的,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所以才有贞观之治。当然,刘邦、李世民等人都是很有头脑的。他们能够正确地判断别人的建议是对是错,合理或荒谬。但是,有一些帝王则不同。他们缺乏主见,缺乏判断力,他们往往对正确的建议不屑一顾,而把一些错误的主张视为真理。这样,这些帝王所采纳的一些建议往往是些馊主意。明英宗就是这样一位昏君。

  明代中叶以后,蒙古帝国重新崛起。1449年春天,蒙古帝国发兵进攻明朝。腐败的明朝军队根本不是蒙古军队的对手。明军连战连溃,损失惨重。告急文书雪片似的飞入京师,落到了明英宗的案头。

  明英宗很着急,但无计可施。

  当时,有一个叫王振的太监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认为“圣上所到之外,区区几个贼寇必定望风而溃。”

  但是,英宗并不懂军事,由他来带兵打仗,只能打败仗;另外,英宗系一国之主,一旦在战场上有所闪失,对国家政局的影响将是至为巨大的。所以,满朝文武都反对英宗亲自带兵出击。他们主张由一位善于带兵打仗的军事将领去执行这一使命。

  太监王振是山西蔚州人,而蔚州靠近战事激烈的大同,皇帝带兵到大同作战,路过蔚州,他可以借机领着皇帝在自己的家乡转一圈,在乡亲们面前风光一番。这是王振主张皇帝御驾亲征的真正原因。

  显然王振的意见是错的,而大臣们的意见是对的,但英宗却采纳了王振的意见。

  这年7月16日,英宗亲自统率50万大军出发了。8月2日,明军兵败开始撤退。关于撤退的路线,王振建议经过紫荆关、蔚州,对此,英宗竟然又同意了。

  当撤退大军离蔚州只剩几十里的时候,王振突然想到这么多部队经过家乡,可能会踩坏他家的庄稼,于是,王振又建议部队返回原路,绕道撤退。英宗也同意了。

  由于绕道耽误了时间,当8月初10日英宗及其所率部队再次到达宣府时,蒙古军队也追至宣府。明军再败。12日,英宗退至土木堡。土木堡距离怀来县城仅20里,怀来城地势险要,城池坚固,只要进入怀来城,就可固守待援,但是,王振发现运载自己财物的一千余辆货车落在了后面,还未赶上来,便要皇帝停在土木堡,等待货车。愚蠢的英宗皇帝听从王振的安排。结果,旋即蒙古大军把明军包围,两天后,明军全军覆灭,英宗被俘。

  在明军出兵前和北征过程中,许多大臣和将领向英宗皇帝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意见,但英宗根本不屑一顾。

  可见,一样是尊重、采纳臣属的意见,明君与昏君迥然不同。

  皇帝中也有嫖客和流氓

  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的婚姻便与普通人有着天壤之别。没有一个朝代,帝王的妻妾在数量上有明确的规定。在夏代,武丁有正式的妻妾60多人,此外,还有无数的宫女可供他任意淫乐。夏桀在宫内,一面饮酒,一面观看三千美女跳舞,日以继夜,长年不止。这些宫女,谁被他看中,谁就成为他发泄兽欲的对象。晋武帝司马炎曾数次从中下级文武官员家中挑选貌美的处女,皇宫中的妃嫔宫女达万人以上。后赵太祖石虎从民间劫夺10万少女充斥后宫。隋炀帝仅一次就从江淮选择美女100多名,接回京城皇宫,每天让一房美女陪他玩乐。在清代,明确规定皇帝的妻妾是皇后一人,皇贵妃二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嫔之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均没有定数。此外,还有无数的宫女。这些宫女也都是皇帝可以任意宠爱的对象。

  尽管皇帝的妻妾成千上万,但是,仍有一些皇帝不知满足。比如,宋徽宗赵佶即是妓院的常客。

  宋徽宗在皇宫内变着花样玩,但皇宫的天地实在太小,他终于玩腻了。一天,他把两个亲信太监蔡攸、杨戬找来,说:“朕身为皇帝,反倒没有百姓自由、快活。朕想到宫外去看看,你们看有什么法子。”

  蔡攸说:“这好办。反正老百姓不认识皇上。皇上化化装,带上几个武艺高强的人,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宫外玩了。”

  第二天,宋徽宗打扮成了一个富有的闲官,蔡攸、杨戬打扮成仆人,几个武艺高强的卫士也做了一些打扮,一行人便出了皇宫后门,来到了京城的大街上。宋徽宗穿大街、过小巷、上酒楼、坐茶馆、逛妓院,玩得十分开心。民间熙熙攘攘的人群,花花绿绿的酒楼店堂,热闹非常的集贸市场,热情杂乱的叫卖声,随处可见的叫骂打斗,勾栏瓦舍中的百戏杂剧,使宋徽宗大为陶醉。这天,他玩到很晚才回宫。此后,他便玩上了瘾,三天两头到宫外来玩。有时,玩得太晚了,就干脆找家高级旅店住下,第二天接着玩。宋徽宗一连过了这样数月的快乐生活。直到后来皇宫发生大火,五千余间宫殿房舍化为灰烬,却怎么都找不到皇帝,整个皇宫内为之不安,不想第二天,皇帝却从外安然归来,大家这才知道皇帝经常出宫游玩,有时彻夜不归。朝臣认为这太不像话。纷纷上书谏劝皇帝。皇帝见朝议汹汹,就一连几个月未敢再出宫,整天哀声叹气。后来,他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又找蔡攸、杨戬商量,二人向徽宗打气说:“当年艺祖(指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曾劝武将们及时行乐。艺祖说:‘人生如白驹过隙,百年弹指即过,聪明人当终日笙歌以享天年。’现在天下太平,皇上更应该开怀玩乐。”于是,宋徽宗便又坦然地故伎重演。不久,新任的宰相王黼也成了他出玩的伙伴。尽管在皇宫内美女成群,但是,民间如花似玉的歌妓舞女们仍使徽宗如醉如痴。特别是后来见到京城最出色的妓女白牡丹李师师后,他简直有些神魂颠倒了。为了独霸李师师,徽宗竟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借故把李师师原来的狎客周邦彦等人统统赶出了京城。这一来,天下老百姓便渐渐都知道皇帝常去妓院寻花问柳的丑闻了。关于徽宗的这些故事,曾被施耐庵写入《水浒传》,宋江就是通过李师师,才得以拜见皇帝,表明自己愿意接受招安的心愿的。

  如果说徽宗赵佶逛妓院还算高雅的话,那么,成汉后主李势、南汉殇帝刘玢、明武宗朱厚照等人则是十足的流氓了。

  成汉王朝的第七任皇帝李势,生性贪婪、好色。只要他看中了哪位大臣的财产或妻子,他就要杀掉哪一位大臣,然后夺取其财产或妻子。许多文武大臣为之家破人亡。大臣们敢怒不敢言,但是,离心离德的状况却日益严重。公元347年,东晋大将桓温统率部队进攻成汉王朝,李势手下的将领根本不想替李势卖命,每战必败。在京城即将被攻破时,李势只得叫左右把他捆绑了,出城投降。

  南汉殇帝刘玢,厌恶政事,荒淫无度。夜间,他经常便服出宫寻花问柳,甚至随意闯入民户侮辱、强奸良家妇女。

  明武帝朱厚照与南汉殇帝刘玢如出一辙。明武帝也好到民间寻花问柳,也经常闯入民家,逼迫年轻女子陪他玩乐。遇上他喜欢的,就带回宫中。他经常这样做,搞得人心惶惶。永平知府毛思义不相信这是皇帝所为,他认为这是有人假冒皇帝胡作非为。于是,在大街小巷贴出这样一份安民告示:“今后凡是没有官府文书,有谁胆敢妄称皇上驾到,借故扰害百姓者,一律严惩不贷。”谁知这一下却触怒了武帝朱厚照。明武帝竟将毛思义逮捕下狱。

  不爱江山爱美人

  真挚的爱情是美丽高尚的。古代帝王可以为所欲为,后妃宫女成群,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爱情更是难能可贵。

  但是,爱情不是至高无上的,不能不顾一切。皇帝的爱情也是如此。如果一个皇帝陷入爱情而不能自拔,那么,必然会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

  闽康宗王昶与皇后李春燕的爱情常为历代文人墨客津津乐道。据说,康宗和李春燕死后合葬一处,后来,他们的坟堆上长出了一棵树,树上生出一种少见的花,如同鸳鸯交颈一样,时人称为鸳鸯树。但是,在他们生前,康宗百般宠爱春燕,以至一刻也不愿分离,整日与她厮混在一起,根本不理朝政。

  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皓与王夫人的爱情也够“感人”的了。王夫人病死后,孙皓非常悲痛。他下令厚葬王夫人,金银财宝等随葬品埋了无数,丧礼的规格简直超过了皇帝。丧礼办完后,孙皓仍然无法从对王夫人的怀念中解脱出来。他把自己关进深宫,几个月没有露面。以至于在社会上出现了这样的传言,说:“埋掉的不是王夫人,而是孙皓。”并说:“现在执政的不是孙皓,而是孙皓的舅舅何都”。因为孙皓酷似何都,加之何太后权倾朝野,因此,渐渐地许多人相信了这种传言。有人甚至提出,既然孙皓已死,就应该由他的兄弟孙奋继位。豫章郡守张俊甚至急于拍马屁,而亲自到孙奋母亲的墓地扫祭。孙皓听了这些消息大怒,下令车裂张俊,并逮捕了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统统处死。这样,谣传才渐渐平息,但是这事件已经给政局造成了许多的混乱。

  赵灵帝刘粲宠爱一个妃子,对这个妃子言听计从。他听信这个妃子的谗言,捕杀了宗室洛王刘景、济南王刘骥、齐王刘励、吴王刘逞、昌国公刘凯等,结果是自毁长城。又听信该妃子的甜言蜜语,委政于大将军靳准,结果,在靳准大权在握后却发动了兵变。赵灵帝刘粲曾向靳准跪下求饶,仍不为所动,最后被拖出殿外杀死。

  汉成帝刘骜着迷于赵飞燕姐妹俩。

  一次,汉成帝带一些人微服出游,在阳阿公主家里见到了一个歌女,歌音婉转,舞姿轻盈。汉成帝看得都着了迷。在离开时,他便向阳阿公主要走了这个歌女。这个歌女就是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赵飞燕。

  汉成帝把赵飞燕带回皇宫后,从赵飞燕那里听说她还有一个妹妹,也长得花容月貌,于是,成帝又把飞燕的妹妹也接进宫来。

  自从有了赵飞燕姐妹,成帝对其他一切女人都失去了兴趣。为了讨好赵氏姐妹,他决定废除皇后,改立赵飞燕为皇后。对此,许多大臣反对。他们说:“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这些大臣们认为,赵飞燕出身卑贱低微,不配作皇后。成帝大怒,竟把反对者逮捕下狱。同时,为了堵众人之口,成帝竟封赵飞燕的父亲赵归为成阳侯。然后,再封赵飞燕为皇后,同时,封赵飞燕的妹妹为昭仪。昭仪在皇帝的妻妾中地位仅次于皇后。

  自从得赵氏姐妹后,成帝从此不再上朝。把政事抛置脑后,整日与赵氏姐妹在帷帐内厮混。成帝曾得意地说:“汉武帝好神仙,求白云乡;我终老这‘温柔乡’足矣。”所以,在历史上,人们称汉成帝是沉浸在“温柔乡”里的帝王。

  至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则是尽人皆知的了。

  周幽王姬宫涅喜欢妃子褒姒。但是,这个宠妃却是个冷美人。褒姒从进宫的那天起,就从未笑过一次。周幽王想尽了办法想逗她一笑,但始终未能办到。于是,周幽王就向天下宣布,有谁能使他的爱妃开口一笑,就赏谁黄金一千两。

  周幽王身边有一个佞臣虢石父献了一计:烽火戏诸侯。于是周幽王带着褒姒、一朝文武大臣登上了京城附近的骊山,命令士兵点燃了山上的烽火台。

  原来,周王朝为了防止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上建了二十多座峰火台。一旦有外敌逼近镐京,最先发现敌军的烽火台就点燃烽火。驻马在镐京四周的各路诸侯,看到骊山烽火,就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迅速率兵救驾。

  这一天,当骊山烽火台奉命被点燃以后,各路诸侯率领千军万马纷纷向镐京开来。褒姒见各路诸侯都上了当,终于忍俊不禁,开心地笑了。周幽王大喜,立即赏虢石父黄金千两。

  当各路诸侯来到镐京后,不见有半个犬戎兵,只见周幽王带着褒姒在骊山顶上饮酒作乐。他们知道被戏弄了,便怀怨而去。

  自从褒姒嫣然一笑以后,周幽王对褒姒更加喜爱。他决定废除皇后申氏、废除申氏所生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皇后,褒姒所生儿子伯服为太子。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设想,他削掉宜臼的舅舅手握重兵的申侯的爵位,还准备举兵讨伐申侯。于是申侯便联合犬戎,向镐京杀来。当大军逼至镐京时,周幽王命令点燃烽火台,向诸侯们告急求援。但诸侯们担心再次被戏弄,没有一个前来救驾。镐京被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后燕王朝的慕容熙也是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慕容熙非常喜欢美女苻氏,就立苻氏为皇后。为了讨苻皇后喜欢,慕容熙决定给她建一座名叫承华殿的大殿,这座大殿将比宫内最高的承光殿还要高出一倍,可见工程是至为巨大的。宫殿需要的土都从城外运进来,距离极远,而且用土量极大,所以,土的价格竟与稻谷的价格相同。有一个叫杜静的官员用车拉着自己的棺材来到皇宫中,向慕容熙上书,冒死极力劝谏,希望幕容熙停止这一毫无意义、劳民伤财的工程。慕容熙大怒,竟将杜静推出斩首。

  苻皇后在夏天有时想吃冻鱼脍,在隆冬时节有时又想吃新鲜的生地黄,慕容熙都强令有关官员马上去寻找,找不到便处以死刑。

  后来,这个可恶的女人终于病死了。慕容熙哀声痛哭,捶胸顿足,就好象死了父母一样。不但如此,他还要求百官进宫哭丧,他还对官吏进行检查,凡是哭出了眼泪的,就被认为是对他忠诚,没有眼泪的则要治罪。因此,群臣无不惊恐畏惧,许多官员都是通过口含辣椒的方式把眼泪刺激出来的。

  因为慕容熙爱美人甚于爱国家,把心思都操在了苻皇后身上,不重视治理家。结果,后燕王朝延续六代之后,在他这一代灭亡了。

  皇帝中的同性恋者

  同性恋不仅外国有,中国也有;不仅当代有,古代也有;不仅在普通人中有;在帝王中也有。汉哀帝刘欣就是一个同性恋者。他搞同性恋达到了极端,以至成为一个昏君。

  汉哀帝与其他帝王不同,他对音乐、舞蹈、美女不感兴趣,他迷恋年轻的美男子。他最着迷的是与他自己年龄相仿的一个小伙子,这个小伙子叫董贤。

  年轻的汉哀帝对董贤非常喜欢。哀帝与他同吃、同住、同行。出则同车,住则同床,吃则同席。他一刻也不愿董贤离开自己。

  有一则断袖的故事是许多人所熟悉的。一天,哀帝与董贤同床休息。哀帝醒来后,正准备起床,突然发现一只袖子被董贤压住了,他担心抽袖子会把董贤弄醒,就拿把刀子把自己的袖子割了下来。这则故事充分说明了哀帝对董贤的喜欢、着迷和体贴。

  因为喜欢董贤,哀帝对董贤的亲属们也优礼有加。他召董的妹妹入宫,封为昭仪,位仅次于皇后;他封董贤的父亲董恭为少府、关内侯;他允许董贤的妻子自由出入宫廷。董贤的亲属们,只要是男子和成年人都作了官。

  哀帝还为董贤修了华丽的住宅。赐给董贤最珍贵的用品,而他自己则用次等货。

  按照汉朝的惯例,皇帝登基后,即开始为自己修建规模宏大的坟墓。同时,他让别人在自己陵寝的旁边也为董贤修了一座十分讲究的陵墓。他不但要在生前与董贤在一起,还要在死后也与董贤在一起。

  哀帝对董贤的赏赐动辄千万,有一次,竟一次就赏给他2000顷良田。

  哀帝不断地给董贤升官。最初,让他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后来,他又想封董贤为侯,可是,从汉高祖刘邦起,汉朝就立下了一条规矩:“非刘氏不王,非功不侯。”哀帝虽然对董贤宠爱,但也不能坏祖宗之法。这时有人给他出主意说:“前些时间息夫躬、孙宠、宋弘靠东王平刘云谋反,案子刚刚了结,可借机去掉刘弘的名字,换上董的名字。这样,就可名正言顺地封董贤为侯了,哀帝拍手称赞,于是哀帝就道貌岸然地下诏批评公卿,表扬董贤。他指出“今东平王刘云等,有图杀天子逆乱之谋,公卿却不能消灭奸谋于未萌,对朕实在是不尽心!幸而赖宗庙之灵,祖宗护。侍中、驸马都尉董贤等发觉奸谋,及时报告,使谋反者皆服罪辜。《尚书》说:‘用德章厥善。’今封董为高安侯,孙宠为方阳侯,息夫躬为宜陵侯,以示表彰。”哀帝仍感到无法表达自己对董的喜爱。一天,哀帝在宫中设宴,再次请董氏父子、亲属们饮酒,饮到高兴时,哀帝竟拉着董贤的手说:“我要效法尧传位舜,传位于你,怎么样?”周围陪宴的官员们无不惊愕,面面相觑。中常侍王闳壮着胆子,走上前去,大声对哀帝说:“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所有。陛下承刘氏宗庙,当传子孙万世,责任至重,天子无戏言!”听了王闳的喝声,哀帝的酒劲消了一半。他一声不吭,默默地坐在那里,周围的人也都屏住了呼息,不敢喘气。过了一会儿,哀帝才摆摆手,让人撤去酒宴。

  董贤乃一个无知的少年,哀帝竟封他为侯,提拔他担任大司马领尚书事,要禅位于他,完全视政治为儿戏,可谓昏聩糊涂到了顶点。一些正直的官员们对哀帝的所作所为,十分不解,给予指责和抵制。但这些人却遭到哀帝的迫害。

  有一个谏议大夫鲍宣,曾上疏严厉批评哀帝,指出:“天下仍皇天之天下,陛下上为皇天之子,下为黎民父母,为皇天收养百姓。如今,百姓缺吃少穿,父子、夫妇难以团圆,真使人酸鼻。陛下为何不想法救救百姓,反倒顷国家之资财,养外威、董贤之流,违背天意!官爵非陛下之官爵,乃天下之官爵,陛下取非其官,官非其人,而望皇天欢愉、百姓服气,能办得到吗!治天下者,当用天之心为心,决不能凭自己高兴,恣意妄为!”鲍宣的话使哀帝非常恼怒,恨不得立即抓起来杀掉。但是,鲍宣是一个著名的儒士,加之,他又是一个谏官,谏官有指责、批评皇帝的权利和义务,谏官即使说错了话,也是不能轻意治罪的。因此,哀帝只好暂时忍声吞气。但没过多久,他就借故将鲍宣投入监狱,并定了死罪。鲍宣的弟子王成和几个太学生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了一千多名太学生到皇宫外面请愿。哀帝觉得众怒难犯,就免了鲍宣的死罪,罚他到上党(今山西长治)充军。

  在哀帝的母亲傅太后去世时,哀帝曾想假傅太后的遗诏封董贤为二千石。他把所谓的傅太后的“遗诏”交给丞相王嘉,要王嘉执行。王嘉是位直臣,刚正不阿,他不但退回了诏书,拒不执行,还上疏劝谏哀帝说:“臣闻爵禄、土地,是皇天所有,王者比天爵人,更慎之。裂地而封,不得其宜,则众庶不服,感动阴阳,其害至深,高安侯董贤,是佞幸之臣,陛下倾爵位以贵之,尽货财以富之,损至尊以宠之,难道还不满足?财货都是百姓的血汗,孝文皇帝当初想盖座露台,听说要用百金,就不让盖了。如今,董贤大肆挥霍国家钱财,得到的赏赐超过千金,古往今来,还没有这样的例子。知道这事的人,没有不愤恨他的。乡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董贤得到的赏赐已过于丰厚,应该有所满足。愿陛下思念高祖创业之艰苦,天下还要相传下去啊!臣谨封上诏书,不敢泄露。这样做不是我怕死而不敢承担拒诏之罪,而是怕天下人知道,批评陛下。”哀帝看了王嘉的上书,不仅不思诲改,反而大怒,就借另外一件小事,赐王嘉自杀。王嘉夺过使者手中的药杯,摔在地上,说:“我身为丞相,如有罪当伏刑于都市之中,以示万众。我又不是小孩,为什么要服药而死!”他换上了庄重的朝服,告了家人,就乘车去了监狱。哀帝听说王嘉没有自杀,气得差点昏过去,他派了两个两千石的大臣审问王嘉,并二十多天禁止给王嘉送饭。最后王嘉吐血而亡。正直之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善果。知情人无不为之落泪。

  不少帝王是酒鬼

  有不少帝王是酒鬼。

  前赵国王刘曜就是一个酒鬼。刘曜从小嗜酒,老年更甚。公元329年,刘曜率兵进攻后赵王石勒地盘中的军事重镇金墉,三个月未攻下。在攻城期间,他仍然每天酗酒不止。一天早晨,有士兵来报,说石勒的救兵即将来到,刘曜竟毫不在乎,饮酒数斗后才披挂上马。马惊燥不安,不肯前行,他竟认为这是他酒没有喝足的缘故,又下马进酒一斗,才重新上马出阵。他醉醺醺地杀奔西阳门而去。这时,石勒之子石虎、石堪兵分两路杀来,刘曜军抵挡不住,纷纷溃退。刘曜昏头昏脑,只顾赶马,向西阳门驰去。石勒亲自带兵绕到西阳门迎头痛击,大喝:“刘曜,快来受死!”刘曜被这一喝,惊醒了几分,他看见士兵们向洛水溃逃,于是也打马向洛水狂逃而去。石勒赶来,冲着刘曜的背部连射三箭。刘曜中箭落马。成为俘虏。

  闽景宗王延羲也是一个酒鬼。他的皇后李氏也好酒,于是,两人便整天酗酒,不醉不休,丑态百出。有一天,他在九龙殿设宴招待群臣。他命令群臣一律用大杯饮酒。他有一个养子,叫王继柔,平时就不喜欢喝酒,这天已喝了不少,实在喝不下去了,就趁王延羲不注意,把杯中的酒倒回壶中,不料却被王延羲发现了。王延羲大怒。他命人将王继柔推出宫门斩首。群臣吓得纷纷溜了出去,只有翰林官周继岳仍坐着未动。王延羲醉眼惺松地说:“你个子不高,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酒量?”

  周继岳答:“酒量大小不在身高,而在肠胃。”

  王延羲竟对周继岳的肠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命令手下的人剖开周继岳的肚腹,看看他的肠胃与别人有何不同。因为周围的人一再苦劝,这才作罢。

  王延羲有个宠妃尚氏,十分凶残。每当王延羲喝醉时,就由她主持朝政,她就大肆杀戳大臣,搞得人心惶惶,政治一片混乱。

  王延羲最后也死于酒。王延羲有两个大臣,叫连重遇、朱文进。一次,王延羲因故杀死了连重遇、朱文进二人的同党魏从朗,连、朱二人非常不满。一天,王延羲同连、朱二人饮酒。席间,王延羲向连、朱二人吟了白居易的两句诗:“唯有人心相对间,尺之情不能料。”二人听了,知道王延羲已对自己产生了疑心,要对自己下毒手,慌忙离席跪下,向王延羲表示忠心。王延羲只是笑而不答。二人回家后,仍然胆战心惊,他们决定尽快寻找机会,把王延羲除掉。

  这时,李皇后由于嫉妒宠妃尚氏,也产生了除掉王延羲、立自己儿子为帝的念头。她找到连、朱二人,对他们说:“皇帝要杀二位了,你们赶快想办法吧。”

  一天,李皇后的父亲李真病了,王延羲前去问候。李真设宴招待,王延羲又喝得酩酊大醉。离李府回宫时,随行的连、朱二人命手下的人借扶王延羲上马的机会,将王延羲活活拉死。

  前蜀顺正公王宗衍也是一酒鬼。与别人不同的是,这是一个“高雅”的酒鬼。他喜欢一边饮酒一边吟诗。他有一群会作诗的酒友。他整天与众人一块饮酒赋诗。他曾作诗说:“有酒不醉是痴人”,于是,他每次饮酒都要饮至大醉方止。

  王宗衍有一个兄弟,叫王宗秦。一次,王宗秦哭谏,王宗衍竟说他发酒疯,他的那群酒友们也跟着起哄。

  因为王宗衍只对饮酒赋诗感兴趣,每日沉湎于此,所以,他干脆就将国政委托给一帮宦官。宦官们都是从小就进入皇宫、没有文化的奴仆。这样,在宦官们的当政下,政治日益败坏,国力日益衰弱。在王宗衍的纸醉金迷中,后蜀政权稀里糊涂地被后唐所灭。

  纨绔帝王

  一般人以为,纨绔子弟多出现在高官、豪商、巨富之家,与帝王之家无缘,实际上,帝王之家的纨绔子弟也不乏其人。由于特定的原因,如长子等等,这些人往往后来继位当了皇帝。而在当了皇帝后仍然旧习难改。因而他们就成为纨绔皇帝。

  这些皇帝对朝政不感兴趣,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他们贪玩,游手好闲,好恶作剧,全然不像一个皇帝的样子。

  从数量上看,这类昏君可能是昏君中最多的一部分了。

  夏朝的第三代君主为太康。太康喜欢打猎,对朝政不感兴趣。一次,他带着家属、亲信去洛水北岸游猎,一去三个多月没有回来,致使朝政废驰。后来,他终于兴高彩烈,满载而归,但是,当他来到洛水岸边时,却发现对岸有重兵把守,他慌忙派人过河探问,这才知道,东方的后羿占领了他的都城,并废除了他,另立了新的君主。

  在汉代,昭帝病死后,即迎接昌邑王刘贺作了皇帝。刘贺从昌邑去京城时带了200多个无赖。到京作了皇帝后,刘贺根本不上朝处理政事,仍然像在昌邑时一样,天天与这200多个无赖饮酒作乐。昌邑王在位27天,竟干了1127件荒唐事,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大臣霍光看到刘贺根本不是一块做皇帝的料,就与大臣们商量、并得到太后批准后就废除了刘贺,让他仍去作他的昌邑王。

  南北朝时期,陈王朝的皇帝陈叔宝喜欢饮酒赋诗。他几乎每天都要和一帮“狎客”文臣一起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时,陈叔宝让他宠爱的张贵人、孙贵嫔等人来坐其间。他们狂饮、嬉闹、赋诗、高歌。在这种场合和气氛下所作的诗格调低下,粗劣不堪,但陈叔宝却往往视为高品。他经常选一些特别艳丽的诗,请乐工或自己亲自谱曲和编舞,然后组织成百上千舞女排练和表演。在欢看表演时,一旦来了兴致就自己操琴演奏。每演奏到得意处,即摇头晃脑、如痴如狂。

  由于陈叔宝醉生梦死,后被隋文帝杨坚所灭。陈朝亡。

  唐敬宗李湛很贪玩。唐敬宗力大无比,因此喜欢徒手格斗。太监们被迫作他格斗的对手,他们往往被敬宗摔得头破臂断。从太监中找不到格斗的对手,就出高价招募大力士。

  此外,李湛还喜欢玩球。

  李湛还喜欢深更半夜去捕捉狐狸,李湛把这叫作“夜打猎”。他对这项活动很重视,如果谁在“夜打猎”中不卖力气,他就把谁流放到边远地区,家属连坐。

  一般人都喜爱权力,追求权力,但是,李湛却对朝政不感兴趣。他把朝中大权交给一些宦官和大臣处理。每天,自己都走过场式地上朝,然后就去玩。而且,就连这样的上朝都经常要迟到,而且,往往迟到好几个时辰,害得大臣们三天两头久等。一次,一个大臣上奏,劝谏他应勤于政事,别让宦官掌大权。这臣子才说了几句,李湛就挥挥手,不耐厌地吆喝那臣子滚出去。

  唐朝还有一位皇帝,这就是懿宗李璀。他喜欢观看音乐演奏,就在皇宫中豢养了500多名乐工。他喜欢大摆宴席,每月这样的活动要举办十多次。他还经常外出游玩。每次出游随行人员达十多万,一次出游就是一次巨大的浪费。他把主要精力、时间花费在了游玩上,朝政当然会大受影响。

  吸毒的皇帝

  众所周知,吸鸦片烟,即吸大烟,对于吸食者有着无尽的危害,它不仅摧残吸食者的身体,使吸食者致病,甚至死亡,而且,它摧残精神,使吸食者丧失进取心,变得萎靡懒惰。

  吸鸦片之恶习于明中叶传入中国,它一传入中国国土,立即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喜爱,此后吸毒之风愈演愈烈,以至不可收拾。明末崇祯皇帝拉开中国禁烟禁毒帷幕,此后,清王朝,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历届政府,都曾大张旗鼓地禁烟禁毒,但效果甚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雷厉风行禁烟禁毒,吸毒现象一时间消声匿迹,但在十多年前又死灰复燃。可见,吸毒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在几百年来,中国吸毒者可能有数千万。在这支吸毒大军中竟然还有一位皇帝,这就是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在位期间的年号为万历,因此,历史上也被称作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执政初期,支持丞相张居正进行改革,使政治出现新气象,经济发展,社会趋于稳定,北方的虏患基本上平息,南方的倭寇也被荡平。在执政初期,万历皇帝每天都按时上朝,按时学习,给人一种勤勉、有所作为的印象。

  但是,后来万历皇帝却染上了毒瘾。据雷晋辑《蓉城闲话》记载,“明神宗御极30年,不召见群臣,即为此物所累。”

  万历皇帝所抽鸦片主要来源于外国的朝贡。据《蓉城闲话》记载,葡萄牙商人向明朝皇帝朝贡的物品中就有鸦片。有一次,曾献给万历皇帝鸦片200斤,献给皇后100斤。据《大明会典》卷九十七、九十八的记载,在暹罗、爪哇、榜葛刺的贡品中,也有鸦片。

  自从染上吸毒恶习以后,万历皇帝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晚上不睡。万历皇帝抽鸦片烟以后,特别兴奋,晚上根本不睡,于是饮酒,与妃嫔宫女们玩乐。他的酒量不大,个人修养又差,每喝必醉,每醉必耍酒疯,轻则骂人,重则杖人,许许多多的人惨死在他的棍杖之下。

  晚上不睡,早上当然就不能按时起床,当然就不能按时早朝,开始,他往往上朝迟到,让朝臣们久等,后来,他就经常不上朝,从万历十八年起,他索性不去上朝。朝臣们都为之着急,恳请他一个月至少能上朝三、四次,以便集中地处理政务。对此,他以身体欠佳为由拒绝。直至万历四十三年,宫中发生梃击事件,他才召见了一次朝臣,满朝文武才难得地见了皇帝一面,但此后,他还是不去上朝。

  万历皇帝不仅不上朝,而且,也不看大臣们的奏章。一切政务都由大臣们自己去处理,处理得如何他一概不管。好象他根本就不是一个皇帝。

  明朝官员有年老致仕(退休)的规定,有的官员已到了致仕的年龄,有的官员由于种种原因要求辞职,但报告送上去后,皇帝根本不看不批,于是,这些人便只好自行离去。这样,就使许多机构的缺员现象日益突出起来。据史籍记载,万历三十四年(1602年),两京尚书缺三人,侍郎、科、道缺94人,巡抚缺3人,布政司、按察司及监、司机构缺66人,有25个府缺知府。时至万历三十年(1606年),中央九卿要员虚悬过半,有的衙署竟无一人。内阁机构中仅剩一人,两京监察机构,所剩官员也寥寥无几。到万历四十年(1612年),机构缺员情况更为严重。内阁有名无实,成为一座空院。六卿仅剩一人。都察院自温纯去任后,八年无正职。六科只有数人。十三道皆以一人兼数职。全国半数以上的府没有知府。与此同时,新科文武进士等人才达数千人,急待任命,但因吏、兵二科掌印任缺,不能办理手续,使他们久滞京城。这样到万历后期,许多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便陷入了瘫痪状态。

  迷信的帝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不仅不信迷信,而且有时利用迷信。如商朝的武丁即如此。武丁在青少年时结识了一个朋友,这个人叫傅说(音yuè悦),很有才能。武丁继位当了天子后,很想重用傅说,但因为傅说是个奴隶,重用傅说,必然遭到奴隶主们的群起反对,于是,他就采取了一个计策。即位后,武丁三年没有说一句话,后来,他突然说话了。他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商汤向他推荐一个人才,辅助他治理国家,他命人画了许多幅这个人才的像,并命令许多人拿着像到全国各地去寻找。后来,这些人在一个筑墙的工地上,看到了一个正在干活的奴隶,很像画中人,就把他带了回来。武丁一见,正是傅说,大喜,立即任命傅说为宰相。当时,人们都很迷信。奴隶主和大臣们见傅说是商汤推荐的人才,就不但没有反对,反而纷纷前来祝贺。后来,武丁在傅说的帮助下,终于建立了辉煌的业绩。商国境内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人口兴旺,社会秩序井然,国力强盛。

  然而,有一些帝王则不仅相信迷信,甚至为迷信左右。这些帝王无疑也是一种昏君。

  夏代有一个君主叫孔甲。他十分迷信,相信鬼神。他冤杀了一个叫师门的人,并把这个人的尸体埋在郊区的荒野。一天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后来终于雨停风止了,但郊区的森林却突然发生大火。这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孔甲却以为这是师门的鬼魂在作崇,非常害怕,于是,就不顾夜深天黑,而去郊区祈祷。祈祷结束后,坐马车回宫,一路上仍然战战兢兢。当马车回到王宫时,人们发现他已经被吓死在马车里了。

  有些帝王不仅因迷信而丧身,甚至有因迷信而失国者。

  在三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一分为二,统治南方的是东吴,统治北方的是西晋。当时东吴的统治者是孙皓。孙皓非常相信祥瑞和方术等迷信的东西。孙皓即位后最初的年号是“元兴”,后来,有人说孙权的坟上降了甘露,于是就改元“甘露”。第二年,又有人在武昌控出来了一个古鼎,于是改元“宝鼎”。再后来,有人见皇宫西苑栖着一群大鸟,于是又改元“凤凰”。再后来,有人在吴郡地中掘出了一根银条,上面刻有字迹,于是再改元“天册”。次年,在临平湖边发现了一块小青石,上面刻有“皇帝”二字,于是,又改元“天玺”。

  有一个方术之士,名叫刁玄。他自称能推演朝代盛衰,预测未来。他为了讨好皇帝,就编了一条谶文,说:“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意思是说:东南方统治荆州、扬州的君主,最终能统一全国,取得天下。孙皓一听很高兴,当即率军北伐。这是一次非常奇特的出征。随他出征的有何太后、滕太后及数千名美女。她们都乘坐着豪华的马车。大批仆奴随军侍候。好像是要去游玩,而不是打仗。不巧天下大雪,道路难行。孙皓即命令每百名官兵拉一辆马车。官兵们身穿沉重的盔甲,手拿大刀长矛等武器,又饥又冷,怨声载道。这时,西晋派出数万精兵强将迎战。孙皓这才从热昏中稍微清醒了一些,下令部队撤退。之后,西晋加强军备,准备发兵灭亡东吴,但孙皓却一直相信方士之言,根本不作任何迎敌的准备,终于被西晋打败,孙皓自身也当了俘虏。东吴灭亡。

  虔诚的皇帝教徒

  在历史上,有不少帝王信仰宗教,有些甚至是虔诚的教徒。信仰宗教如果仅仅是一种个人的事,那倒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但如果因为信教而危害了国家,那就无疑是一个昏君了。

  梁武帝是个佛教徒。梁武帝萧衍的品质是很高尚的,知识也渊博。朝臣们有什么疑难问题请教他,他都能给予正确圆满的解答。他的早年、中年也是很有作为的,建立了诸多丰功伟绩。但到晚年,却皈依佛教,整日醉心佛事,不理朝政,致使朝中权臣弄权舞弊,作威作福,“挟党树朋,朝经混乱,赏罚无章,小人道长”(《梁书·武帝上》)。

  萧衍还把数队亿计的金钱浪废在佛教上。一天,他突然跑到同泰寺,宣布自己出家,当了和尚。这被称为“舍身”。大臣们慌了,天天求他回宫,这样,在当了四天和尚以后他才重新回到皇宫。不久,他又突然跑到同泰寺,“舍身”当了和尚。大臣们又来请他,他说,要他回去也可以,但必须拿一亿钱来向寺院“赎身”,这样,大臣们便四处搜罗,凑了一亿巨款交给同泰寺。萧衍再次回到皇宫。没多久,他又第三次“舍身”。这次,他宣称他不仅把自身,而且把整个宫廷、国家都奉献给了佛祖。大臣们搞到两亿臣款后才把他“赎”回来。一年后,他又第四次“舍身”。这一次,由于筹款困难,萧衍当了37天和尚才被“赎”回来。

  一天,同泰寺的佛塔失火烧毁,萧衍认为这是魔鬼在作崇。他说“道越高,魔越高。魔越高,做善事就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他说,佛塔应重建,而且应比原塔更高,这样才能镇住魔鬼。他说干就干,马上组织人力建塔。动用了数以万计的人力,花了数年时间,新塔才建立起来。新塔为12层的高层建筑。这样的建筑在今天的大城市里也毫不逊色。萧衍四次“舍身”和重建佛塔。花掉数亿金钱,这笔钱全部落在了人民的身上。人民的负担加重,叫苦不迭。

  由于萧衍的提倡,全国各地寺院林立,光京城内就有寺院500余家,僧尼十余万。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曾写诗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萧衍统治下,佛教迷信的空气笼罩中国大地的可卑景象。

  明世宗朱厚,即嘉靖皇帝,则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他即位后,在皇宫内设立了不少醮坛(道教祈祷祭天的场所)。祈祷时间,有的为一日一次,有的为一日二次,有的则日夜不息。凡有所求,都要设醮祈祷。偶而也有应验,比如,祈祷生子,果然在数年内生了子;祈祷下雨,果然下了雨。本来这都是极自然的事,即使不祈祷,该有子时总会有子,该下雨时总会下雨。但嘉靖皇帝把这些统统看作是祈祷的结果。每遇这样的时候,嘉靖皇帝都要集合群臣,举行大礼,叩谢玄天。

  嘉靖皇帝选拔官吏,不是看其能力,学识成绩,而是看其是否赞成道学;对于宰相的选拔,也只看一点,即青词写得好坏。所谓青词,是一种上奏天神的表章,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故称青词。一些缺乏治国之才,心术不正,但青词写得好的奸臣,往往被嘉靖皇帝赏识。明代最大的奸臣严嵩就是这样得宠的。边疆打了胜仗,嘉靖皇帝也不慰劳将士,而是给做祈祷的道士加官和厚赏。

  嘉靖皇帝越到后来,对道教越加信服,越加虔诚,以至整日专事玄修,不再上朝,不再顾问政事。一切政事都委托给了奸臣严嵩。他有二十余年深居内宫未见大臣,达到了令人不可想象的程度。

  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是人之长情,嘉靖皇帝也不例外,只是他的方式方法却与其目的背道而驰。他对方士和炼丹极为看重。认为服用“仙药”是通向长生不老的光明之路。如果谁能向他推荐这方面的人才,提供这方面的书籍和“药物”,谁就能够被重用。所以,有不少人向他推荐这方面的书藉,也有不少人向他进献“仙药”。有一个叫顾可学的人,因贪污而罢官,在家闲居二十余年,后来听说嘉靖皇帝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就通过贿赂,找到宰相严嵩,说自己能用童男童女的尿炼成“秋石”,服食秋石即可长生不老。严嵩即向皇帝推荐顾可学,皇帝大喜,任命这个骗子担任了右通政,后来又进一步提拔为礼部尚书,成为朝廷中职位非常显赫的一个官僚。有些人进献的“仙药”是用水银等有巨毒的物质炼制而成,服食这些东西,轻则损害身体,重则危害生命,由于嘉靖皇帝长期服用这些东西,身体渐渐衰弱下去,本来应是年富力强的年龄就已卧床不起。后来,一个叫王金的人,又向他进献了几本自己杜撰的所谓“仙书”和一些自己炼制的丹药,嘉靖皇帝服食后病情恶化,不久身亡。

  即使在当时,一般人对道教和炼丹这种事也是不相信的。不少官吏曾对嘉靖皇帝加以劝谏,但是,嘉靖皇帝对此沉湎极深,对官吏们的劝谏轻则置之不理,重则对劝谏者治罪。给事中周怡因此而被逮捕下狱,吏部尚书熊浃被革职回乡,驸马都尉邬景和被削去爵位。嘉靖十九年,方士段朝用进献所“炼”银器,并说,如果嘉靖皇帝久居深宫,不与外人接触,坚持祈祷,就可炼成黄金和不死仙丹。嘉靖皇帝闻言大喜,准备照着去做。太仆卿杨最劝谏说:神仙、丹术这些东西都是道家、方士们编造出来骗人的把戏,不值一信,皇上春秋方盛,更不应被其迷惑。嘉靖帝大怒,立即命人对他进行严刑拷打,至死方休。御史杨爵对嘉靖皇帝迷恋道教、宠信方士,荒废朝政,排斥忠良十分不满,嘉靖二十年(1541年),他上疏皇帝,首先指责他沉迷玄修,不问朝政,指出:“陛下即位之初,励精有为,但数年以来,朝御稀简,经筵旷废,大小臣庶,朝参未睹圣容,敷陈未聆天语,以至人心懈怠,中外涣散。”接着指责修建雷坛这样的道教设施纯属劳民伤财。他指出:“又遣官远修雷坛,以一方士之故,民膏血,民何以得其所哉?”这实际上仍是在指责嘉靖皇帝。再接着,杨爵把上上下下崇尚道教的风气也归罪于嘉靖皇帝。他指出:“今方士列朝,左道惑众,上之所好,下必有甚。”最后,杨爵还指责靖皇帝拒绝纳谏,恶待忠良。他指出:“往岁太仆卿杨最,出言而身殒,近日赞善罗洪先等皆以言罢斥。古今有国家者,未有不以任德而兴,拒谏而亡,忠尽杜口,则谗谀交进,安危休戚,无由得闻。”杨爵的这份上疏,言词激烈,毫不客气,但对嘉靖帝和国家的一片赤胆忠心显而易见。嘉靖帝阅览此疏后,竟勃然大怒,命人将杨爵抓了起来狠打,直至昏死过去为止。朝臣周天佐、浦钅宏因疏救杨爵也被逮捕棰死狱中。自此以后,二十余年内无人再敢对嘉靖皇帝“说三道四”。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才有户部主事海瑞,冒生命危险,上疏批评和劝谏皇帝。海瑞指出:“陛下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陛下推广捐纳,敛财滥赏,并长驻西苑不返皇宫,以猜疑诽谤戳辱臣下,致使吏贪官横,民不聊生,水旱无时,盗贼滋炽,陛下试思今日天下,为何如乎?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一时差快人忌,然世仍非甚清明也。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古者人君有过,赖臣工匡弼。今仍修斋建醮,相率进香,仙桃天药,同辞表贺。建宫筑室,则工部极力经营;购香市宝,则户部差求四出。陛下误举之,而诸臣误顺之,无一人肯为陛下正言者,谀之甚矣!且陛下之误多矣,其大端在于斋醮。斋醮所以求长生也。自古圣贤垂训,未闻有所谓长生之说。陛下受术于陶仲文,以师称之。仲文则既死矣,彼不长生,而陛下何独求之。至于仙桃天药,怪妄尤甚。桃必采而后得,药必制而后成。今无故获此二物,是有足而行耶?曰‘天赐’者,有执而付之耶?此左右奸人,造为妄诞以欺陛下。”嘉靖皇帝看过这份奏疏后,气得把奏疏掷于地上,对左右太监说:“快快将他拿住,别让他跑了!”

  一个太监说:“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将激怒皇上,已经买好了一具棺材,与家属也诀别过了,正在朝中等着治罪呢。他的仆人都已经逃散完了,看来他是不会逃跑了。”

  嘉靖皇帝听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又拿起奏疏看了一遍,不禁长叹道:“海瑞说得都对,但我不能受他这样的诟骂呀。”遂将海瑞逮捕下狱,不久又定为死罪。

  这就是京剧《海瑞罢官》中所讲的故事。

  两个月后,嘉靖由于服食“长生不老”仙药而死亡,穆宗接位,海瑞这才被释放。

  不务正业的皇帝

  皇帝应以国事为重,但并不排斥有自己的一些业余爱好。但是,如果对自己业余爱好的兴趣过于放任,以至于沉湎其中,将国家大事置于脑后,那么,这样的皇帝显然是不称职的。但这样的皇帝在历史上并不乏其人。

  南北朝时期齐朝第六代皇帝萧宝卷酷爱杂技表演。

  萧宝卷在儿时有两大爱好,一是捕鼠。他对捕鼠有着浓厚的兴趣。有时,他在皇宫内通霄达旦地捕鼠,不知疲倦、困乏和饥渴。他的另一爱好是杂技表演。

  随着年齿的增长,他对捕鼠逐渐失去兴趣,而对杂技的痴迷却与日俱增。后来,他便全身心地倾注在了杂技表演上面。

  即位以后,萧宝卷对杂技的着迷仍然不减当年。他对中国传统杂技进行过一次系统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并创造了不少新的节目。他能够把长达7丈5尺(折合今15.5米)之长的沉重的幢(一种木制道具)提在肩上,任凭演员在幢上翻腾,而纹丝不动。这一绝技使那些专业的杂技演员叹为观止。为了练习口叼幢木,他的牙龈都被嗑破了,满口是血,仍然不肯罢休,最后终于练成了“啄木幢技”这一绝活。他还发明了一种名为“木马技”的傀儡戏。木马只有马头、马身,没有腿,由两个演员的四条腿代替,表演起来进退自如,起卧自然,酷似真马。有时,在木马上还要骑一名骑手,和扮马的两个演员互相配合,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以吸引观众。

  为了表演杂技,萧宝卷特制了一身衣服:尖顶黄色小帽、紧身及膝短衣、红腰带,浑身上下缀满金花玉镜。

  萧宝卷经常穿上他的杂技服,也让后妃、宫女、大臣们也穿上各种戏装,在后宫戏闹打斗,弄得乌烟瘴气。

  萧宝卷沉湎于杂技和玩乐,厌烦朝政。他经常几个月不上朝,几个月不批阅奏章。因为他视奏章如废纸,根本不予重视,因此,宦官们便常常拿奏章包裹鱼肉和做手纸。

  面对萧宝卷的这个样子,许多正直的大臣、将领很失望,有的便密谋发动政变,废除他,另立新帝,有的甚至起兵,武力讨伐他。公元501年,叛军围攻首都建康,萧宝卷困守孤城,危在旦夕。但是,萧宝卷仍然忙着排练杂技。旋即城破,萧宝卷被杀。

  后唐皇帝李存勖则是一位戏剧爱好者。

  李存勖的早年是很辉煌的。他在少年时代就胆量过人,善于骑马射箭,经常跟随父亲晋王李克用征战四方。父亲去世后,他袭晋王位。丧事办完后,他诱杀了妄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率军击败后梁军。他的敌人朱温惊叹说:“生子当生李亚子(李存勖小名亚子)。他袭位,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与他相比,简直猪狗不如。”后来,他经过多年的浴血征战,终于统一北方,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

  李存勖在作了皇帝以后便逐渐丧失了进取心。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喜欢看戏、演戏。在作了皇帝以后,他觉得天下已经太平了。可以尽情地玩乐了,于是,他便整天整天地看戏。有时,他还涂脂抹粉,穿上戏装,自己登台演戏。他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叫“李天下。”

  李存勖非常宠爱伶人,整天和一帮伶人在一块打打闹闹。他允许伶人自由出入皇宫。有一次,他在台上唱戏,连喊了两声“李天下”。这时,一个伶人对准李存勖的腮帮子狠狠地抽了两个耳光。周围的人都吓坏了,连李存勖都被打得莫名其妙。那伶人嬉皮笑脸地阿谀说:“理(李)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反而很高兴,厚赏了这个伶人。

  李存勖对伶人也很信任。他让一些伶人作耳目,刺探群臣的言行。他还任命两个伶人作刺史。刺史是地方上独当一面的高级官员。许多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都作不了刺史,却让一帮伶人无功受禄,使将士们非常不满。

  由于皇帝宠爱伶人,伶人们便有恃无恐,他们敢肆意侮辱、戏弄朝臣,大臣们却敢怒不敢言。皇帝最宠信的一个伶人叫景进。只要景进讨厌谁,谁肯定会遭殃。朝中大臣和地方官员们为了升官发财或自保,纷纷向伶人们讨好、送礼。

  李存勖曾多次派伶人和宦官们到全国各地去抢劫民女。一次,在魏州抢了当地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激起了将士们的愤恨。

  由于李存勖宠信伶人,搞得国家乌烟瘴气,逐渐失去了民心,统治阶级内部也众叛亲离。在位四年,就有部将李嗣源起兵造反,更为可笑的是,他从伶人中提拔的马直御(亲军)指挥使郭从谦也趁机在京城发动武装政变。李存勖被郭从谦部下的叛军一箭射中脑门,流血而死。

  明熹宗朱由校喜欢做木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