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我国瓷器制造业空前繁荣,各地瓷器争奇斗艳,各具特色。优美别致的辽代白瓷,便是当时活跃于北方地区的一朵奇葩。
这件为辽宁省博物馆所收藏的瓷器,是辽代特有的传统器皿之一。它的形状模仿契丹民族传统使用的盛水、盛酒的皮囊壶容器。壶的上部有鸡冠状的孔鼻提梁,故称鸡冠壶,因为它便于在马上使用,又称马镫壶。该壶通高37.8厘米,造型结构从实用出发:管状小口、肥身、上扁下圆,底置圈足,使液体宜贮存,易保暖,保留着游牧民族动荡生活的痕迹。壶身通体贴塑类似缝制的皮条和皮扣装饰。淡红色陶胎外敷以白色化妆土,再施以乳白釉,皮条和皮扣处涂绿釉,色调对比鲜明,器型精巧而富有民族风格。
辽王朝是10世纪初由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的地区政权,其统辖地域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存。统治范围的南部,恰与中原地区的瓷业中心定州、磁州相接壤,加上契丹统治者很早就注意把具有制瓷、纺织、冶金等多种手工业技术的汉人有意俘掠安置。上述因素对辽代制瓷业的产生和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就以这种鸡冠壶为例,它虽然外观形式具有浓厚的契丹民族的风格,但其制作工艺则与中原北方各窑十分相似,甚至于辽代瓷器中仍有部分器物的造型装饰是依照中原固有的一些陶瓷式样烧造的。
契丹族本是古代北方鲜卑族的后裔。从契丹建立的政权直至覆亡的200余年间,随着其本身力量的强大和与中原毗邻汉族地区关系的日益密切,契丹人由畜牧、渔猎生产为主逐渐转向以农业、畜牧生产为主,也由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定居生活。这种生活方式的变化不仅刺激了制瓷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瓷器的品种和造型,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鸡冠壶在辽代后期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方面,诸如制瓷等多种手工业的兴起发展,对繁荣农业、工商业,促进辽王朝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种社会文化的出现,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情况变化发展的反映。这就是我们观赏这件辽代白釉绿彩鸡冠壶所留下的一个启示,它的出现,器型的演变发展,直至最后消失,无不反映着契丹民族逐步汉化的足迹。可见,一件珍贵典型的文物,不仅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体现着他们的审美情趣,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展现着一定社会历史的真实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