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流传已久的诗句大家都还记得。诗中生动地刻画了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获取了农业的丰收。我们碗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浸透着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可是,少年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有些地方却大把大把地将黄橙橙的麦粒当柴烧!
记得那是70年代的后期,我们坐上北去的列车,直赴祖国的北部边疆——“北大荒”。“北大荒”这个词原是很早以前人们的一种习惯叫法。实际是指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七十年代后期的“北大荒”已不再荒凉了,我们刚一下车,尽收眼底的是堆积如山的黄橙橙的麦粒!
“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的说法一点儿不假!火车站旁边的座座几十米高的麦粒堆,犹如黄灿灿的金山,真使人有如临仙境的感觉!
但是,我们很快发现,粮堆周围的人们不但没有丰收的喜悦,而且个个面带愁容。怎么回事呢?农场的主人告诉我们,今年虽然小麦大丰收,但由于总产量比预计的高得多,
准备的粮仓还不够,用火车运往内地吧!可是由于没有做出多运粮食的计划,找不到空车皮。东北需要运输的东西太多了,不仅有粮食,还有大量木材、石油等等,不提前做好计划,临时调动根本不可能。而偏偏就在这时又连下了几场大雨,露天堆积如山的麦粒被泡在水里,很快发霉、腐烂……
让麦粒烂掉还不如给它派上用场,在当时四周是水,难以找到干柴的情况下,人们只好忍痛把麦粒当柴烧了。
发生上述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准确的农业产量预测。试想,如果在麦收前一个月准确地预测出小麦总产量,就完全可以合理安排调运车辆和贮粮仓库,有效地避免各种浪费。于是,“农业产量预测”应运而生了。
其实,农业产量预测的意义远不止上面所说的丰产贮运问题,还有诸如农业茬口安排、农业有效管理、生产资料调拨、市场价格调节等方面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数量很大。如果能够提前预测出本年度我国粮食产量以及其他国家的粮食产量,并根据预测结果与有关国家事先签订粮食进、出口合同,能为国家节省好大一笔外汇呢!
既然农业产量预测用处这么大,使得很多科学工作者致力于农业产量预测的研究。目前农业产量预测的主要方法有:
农学法产量预测——这种产量预测方法是以农作物长势估计为基础,加上一些农业方面的经验,最后得出产量趋势(“多”或“少”)的定性预测结果。
农作物产量模拟法——该预测方法基于农作物生长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做法是将适时的环境要素、作物生长参数等数据不断地输入计算机,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计算,步步逼近最终的产量。该方法能得到定量预测结果,但数据量要求较大,同时适用的范围较小。
农业气象产量预测——计算出气象因素对产量影响的幅度,再考虑产量的趋势项并综合得到预测的结果。这种方法在多数国家运用均较普遍。该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关键环节。第一是确定“产量趋势项”。一般做法是以该地区历史上多年记录的农业产量值形成一个很长的“历史产量序列”,并像我们用数学中的直角坐标点图一样,把这个序列按年份形成一条曲线。然后用多种数学方法将此曲线平滑处理。经处理后的平滑曲线即是趋势产量曲线。各年的具体产量值与趋势产量曲线在该年的数值之差称为“气象产量”。第二个关键环节是建立“气象产量”的预测模型。这种预测模型的组建方法也很多,一般是把多种气象要素当成相关因子,最后建成一个多因子回归模型。具体进行预测时,分别计算出趋势产量数值和气象产量数值并合成为最后的产量预测。
由于世界多数地区的历史产量数据和气象数据我们都能较方便地收集到,因此,用农业气象产量预测方法不仅可以做出本地区的农业产量预测结果,同时还可以及时地做出其他地区甚至于其他国家的产量预测结果。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知己知彼”了!它对于农产品进出口计划和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农业产量预测——农业遥感近年来发展迅速。比较先进的国家从70年代初期即开始了遥感产量预测的研究。
“遥感”这个词对一些少年朋友可能有些生疏,不过没有关系,在后面的“神奇的遥感预测”一节中,我们还会比较详细地介绍它。在这里呢,我们先看看它在农业产量预测中所显的神通。
遥感技术作农业产量预报具有大面积、高速度、低费用的特点。它不仅能在大范围内测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还可以通过测定农作物长势来确定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这样,单位面积产量与总播种面积的乘积就是该范围内的实际农业产量了。由于近代的遥感影像(用遥感技术得到的照片)多是来自卫星,所以我们利用遥感产量预测技术既可以预测我国的农业产量,又能够方便地预测外国的农业产量,怪不得“遥感技术”被称为“千里眼”呢!
农业产量预报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再一一介绍了。有了这么多的产量预报方法,少年朋友们尽管放心好啦,再不会出现把麦粒当柴烧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