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朋友都熟悉羊毛衫吧,质量好的羊毛衫保暖性相当好而且不易皱缩,轻暖柔软,穿着也舒适;质量差的则摸上去软得没有一点弹性,这样的羊毛衫不保暖而且不耐穿。
为什么羊毛衫质量有好坏之分呢?这除和羊毛的种类有关外,和剪羊毛的天气条件有很大关系。
羊有绵羊和山羊之分,对绵羊,选择合适的时间可直接进行剪毛。而山羊则必须在剪毛一周之前先进行抓绒。抓绒就是用金属梳子像梳理头发一样把山羊身上自然脱落的绒毛梳理下来。因此,山羊抓绒,开始于春季自然脱绒现象发生以后。脱绒都从颈部开始,然后为肩、胸、脊部,再遍及全身。当拨开长毛发现绒毛已经脱离皮肤,就到了应该抓绒的时间了,抓绒一般进行两次,两次相隔时间为3~4周。两次抓绒后7~10天即可剪毛。
羊群剪毛和作物收割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作物收割要选晴好的天气,羊群剪毛同样要选较好的天气条件。剪毛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羊毛的产量、品质、羊体健康和羊群长膘,
因此,必须在适当时期正确组织剪毛,并注意剪毛后对羊群的护理。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时期剪毛才算合适呢?
春季天气回暖,牧草返青,家畜膘情逐渐恢复,当日平均气温达10~15℃,最低气温不低于0℃时,粗毛羊和山羊绒有自行脱落现象,这时宜剪取毛绒。不同牧区,气温回暖早晚有异。一般绵羊剪毛、山羊抓绒多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较暖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提早到4月中旬至5月中旬。青藏高寒牧区的藏羊剪毛期约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羊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都有一个最适合生长的温度范围,称为“等热区”。等热区温度是动物消耗最少、产热量最少的温度,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动物即不感到冷,也不感到热。这时,动物长膘长得最快。羊的等热范围一般是10~20℃,可是若羊只剪毛后,失去了被毛,等热区就由20℃上升到32℃,外界环境温度若达不到32℃,羊就只能靠消耗体内贮藏的能量或增加采食来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可是早春牧草刚返青,羊群往往采食不足营养不够,又加上早春容易有降温天气,这样羊群特别容易受冻害,轻则染病,重则死亡。所以说不能剪毛过早。
可若剪毛过迟,天气转热,羊毛会自行脱落,同时畜体热量不易散逸,影响畜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也不利于羊群长膘,尤其夏季中午,如有40℃的高温天气,被毛厚4厘米的美利奴羊,毛尖温度可升到85℃,皮肤温度42℃,体温也会升到40℃,这时羊只易得日射病和热辐射病。
另外,粗毛羊在秋季(约9月上旬)还有一次脱毛,要进行第二次剪毛,称为剪秋毛。剪秋毛也要掌握好时间。如过早,夏末秋初蚊蝇较多,羊只没有被毛保护,被蚊蝇叮咬,容易因家畜互相擦痒而皮肤磨烂,溃疡生蛆。剪得过晚,则会因秋后冷空气活动增多,羊只剪毛后受冻掉膘或死亡。
那么剪毛的有利、不利天气条件是什么呢?农业预测站的叔叔阿姨经过长期的观测、实验得出:剪毛抓绒最有利的天气条件是,上午气温8~15℃,下午14~17℃,风力在4级以下的晴或少云天气。大风、降温、阴雨天最为不利。剪毛后,要求5~7天内天气晴好,风小、气温少变。据观测,
24小时内降温6℃,并有5级以上的大风降雨(雪)天气,剪毛后的羊只受持续冷冻,就有可能冻死。据测定,羊只剪毛后,产热和散热平衡的临界温度随着羊毛长度的改变而改变,毛长1~2毫米,热平衡临界温度为32℃,毛长18毫米时就降为20℃,毛长120毫米,临界温度可降至-4℃。这里的临界温度,是羊只维持体内产热和散热平衡的最低温度界限,临界温度越低,羊只越容易维持热平衡,所以羊毛越长,羊只越抗冻。比如当气温5℃时,在8.94米/秒风速吹袭下,毛长10毫米以下的羊只体表感受到的寒冷程度相当于-10℃,如毛长在60毫米以上时,体表感受到的寒冷程度却是3℃。所以说,剪毛后的羊只,要特别注意防止受冻。
根据牧民经验,一般剪毛后一周内不到远处放羊,只在羊群圈附近选好的草场放牧,还尽量地让羊吃饱吃好,对个别弱小的羊只还让他吃偏食,及时地补草补料,这样才能避遭冷雨等天气侵袭。
另外,放牧中如遇天气突变,难以回圈,应选能避风雨的地形、地物,把羊群紧紧围拢。
剪毛后的羊群护理中还有药浴这一条,一般在剪毛后7~10天在药浴池或淋浴圈进行,以预防羊只的外寄生虫,如疥癣、羊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