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预测中,有一种类型是运用关键日和韵律关系预测那些与农业活动关系密切的天气过程。
前面介绍了二十四节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随着季节转换的规律性。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还发现了某些关键日的天气特征对于未来天气变化具有特殊的指示意义。例如春季“月逢初四雨,一月晴九天”,秋季“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过寒干”。指出了“初四”、“重阳”等关键日与某天气特征的关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当一种天气过程出现后,隔了一段特定时间,常常会有某种与其相类似或相反的天气过程出现,这种现象叫天气活动的韵律关系,也叫对应关系。例如:“四九无霜,谷雨补霜”、“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有一干,必有一淹”等等。下面举几个运用关键日及韵律关系作农业预测的例子。
“春分有雨,十拿九稳”建湖县的“春分”节令,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忙季节。此时是否有雨,对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春分有雨,十拿九稳”,意思是说每年春分节令,包括春分日前后一天,往往会下雨。这一利用关键日的农业预测,能每年提前告诉我们“春分”要下雨,作好农事安排。
这条预测经验还真准!建湖县气象站经连续十四年观测记录,仅有一年例外,其他十三年“春分”均下了雨。可以说春分日是“恒雨日”。一年中,建湖县像春分这样的“恒雨日”,还有惊蛰、立夏、二月二、三月三等日,每逢这些日子前后,常常会有阴雨天气出现。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大气要维持热力平衡,冷暖空气就要不断交换,每一次冷暖空气的交换,根据它们的强弱、物理特性,总是有不同的天气过程发生。而这种冷暖气团的交替是有一定规律性的。通常上述的那些关键日恰处于冷暖空气的交替过程,所以会出现阴、雨天气。
“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梅雨季节雨量的多少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如果能提前预测出当年梅雨期间雨量多少的趋势,对于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十分有益。“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是利用天气活动的韵律关系作梅雨量多少的预测的。它的含义是:每年4月上旬是长江流域桃花盛开的季节,如果这一段时间雨水偏多,当年梅雨雨量就会偏少,即出现“旱黄梅”。
根据建湖县气象站连续5年的观测记录表明,凡是4月上旬雨量偏多的年分,该年梅雨雨量均偏少。4月上旬雨量多少与该年梅雨雨量多少之间存在一种相反的对应关系。
“九”里暖,春天寒,这是利用韵律关系预测冷暖趋势的方法。前面曾介绍过,从冬至开始算起,第一个九天称为“一九,”第二个九天称为“二九,”依此类推,共有9个“九”(八十一天)。我们知道,“三九”、“四九”正处于“小寒”、“大寒”的节气里,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农业预测中,常根据“九”里的冷暖情况,来预测春天的冷暖情况,它的基本规律是:“一九”的平均气温偏高,
则来年4月的平均气温偏低;“一九”的平均气温偏低,则来年4月的平均气温偏高。总之,“一九”的气温与次年4
月的气温有相反的对应关系。用这一结论,可预测出春播期的温度状况,以便于妥善安排春播工作。
“春雪百日雨”这里说的春雪,是指立春后的降雪。“春雪百日雨”的意思是从立春后下雪的这天算起,向后推100
天左右会有一次降雨过程。根据资料统计,这条谚语的准确率达83%呢。提前100天作出比较准确的降雨预测,这对于专业人员来说,也不是件容易事!
“惊蛰暖,梅雨少”前面介绍的几条利用关键日和韵律关系预测的方法多是温度对应温度,降水对应降水的例子。但“惊蛰暖,梅雨少”是温度对应降水量的预测。它的含义是:惊蛰这天,如果最低气温偏高(高于历年平均值0.8℃或以上),则该年梅雨量偏少。经过有关部门验证,这条经验也很准呢。
好了!我们介绍了五条利用关键日和韵律关系进行长期农业预测的小经验,少年朋友们,你们掌握了吗?其实,在各个地区都有许多类似的农谚,它们大多是长期农业预测的经验总结,如果我们把这些农谚的含义搞清楚,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有关数据进行验证,确定效果,掌握鉴别条件。在制作农业预测时,还可以把多条谚语结合起来,全面考虑,预报就能作得更准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