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 年, 我国首先在黑龙江省的克山县发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病, 急性者发病急剧, 多在数小时或者1 ~2 天内就死亡。因此, 当地居民称为“快当病”。患这种病的人面色苍白, 手足冰凉, 头晕、气短、恶心、呕吐频繁、呕吐物为黄色液体, 故又称为“吐黄水病”。该病死亡率高, 发病的人主要是年龄在15 岁以下的儿童及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当时, 由于找不出病因和发病机制, 所以就把发生在克山县的这种病取名为“克山病”。后来, 发现在东北、华北、西南等许多地方都有这种病发生。主要病区是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南的一条狭长的丘陵地带。但是, 在这样一个大范围内, 也有一些被病区包围的“安全岛”, 即那些地方不发生克山病, 所以这种病是一种地方病。
建国以来, 党和人民政府关心克山病区人民的疾苦, 组织了大批医务工作者和地学工作者深入病区积极投入克山病的防治和病因研究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 开展了防病治病工作, 用预防克山病的特效药――亚硒酸钠口服片剂, 有效地降低了发病率, 有力地控制了病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