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7章 渥巴锡

  公元1771年5月26日,新疆查林河畔。

  一队清兵严阵以待,静悄悄地队伍,猎猎作响的旗帜,更显得戈壁滩的空旷、辽远。

  这不是战争之前的那种宁静。

  西方的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几个黑点,越来越近,终于汇成了一股浩浩荡荡的人流。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们啊!衣衫不整,满身尘土,各种各样的辎重堆在勒勒车上,经过长途的跋涉,巨大的车轮好像再也承受不了这重负,马上要散架似的,人马疲惫之极。一匹浑身满是泥浆的骏马之上,端坐着一个人,尽管面容憔悴,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着刚毅、果断、深邃和热情。当他看到远处的旗帜和军人,再也掩不住心里涌动的热流,扑簌簌地流下两行热泪。

  他身边又有人经不得极度疲劳的折磨,跌下马来,长眠于最后的征途。他没有回头。这时他们用极低却极雄浑的声音唱起:

  俄罗斯是奴隶的国度,

  中国是理想之邦,

  让我们奋勇前进,

  向着东方,向着东方……

  更多的人在唱,这歌声终于变成苍凉、悲壮的绝唱,久久地在戈壁滩上回响着。

  这便是蒙古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领导下,英勇雄壮、震惊世界的东返祖国的壮举。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徒。

  17世纪30年代,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迁居到地广人稀、野草丛生的伏尔加河流域,这里被称为“俄国的欧脱地”——中俄两国边境哨以外双方势力均未达到的弃地。1761年,刚刚成为首领、年仅19岁的渥巴锡,面临的并不是太平宝座的升平盛世,沙俄的加紧奴役和盘剥,无休止的征兵战争使整个部落面临从未有过的动荡不安和民族存亡危机。18世纪40年代,沙俄政府一方面对土尔扈特部实行前所未有的高压政策,加强控制和同化;同时,又大量移民哥萨克人至伏尔加河流域。沙俄政府的移民政策给土尔扈特部的传统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生存条件急剧恶化,土尔扈特部与哥萨克人的矛盾加剧。1762年,叶卡特琳娜登上沙俄的宝座,继续忠实推行彼得一世争夺世界霸权的侵略政策,她穷兵黩武,扩军备战,英勇善战、骑术娴熟的土尔扈特人更成了沙俄政府主要征招对象,连年的征战,使土尔扈特死伤惨重。沙俄政府的险恶用心正是用这种方式消灭土尔扈特部。可怕的灭族之灾,使渥巴锡心急如焚,苦苦寻找民族生存的出路。

  在当时情况下,要么屈服于沙皇的统治,做沙皇的奴隶,这对于酷爱自由的蒙古民族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要么拿起武器,以武装反抗争取民族独立,但这是很不现实的。渥巴锡深知失败对于土尔扈特部意味着什么,最后,渥巴渥经过慎重、周密的考虑,决定彻底摆脱沙俄的统治,重返自己的祖国,实现他及土尔扈特部人民多年的愿望。

  然而返回祖国的道路是何等的艰辛与困难!1770年秋,渥巴锡召集了一次绝密会议,决定在虎年即1771年开始行动。渥巴锡成功地麻痹了沙俄当局的警觉,为起义成功,做好了各种充分的准备。

  按预定计划,渥巴锡指挥部队乘敌不备,突然袭击俄国驻军杜丁大尉兵营,以最快的速度抢渡乌拉尔河,渥巴锡将本部3.3万多户近17万东返队伍,编成三路大军,经过十余天的急行军,整个东进队伍穿过冰封的乌拉尔河,迅速进入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甩掉尾追而来的俄军。

  进入哈萨克大草原后,东归的土尔扈特部陷入极其不利的困境,恶劣的天气变幻无常,雨雪交加,严寒饥饿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队伍行进速度缓慢。部队每行进一步,都以生命作为惨重的代价。后面有哥萨克和巴什基尔人组成的骑兵团的穷追不舍。前方有哈萨克小帐首领努尔阿里汗联合巴什基尔人的不断袭击。这更给艰苦行军中的土尔扈特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战斗中的人员伤亡,长途行军中的严寒酷暑,泥泞难行的黄水草滩,滴水不见的茫茫戈壁,疾病流行,牲畜大量死亡……土尔扈特部仍顽强地向东、向东。

  伊什姆河附近的摩加德察山的奥琴峡谷,是东进必经之路上的一个险要山口,哥萨克兵已占领了这里的通路。如果不歼灭这支哥萨克守军,攻占山口,整个队伍将无法前进,何况后边的追兵已愈来愈逼近,如果形成合围之势,那么后果是不堪想象的。整个部落的安危系于一发。渥巴锡仔细地察看了地形,派出一支最精锐的骆驼小分队,从正面发起进攻,形成佯攻之势;另派一支精悍部队从峡谷悄悄迂回到哥萨克人后面包抄,前后夹击。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全歼了哥萨克守军,大队人马顺利、安全、及时地通过奥琴峡谷。

  队伍继续艰难地前进着。

  姆莫塔湖风景秀丽,部队至此,战士们真想牵着马到湖中洗掉身上的灰尘,妇女们很想到湖边好好梳洗一下头发,虽是战争,可他们毕竟是女人啊。渥巴锡却无心欣赏这湖光山影,这里不远的地方,哈萨克的小帐努尔阿里汗与中帐阿布贡苏丹的5万精锐联军,已对他们形成了合围之势。通往准噶尔的道路又被切断了。经过长途跋涉的疲惫之师,在没有基本的给养和休息的情况下,已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更何况他们还要照顾老弱病残,妇女和儿童们,渥巴锡这时倒是出奇的冷静,好像四周的5万敌人是列队来迎接他们的。“只要给我三天休息时间,让战士们好好休息一下,我一定能打败敌人。”但是敌人是不会等三天才进攻的。

  这时,一个周密的计划在渥巴锡的脑子中形成了,他甚至想到三天后,湖边战士们悠闲地饮马,孩子们在湖中嬉耍的情景。渥巴锡派出使者与哈萨克人谈判,使者与哈萨克人周旋着,并同意送还1000名哈萨克战俘。三天的谈判,为渥巴锡的部队赢来了宝贵的三天时间,从而争取了三天的喘息之机。渥巴锡一刻也没有休息,他重新部署,调整了兵力,制定作战计划。第三天深夜,渥巴锡亲率主力部队,奇袭哈萨克联军营地,毫无防备的哈萨克联军溃不成军。土尔扈特部又一次成功地突出重围。哈萨克及沙俄的大队人马赶到姆莫塔湖时,土尔扈特部已稍作体息,继续向巴尔喀什湖挺进了。

  半年后,在逾越万千艰难险阻,经过长途跋涉,付出巨大牺牲后,土尔扈特部终于回到了向往已久的祖国。回归祖国后,他们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渥巴锡受到乾隆皇帝极高的礼遇,渥巴锡的英雄壮举,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特别是爱尔兰作家德尼赛《鞑靼人的反叛》一书,更加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广泛注意,他称:“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

  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返归祖国的史诗般壮举,他所导演的这幕英勇雄壮、可歌可泣的史剧,永远地被载入了史册。他炽热地爱国主义精神,顽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他在这次壮举中表现出的无畏精神,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果说渥巴锡在组织起义过程中表现出杰出的组织才华,那么,在起义发动之后,踏上重返伟大祖国的艰苦历程中,激烈残酷的军事斗争,使这位年轻的土尔扈特首领表现出了军事上的智慧与魄力。更重要的是他不灭的信念、惊人毅力,留给后人的启示要远超出这次壮举本身。他对祖邦故土的深深依恋之情,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待生命的态度,都留给后人深深的思索。

  right(刘海琦)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