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后半叶,清政府派军队在贵州“开辟苗疆”,实行“改土归流”,建立起军事和政治上的统治来镇压苗族农民。他们强占苗族农民的土地屯田养兵,汉族地主也接踵而至,乘青黄不接的时候,用高利贷手段进行残酷剥削。原来居住在肥沃的河谷平原的苗民都逐渐被赶进深山荒野中,过着穷苦的生活,每当秋冬催税时,甚至被迫挖开坟墓取出装殓时给死者到阴间去的“买水钱”向官府买命。
张秀眉是贵州台拱厅(现属剑河县)的苗族,出生于1823年。在十一二岁时,父母先后病故,他与哥哥无依无靠只能给人家当长工,直到20多岁才回到自己家。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领导不堪忍受残酷剥削压迫的民众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爆发了,消息传到贵州,在苗、汉人民当中犹如投石入水,击起了千层波澜,当地群众也聚集在一起,准备发动起义。不幸的是筹备还未成熟,机密泄露,被官府所镇压。张秀眉也积极参加了这次起义,还被推选为“大哥”,虽然行动失败,但他从中学会了如何组织和发动群众,血的教训也深刻地教育了他。
台拱的苗民,平时要靠采集山上的木料运往湖北、江苏等地出售,才能换回钱来交纳官府的苛捐杂税。太平天国进军长江以后,清军封锁了江苏、湖北一带。苗民的木材运不出去,联名向清政府请求减轻赋税。清政府派知州杨承照到台拱查办。杨承照勾结土司逼苗民照旧交纳。第二天,几千名愤怒的苗族群众冲入台拱城内寻杀杨承照,不料杨承照预感大事不好,已提前逃走了。1855年3月26日,苗族群众再次包围了台拱城。清朝统治者以残酷的屠杀来回答苗族人民的正义要求。
自前次起义失败后一直坚持发动群众的张秀眉见到这种情形,知道起义的时机到来了,遂用木刻加鸡毛、火碳遍告各寨,千里苗疆同时响应,揭开了历时18年之久的苗族人民大起义的序幕。
起义军高举义旗,首先攻克了台拱厅城西北的要寨岩门司,之后再接再励,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把胜利的旗帜插遍贵州东南,锋芒直指贵阳。起义军占领各地后,以山寨为门户,深沟高垒,建立起以台拱为中心的根据地,同时把官府的屯田和汉、苗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当地农民耕种。苗族起义军赶走了清朝统治者,将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使当地苗、汉的穷苦人民获得了初步解放,也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生活。苗族地区连年丰收,为起义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张秀眉建立起苗族人民的革命政权,还有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全体成年的农民都是后备军,平时从事生产劳动,每当军事上紧急需要调人增援时,各寨立即敲锣召集。这种亦兵亦农的政策,为起义军提供了强大的兵源与丰富的给养,使革命队伍不断得以发展。1860年7月,太平军在石达开率领下开往贵州独山,苗族义军也乘势出击与太平军遥相呼应。据说石达开曾有亲笔信给张秀眉,要他领导苗族人民与太平军共同担负起反抗清朝统治者的重任。当时清王朝统治者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曾国藩所率领的湘军,其主要兵源均来自湖南,贵州苗族人民的起义,将3万多名湘军士兵拖在贵州,每年消耗清政府200万两白银的军费,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太平军的压力,配合了长江流域农民革命斗争的发展。
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以后,清军全力镇压张秀眉领导的贵州苗族人民起义。1867年,清廷撤换了不力的官员,改派湘军悍将、残杀太平天国革命领袖的凶手席宝田为布政使,出黔东镇压张秀眉起义,苗族人民起义进入了艰苦阶段。
席宝田采用雕剿法占领了几处义军的军事据点,使根据地失去屏蔽,又向各路增兵袭击起义军。清军由于取得了一些军事上的胜利,气焰嚣张,冒险继续向前推进。张秀眉审察了敌情,选择地势险要的瓮谷陇设伏杀敌。1869年3月,清军趾高气扬地向义军山寨发动进攻,义军假作溃败逃走,清军不知是计穿寨直追进入了埋伏圈。随着一声炮响,伏兵四起,湘军1.65万人被全部歼灭,清军将领也被杀死,只有一小部分仓皇逃走。这一役是起义军最辉煌的一次战斗,令清朝统治者极度震惊,命席宝田重新组织兵力继续镇压。
1970年,清兵分四路向起义军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一路上将粮食山寨全部烧光,还对苗民采取野蛮的屠杀政策。由于力量悬殊,起义军在军事上失利,在张秀眉率领下退守否公山继续坚持战斗。1872年2月,张秀眉号召各路起义军大会乌鸦大坡,准备与清军决一死战。3月,清政府从湖南、贵州派兵四面包围了起义军,起义军浴血奋战,坚持月余。4月,张秀眉兵败被俘,被送往湖南长沙,慷慨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