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19章 米旁嘉措

  米旁嘉措生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是雅曲定琼地方的久寨(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人。

  米旁嘉措又名米旁朗杰嘉措,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僧侣、佛学家。米旁嘉措六七岁时就跟随父亲贡保达吉学习藏文和历算等知识。12岁那年,他像许多藏族的孩子一样,被家里送到一座属于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寺院出家为僧。在过去,西藏的僧侣和贵族不仅垄断了政治权力,而且还垄断了文化知识。普通人家的子女若是想受到教育,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往往就到寺院出家。米旁嘉措出家后,在寺院里勤奋学习各种佛教经典,并且显露出非同寻常的天赋。18岁时,米旁嘉措到西藏朝佛之后,又回到家乡,继续在各处游学,遍访名师与高僧大德,其中有著名的学者隆央钦孜旺布、云登嘉措等人。

  藏传佛教僧侣,除去学习佛经之外,还要研习“大小五明”,其中包括了佛学知识之外的逻辑学、文学、医药学、天文历算以及手工业制作等丰富的内容。米旁嘉措潜心钻研各方的知识,终于成为兼通显、密经典,畅晓“大小五明”的宗教学者。由于他博学多才,名声越传越远,不仅在康区家乡尽人皆知,而且在遥远的藏族地区也声誉日隆。

  据民间传说,米旁嘉措尤其精于医术,是技术精湛的医生。他热心地为当地穷苦百姓治病,因此深得群众的敬爱,以致传说他有起死回生之术。米旁嘉措讲学授徒,许多人投到他的门下求学。米旁大师一生中有多部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王修身论》。

  《国王修身论》是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米旁嘉措参照《金光明最胜王经》、《十轮金刚经》、《念住经》、《百智论》、《智慧书》、《众生养育滴》、《问答宝发》、《宝发与蕃土众法王遗教》等十多部著作,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而成的,详细论述为君之道。全书共分21章,包括谨慎自重、贤明国君、注意行为、注意言语、对待属下、坚定精进、谦恭平等待人、慈悲而善于自护、护佑百姓、遇事商量、尊奉十善法、以佛法治国、以计制胜、心念佛法、对财积福、守规循道等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作一个封建好皇帝的规范。

  米旁嘉措在《国王修身论》中指出,国王与百姓之间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国王严格遵守法律,以法治治民才有威仪,若是自己首先败坏法纪,必然不能统治民众。米旁嘉措还提出了选用人才的标准,认为私欲小而为百姓着想、胸怀远大而善于判断的人才可为相。并且提出应该合理收税派差,要根据贫富程度分等摊派,应根据地区、年景等情况酌情处理,不能因为摊派税收而伤百姓之根本,对于难以承担的人不能压逼太紧。《国王修身论》一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条件下人民的某些痛苦,表达了群众的愿望,抨击了统治者的残暴,并提出了一些改良的主张。

  《国王修身论》一书,是写成于清朝末年这一时期,整个中华民族都已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内忧外患,使得清王朝终日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与全国各边疆地区一样,西藏地区也处于殖民侵略者的虎视眈眈之下,各种社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地表现出来。《国王修身论》一书对这种历史背景多少有所反映。同时,由于作者米旁嘉措是一位僧侣,他在著作中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的佛教思想。

  米旁嘉措死于1912年,时年57岁。他的弟子呷脱司徒等人将他的多部遗著辑成《米旁全集》,珍藏在德格更庆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