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有三位,因为这三位作曲家的名字都从字母B开始,所以又称“三B”。他们是巴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Brahms)于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汉堡交响乐团乐师。
勃拉姆斯从小跟父亲学习音乐。他的音高辨别能力很强,6岁时,就能背向钢琴又快又准地听出父亲所弹的每一个音,从不出错。因此,父亲总怀疑他是否回头偷看过键盘。少年时代的勃拉姆斯学习非常刻苦,当小朋友们游戏时,他总是独自练琴、读书。12岁时,他开始学习作曲。父亲打算让勃拉姆斯像自己一样成为弦乐演奏家,但勃拉姆斯更喜爱钢琴,14岁时就举行了公演的钢琴独奏音乐会。迫于生计,他小小年纪便开始在小酒馆和舞厅演奏钢琴补贴家用了。1853年1月,20岁的勃拉姆斯与匈牙利小提琴家莱梅尼一同去旅行演奏。他们来到杰鲁雷根城。临开演,俩人才发现舞台上的钢琴比莱梅尼用的小提琴低半音。这时,请人调琴已经来不及,小提琴家怕影响效果又不肯放低提琴弦。出场时间已到,不容再犹豫。勃拉姆斯信步走上舞台,凭着惊人的反应和高超的技术,把钢琴部分全部提高半音演奏。一曲终了,轻松自若,小提琴家已自惊呆在听众的热烈掌声中。
经著名小提琴家约阿希姆介绍,勃拉姆斯见到了心仪已久的李斯特。李斯特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勃拉姆斯,并对他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鼓励他继续努力。但勃拉姆斯在与李斯特的几天接触中,渐渐对李斯特过份沉溺于荣誉中的傲然作风不以为然,他也不喜欢李斯特夸张华丽的钢琴演奏风格。他觉得自己与李斯特相距甚远,且又对李斯特的情趣不敢苟同,所以深感失望。
一天,李斯特为宾客们演奏了勃拉姆斯的作品,然后又满怀激情地演奏自己的新作《b小调奏鸣曲》。曲犹过半,李斯特停下手来,想回头看看勃拉姆斯作何表情,不想勃拉姆斯已鼾声大作进入梦乡了。李斯特当然十分生气,拂袖而去。这次会面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与此前后,也是由约阿希姆介绍,勃拉姆斯来到舒曼家造访。
身患重病的舒曼亲切地接待了他。勃拉姆斯为舒曼夫妇演奏了自己的几首作品,舒曼激动地对爱妻说:“亲爱的,这样的音乐我们从来没有听过。”舒曼的妻子克拉拉也非常激动。舒曼从勃拉姆斯身上,看到年轻时的自己,于是欣然命笔,热情地介绍勃拉姆斯。文中说:“他叫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来自汉堡,一向在那里默默无闻的埋头工作。他的一切都告诉我们,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谦逊就是他成功的保证。在这里,他也许会遇到创伤和挫折,但是他也会得到成功和荣誉。让我们竭诚欢迎这位英勇豪迈的战士吧!”
与舒曼夫妇的相识,于勃拉姆斯日后毕生的事业与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几个月后,传来了舒曼因病跳河,被人救起后住进疯人院的消息,勃拉姆斯连忙来到舒曼的病榻前,同克拉拉一起陪伴着舒曼,直到舒曼离开人间。
怀着对舒曼的无限思念之情,经过十几年的酝酿,勃拉姆斯于1868年完成了巨作《德意志安魂曲》。初演时,克拉拉和约阿希姆夫妇都在座。这部作品引起了整个维也纳的轰动。
人们称它是“自巴赫、贝多芬以来,首屈一指的宗教音乐作品。”
1876年11月,勃拉姆斯又因《第一交响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首交响曲是他用十五年时间断断续续写成的。人们称赞这首交响曲可以被誉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认为这部作品显示了勃拉姆斯与贝多芬在精神上的密切联系。就连十年多来无心理睬勃拉姆斯,一直醉心于瓦格纳作品的著名指挥家毕罗,这时也变成了勃拉姆斯的拥戴者,音乐历史中“三B”的说法,就是他率先提出的。1880年,布雷斯劳大学赠予勃拉姆斯名誉博士学位,为此,勃拉姆斯特地写了《学院节日序曲》,以示答谢。
1885年5月20日,克拉拉夫人病故,勃拉姆斯闻讯立刻赶去参加葬礼。勃拉姆斯暗恋克拉拉已久,并因此终生独居。
如今他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挚友,至为悲痛。
勃拉姆斯的晚年生活非常平静。虽然世人为他和瓦格纳的高低优劣吵翻了天,但勃拉姆斯本人却熟视无睹,全然置之度外。据罗马尼亚著名音乐家埃内斯库回忆说,他曾于1892年与晚年中的勃拉姆斯邂逅相遇。当时,11岁的埃内斯库正在维也纳音乐学院的大厅走廊中独自练习小提琴,迎面走来了大胡子前辈勃拉姆斯。埃内斯库不禁手忙脚乱,慌作一团。勃拉姆斯停下来,劝他别紧张,接着练习。渐渐地,埃内斯库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松弛自如,已忘却身边的老人。一曲终了,勃拉姆斯大为赞赏,鼓励他再接再励,定会成功。埃内斯库在自己晚年时说,在他一生中曾多次遇到种种困难,但一想到勃拉姆斯当年的鼓励,便立即精神振作,充满信心。
1896年,勃拉姆斯的健康状况突然恶化。1897年4月3日夜,这位可敬的老人病逝于维也纳家中。
在勃拉姆斯的一生中,或许难得看到动人心魄的惊涛骇浪,但他毕生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尽心尽职地忠于自己热爱的事业,并因自己诚实而出色的劳动,在世界音乐发展的历史中占有着突出而光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