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三章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养生学家和思想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原村)人。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公元581年,孙思邈出生在陕西华源县孙家源村。他的父亲是个木匠。家里主要靠父亲的手艺维持生活,谈不上富裕,但吃饭是不用发愁的。

  孙家源村水土不好,得病的人很多。村里的妇女大部分患有大脖子病。小孩子们身体都不好:脖子短,身材矮小,还有很多孩子是傻子。孙木匠有“雀目眼病”。也就是夜盲症,一到天黑就看不见东西。小思邈的母亲也有“大脖子病”。小思邈从出生就体弱,今天这病好了,明天那病又来了,一天到晚吃药,像个小药罐子。

  孙木匠为了给小思邈治病,不惜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可是旧病刚好,新病又来了。后来本地的张七伯,用土办法开了方子,配了几副中草药,一文钱没有花,小思邈的病就好了。

  小思邈逐渐地长大了,一天,父亲问他:“思邈,你长大要干什么呀?”

  思邈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长大以后,要当一名郎中,给母亲治好大脖子病,给父亲治好雀目眼病。”

  孙木匠听了很欣慰。于是下决心节衣缩食,省钱给儿子当学费。

  在学堂里,小思邈用功读书,一天能背诵一千字的文章,经常受到先生的夸奖。

  有一天,张七伯请孙木匠去做药柜,小思邈也要一起去。到了张七伯的家里,他看到院子里到处晾晒着各种药材。小思邈好奇得不得了。他向张七伯问这问那,指着一束白色的药材问七伯:“这是什么药?”

  张七伯回答说“这是白头翁的根,草秆和叶子上都有白色的长毛。”

  小思邈又问:“有一种像乌鸦头一样的块茎,叫什么名字?”

  七伯说:“那叫乌头。”

  于是,小思邈天真地说:“我知道了,药名是按药材的模样取的,是吗?”

  张七伯说:“不一定啊,迎春花、夏枯草、秋海棠等是根据它们开花、枯萎的时间取名;而青蒿、黄连是按颜色取名;甘草、酸梅、五味子是按味道取名……小思邈勤学好问,喜欢动脑筋想问题、捉问题,长大一定是有出息,能做大事的。”

  孙思邈立志学医,十五岁那年,他就背着背篼儿跟张七伯进山采药了。张七伯能从杂草中间找到所需要的草药材。孙思邈认真地向张七伯学。张七伯也总是耐心地教他。为了教他,七伯爬到很高的地方,指着一株药草:

  “看,这就是治咳嗽的特效药——贝母。”

  思邈问道:“七伯,你爬这么高害怕不害怕?”

  张七伯十分坦率地说:“我第一次登悬崖,吓得心咕咚咕咚地跳,慢慢胆子就大了,爬山爬多了也就不害怕了。”

  思邈又问七伯:“珍贵的、稀有的药材是不是部长在悬崖峭壁的石头缝里呢?”

  张七伯说:“不,不一定,越是阴暗的、潮湿的、人们不容易到达的地方,越有珍贵的药材生长着。采药的人要不怕危险、不怕辛苦,舍得走远路,才能采到好药材啊。”

  “究竟什么样的药材是好药材呢?”思邈打破砂锅问到底。

  张七伯告诉他:“所谓好药材,一是很难找到,一是要对症,能治好病,就是好药材。有一种好药材叫‘小草’,又名‘远志’。它能安神,又能化痰,药效极好,药到病除。希望你要像它一样!”

  张七伯看到思邈用心学习;又肯钻研,将来会成大器,就拿了一本书给他,说:“这本《黄帝内经》是十分重要的医学书,你拿去认真地读,好好钻研,会对你有帮助的,这点钱,拿去买纸墨笔砚吧……”

  后来孙思邈精心钻研医学,又拜名医为师,在十八岁的时候,已能独立行医。二十岁成为名扬京城的医界奇才。

  他对古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却做官召请,周宣帝时,征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欲授予爵位,唐高宗欲拜谏议大夫,却固辞不受,一心致力于医学。孙思邈毕生勤于著书,晚年隐居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专心土著,直至白首之年,未曾释卷。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孙思邈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到过峨眉山、终南山、江州,后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的,是继张仲景之后又一位全面研究中医药系统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他则“无欲无求”。他身体力行对病人一视同仁,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也是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

  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敕封其为“妙应真人”,且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现今我国各地都有他的纪念词堂。其故里现存有他的诞生遗址、幼读遗址、药王墓、孙氏茔国及药王碑苑,更有宏伟壮观的药王纪念中心——药王祠堂,每年农历二月二日开展规模宏大的药王——孙思邈文化节纪念活动。平时更有日本、台湾、香港等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于此。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