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章 不屈的战士——戴高乐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玛丽·戴高乐(1890—1970),是法国杰出的政治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抵抗运动领袖,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

  戴高乐生于法国北部里尔市公主街9号一个世代笃信天主教的小贵族家庭。戴高乐家族从16世纪到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止,祖祖辈辈在司法界做官。家族的命运与王朝的兴衰息息相关。戴高乐家族属于那种忠于法国古老传统的偏于守旧的家庭,父母都是热忱的爱国者。其父在普法战争时曾加入志愿者队伍与德国人作战,并获军功勋章;其母曾经向他追忆当时外祖父母得知巴赞元帅向普鲁士投降后,是怎样伤心地流泪的情景。在先辈民族主义情绪的熏陶下,他自幼矢志于雪普法战争败绩之耻。14岁时,他立意投考圣西尔军校。

  1907年,戴高乐的父亲把他送到以数学成绩闻名的比利时安托万中学就读,因为考圣西尔,数学成绩必须出色。戴高乐一心要考军校,所以他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一年后他转学进入巴黎的斯塔尼斯拉斯学校。1909年8月,戴高乐通过了圣西尔军事学院的考试,这一年他刚好19岁。根据军校校规,新生入学要当一年兵。1910年10月,他如期正式进入圣西尔。戴高乐在学校勤奋学习了两年,于1912年10月1日毕业。他以少尉军衔在第二步兵师第三十三步兵团任职。在该团他受到团长菲利普·贝当(后成为元帅和维希政府首脑)的赏识,一年后被晋升为中尉。团长贝当写下了如下评语:“异常聪颖,忠于职守……极堪嘉许。”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戴高乐在与德军作战中表现出色,很快被提升为上尉。1916年3月在凡尔登战役中受伤被俘。在德国人的监狱中他度过了两年零八个月的俘虏生活,期间他曾设法越狱,但未获成功。直到1918年11月大战宣告结束,他才从俘虏营中获释回到法国。

  1919年4月,戴高乐被派到波兰朗伯尔托夫军官训练学校担任教官,讲授战术学。期间参与指挥波兰军队对苏维埃俄国的武装干涉,获波兰政府最高勋章。

  1921年3月,戴高乐奉调回国。4月,与伊冯娜·旺德鲁在加莱地区圣母院举行了结婚仪式。10月,奉命到圣西尔军事学院担任战争史教员。但他不满足于现状,渴望进入高等军事学院深造。1922年11月,他如愿以偿进入高等军事学院,两年后毕业,供职于总参谋部。毕业后他潜心研究军事科学,从1924年到1938年,先后发表《敌人内部的倾轧》(1924年)、《剑刃》(1932年)、《关于职业军》(1934年)、《法国和它的军队》(1938年)等多篇著作,阐述未来战争的特点,强调坦克、飞机、步兵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主张将坦克编成装甲部队,作为进攻手段,这些军事思想招致了一些上层人物的非议,但也受到政界个别人士,如保罗·雷诺(曾任财政部长,1940年出任政府总理)的赏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戴高乐任坦克旅旅长,1940年5月升为第四装甲师师长,在拉昂和阿布维尔一带奋力阻击德军,受到国防部嘉奖。同年6月,他出任雷诺政府国防部副部长,这是他首次担任政府职务。6月14日巴黎失陷。17日,曾被戴高乐视为“恩师”的贝当元帅接替雷诺出任总理,向德国乞降。戴高乐毅然决定离开法国,飞赴英国,与贝当政府决裂。

  6月18日,戴高乐在伦敦广播电台向法国人民发出著名的“六·一八”号召,指出“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绝不会熄灭”。他在海峡彼岸的伦敦树起了第一面法国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旗帜。伦敦也由此成为“自由法国运动”的中心。

  戴高乐率领“自由法国”军队,在近东、非洲一些法属殖民地与德军作战。1941年至1943年他先后组织和领导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期间曾与美、英发生摩擦,但他坚持顶住了各种压力,维护了法国的利益。1944年6月,戴高乐出任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首脑,指挥所部加入盟军,为解放法国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5年11月,戴高乐被立宪议会选为临时政府总理。由于无力改变战后多党控制议会的局面,于1946年1月20日辞职。1947年4月,他建立法兰西联盟并担任主席。1953年他宣布退出政治活动,隐居家乡科隆贝,期间撰写了《战争回忆录》一书。

  1958年5月,法国陷入由阿尔及利亚战争触发的严重政治危机中,叛乱分子要求戴高乐出面组阁,戴高乐借此重返政坛。6月,出任第四共和国末任总理。12月21日当选为第五共和国总统。他提出新宪法草案,主张扩大总统的权力,限制和削弱议会的权力,降低总理和内阁的作用。1959年1月8日,戴高乐正式就任共和国总统。1965年再度当选。任职期间,结束了历经7年的阿尔及利亚战争,承认了阿尔及利亚和其他一系列法国殖民地的独立,加速了法国非殖民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戴高乐开始全力谋求法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大国地位。这是他从青年时代就树立起的抱负:恢复法国在战争中失去的世界大国地位,进一步使法兰西民族重放历史上的光辉。为实现这一抱负,他认为:法国必须制定独特的外交战略,反对大国控制。

  1958年9月,戴高乐针对美英两国在北约的所谓“两头领导”提出了挑战。他在致艾森豪威尔和麦克米伦的信中,提议在北约中建立美、英、法3大国理事国,否则,法国就不再为北约的发展负责,并将根据条约有关条款保留对北约进行改造和退出的权利。由于法国当时不拥有核武器,上述提议被美英两国拒绝。戴高乐决心利用法国的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地位与美国抗衡。他采用了拉拢联邦德国,排斥英国,以法、德为核心,以欧共体为基础,实现欧洲的政治联合的策略。在北约中,他坚持独立行事的原则,拒绝美国在法领土上部署核武器,全力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1960年2月,法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3年6月,从北约撤回了法国的大西洋舰队。1966年3月,宣布退出北大西洋公约军事一体化组织。1964年1月27日,法国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实现法、中两国建交。中法建交对美国妄图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无疑是一沉重打击。

  戴高乐在执政期间,对内注重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尤其对本国尖端技术和新兴工业的发展,更予以全力支持。法国在戴高乐执政期内,进入了西方舆论界所说的战后“黄金时代”。但是由于法国在核发展计划中倾注了巨额款项,给国内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同时国内阶级矛盾的日益加深,失业、罢工困扰着戴高乐政权,人们不满的情绪日益增长。

  1968年5月,巴黎大学学生上街游行,同军警搏斗,社会各界支持并参与进来,酿成“五月风暴”。参加者达11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这场风暴大大削弱了戴高乐的地位。1969年4月27日,戴高乐要求公民投票表决他提出的两项改革法案失败,次日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离开政坛后,戴高乐回到科隆贝故居。他谢绝了政府给予他应得的前总统年金,深居简出,潜心著述。他撰写的有关第二次执政的《希望回忆录》一书,未及完成,于1970年11月9日因心脏病猝发去世。

  戴高乐是当代法国杰出的伟人,是代表法兰西民族的一面旗帜,也是20世纪中当之无愧的国际风云人物。戴高乐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发去的唁电中称他为“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戴高乐拯救和恢复了法国的荣誉,在他去职和逝世后,他作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奠基人继续受到人们的尊重。为了纪念他对法国所作的贡献,巴黎市议会决定把凯旋门所在的星形广场改名为“夏尔·戴高乐广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