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十四章 德国统一的缔造者——威廉一世

  威廉·腓特烈·路德维格(1797—1888)生于普鲁士首都柏林。他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的次子。威廉从小便受到了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和平民百姓的子女一起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学会了骑马、射击和战术技巧。1807年,他年仅十几岁便参军入伍。1810年,母后路易莎因病早逝,从此小威廉便以军营为家。他性格倔强,勇猛好斗,在军中以普通一兵的身份服役,从不摆王子的架子。1814年他获得上尉军衔。在反对拿破仑入侵的战争中,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因功勋卓著而受到上级嘉奖。1825年他获中将军衔,任普鲁士近卫军团司令。1829年,他与萨克森一魏玛的奥古斯塔公主结婚。

  1840年,威廉三世病故,长子威廉四世继任普鲁士国王。但威廉四世体弱多病,又无子女,难以理政,便封弟弟威廉为普鲁士亲王(即指定的王位继承人),代他处理政务。威廉摄政后,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1848年爆发的席卷整个欧洲的大革命。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德国也发生了“三月革命”。柏林市民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在革命面前,威廉充分施展了他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干,妄图把革命打下去。3月9日,他被任命为莱茵一威斯特法里亚军事总督和特别军事全权代表。他在柏林近卫军兵营里发表了煽动性演说,唆使军队连续三天向革命群众开枪射击,打死打伤100多人,迫使愤怒的市民于3月18日举行武装起义。以工人为主力的起义者包围了王宫,国王及大臣们惊慌失措。这时威廉挺身而出,下令军队向群众开枪,使许多起义者倒在血泊中。起义者纷纷拿起武器,筑起街垒,同政府军展开激战。经14小时浴血搏斗,起义者付出伤亡1400人的代价,终于打败了拥有74门大炮的1.4万名政府军队,许多士兵纷纷倒戈投向起义者。3月19日,威廉四世不得不向人民屈膝求和,宣布政府军撤出柏林。他还和王后装模作样地向100多名死难烈士脱帽鞠躬致哀。威廉一看大势不妙,换上一身邮差的制服,化装逃到英国伦敦避难。

  三月革命胜利了,但由于无产阶级当时还不成熟,被资产阶级篡夺了革命领导权,组成了以康普豪森和汉塞曼为首的内阁。德国资产阶级害怕革命威胁到自身利益,不惜出卖曾与之并肩战斗的无产阶级,企图与封建势力妥协,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制来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6月8日,康普豪森内阁又把威廉“请”回了柏林,还谎称他在英国“完成了外交使命”,由他筹建这个君主立宪国并担任首脑,而资产阶级则甘愿充当“掩护这个王朝的挡箭牌”。但威廉并不领情,他回来后立刻充当了反革命阵营的首脑,暗里调兵遣将,妄图将革命镇压下去。他对军官们说:“我只信赖你们。”他在议会演说时竟高呼“国王和祖国万岁!”的口号。但威廉很有心机,在表面上表示拥护新政府。资产阶级为他的表面现象所迷惑,遂放松了警惕,而忙于在法兰克福议会讨论新的宪法草案。经过半年多的高谈阔论,终于制定了一部《帝国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由威廉四世任德意志帝国皇帝。议会还派人给威廉四世送去了皇冠。但威廉四世此时已做好了军事镇压革命的准备,胆壮气粗,对皇冠和宪法不屑一顾。为挽救革命,南德的资产阶级被迫掀起“护宪运动”。威廉这时凶相毕露,亲率6万军队前去镇压,屠杀了许多革命者,并将28名起义领袖处死。威廉以暴力扑灭了护宪运动,并用刺刀把各邦的君主扶上台。威廉因镇压革命有功而被人们称为“炮弹亲王”。

  1854年,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因患精神病,无法理政。按说威廉可以代替其兄摄政。但是贵族中的保守派却百般阻挠,迟迟不宣布国王患病的消息。直到国王不能理政时,还拖了一年才让他摄政。1858年10月,威廉上台执政,撤换了保守派内阁,任命自由派组阁,并把统一德国作为他的战略目标。他认识到:要想以普鲁士为主统一德国,一定会遇到众多敌人。不但德国内部的奥地利和各封建邦国反对,而且国际上的法国、俄国等大国也会极力阻挠。要实现他的战略目标,必须有强大的武力作后盾。于是他把执政的重点放在军事改革上,把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他毕生追求的事业。他相信:强大的军队是王权惟一可靠的保护者,可以有效地防止革命,而且还是统一德国的强有力的工具。他说:“普鲁士军队必须是强大的,有权威的,为的是必要时在天平上放上一个重要的政治砝码。”为取得资产阶级的财政支持,威廉又耍手腕。他装出自由主义的姿态,任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奥斯瓦尔德一施韦林组成内阁,还吸收了一些资产阶级分子入阁。在1858年议会选举中,自由派取得了议会的多数。资产阶级便认为这是自由派的“新纪元”,开始支持威廉的政策。

  1860年威廉委派反动的陆军大臣罗恩伯爵负责军事改革,任命自己的副官毛奇为参谋总长。罗恩提出了改革计划,计划规定:将正规军从14万增至21.7万人,服役期从2年延长至3年;取消国民后备军;每年征兵人数从4万增至6.3万;用新式武器更新部队的全部装备;建立动员体制;扩大军官团;加强军队的军事训练,等等。

  资产阶级担心削弱自己在军队中的影响,担心军队变成容克贵族控制下的工具,因此议会拒绝拨款。但威廉坚持罗恩的军队改革计划,他不顾议会反对,在不经议会批准的情况下支付军队费用,并下令解散众议院,组成由封建官僚组成的新内阁。但新选出的议会中自由派和民主派的代表更多了。议会对威廉一世进行了猛烈攻击,并在1862年9月再次否决了军事改革计划和军费预算。宫廷一片混乱,威廉一世坚持己见,宣称他宁肯不要王位,也不向议会妥协,要把军事改革进行到底。他甚至把退位诏书都写好了。为了解决危机,防止发生革命,迫切需要一个铁腕人物实行统治。罗恩向威廉一世推荐他的密友、驻法大使俾斯麦。威廉一世便急召回俾斯麦。两人在宫中谈了两个多小时,十分投机。威廉一世对俾斯麦坚强的意志、充沛的干劲和敏锐的思维留下深刻印象,便把他退位的备忘录撕得粉碎,起用俾斯麦担任宰相,授予他行政大权。

  俾斯麦是个有远见、有决心和手腕的政治家,他没有辜负威廉一世的期望,根本不理睬议会的反对,甚至撇开议会,将威廉一世的军事改革计划坚决付诸实行,使普鲁士建立起一支欧洲第一流的军队。这支军队不受议会控制,而是服从国王权威,成为国王的独占工具,为统一德国奠定了基础。

  威廉一世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把生命、苦乐、行为、决定都归之于“上帝的安排和启示”。他头脑清醒,注重实际,用人不疑。他起用俾斯麦后,看出了俾斯麦的非凡才干,便信任他,放手让他干,从不干涉他的行动。俾斯麦一上台,便于1862年9月30日在议会中提出了“铁血政策”,他决心用暴力来统一德国。他先后运用计谋,通过三次战争,分别打败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这三个阻止德国统一的障碍。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举行盛典,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大业大功告成,千年的分裂局面结束了。

  威廉一世当上德国皇帝后,可谓春风得意。他虽仍重用俾斯麦,但在有的问题上开始有了分歧。他对“文化斗争”不满,皇后也对俾斯麦有所批评。俾斯麦一气之下,写了多份辞呈,但威廉一世看中其才干,继续重用他。1877年他亲笔在俾斯麦的辞呈上批示“永不同意”。威廉一世的政策还引起政敌的反对。1878年5月11日,他乘敞篷汽车在柏林大街的菩提树下兜风时,有一位流氓无产者、五金工人赫德尔向他行刺,幸运的是枪打歪了。20天后,又一位叫诺比林的经济学博士向他行刺,使他身负重伤。他虽命大不死,但伤了元气。为此他颁布了反动的“非常法”镇压国内的工人运动。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患肺炎去世,终年95岁。

  威廉一世生活的近一个世纪,是德国历史上天翻地覆的时代。他领导德国实现了统一,成为欧洲强国,因此他在德国史册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