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十五章 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邦内罗提(1475—1564)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大师。他精通绘画、雕塑及建筑和工程学,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他又是一个反封建专制的爱国志士,一生为反对封建统治、争取自由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米开朗琪罗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勒斯镇。他父亲是该镇的行政长官,幼年母亲便去世了。因兄弟姊妹较多,家中生活比较拮据,父亲便把他托付给一个石匠的妻子抚养。童年生活的艰辛养成了他吃苦顽强的个性。

  13岁时,父亲想要他去学习意大利文、拉丁文和算术,并给他找了老师。但他不顾父亲反对,执意要学习绘画。他来到当时佛罗伦萨最有名望的画家基兰达约的工场学画。他对艺术的追求感动了基兰达约,他亲自到米开朗琪罗家里,说服他的父亲,并签订了学徒契约,为期3年。但米开朗琪罗只学了一年多,便转到著名的“庭苑”学习绘画。“庭苑”设在圣马可修道院中,是由佛罗伦萨统治者美弟奇创办的一所美术学校。学校里收藏了大量的古典艺术作品和佛罗伦萨当代的艺术名作。佛罗伦萨是中世纪意大利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文化艺术生活十分丰富,新思想十分活跃,米开朗琪罗在“庭苑”学习了3年,广泛接触了当地的人文主义学者和艺术家,学习和临摹艺术大师的作品,在当地艺术风气的熏陶下,他的文学修养、美术思想和艺术素养有了很大提高,为他日后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他的艺术生涯不久便因动乱而受到很大影响。

  1492年,罗伦索·美弟奇死去。他儿子对有新思想的米开朗琪罗十分不满,迫使他离开了“庭苑”。他便来到圣斯比利托修道院进行解剖学的研究。1494年,在意大利领土上爆发了法国、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为瓜分意大利而进行的“意大利战争”。法军入侵意大利,兵临佛罗伦萨城下,美弟奇家族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准备挂白旗投降。佛罗伦萨人民愤怒地举行起义,推翻了美弟奇家族的统治,建立了共和政府。但1498年政权又被教会势力推翻。1512年美弟奇家族又在西班牙扶持下重新统治了佛罗伦萨。西班牙、法国等外国势力在意大利国土上横行肆虐达半个世纪之久。祖国的分裂、外国势力的压迫深深地刺痛了米开朗琪罗的心,他决心用自己的作品反映意大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从1494—1496年,米开朗琪罗辗转于佛罗伦萨、威尼斯、波伦亚和罗马等地。此后在罗马住了5年。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雕刻名作,其中以《巴库斯酒神》和《哀悼基督》最有名。前一个作品取材于一个神话故事,表现了美丽的田园生活。后一个作品创作于人民领袖萨伏那罗拉被教皇处以死刑之后。他塑造了一群大理石人像,中心是圣母玛利亚,她的面部表情恬静典雅,低头凝视着卧在她双膝上的儿子——死去了的基督。通过圣母哀伤的表情,反映了人民对死去的人民领袖的哀悼和怀念之情。当这部作品陈列在罗马的圣彼得柱廊大厅时,全城顿时轰动起来。人们认为这作品出自一位大师之手,不相信是25岁青年的作品。米开朗琪罗为证明是他所为,便在塑像圣母的肩部衣带上刻上了他的名字。

  1501至1505年,他又在佛罗伦萨住了5年,创作了许多有名的作品,其中以《大卫》雕像最为有名。这是个裸体男青年的立像。雕像高达5.5米,全身肌肉发达,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大卫面部表情英俊而坚毅,目光炯炯,手持投石机弦,表现了一个战士正准备向敌人发起攻击,为捍卫自由和正义的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雕像寄托了作者及意大利人民的共同渴望:驱逐外国侵略者,统一国家。雕像陈列在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大厅前面的广场上,引起轰动,人们竞相前往观看。《大卫》像是米开朗琪罗雕像的代表作,标志着他艺术风格的成熟,从此他被公认为当时最伟大的雕刻家。

  1505年3月,罗马教皇慕名召米开朗琪罗去罗马,为教皇设计陵寝。米开朗琪罗决心再创造一部传世之作,为此他亲自去克拉腊山采集大理石料。他费了几个月工夫,采了大批石料,运回罗马,堆在教皇宫廷的院子里。这时,有人对他心怀嫉妒,向教皇说米开朗琪罗的坏话,说他“浪费”、“放荡”。教皇听信了谗言,便不支付采石和运输的巨额费用,并将要求支付这笔款的米开朗琪罗赶出罗马宫廷。从此,他认清了教皇的本质,并把对教皇的仇恨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

  1508年,著名的西斯廷教堂要绘制一幅巨大的壁画。有人向教皇建议让米开朗琪罗来画,想让他出丑,因他只是个雕刻家。米开朗琪罗再三声明自己只是个雕刻家,不是画家,但教皇执意由他来画。米开朗琪罗被迫接受了这个任务,他愤慨地写下:“1508年5月10日,我,米开朗琪罗开始作西斯廷的壁画。”他决心通过完成这幅画,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壁画的创作。他不用任何人帮助在巨大的教堂拱顶上作画。画取材于旧约《创世纪》中的故事。画上有343个各式人物,有上帝、预言者及其他神话中的人物,个个体形魁梧,栩栩如生。名义上是神,实际上是活生生的、充满力量和感情的现实中的人。他把被神学贬抑为生而有罪、永远匍匐在创世主脚下的人,歌颂为自然的、诞生在天地间的巨大力量。此画面积达530多平方米,米开朗琪罗每天要爬上高而危险的脚手架,在近20米高空仰脸作画,历时4年又5个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无数的汗水和精力。观众们无不为巨画的人文主义精神所征服。达·芬奇也被震撼了,感到自己老了。另一位大师拉斐尔则由衷地赞叹道:“米开朗琪罗是用着同上帝一样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这个世界的。”这幅壁画是他绘画的代表作。

  1513年到1557年,米开朗琪罗用4年时间完成了另一部著名雕像《摩西》。这是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陵墓所雕刻像中的一部。作品通过摩西对由他带出埃及的犹太人忘记了亡国之难、崇拜金牛犊的行为所表示的愤怒、轻蔑、和痛苦的心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意大利内乱及人们的麻木的痛苦心情。

  1527年,佛罗伦萨人民又爆发反对美弟奇家族和外国侵略者的起义。教皇与西班牙派军围攻起义者。在1529—1530年保卫战中,热爱自由的米开朗琪罗积极参加了起义军。他担任佛罗伦萨卫戍总监,负责修建城防工事。他以极大热情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保卫战失败后,他流亡外地,1534年又来到罗马,从此再没回过佛罗伦萨。

  在罗马,米开朗琪罗又被迫为教廷绘制西斯廷教堂的祭台画《末日审判》。他用了6年时间,完成了这幅巨画。壁画有200平方米,众多的人物在末日审判时,在上帝面前接受审判。生者与死者表情各异,米开朗琪罗把他所见过的一切尘世中的丑恶和虚伪都通过画中人物反映出来。他把教皇尼古拉三世画在罪人之中,反映了他对教皇的仇恨。画中人物个个活灵活现,无论是善人还是罪人“就好像现实中所存在的一模一样”。这幅巨画又一次为他赢得了声誉,他已成为公认的大画家。

  后来,米开朗琪罗又创造了许多传世之作,著名的有《布鲁塔斯胸像》。米开朗琪罗通过纪念这个刺杀恺撒的英雄来表达他反抗暴政、争取自由与共和的理想。在他生命的最后20年里,他主要从事建筑业。他设计了著名的圣彼得大教堂,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以及世界建筑史上的建筑代表作。1547年他还参加了罗马凡尔涅塞宫的建筑;1550—1559年设计了圣卓凡尼·第·福林蒂尼教堂;1562年绘制罗马庇护门的图样;1564年至临终从事罗马卡比托利亚广场建筑群的设计……这些作品又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建筑师。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他完成了以“悲痛”为主题的三个群雕。

  1564年,因劳累过度,米开朗琪罗在工作室里突然死去,享年89岁。教皇原想把他葬在圣彼得教堂,但他故乡的人们设法把他的尸体偷运回去,将这位伟大的意大利爱国志士、雕刻家、绘画家和建筑师安葬在佛罗伦萨的圣克罗切教堂,让他永远供人们瞻仰。米开朗琪罗——多才多艺的“万能博士”,在世界史册上永远确立了自己不朽的一页。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