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2章 “徐娘半老”与“独眼皇帝”

  说起梁元帝萧绎来,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大名。但如果提到“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个著名成语的话,那么,就很少有人不知道了。然而,这个成语恰好与“独眼皇帝”萧绎有关。

  “独眼皇帝”在位四年,别无能耐,惟一能让世人震惊的一件事,那就是他将亡国的原因迁怒于书,认为祸由书起,罪在文化,所以把藏书珍本一火而焚之。

  (一)从公元四二年刘裕代晋,到公元五八九年陈灭于隋,共经历了169年。南方则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南朝继续东晋的偏安局面,相继产生了24位皇帝。其中南梁经历了55年,传了4个皇帝,这就是南梁的开国之君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和梁敬帝萧方智。

  梁武帝萧衍“以佛化治国”乃至好佛成癖而闻名于世,简文帝萧纲和梁敬帝则以傀儡皇帝而出名。至于梁元帝萧绎,除了外强中干、口是心非这外,那就是以“焚书”之举和“徐娘半老”之语而载入史册。

  这里,先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一典故的来历。

  当一些中年妇女在感叹自己的青春不再、年老色衰时,听的人总要安慰她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意思是说,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但你依然还很漂亮。

  殊不知,这个典故正好出自梁元帝萧绎和他的王妃徐昭佩。

  萧绎是萧衍的儿子,但运气不好,未能当上太子,只封为湘东王。就在他被封为湘东王的时候,娶了梁朝大将军徐琨的女儿徐昭佩。

  徐昭佩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祖父是齐国的太尉,父亲又是梁朝的将军。凭着她的名门显贵之出身和国色天香之容貌,她本以为名正言顺、轻而易举地就能当上萧纲的太子妃,不久就能稳稳当当地成为皇后。然而,阴差阳错,偏偏嫁给了外强中干的萧绎。她早就知道,萧绎长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全无王子的风范。别看他成天书不离手,念念有词,其实全是装的,冒充斯文。更要命的是,他偏又“眇一目”,是个“独眼龙”。

  这一生理上的缺陷,致使他“视瞻不便”。每当他看人视物时,总是偏头侧耳,常视久观,而且往往还不能“对位”,每每出现差错,常常把东西看走样。再加上他是个“色盲”,不变五色,明明是红的,他偏说是绿的,真令人哭笑不得。

  尽管如此,他的老婆都认了,只怪自己命不好。惟独使她不能容忍的是,萧绎看去五大三粗,牛高马大,其实他是个外强中干,内体非常虚弱的人,全然不知怜香惜玉,又不懂得床上之欢,只图自己一味发泄而已。而徐昭佩偏又是一个性欲很强的女人,萧绎根本满足不了她的要求。因此,徐昭佩便经常嘲笑萧绎,骂他是“独眼龙”、“绣花枕头”。

  承圣元年(公元522年),萧绎在江陵建都,终于当上了皇帝,徐昭佩被封为皇后。

  (二)然而,徐昭佩并不因此而满足,她自恃出身高贵,又是国色天香,依然骂他是“独眼龙”。而且怪招迭出,变着花样来折腾他。

  有一天,徐昭佩在梳妆打扮时,竟然化了个“怪妆”,即只打扮“半边”,还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半面妆”。

  萧绎见她如此打扮,便责问她,为何只打扮半边?如此人不人、鬼不鬼的,成何体统?

  徐昭佩更不示弱,当即反唇相讥,冲着她老公说:你只有一只眼睛,又分不清颜色,所以就只配看一半。其实,我化妆不化妆,都是一样的,反正你都看不清楚,闹不明白。

  徐昭佩郁郁寡欢,常常借酒浇愁,喝得酩酊大醉。有一天,她喝醉了,正好被萧绎看见了。他见徐昭佩摇摇欲倒,便赶上前去搀扶她,谁知她一阵呕吐,竟把脏东西全部吐在“独眼皇帝”的龙袍上,气得萧绎直跺脚,忙叫宫女把她轰走。

  从此,萧绎便再也不理她了。

  徐昭佩独守空房,难耐寂寞,便去另寻新欢。她先后找了几个情夫,但都不能使她称心如意。最后终于选中一个朝中的美男子,他叫季江。此人风流倜傥,“容貌整丽”,又善于修饰自己,说话虽然尖锐刻薄,但很会讨女人的欢心。这倒很合乎徐昭佩的胃口,因此二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有一天,徐昭佩试探性地问他:俗话说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我已三十多岁了,你还爱我吗?

  令人想象不到的是,季江听后,竟然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经典名言。他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尚多情。将情人与狗、马相提并论,看似不伦不类,尖酸刻薄,但实际上是打情骂俏似地调侃。而且这一调侃戏谑之言,反而凸显出“徐娘虽老尚多情”这一点情之笔。再加上后人的发挥,这样便成了流传至今的著名典故。

  因此,当初徐昭佩听后不禁掩口失笑,先点着对方的额头,骂了声“死鬼”,然后说“亏你想得出来”。

  从此,这对狗男女越发亲密起来,甚至公开往来,不避嫌疑,更加肆无忌惮。

  因为当时礼教松弛,个性解放,“不恥淫泆之过”,已成为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

  (三)据《世说新语》记载: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这种一见钟情的“牵手”场面,在过去京城道路上,是很难看到的,实属罕见。今日之明星情侣,一旦“牵手”并肩而行被那些狗仔队撞见了,准又是一大新闻。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连手共萦”的情景却相当普遍。

  名士“任放为达”,妇女“任情而动”。

  当时人们对异性的追求与欣赏,早已突破了儒家名教的束缚,表现得相当大胆。他们宁愿冒着违反三纲五常的危险,也不想再用礼法来约束自己的本性情欲。

  由于儒术独尊地位的动摇,所谓君臣、父子和夫妻的三纲,也不被人们看中。因此,婚姻制度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自由择偶,不必都由父母包办,也不再过分强调门当户对。丈夫死后,寡妇还可自由改嫁。

  当时的名士们,都好修饰容貌,涂脂抹粉。妇女则更注重修饰自己,刻意打扮。男的纵酒放达,快活风流;女的也任情而动,分外潇洒。山阴公主“立面首三十人”,她的皇帝哥哥刘子业则更是花天酒地,乱伦高手。

  对此,干宝在《晋纪总论》中说:先时而婚,任情而动,故皆不耻淫泆之过,不拘妒忌之恶,父兄不之罪也,天下莫之非也。又况责之闻四教于古,修贞顺于今,以辅佐君子者哉!这种“不耻淫泆之过”的社会现象,尽管受到时人的批评,即使是今天看来,有些现象也超越了道德的底线,但也确乎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

  正因为如此,所以徐昭佩和季江才敢于“任放为达”、“任情而动”,放纵自己,为所欲为。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萧绎才容忍了他们的胡作非为,一忍再忍。但老婆偷情养汉子,另觅新欢,这顶帽子戴在谁的头上,也是很不光彩的事,何况他是一个皇帝。

  常人讲面子,皇帝更讲面子。该出手时便出手,萧绎终于下决心除掉这对奸夫淫妇。他先收拾了季江,然后逼问徐昭佩,你的命已经玩完了,全是你自己找的。说吧,想怎么死?是投河呢,还是上吊?

  徐昭佩似乎早已料定今日必有如此下场,因此临死不惧,反倒坦然地说,谁不知你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只可惜你是个“独眼龙”,怎么着也“眨”不出一个好模样来,没的倒叫人恶心!

  萧绎最忌讳“独眼龙”三个字,谁要是不小心说漏了嘴,被他知道了准活不成。现在徐昭佩临死时竟然还嘲笑他是“独眼龙”,他岂能容忍?因此他对徐昭佩说,我本想让你体面地投井而死,谁知你不识好歹,直到临死时还要以“独眼龙”来嘲笑我,那就只能是千刀万剐了。说罢就令人行刑,活剥了她。

  不料萧绎的话还未说完,徐昭佩早已投井而死了。萧绎余恨未消,又叫人把徐昭佩的尸体捞起来,先亲自动手鞭打尸体,以泄心头之恨。然后又叫人将徐昭佩的尸体送还她娘家,声言这是“出妻”,也是给她的娘家“出丑”。

  (四)对“独眼皇帝”的这一举动,人们虽然颇有微词,但也没有过多的指责。因为“眇一目”毕竟不是他的过错,只是生理上的一个缺陷而已。徐昭佩却因此而看不起他,更因此而移情别恋,公然玩“面首”,根本不把丈夫放在眼里。别说是“独眼皇帝”不容,就是一般人摊上这种事,也是很难容忍的。

  所以“独眼皇帝”的最大过错,并不在此,而在他爱书而不识书,乃至放火焚书。

  承圣三年(公元524年),也就是他刚当了四年皇帝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竟然给西魏的宰相宇文泰写信,宣称要重划两国的边界。

  当时西魏是恭帝当政,国力远盛于梁。西魏正想吞并梁国,只是一时找不到借口,现在梁国却公然首先提出要与西魏重划边界,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当时西魏的宰相宇文泰,见“独眼皇帝”竟然撞在自己的枪口上,心想:这厮果然是“眇一目”,分不清形势,连自己的处境都看不清楚,还敢公然叫板,准没好果子吃。于是当即举兵南下,声言非活捉“独眼皇帝”不可。

  当西魏的远征大军抵达梁国边境时,“独眼皇帝”也率领军队迎敌。他在马上偏着头对将领们说,敌军劳师袭远,必然鞍马疲惫,我军则以逸待劳,势必获胜。

  为了显示他的从容大度,竟叫全副武装的将领们到他的宝帐内去听他宣讲老子的《道德经》。他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是什么意思?老子的意思是说,要以清静之道来治理国家,应以诡奇的方法来指挥打仗。我先以划界为名,引诱西魏劳师远来,然后我则以逸待劳,一鼓作气,即可一举成功。这就叫“以奇用兵”。又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如同煎小鱼一样,不能翻来翻去,一味地折腾。打仗也是一样,不可蛮干、拖沓,要干脆利落。因此,今日成败在此一举,不成功便成仁,宁可站着死,也不可跪着生。谁要是贪生怕死,屈膝投降,我就灭其九族。

  不料,两军刚一交战,南梁便溃不成军,不堪一击。不到三天,魏军就攻破了梁国的都城江陵。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临战前还发誓要宁可站着死,也不可跪着生的“独眼皇帝”,当城破国亡时,他竟然率先向西魏表示,他愿意屈辱投降。只要给他一条活路,他什么都愿意干。

  不过,在他投降之前,却干了一件伤天害理的蠢事,这就是放火烧书。当日许多绝版珍本,名人字画,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大量手迹册页,全都一火而焚之,化为灰烬。

  萧绎为什么要焚书泄恨呢?

  据说是因为书害了他。在“独眼皇帝”看来,自己之所以国破家亡,就是因为自己读书太多的缘故。他说,爱书反被书误,信书不如无书。既然如此,还要书来干什么,不如把书烧了吧。

  “独眼皇帝”迁怒于书,也就是说,文化有罪,罪在文化。

  萧绎烧书,比起秦始皇焚书来,可谓小巫见大巫,本不值得一提。但他认为文化有罪、读书有害无益的这一看法,并不因为当年的一把大火而销声匿迹。相反,一千多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文化有罪,读书无用的论调,依然还颇市场。

  因此,借“独眼皇帝”的话题,不妨再罗嗦几句。

  (五)秦始皇厌恶饱读读书的儒生,所以搞了个“焚书坑儒”。他以为从此便天下太平,不会再有人以文乱国了。但“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没想到捣毁秦朝的恰是那些不读书的人。也就是说,不读书、没文化的人,照样可以扯旗造反,说不准还能当上皇帝。

  相反,那些有文化的秀才反而不敢造反,即使造反成功、当了皇帝,也不见得就能因为有文化而守住江山。前面提到过的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他们都是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一代君王,但最后终因玩文化玩过了头而亡家亡国,成为亡国之君。

  由此可见,国家的兴衰成败,似乎都与有无文化无太大的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兴,不在文;亡,也不在文。

  文化无罪,它不可能成为“亡国”的替罪羊。同样,文化也不可能成为“兴国”的惟一法宝。

  因为,文化本身并不等于政治,更不等同于法律、制度。那怕是特定的文化形态,也不可能与特定的法律、制度直接捆绑在一起。

  文化就是文化。

  不论是广义上说的大文化,还是狭义上说的小文化,它们都是历史长期演化和积淀的结果。其实质内涵,无非指的是语言、风俗、信仰罢了。也就是人们“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与人格素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因此,文化只是一种“精神资源”,一种属于潜移默化的“软实力”。

  历史业已证明,国家之兴亡得失的根本原因,主要取决于“制度”。也就是说,它与政治制度有关,而与文化却没有直接的可资证明的因果关系。

  “独眼皇帝”将亡国的原因,归罪于文化,这分明是他看走了眼,或者说他本来就是一个糊涂虫,因此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从看中文化,走向否定文化。

  其实,看中文化也好,否定文化也好,都是对文化功能的一种误导。

  孔子是很看中文化的,他不仅将文化视为政治,而且大于政治,高于政权。正如易中天批判时说的:比如孔子的两个学生子路和子贡都认为管仲“不仁”。因为管伸辅佐的公子纠被杀后,管仲非但不像另一位师傅召忽那样殉节而死,反倒制造了有着“杀君之仇”的公子小白(后来的桓公),怎么能算是“仁”呢?孔子却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只怕都早就披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可见在孔子这里,衣襟向哪边开(文化),至少比谁当国君(政权)重要一些。总之,文化是第一位的,王朝是第二位的。但文化毕竟不是政治,更不可能大于、高于政治。想用文化认同来取代政治认同,那是行不通的。

  儒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想来看,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太强调文化的社会功能,许多人都像宋朝的大儒赵普那样,认为只要一部《论语》就可以治国平天下了。

  其实,这种文化认同的结果,只不过是“以道德代法制”而已。事实上,“在我们的文化土壤上,是产生不了法制”的。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化的作用。相反,我一向都认为作为“精神资源”的文化,有着政治不可能取代的社会功能。因此,我在一篇文章中,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一个民族,一座城市,什么都不可怕,就怕没文化,就怕文化血脉的中断与浮躁。因为我们最终拼比的不仅是财富,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前面说过,政治不等于文化,制度不可能直接与文化捆绑在一起,但说到底,政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即人们常说的“政治文化”,还有“经济文化”、“军事文化”……至于制度,尽管与文化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但二者的关系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你推动我,我推动你。

  因此,正像有人说的,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制度。而且,“任何一种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钱穆)。

  最要紧、最关键的还是看掌控文化与制度的“人”,像“独眼龙”这样的皇帝,即使是把最好的文化和最美的制度交给他,他都会搞得一塌糊涂。“徐娘虽老,风韵犹存”。人不怕老,就怕“风韵”不在、“文化”浅薄。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