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8章 霸王别姬

  项羽的失败不是因为刘邦的强大,而是项羽自己打败了自己。刚愎自用是项羽自己打败自己的一个重要方面,待人不够宽容也是项羽自己打败自己的一个方面。除此以外,项羽还在哪些方面自己打败了自己呢?

  情怀美人巾帼千秋在历史的记载和常人的印象中,项羽都是一个残暴的人,但是,人们多忽略了项羽的另一面——他也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

  千古佳话而非亡国女色项羽的重情,莫过于对虞姬了。

  项羽是一位叱咤疆场的猛将,但是,他又非常重视感情,“霸王别姬”的故事千古流传。

  项羽的妻子是谁,史无明载。《史记·陈丞相世家》载:陈平曾对刘邦解释自己为什么弃项羽而归刘邦时说:“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据“妻之昆弟”四字分析,项羽肯定有妻子。因此,虞姬只能是项羽的妾。但经常伴随在项羽身边的女人只有这位虞姬,史称虞美人。项羽垓下被围时,虞姬还在项羽身边。项羽决定突围唱了一首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力能拔山啊气可盖世,形势不利啊战马也跑不快。战马跑不快啊怎么办,虞啊虞啊我对你怎么办?)据《楚汉春秋》所载,虞姬还和了一首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汉兵已经攻占了楚地,四面都是楚歌之声。大王的意气已尽,我还活着干嘛?)今天的文学研究者都认为虞姬这首和歌是伪作,因为楚汉战争时期不可能出现如此成熟的五言诗歌。但不论这首歌的真伪如何,项羽行军中一直带着美人虞姬,垓下之围时项羽也带着虞姬可为明证。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留下了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话。

  自古英雄爱江山,自古英雄也爱美人。项羽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看:项羽是既爱江山又爱美人。爱江山,他才南征北战,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

  这位虞美人对项羽的失败是否负有责任呢?

  中国历史上历来有女色亡国论。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都成了夏桀、商纣亡国的祸首。实际上,妹喜、妲己只不过是夏桀、商纣亡国的替罪羊。一代王朝的覆亡历来原因颇多,无论如何不可能让一个女人去承担更多的责任。

  虞姬并不是导致项羽败亡的主因。西楚霸王非常爱虞姬,这是事实;反过来,虞美人也很爱西楚霸王。项羽尚未自杀,虞姬已经自刎。

  虞姬为什么自杀?从她自身来说,第一,无处可逃。项羽都不知道怎么突围,虞姬更不用说。第二,不落敌手,刘邦是有名的贪财贪色的人,虞姬当然不愿落入刘邦之手。从虞姬对项羽的感情来说,她不愿意拖累项羽。

  霸王别姬而非姬别霸王有人说:不是霸王别姬,而是姬别霸王。

  此言差矣!没有霸王别姬,何来姬别霸王?

  虞姬的结局史书无记载,但是,刘邦肯定没有得到虞姬,如果刘邦得到了虞姬,吕后还不闹翻天?既然项羽兵败自杀,虞姬又没有下文,可能性最大的是虞姬自刎了。如果这个推测能够成立,那么,虞姬为什么要自杀?理由之一是为了让楚霸王放开手脚去打,不必因为牵挂她而打不好仗;理由之二是为了在项羽兵败之后不致落入刘邦之手。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美人,在帝王亡国之后,另嫁他人者不少。很少有美人为了帝王去自杀。但是,虞美人很可能为项羽自杀了。因此,项羽虽然在战场上失败了,但是,他在情场上没有失败,至少他和虞姬的感情并未失败。

  话说回来,虞姬对项羽的失败也不能说全无影响。

  霸王别姬之时,正是楚霸王“四面楚歌”之时。本来,“四面楚歌”是刘邦瓦解项羽军心的一计。当时刘邦还没有完全占领楚地,为了瓦解项羽的军心,刘邦用张良之计,搞了个“四面楚歌”,让楚地士兵齐声大唱楚歌,以示刘邦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此举大大加速了项羽兵团的解体。

  在此危急存亡之际,项羽至少应当召开一个御前会议商议军机大事,不知是此会未开,还是开了此会司马迁没有写,反正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记载。不仅《史记》没有,《汉书》也没有。如果项羽此刻连御前会议都没有开,却还要与虞姬儿女情长一番,那他多多少少有点为情所累了。不过,话说过来,项羽在如此时刻还惦记着虞姬,也不枉虞姬为他殉情了。

  人们在历数中国历史上的各个“红颜祸水”之时,从来没有人提到过虞姬,就是对虞姬与项羽关系的最好评价。

  因为,在各种史书的记载中,项羽从未因为虞姬而荒废军国大事;虞姬也从未因自己得宠而要求项羽去为自己做某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霸王与虞姬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古。

  项羽重情莫过于对虞姬。“霸王别姬”还是“姬别霸王”长期以来为人们争论不休,但是,叱咤风云的项羽对虞美人这段绵绵情意却千古流传。

  28.宽严失度袒护亲情如果说项羽钟爱虞姬是爱情,那么,项羽对项氏宗族的特殊感情就是一种了。项氏作为世代楚将的名门望族,在反秦起义中不少同族人随同项羽一块儿奋战。其中,项羽最重视的就是项伯。

  项伯四罪当诛项伯是项羽的堂叔,鸿门宴时担任项羽的左尹。左尹是楚国官名,“尹”在楚国官制中是丞相,“左尹”就是左丞相。这个职位是一个相当高的职位。对于西楚国来说,这实际已经是副总理级待遇了。

  但是,此人屡屡帮助刘邦,当在必诛之列。可是,项羽却始终没有诛除这个项氏败类。

  第一件事,鸿门宴前夜,项伯私访张良,泄露了重大军事机密,项羽竟然不予追查。

  第二件事,鸿门宴上,项伯以剑护卫刘邦,使范增、项庄的刺杀刘邦计划未能实现。这两件事前后关联,都有项羽政治幼稚的因素在内,而且分量很重。但是,顾念项伯是自己的堂叔应当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换成他人,谁敢在大战前夜私见敌军?如果真有人为了私交夜入敌营、夜见敌将,谁能保证他不会受到项羽的严厉处罚?项伯之所以敢于在大战前夜私见张良,就是因为他知道项羽重情念旧。对他这个官居高位的堂叔不会给予什么严厉的惩罚。

  我们可以拿项伯和范增作一个对比。范增是项羽手下唯一的谋士,项羽尊称他为“亚父”。从年龄上看,鸿门宴时项羽二十七岁,范增已经七十多岁。但是,荥阳会战中陈平一施反间计,项羽马上疏远范增,并逐步夺了他的权。范增其实并未通敌,真正通敌的是项羽的堂叔项伯。可是,通敌的项伯并未因私见张良受到任何惩罚,没有通敌的范增却被项羽怀疑、猜忌,愤而出走。

  如果范增是项羽的堂叔,项羽会这样做吗?为什么陈平频频使用反间计,却没有一个反间计针对项氏宗族呢?

  有人说:在鸿门宴上刺杀刘邦显得项羽没有度量,没有胸怀。项伯的话显出了项羽的肚量!这纯粹是胡扯!

  项羽与刘邦在秦亡之后是争夺天下的对手,刘、项两大集团的利害严重冲突。谁杀谁,怎么杀,都是枝节,关键是杀。

  刘邦利用“鸿沟议和”从项羽手中骗回来了老爸和老婆,马上就翻脸,一路追杀项羽,必置项羽于死地而后快。这算什么?这讲信用吗?这不明明是骗人吗?要打就光明磊落地打,何必要以议和的名义将老爸和老婆骗回来再打?但是,人们从不指责刘邦毁约杀人,既然如此,又何必指责项羽鸿门宴杀戮刘邦是没有肚量呢?

  第三件事,代刘邦求封汉中,这件事情性质就更加严重了。

  刘邦最初被项羽封到巴蜀,后来刘邦和张良行贿项伯,项伯为刘邦说情,加封刘邦汉中之地。

  关中之地在整个楚汉战争中都是刘邦的根据地。刘邦得封汉中之地的好处是:第一,领土扩张。领土的扩张就意味着人员的增多,资源的增多。第二,便于进攻关中。关中自商鞅变法以来,非常富庶;又一直实行兵农合一的政策。因此,刘邦一有失利,萧何就从关中为他调集兵员、粮饷。特别是刘邦彭城大败,元气大伤,全靠萧何从关中补充兵员、粮饷,使刘邦迅速恢复元气,才有了与项羽继续周旋的资本。

  荥阳之战是长达两年多的消耗战,没有关中之地的后勤支援是不可想象的。

  项羽除了败在战略的失误之外,还败在后勤补给线没有安全。刘邦就不同了,他夺取的关中成了他的黄金补给线,丝毫不用担心项羽会切断他的后勤补给线。

  第四件事,代刘邦救父救妻。

  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阵,项羽打算处死刘邦之父太公及吕后,项伯劝项羽不要这样做。项伯说“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史记·项羽本纪》)。这里最值得玩味的就是天下事未可知,所谓天下事就是刘、项两家之事;所谓未可知就是刘、项两家到底谁可以得到天下还很难讲。这个话出自项伯之口,联想到项伯所做的那么多事情,再想到这句话,就知道实际上这句话含有很深的含义。这说明项伯已经在考虑一件事了:也就是“后项羽时代怎么办”(也就是假如项羽败给刘邦了,我项伯怎么办)。项羽听后,竟然就放了太公、吕后,实际上是帮助刘邦救了其父、其妻两条命。

  左尹终成射阳侯项伯最初只是一个政治糊涂虫,私见张良,泄露重大军情,目的都是为了报张良救命之恩。鸿门宴前刘邦与他结为儿女亲家之后他已经不仅是个政治糊涂虫了,而是自觉地为刘邦集团服务了。

  所以,鸿门宴前与鸿门宴中项伯其人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即由一个政治糊涂虫演变成带有浓厚内奸色彩的败类。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时项伯自觉拔剑对舞以救刘邦之命,说明他已经站在亲家刘邦的立场上主动帮助刘邦,这种举措已经大大超出了政治糊涂的范围。

  当然,从项伯这方面看,私见张良尚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项庄舞剑之时出手相援已有通敌之嫌;至于私受张良贿赂,为刘邦争取汉中之地,已构成严重的通敌罪;荥阳对峙时以说辞救刘邦的父亲、妻子,已是自觉地为刘邦服务了。但是,项羽对他却一再宽容。

  从项羽集团来看,项伯是政治糊涂;但是,从项伯个人而言,是否是在为自己在项羽死后找出路,找靠山呢?也许别人说项伯糊涂,项伯本人还认为自己聪明呢。

  项羽死后,项伯果然接受刘邦的分封,做了射阳侯。我不知项伯拿项羽的性命换来了个射阳侯,心中是否知耻有愧?

  29.重情念旧有恩图报如果说项羽在爱情的把握上,度掌握得不太好,那么他在亲情这个度的把握上就差得太远了,给他带来了绝大的灾难。在对待虞姬和项伯的问题上,说明了项羽对爱情、亲情的处理有失妥当,那么,项羽如何处理恩情呢?

  图报恩误用其人我们前面讲过,曹咎和司马欣是对项梁有大恩的人,他们曾经救过项梁的命,项梁因此躲过了一次灭顶之灾。所以,项梁对曹咎、司马欣一直非常感恩,项羽对曹咎、司马欣也非常信任。

  汉三年六月,项羽二夺成皋,刘邦狼狈逃窜。但刘邦夺了韩信手下的军队,重新振作起来,派两万士兵增援彭越,在项羽的软肋——后勤补给线上大搞破袭战。

  汉三年八月,彭越完全切断了项羽的后勤补给线,项羽不得不再次回援以打通补给线。

  临行之前,项羽把成皋战区的指挥权交给了曹咎、司马欣。曹咎当时是楚国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大司马。项羽行前再三交待,我十五天必定扫平彭越,你们要在这十五天里只守不战,保住成皋。但项羽挥师东进不到五六天,曹咎就受不了羞辱,震怒之下出兵作战,被刘邦打得大败,使项羽丢失了成皋。

  项羽重用曹咎、司马欣是一重大失策。

  曹咎、司马欣不是帅才,根本没能力守住成皋。项羽出于对曹咎、司马欣的旧情重用他们两个人,导致辛辛苦苦才夺过来的成皋第二次失守,使自己在局部战场上也没有获得应有的胜利,不能不说这是项羽自己打败自己的重大失误。

  重用亲信是人类无法克服的一种天性。因为,亲信为人熟悉,熟悉带来信任。但是,为了所谓的信任而重用无能的亲信,特别是在关乎到事业成败、个人生死的重大问题上重用无能的亲信,那可就是愚蠢至极!

  对待亲信可以给钱,不可给权——这就是项羽重用曹咎、司马欣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看刘邦如何念旧刘邦和项羽一样,也搞重情念旧。但是,刘邦的重情念旧还没有闹到内无良臣、外无良将的地步。韩信、彭越等战将,张良、陈平等谋士,虽然不是刘邦的旧臣,但都受到刘邦特别的重视。

  刘邦搞任人唯亲最典型的莫过于卢绾。卢绾与刘邦是同乡,二人的父辈是至交,二人又同年同日出生。所以,刘邦从小就和卢绾非常要好。刘邦起兵反秦之前,曾因事被官府通缉,卢绾形影不离地跟着他东躲西藏(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刘邦起兵反秦,卢绾马上以宾客的身份相伴。刘邦到汉中后,卢绾做将军,陪伴在刘邦的左右。楚汉交兵,卢绾被任命为太尉,随同在刘邦左右(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刘邦的卧室,别人都不能随便进出,只有卢绾可以自由出入(出入卧内)。即使是萧何、曹参等人,也是因为有功而受到刘邦的礼遇,至于说到亲近宠信,刘邦手下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卢绾(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而且,刘邦一到关中,就封卢绾为长安侯。

  汉五年(前202),刘邦消灭了项羽之后,带卢绾征讨燕王臧荼。燕王投降后,刘邦想封卢绾,就下诏在群臣中选人封燕王。文武百官都知道刘邦想封卢绾为王,就一齐上书,说卢绾追随皇帝平定天下,功劳最大,可封燕王(群臣知上欲王卢绾,皆言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

  可见,刘邦重情念旧的那点小心事并没有瞒过文武大臣。这是一把手不能重情念旧的原因之一。

  汉五年八月,在众臣的推举下,刘邦顺水推舟,封卢绾做了燕王。

  但是,到了高祖十一年,卢绾宣布造反。这件事对刘邦打击极大。

  那么,卢绾为什么会造反呢?

  汉高祖十年(前193)秋天,陈豨在代地造反,刘邦到邯郸去攻打陈豨的部队,燕王卢绾派兵攻打陈豨的东北部。

  此时,陈豨派人去向匈奴求救。卢绾也派部下张胜出使匈奴,想阻止匈奴帮助陈豨。

  张胜到了匈奴以后,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见到张胜就说:您之所以在燕国受重用,是因为您熟悉匈奴事务。同理,燕国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诸侯多次反叛,战争连年不断。您想为燕国尽快消灭陈豨,但陈豨被消灭之后,接着就要轮到燕国了。您为什么不让燕国延缓攻打陈豨而与匈奴修好呢?战争延缓了,能使卢绾长期为燕王。

  张胜认为他的话讲得有道理,就让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国。燕王卢绾怀疑张胜和匈奴勾结,就上书刘邦请求把张胜满门抄斩。张胜回来之后,把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全部告诉了卢绾。卢绾一听有道理,就找了替身,把张胜的家属换出来,使张胜成为匈奴的间谍,又暗中派人到陈豨的处所,想让他长期叛逃在外,使战争连年不断。汉十二年,刘邦东征黥布,陈豨率军在代地驻扎,刘邦派樊哙攻打陈豨并将其斩杀。

  陈豨的一员副将投降后,说燕王卢绾派人到陈豨处互通情报。

  刘邦派使臣召卢绾进京,卢绾称病不敢去。皇帝又派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前去迎接燕王,并顺便查问案件。卢绾更害怕,闭门不出,对自己宠信的臣子说:异姓封王的,只有我卢绾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淮阴侯韩信满门被杀;夏天,又杀了彭越,这都是吕后干的。现在皇帝病重,国事全都由吕后负责。吕后总想找个借口杀掉异姓诸侯王和功臣。于是卢绾还是推托有病,拒绝进京。

  审食其听到卢绾的话,便报告了刘邦,刘邦更加生气。后来,汉朝又抓到一些投降的匈奴人,他们说张胜逃到匈奴中,是燕王的使者。

  刘邦这才认定卢绾造反了。就派樊哙攻打燕国。燕王卢绾把自己所有的宫人、家属以及几千名骑兵安顿在长城下,希望等刘邦皇帝病好之后,亲自进京解释。汉十二年四月(中历?西历?),刘邦病逝,卢绾也就带领部下逃入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卢王。

  刘邦重用卢绾给自己带来的是一场叛乱。

  但是,比较项羽与刘邦的重情念旧,我认为有一点重要的不同:项羽是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搞重情念旧,重用曹咎、司马欣,结果丢失了费尽千辛万苦才打下来的成皋;刘邦是在统一全国之后才搞重情念旧,结果闹出了一场叛乱。

  二者相比,项羽为重情念旧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刘邦重情念旧的代价。

  项羽重用曹咎,二失成皋,造成极大的损失;刘邦重情念旧是在统一全国之后,虽然平定卢绾的叛乱历时数年,但是,重用卢绾并未对汉帝国造成太大的损失。

  智者如刘邦,愚者如项羽,都重情念旧,可见,重情念旧是人类的共性。

  只有以为别人是傻子的人才是真正的傻子。

  重情本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类的美好品德之一。但是,重情必须有一个恰当的度,超过了这个“度”,重情就会成为用人唯亲的代名词。项羽太重感情,对虞姬,对项氏宗族,对有恩于项氏之人,项羽都表现得太重感情。如此重情,导致了项羽在军事斗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可挽回地走向失败。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