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茶山位于大巴山余脉华蓥山系的明月山中段。海拔800~1100米。这里出产的“太平寺绿茶”早在清代就为上乘贡茶。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茶,因当地有一东印寺而得名“东印茶山”。茶山分布在沙坪镇与四川省大竹县接壤的龙山、三华山、碑垭口、三登山、王家大松林、猫鼻梁、大垭口、大梁山、三星寨、矮子山、汪家寨等大小数十个山头,计1500余亩。
从垫江县城乘汽车北行10余公里,转武田盘山公路走几公里便进入了东印茶山。远远望去,那一层层茶梯犹如一条条青龙,在山峦间盘旋舞动;那涌动的白雾恰似一团团祥云,簇拥着青龙沐着万道霞光。走近一看,那簇簇拥拥、齐齐整整的茶树丛,正乘着清明时节的和煦春光,抽芽吐绿,绿得剔透闪光,嫩得油润发亮,像一排排身着绿装的少女,在晨风中搔首弄姿,又像一道道井然有序的绿墙,在陡坡斜地上傲然挺立。那些提篮挂篓的采茶人,迎着朝霞,沐着晓露,灵巧的双手在茶树头上拔芽打尖,像在作绣,又像在舞蹈,欢笑声、歌声和着山涧流水声,是那么的清澈那么的和谐,在山野里环绕,让人荡气回肠,飘飘欲仙。漫步茶林小道,清风徐徐,淡雅的茶香沁人心脾,顿觉神清气爽。
茶山周围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大路和小道交错。道路两旁密布野藤、蕨丛、山花、野果。游了茶山,还可步入茶山旁边的松杉密林,去听林涛和鸟鸣,去感受林荫下的凉爽与幽静;也可深入沟谷,去饮甘美清冽的山泉,去探寻神秘莫测的洞天;也可登上古寨的遗址,去凭吊久远的往事,去聆听优美的传说。如果饥了渴了,便走进农家乐,坐下来尝一尝东印茶山的山珍野味,品一品东印茶厂精制的各种名茶。
关于东印茶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唐代宗大历二年夏,垫江萧家河一带爆发了热瘟症。太平寨上500多人,已死了100多,瘟疫伴随恐慌在村里迅速蔓延。在明月山峭壁上生有一种药草,传说它很神奇,天干不死,入火不焦,捣出汁水,露过三晚,人饮之后,化而为气,游走经络,通于全身,可治村里正流行的热瘟症。不过这种草很难采到,一是它纤细得如鸟兽秋天新换的毛,极难辨识,采时如果杂以他草,食之即死;二是它只生长在悬崖陡峭的荆棘丛根部,采摘难而又险,稍有不慎便会摔得粉身碎骨。太平寨有个年轻人叫李德,为了挽救正患热瘟症的村民,冒死来到崖上,刚采到药草,突然头顶滚过一阵闷雷,雨点如粗大的鞭子抽打在他光光的脊背上。他脚下一滑,摔死在崖下。后来,人们用李德采到的药草治愈了热瘟症。李德家门前也突然长出一株茶树,初春即采,制如青针。将罗王洞里的水煮沸后沏入杯中,茶在杯中轻轻舞蹈,旋即沉入杯底,茶水纯清,甘醇芬芳,沁人心脾,饮之清心明目,宁肝润肺。
后来这种茶成为一种贡茶,年年进贡宫中。
走进东印茶山,不尽情地观赏茶山美景,不用心地品尝东印名茶,是一件大大的憾事;不带回东印各种名茶,就更是遗憾了。东印茶山是名茶之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印红茶就已负盛名,远销国内各地和南亚、日本、苏联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生产的上等“宝顶绿茶”和“珍眉绿茶”,质优价廉,颇受消费者青睐;生产的中国名茶“东印毛尖”“春螺碧印东”“东印雀舌翠茗”等,采用清明茶芽,用红外线电炒和手工精细制作而成,条索紧而美,色泽油而润,香气清雅,味醇持久,汤色黄绿,皆为茶中之佳品,真是“翠叶烟腾冰碗碧,绿芽光照玉瓯青”,大有“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也醉人”之感。《中外企业报》《中国茶叶》等报刊专栏专题撰文评价东印茶叶的优良品质;国际知名茶叶专家庄晚芳、裘览根对东印茶叶给予了高度评价,夸赞“东印茶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因而,每年春末夏初,东印茶山有大量茶商云集。
游人在告别茶山时,总是依依不舍,都要凝望那满山翠绿的茶林,再抿一抿嘴,回味那满口的茶香……
(陈元金卢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