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子湾在太平镇西北明月山麓,距太平镇约4公里。台子湾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县内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明代民居建筑。其最早的主人名程福,是县里程姓家族入川的始祖,因此称这一带为程福沟。
台子湾建在峰峦叠嶂的明月山下,屋后的山坡状似一个打坐的佛爷,人们便以“佛爷打坐”名之。湾前有一湾秀水,似玉带环绕其间。据垫江县志记载:程福沟在“桂溪治南之三十里,其西山翠微,曰马峡晴岚,列诸八景之一者,由来旧矣,下则幽涧绵缈,石髓喷薄,清韵可掬”。
关于程福其人,据旧县志:
“程公讳福……世居湖广之麻城。公生元朝之末年,其赋性颖敏,日记千言,为文爽快流利,神灵之声,脍炙人口。迨大明肇兴,文治大启,司监者奇其才,首拔之,遂开国贡士。厥后乔迁四川之垫江马峡口,爱其林壑幽美,绚岚秀韵,遂家隐居种德,诗礼沐浴,孝友传家,世徙以耕读……”程福于种读之暇,常上山采药,或于水边钓鱼,常在溪边弹琴酌酒赋诗,还有一鹤自随其后,大有隐者之风。时有远近名人常来探访,程福便以诗茶相待。友人将小溪以程福命名,流传至今。程福乃德才俱佳之人,对马峡口这个风光秀丽的地方一见倾心,视之如宝,于此地安家,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台子湾坐西北向东南,占地600余平方米(以后历代扩建的部分除外)。有正屋、下屋及两边横屋和朝门,中间围成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石板地坝,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因其左边有一个唱戏用的台子,故名台子湾。由于该建筑年代久远,至今仅保留下来三间正屋和石板地坝,视其规模,台子湾在当时也是一座很了不起的建筑。
正屋建筑面积203平方米,为穿通式梁架,一楼一底,6穿10栏,3间,长17.4米,高8.86米,进深11.7米。青瓦屋面,重檐悬山式屋顶。下层屋檐高4米,宽2米,素面台基高1.2米,中部有垂带式踏道5级,阶檐宽0.8米。中间一间为堂屋,堂屋开间6.6米,进深10米。堂屋前面是厅口,厅口宽2米,厅口上方有一仅宽1米的小木楼。厅口与堂屋之间是一排由8扇木门组成的隔墙,中间是两扇大门,门高2.5米,宽1.6米。大门两边各为三扇小门,每扇小门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稍长,框实心木板,上段为木格窗户。平时只开大门,小门闭紧成为屋墙,如遇红白喜事大宴宾客时,则打开全部小门,使厅口和堂屋连成一气,可摆24桌酒席。堂屋内正上方置神龛香案,传说梁山(平)破山老祖曾慕名造访程府,并为其写过香河,还口头封赠“水火无侵”。故此虽多次遭遇火险,其正屋仍能安危无恙,存至今日。堂屋地面中间位置有脸盆大一块地面稍凹,下埋一石宝,至今仍无人知其大小,观者只能见其露出地面的酒杯大一小块,传说任何人不得探其究竟,否则病灾加身。堂屋左排列倒数第二根柱子看似与其他柱子一样,无甚特别之处,其实是一倒柱(即是树子倒转做的)。传说建房时,主人待匠人很优,每日中午必有鸡鸭鱼肉,可是菜上桌时,始终不见有鸡腿。匠人心怀不满,于是将此柱头倒做,欲暗中报复主人。当然主人并不知道。待其房屋竣工,房主大宴工匠。宴毕,主人让厨师端出两大茶盆用红纸包着的腊制鸡腿分赠工匠,以表谢意。工匠此时恍然大悟,都为错怪主人而不安。正在众人不知如何是好时,掌墨师傅走出来向主人道明原委,并举起斧头,向此柱连击三下,口封“倒(道)好千年!”于是主仆释怀。
台子湾的造型设计独特,其重檐式建筑风格和厅口上方的小木楼(似今日之阳台)以及堂屋的以窗代门设计在我县现存的民居建筑中是唯一的例子。
台子湾的建筑质量极高,所有木件,皆为柏树做成,所有梁檩柱头皆是用滚墨的要求造就,所有椽子皆是四棱上线的通稍椽子(从脊到檐无接头)。至今,柱头无一偏离,板壁无一裂缝。据传,在明清跑(躲)白莲教时,此房曾多次将楼上灌上水以防被焚,待主人十天半月后回来,其水仍不见少。这哪是一般的木楼,分明是3个大木桶。今日台子湾已扩大了数十倍,成了户连户、湾连湾的一个大型村落。原先已有两条公路在这里相交,今又在古民居旁侧修了一条上至邻水下达忠县的高速公路,此地已是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
(刘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