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良师启智四季校园洒雨露,凌云有志益友激思八方前路为人梯。”自古以来,垫江县把选择、培养师资摆在办好教育的重要位置。清末以前,实行科举,学子们都望投名师,十年寒窗苦读而求取功名。当时县里的县学和乡里的义学、私塾老师多为饱读诗书,德高望重的学儒担任。县里的书院山长由知县聘地方学行素著的贡生、举人担任。书院教员由山长聘用。民国初年,中学教员大多是生员、举人、贡生,少数留学生、省高等学堂毕业生以及有丰富学识的社会名流担任。小学教师来源于生员、师范毕业生和部分塾师。民国六年(1917年),全县有中小学教师100余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川省颁发聘用教员规定:
“中学教员应是高等师范大学毕业或大学本科毕业,并具有实际教学能力者;小学教员应为专科学校毕业、师范学校毕业、高级中学或旧制中学毕业,人格高尚,学识丰富,无不良嗜好而又经县检定合格者”。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按此规定,对全县468名中小学教师进行登记检定,合格率仅占38.6%。后经整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县有中学教师79人,合格率占84.8%;国民学校教师341人,合格率为80%。
新中国建立以后,留用了原公办和私立中小学校教职工317人,党和政府组织他们参加革命运动和寒暑假学习,帮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改造、树立革命人生观。1951年,又从社会上招收失业知识分子167人,经短期培训充任中小学教师。1954年后,师范学校和大专院校毕业生陆续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到1958年,全县有中小学教师1832人。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很迅速,教师队伍不断壮大,1985年,全县有中学教师1546人,小学教师3513人。到2005年,全县有公办中小学教职工7246人,民办中小学教职工545人。中小学教师中,现有中学研究员4人,特级教师9人,高级职称教师285人,中级职称教师2931人;选拔培养国家、市、县骨干教师671人,县教学标兵、教学能手300人。教师们乐教敬业,辛勤耕耘,他们率先垂范,甘为人梯,播种桃李,呕心沥血培育英才;他们德沃群芳,泽溉众卉,为垫江县的教育事业竭力尽心,为智民兴国贡献着青春和才华。
(谢开平)
§§第7章 宗教星空
综述垫江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除古老的“儒、释、道”三教早有流传,清代中叶又传入了“天主教”“基督教”儒教儒,本义是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忠恕”的“中庸”之道,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伦理道德。后来被引申为凡是读书中举的读书人都泛称为“儒人”了,于是形成“从儒”、“业儒”等称谓。
迨至清代末年,康有为正式开创“儒教醮坛”,供“至圣孔子”香位,设经、谶、诀、咒,悬幡祭斗,早参晚课,为消灾祈福或超度亡魂打醮,以“三圣经”(即《大学》第一章)为主经。这种设坛打醮的名称又叫做“宣讲”,因为其中有讲“圣谕”的人,讲“圣谕”,又叫“讲善书”,主要是讲说古时候忠孝节义的故事,借以规劝人拒恶从善,履行忠孝。这种“宣讲教坛”在民国初年以来最为流行。
佛教佛教在垫江历史甚久,可据的有峰顶山大通寺(即“大通秋月”,最早名“秋月禅关”),该寺初建于唐代贞观四年(630年)。据《县志》载:有古寺,即峰顶“东北二十里,名秋月禅关,马祖修净之所,山也。”明朝,陈端《大通寺碑记》:“垫江西北二十里有山,乃大唐禅师马祖建寺于其上。”《古尊宿语录》:“马祖唐代什邡人,六祖惠能首席弟子怀让禅师高足法名道一,因悟得道,后称马祖。”按上述记载,马祖是佛教的禅宗,因为六祖惠能是禅宗的创始者。但禅宗在垫江本土并未流行。至宋、元时期,无记载。至明代,皇帝好道,庶民从之,四川亦深受影响,于是佛教趋于平寂,诸庙虽有僧人,传教亦不广。至清代,皇帝好佛,于是道教衰微,佛教振兴。目前太平牡丹花海区内的太平禅院住持法师释大慧,既是禅宗又是密宗的传人,2003年从成都来垫江。6岁出家,剃度于昭觉寺,其师为清定法师。2005年,垫江佛教的皈依徒有4600余人,虔诚的信徒约1万人,朝山拜佛约10万人次。
道教垫江道教自清末民初以来,只有积善道派和符箓道派。如在县城及澄溪、董家、周嘉设有善堂的均属积善道派。因为积善道派以自修为目的,当然也劝人行善、施财、居家设斗坛等。修行人都以《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功过格》为修道依据。符箓道派如玉皇观、观音阁、禹王宫、三清宫、栖霞寺等均是。该派重用符箓,除书符念咒、驱邪消灾以外,也设道场做法事,男女道士都应邀到乡间设坛,为乡民祈福或禳灾解难。该教于民国时期已趋衰微,直至目前,垫江县境内未开放道教。
基督教基督教于1915年由英国内地会传教士威廉姆生,中文名卫理生带来垫江,又名福音教。卫理生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神学院。初来垫江时无房屋设教堂,是由肖隆光捐赠的一所房屋,在今县教委左侧约100米处,原名福音堂。卫理生一家有夫妇二人及两个孩子,在解放后离开垫江。现在垫江的基督教是由谭小平任牧师并执行管理,有教徒7000余人。
天主教天主教于清末民初传来垫江。1940年时,由董镜池任垫江天主教堂神父(司铎)。董镜池(1900年11月~2005年5月),汉族,著名的天主教爱国人士,圣名若望,出生于四川省渠县李渡乡一个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家庭。1908年在白果村小修院读书,1915年转入忠县天池中修院读书,1920年入成都大修院读书,1928年于成都神学院毕业。懂拉丁文、法语、英语,1929年至万县晋铎,1933年任开县神父,1936年任万县神父(当时神父必须由红衣教主授衔,而当时中国只有两个红衣教主,一个是田耕莘,一个是于斌。以下的大主教、主教、神父皆由中国神学院红衣教主授衔。红衣教主又直属梵蒂冈。
梵蒂冈是宗教王国,成立于意大利的罗马,各国均派驻大使。民国时期至1949年派驻梵蒂冈的大使是吴经熊,解放后不再派。)1940年董镜池由万县派往垫江任神父。至1997年,董镜池以98岁高龄退休。2005年5月6日逝世,享年106岁。董镜池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和热心敬主、敬职敬业、任劳任怨的司铎。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独立自主办教会的方针,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董镜池神父连续担任三届垫江县人民政协委员。他对社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将政协委员这份职责视做天主的光荣、教会的荣耀和自己的神圣责任。他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尽职尽责,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好评以及信教群众的拥戴。现在垫江天主教继董镜池的司铎是刘照江,有教徒4000余人。
垫江境内儒释道三教庙宇皆齐全,时间上至唐代下至清代,有大小庙宇164座,其中闻名遐迩的光相寺、大通寺,建于唐代贞观四年(630年),报恩寺、城隍庙(历经祖孙三代雕刻)、玉皇观建于明代初期。这些庙宇各自依山傍水,造型不同,殿塔对峙,飞檐临空,其中匾额题画,丹青未泯,雕镂人物,栩栩如生。古人说:民族文化之精英均保留于帝都皇宫或庙堂寺院,但可惜垫江这些庙宇多被毁掉,以致那些美轮美奂、精妙绝伦的民族文化遗产被扫荡一空!近年来,垫江人重修的禹王宫、报恩寺、太平寺虽然殿宇辉煌,但皆是砖混结构,缺乏古韵。
(夏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