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

  程嘉陵急于把他从义勇军营长口中听来的重要消息迅速地向齐学启报告。可是,自进入战俘营后一直受到优待的齐学启,此时却正饱受着日本人和中国败类们丧心病狂的摧残。

  缅甸日军司令部此时正在抓紧准备向印度进攻,而在这样一场大战中,急需得到当地武装力量的大力协助。可是,由于日军急于全面控制缅甸,以便更加肆无忌惮地掠夺缅甸的各种宝贵资源来满足各个战场的巨大物资需要,于是迫不及待地采取了一系列操之过急的行动。

  首先,日本人瓦解了前不久还为他们效过犬马之劳的“缅甸义勇军”,让这支寄托着缅甸人独立希望的唯一武装力量变得名存实亡。这样,在他们实施掠夺行动的过程中缅甸人便丧失了反抗的基本力量。

  随后,于1943年8月1日,日本人又导演了一出与中国东北的满洲国性质完全一样的“缅甸独立”的闹剧。巴莫担任国家元首兼政府总理,昂山任国防部长,吴努任外交部长。缅甸人民渴望独立,也相信了日本人的“承诺”。

  可是,缅甸人民很快便认识到日本人给予他们的是“镀金独立”,而不是“真金独立”。缅甸人民不仅被欺骗了,而且在现实中看到日军比英国人更坏,更贪婪,更残暴。被裁减的“缅甸义勇军”官兵,逃进深山老林,向着日本人反戈一击。抗暴的枪炮声一响,当初的“大救星”日本皇军转眼之间又变成了缅甸人尤为痛恨的头号敌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昂山将军不失时机地秘密潜往勃固国防军的一座兵营里与缅共另一主要领袖德钦丹东,以及克钦族、掸族、果敢族、蓝伽族的代表秘密商议,决定成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由昂山任最高负责人,德钦丹东任总书记。吴努与奈温也是重要的领导人。不久后又在昂山将军的官邸商讨制订了一系列反抗日本法西斯的秘密武装行动计划,把全国武装起义的枪炮声打得翻天覆地。

  日本人根本没有想到,他们一手扶植起来,在日军进攻缅甸战役中为他们立下赫赫战功,并在他们此后的掠夺行动中起“保驾护航”作用的昂山将军,正是星火燎原般在缅甸全国发展壮大起来的武装反抗力量的头号领袖。

  大战在即,缅甸人也不可用,那么,日本军事当局便把目光盯在了缅甸华侨、印侨和中印两国战俘的头上。

  印度伪军的领军人物早已有之,此人正是在印度大名鼎鼎无人不知的苏巴斯·钱德拉·鲍斯。钱德拉是印度著名的政治和社会活动家,狂热的印度独立的鼓动者。

  日本占领东南亚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想趁势打进印度,取代英国。

  钱德拉也正在为争取印度独立的问题上谋求日本政府的支持,因此当钱德拉在1943年6月飞往东京向日本政府企求援助时,东条英机就宣布将给予各种援助,以使印度获得“完全独立”。于是钱德拉便于1943年10月,在新加坡宣布成立“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由他担任国家元首、总理、军事部长、外交部长和印度国民军最高司令官。

  英军俘虏中的印度士兵和日占区内的印度侨民成为钱德拉的国民军的主要兵源。在日本人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国民军便拥有了3个师,人数超过了9万人。日军攻占缅甸后,钱德拉率国民军在仰光登陆。此时的钱德拉过于乐观地判断了形势,他以为此时在东南亚战场连战皆败的英国人早已是一只垂死的病虎,而他率领的是一支为祖国的独立自由作战的正义之师,只要他的国民军挥师进入久违的国境,受苦受难的印度同胞一定会群起响应,高张义旗,以迎王师。所以坚持单独以印度国民军的力量解放印度。国民军怀着必胜之心从东面向印度发起进攻,没想到重病的老虎毕竟不是猫,确如钱德拉所预料的一样,印度人民的确纷纷起义,配合国民军的进攻。但没有武装力量,甚至缺乏有威望的领导人的民众,在英国人的精良枪炮之下无异于一群群待宰的绵羊。国民军进入印度边境后,初战即被英军重兵包围,打得落花流水,只有三成的国民军官兵活着逃回了印缅边境线。受到如此重创的国民军官兵士气低落,钱德拉明白靠印度人的力量解放祖国的美梦瞬间被无情的现实粉碎。

  历史惊人地相似!钱德拉肯定不会不知道“缅甸义勇军”的悲剧性命运。但是,为了使印度人民获得独立,即便明知是饮鸩止渴,钱德拉也只能硬着头皮把这杯毒药喝下去。

  11月4日,刚从印度大败归来的钱德拉赶往仰光,与留着八字胡须的日本驻缅甸方面军司令河边正三进行会谈。他作出了一个决定,把自己手下所有的残兵败将编为一个师,交给日军指挥和训练,不能在解放祖国的战斗中担当主力,至少也应当成为一支协助日军进攻的偏师。

  钱德拉出此下策,是因为印度国内的反英力量遭到了英国当局残酷的镇压,这也让他清楚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印度人民的力量谋求祖国的解放已经彻底无望,只有依靠日本军队,他才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里重返新德里。

  让钱德拉感到绝望的原因是,印度反英组织的领导人几乎已被英国人一网打尽。

  日本人认识到钱德拉的一师印度人在他们即将发起的对印作战中将起到的重要作用,立即将其调到印缅边境线附近,与瓦鲁班不足百公里之遥的加迈进行训练。

  瓦鲁班集中营里的数百名印度战俘也全都踊跃地参加了国民军。

  日本人左手握着这样一支印度武装还嫌不够,他们更希望右手也能握着这样一支中国伪军。

  此时缅甸华侨虽大量逃亡,仍有超过30万人遍布于全缅各个大小城镇和山区。而且华侨在缅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被关押在瓦鲁班的中国战俘就有近千人,再加上平满纳和仰光各地战俘营里的中国战俘,总数在5000人之上。如果能把缅甸的华侨与中国战俘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名义上由中国南京政府领导下的盟军,在日军即将发动的大战中,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而这样一支由中国人组成的武装力量,当然得由最有威望的中国人来指挥。

  这个最理想的人选,无疑就是此时呆在瓦鲁班战俘营里的齐学启将军。

  日本驻缅军总司令部将齐学启将军被俘的消息通知了南京的汪伪政府,并谈到缅甸军事当局急需一支由中国战俘和华侨组成的武装力量协助日军作战,而齐学启则是这样一支部队最理想的指挥官,请求汪伪政府设法协助劝降。

  汪精卫对此事不遗余力,立即派军政部长叶篷亲往长沙寻访齐学启的家人,准备将他们带到缅甸,作为要挟。岂料这一招没有奏效,因齐学启的家人均去了重庆,叶篷结果只得在长沙和杭州寻得齐学启旧交故友,包括齐学启上私塾时的老师范元仲等12人,于1943年7月中旬,由叶篷亲自带领,先飞仰光,再转飞至瓦鲁班。

  此时田中新一师团长前赴新平洋视察日军防务,铃木植之大佐成为了这场闹剧的执行导演,他带着叶篷等12名劝降者驱车赶到战俘营,然后让哲内少佐把齐学启接来与劝降者见面。

  “剧场”设在学校,齐学启走进屋子,一眼看见了孤零零坐在屋里的一个老人,不禁大吃了一惊。

  “范老师,你怎么会到这里来了?”

  已经秃顶的范元仲拄着拐杖失态地迎上前来,语无伦次地说道:“学启……学启……你受苦了。”

  齐学启心中了然,双手扶着范元仲坐下,然后对着老师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学生是军人,行军打仗,保国卫家,苦是免不了要吃的。不过,老师年事已高,还远赴缅甸,学生本应竭诚款待。只可惜眼下身陷牢狱,不能以学生之礼来侍奉师尊了。”

  范元仲怔怔地看着他,嘴唇直颤。

  齐学启继续说道:“老师,我至今还记得,你给我们讲的岳母刺字的故事,还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学生后来投笔从戎,阵前杀敌,也是自小受到老师的教诲所致。”

  范元仲双手扶杖,老泪纵横,举目向天,不置一言。

  门突然开了,铃木植之带着一大帮中国人走了进来。

  齐学启一看,来人除了铃木,其余的十来人全是他的朋友故旧。其中还有他过去的上司,早就跟着汪精卫当了大汉奸的叶篷。

  朋友们见了他,皆神情各异,多数人像范元仲一样,话在眼中闪烁。

  见场面尴尬,大汉奸叶篷上前叫着齐学启的字与他亲热招呼:“敦镛兄,别来无恙啊。”

  齐学启话中带刺,冷冷回道:“叶长官,我是以你原来在国民政府里的身份称呼你呢,还是称你南京政府的叶部长为好?”

  “敦镛兄为人刚直,受了这么多罪,看来脾气依旧啊。”

  “我这脾气改不了,也从没打算改。”

  叶篷尴尬一笑,说道:“愚兄这次来,实是奉了汪主席之命。汪主席得知敦镛兄在缅甸蒙难,寝食难安,特意让我前来向日本朋友说项,接你到仰光休养。”

  “扶危济困,雪中送炭,那我可得好好感谢一下汪主席的美意了。”

  铃木道:“齐先生,为你们老朋友在异国重聚,本人已特意备下薄酒,请到桌上再与你的朋友们接着叙谈。”

  宴席就摆在邻屋,菜肴十分丰盛,鸡鸭鱼肉,高杯矮盏,气氛却显得十分奇怪,范元仲等多数人沉默不语,说话最多的是叶篷与铃木,无非是要齐学启认清形势,改弦更张,出来组建伪军部队,协助日本皇军作战。

  齐学启见着满桌酒菜,索性来了个借花献佛,打断叶篷与铃木的谈话,不断斟洒敬范远仲与其余朋友,谈及陈年往事,旧时趣闻,说到乐处,还忍不住放声大笑。大家大块吃肉,大口饮酒,似乎真把这当成了老友相聚的场合。

  等到他们吃饱,喝足,叶篷又开始喋喋不休地宣扬南京伪政府如何的深得万民拥戴,汪主席如何登高一呼,国军争相来归,很快便建立了一支超过50万人的军队等等,吹了个天花乱坠。

  齐学启实在听不下去了,将酒杯重重往桌上一搁,大声训斥道:“尔等小人,腼颜事仇,认贼作父,不知为耻,反以为荣,如今居然还跑到缅甸来拉拢我入伙。我齐学启乃真正中国铁血军人,即便因伤落入敌手,宁愿以身报国,也绝不会与尔等卖国求荣为虎作伥之辈为伍!我劝你还是早早死了这条心,滚回你的南京去享福吧!”

  兜头挨了一通臭骂,叶篷、铃木早有思想准备,并不动怒,反是厚着脸皮婉言相劝。一次不成,复来二次,不单把酒叙谈,还表示要以个人名义馈送名贵物品给齐学启,花言巧语说得嘴皮快磨起血泡,怎奈齐学启犹似怒目金刚,毫不动心。

  叶篷等人在瓦鲁班足足呆了10天,磨烂了嘴皮,终无结果,只好悻悻打道回府。临走前,叶篷竟然向蔡宗夫等几十名中国败类训了次话。他不怀好意地煽动说:“我这次远赴缅甸,原本准备说服齐学启出来为南京政府服务,让他在缅甸建立一支‘和平建国军’。委任状我都带来了,政府给你们的编制是一个军。如果齐学启点头,以他的军阶和威望,拉上一支三四万人的队伍应当不费吹灰之力,这支部队一旦建成,你们都是我‘和平建国军’的精英,理所当然地就是这支部队里的各级主官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那可不是按部就班的提拔,老兵可以当排长,排长可以当营长,营长可以当师长,人人都可以晋升几级。可姓齐的四季豆不进油盐,不撞南墙不回头,说啥也不干。可惜呀,队伍建不起来,诸位弟兄们的锦绣前程,也就被他这头湖南骡子生生给毁掉了。”

  蔡宗夫和另一个曾在国军第6军中任班长的杜学统听了这话,对齐学启恨之入骨。从此以后,就和手下败类们千方百计地对齐学启进行折磨。

  齐学启的态度也使铃木植之失去了耐心,软的不行,便上硬的,姓齐的不让日军满意,日军自然也不能让他在自己手板心里过得舒坦。

  他们把齐学启装进一个竹笼,摆到大操场上让蚊叮虫咬,日晒雨淋,三天不给一粒粮,不给一滴水。

  程嘉陵和盟军战俘看到原本伤未痊愈的齐将军很快变得形销骨立,奄奄一息,急得不行,担心齐将军会被折磨死。想帮助他,可笼子旁边24小时有蔡宗夫的人守着,任何人也不准靠近。

  夜深人静的时候,早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齐学启竟然用沙哑的嗓音唱起了一首令中国战俘闻之动容的歌子:“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黑暗中,程嘉陵睁大了眼睛,嘴唇跟着歌声嚅动,泪水溢满眼眶。

  或许是铃木对齐学启仍然抱有希望,并不愿意他就这么过早地死去,到了第三天晚上,齐学启终于被抬回了他的单人棚屋里。

  前来探望的盟军战俘川流不息,小小的棚屋根本就容纳不了那么多人。程嘉陵和几名中国军官只得以齐将军身体虚弱,急需休息为由,将探视者挡在了门外。

  就从这一天起,程嘉陵和邝顺就成了最热心的“自愿服务者”,一有空就跑来照料齐学启的生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