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3

  李英士自从在巴卡兵营的宴席上获知“缅甸义勇军”已经和日本人反目为仇的内幕消息后,急如星火地和白益、徐小曼赶回弄滚寨,开始为有可能降临到他们头上的一场战火预作准备。他们将粮食和弹药藏进了无数个彼此相连的洞穴之中。还派邱海带着一队山军在弄滚寨前出巴卡10公里处的绝地尖石岩,构筑了秘密阵地。同时通知巴卡、瓦鲁班等毗邻的各个日军据点的货栈,注意探听日军情报,一有动静,赶快向寨里通报消息。

  白益和徐小曼已经成为李英士最为信任甚至依赖的莫逆之交。他花了4天时间,亲自陪着白益和徐小曼从他的后花园进入地下,见识了弄滚寨人祖祖辈辈经营出的地下迷宫。几名卫兵在他们身前身后打着手电筒,地道里的情景,让白益和徐小曼叹为观止。

  无数的天然洞穴和人工挖掘出的坑道,把彼此相连的十几座高低错落的岩峰组成了一座庞大的地下迷宫,地面有堑壕,地底有坑道,彼此相连。电筒光辉映之下,四处的石钟乳:石笋、石曼、石花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洞穴中阴河纵横,潺潺有声,其间还游动着被弄滚寨人称为“岩鲤巴”的鱼,该鱼因为生活在黑暗之中,都属于盲眼之鱼,全身黑亮,体形肥硕,味极鲜美,不少宽敞干燥的石窟,地面被凿得十分平整光滑,石壁上涂抹上厚厚的壁灰,与仓库无异,堆满了一摞摞的粮包,挂着一串串的腊肉和风鸡,贮着一缸缸的干菜,还有用油布裹上的枪支弹药。李英士介绍说,囤积在洞中的粮食和食物,每年中秋过后均要新换一次。

  地下迷宫的出口也极多,许多直接通向了寨子里的人家,还有的则通向了寨子外面的隐秘地点,一旦寨子被围,寨民也能从地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出去。

  最远的一条地下坑道他们足足走了5个钟头,待到眼前豁然一亮,发现已经到了一座长满楠竹和树林的悬崖顶上。在林中继续穿行半小时后,脚下赫然出现一道20余丈高的深涧,深涧对面10余米处一座孤峰兀然挺立,直刺云天,此峰就是弄滚寨人称尖石岩的险要之处。

  将他们所处之地与孤峰彼此连接起来的,仅是一道摇摇晃晃的藤桥,藤桥尽头,是一个一人多高的洞口。

  徐小曼跟着李英士踏上藤桥,探头往脚下一望,只见涧底阴气森森,布满荒草乱石,令人头晕目眩,若是一不小心掉下去,定然会摔得粉身碎骨。

  从藤桥上过去,众人在洞中穿行约10分钟后,白益和徐小曼才发现他们已经站在了一个巨大的洞口处。他们身处的这个溶洞,前窄后宽,内空有两个篮球场大小,足可容纳数百人列阵。洞口离地面有二十几丈高,四周全是刀劈斧凿般的悬崖绝壁,连猴子也难攀援上下。一条清澈小溪如玻璃绳般从山中蜿蜒而来,在山洞脚下汇成一个碧绿的深潭。站在洞口远望,脚下是一块平坝,坝子尽头,万壑千峰,起伏相连,马帮象队踏出的古道,细如纤曲羊肠,由远及近,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过。

  李英士介绍说,即便如此险峻他们还担心不保险,一遇战乱,便会在尖石岩驻上一支队伍,敌人尚在10里之外,便能一览眼底,增援部队,也会开赴此地拒敌深入。

  白益感叹道:“想不到世外桃源般的弄滚寨,竟然是一座杀机四伏的坚固城堡!”

  李英士则道:“环境造就人,数百年间,弄滚寨战乱不断,先辈们为了生存,也就不得不如此兴师动众,备战不息了。”

  8月下旬一天,邱海派人飞骑来报,乃昆参谋长带着一支20人的队伍,前来拜望寨主,其间还有一位“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特派员,队伍离寨门已不足5里。

  一道难题摆在了李英士面前,他当初虽然当着登士和乃昆的面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可是,特派员是怎么回事?来的人物大了,难免会引起日本人的重视,他十分愿意帮助登士和乃昆的队伍,也愿意同所有的缅甸人一起把日本人从缅甸赶出去。可是,如果让他以全寨三四千口男女老幼的性命作代价,就非他所愿了。而且,当初登士不是说他的队伍有200多人吗?

  怎么来了20个?是来打前站的先头部队,还是被日本人打剩下的残兵败将?

  李英士急与白益、徐小曼商量后,决定,当务之急是抢先出寨了解一下情况,他们是长驻或是短驻?下一步打算对日本人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如果仅仅是来向他要一点粮食和钱,他可以慷慨解囊。李英士的目的只有一个,尽量避免让弄滚寨成为日本人必欲首先拔除的眼中钉。

  拿定主意,李英士带着白益和徐小曼与几名山军卫士立即驱马出寨,在半道上迎住了乃昆和他的队伍。

  李英士下马说道:“在下闻知乃昆长官率部前来,十分高兴,特意出寨远迎。”

  乃昆谢过李寨主的厚意,指着身边一个身材矮壮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介绍道:“李寨主,这位是德钦觉欣先生,他是‘反法西斯自由同盟’的军事负责人,这次作为‘自由同盟’的特派员前来,就是为了在野人山中组建一支‘克钦救国军’,发动各个寨子的山民,抱成团与日本人大干一场的。”

  德钦觉欣合掌致礼,恭敬说道:“久闻李寨主爱国爱民,痛恨日本强盗,本盟同志,对寨主也是久仰在心。觉欣本当早些前来登门拜望,只因初到野人山,军务繁忙,近日才抽出时间,还请寨主鉴谅。”

  白益和徐小曼的克钦语远未过关,加之觉欣语速又快得像打机关枪,连猜带懵,也不知他说了些什么。

  李英士道:“乃昆参谋长,前日在巴卡,登士长官不是说你们还有200多人的队伍吗?怎么只来了这么点人?”

  乃昆道:“前次李寨主离开巴卡后,觉欣特派员就到了兵营。他告诉我们,缅甸各党派各民族已经秘密联合起来,组成了全国统一的抗日组织‘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如今已经在缅甸全国和日本人扯旗放炮地干了起来,武装力量很快壮大到了6万人。在迈立开江和伊诺瓦底江东岸已经建立了好几个‘自由同盟’的解放区。野人山的‘克钦救国军’也大大小小拉起了十来支,规模已达到两三千人马。司令官是班弄的拉罕大土司,德钦觉欣是政治委员。登士和我马上就决定入盟,队伍也纳入‘克钦救国军’建制。没过多久,日本人在瓦鲁班设下鸿门宴,把我驻野人山‘义勇军’各部主官一网打尽,登士也被他们抓了起来。我和觉欣带着部队把十几名日军顾问官斩尽杀绝后逃出巴卡,就去了迈立开江的解放区。”

  李英士一听,心中悬着的石头“咚”地落了地。他向乃昆和觉欣介绍了白益、徐小曼的身份后,热情万状地说道:“只要是打日本强盗,我弄滚寨决不落在人后。二位贵客远道而来,路途辛劳,请速往山寨,我已吩咐手下杀牛宰羊,迎候客人光临。”

  李英士也渴望在特派员面前露露脸,把白益和徐小曼叫来低声交代几句,让他二人飞骑赶回寨子预作准备。

  等觉欣和乃昆的队伍一进寨门,眼前情景,令他们喜出望外!

  白益和徐小曼率领着500名手持精锐德制武器的剽悍山军,分立于大道两侧。脚下还摆放着十多挺轻重机关枪和两门迫击炮,俨然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山军威风凛凛,沿途列阵,直至寨主宅门。

  李英士的豪爽与气魄更让德钦觉欣敬佩不已,他刚一提出让李英士的山军加入“克钦救国军”,李英士毫不犹豫便一口答应。不仅如此,还决定立即撤回为日本人修公路的民工,将每月被日本人搜刮去的物资定额,转赠给“克钦救国军”。

  德钦觉欣喜不自禁,对李英士赞叹有加。可是,深谋远虑的觉欣却提出修路的民工暂可不必撤回,让他们呆在日本人的心窝里,以备将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出于信任,觉欣特派员还主动说出了自己的另外一个身份,他是美军战略服务部101特遣突击队的队长,美国人未雨绸缪,在缅甸失陷前就已经招募了一支由250名缅甸克钦人组成的特情部队,在印度的边境小镇科西马进行严格的特种作战训练。而且在日军占领全缅后,这支队伍被秘密派回缅北,化整为零,深入到各个城镇村寨,组织各派武装力量,团结一心反抗日军的暴政,不遗余力地为盟军搜集情报,协助盟军的反攻,最终争取缅甸的独立。有意思的是,几个月前,他们还被缅甸各派政党和民众视为卖身投靠帝国主义的缅奸,可转眼之间,他们却成了缅甸人心中的英雄。

  觉欣还说道,在印缅边境线西侧的利多、科西马等地,已经聚集着大批中国军队,要不了多久,中国军队肯定就会向缅甸大举反攻。英国人面对日本人在缅印边境线虎视眈眈,也正在调兵遣将,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