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落魄”,一种极端神经质的经历,它一定是发生在遽然之间的,就如同一个人曾经漂浮于云端,突然重心不稳,掉了下来的恐惧。
“失魂落魄”,一种极端神经质的经历,它一定是发生在遽然之间的,就如同一个人曾经漂浮于云端,突然重心不稳,掉了下来的恐惧。
我是一个不断自欺的人,我即将面临现实世界时,内心总是惶惑不安。它发生在事件前后过程中一个恰当的中介点上,早了,不可能有;过去了,心理有了承受力和准备,也不会有。从小到大我就害怕这种心理,与自我认同、主观想像落差过大的外围世界,一直是我内心世界的对立面。我多次企图获得平衡,结果还是分裂和自我折磨。
就在我给画家写几千字长信之前的那些夜晚,我一直不停地接受两个自我的较量和折磨:我躺在单人床上,房间那么小,不记得我是睁着眼还是闭着眼,这已不重要了。四肢瘫软,惟有脑子在运动。首先,会有一个巨大的问号出现,接着又会引出无数个小细节里的问号,紧跟着它们的出现,还会琢磨出无数可能的答案,然后又一个一个被否定。接着继续提问、分析、回答、否定。一个沉浸爱情痛苦中的自我,一个想要拯救、想要旁观的自我,一个关于自我斗争的无休止的战场,其结果是让我的身体迅速憔悴。还有,我的思维常常先呈现出一派宏伟的景致,如一棵大树先从根部凸起,渐渐向上冒,可旁边老有新的枝杈出来打扰,于是心理过程被岔开了,开始顺着枝节走下去,并在一些琐碎的死角里停下来,兜来兜去,重新开始提问、分析、回答等一系列程序。细节令我困惑,让我对爱情的不合逻辑疑虑重重,我奋力地回忆和寻找原因,仿佛马上就有解决办法了。
其实,根本没有解决办法。在我以后经历的诸多恋爱中,我理解到,在面对爱情时没有任何解决办法,想都不要想,绞尽脑汁的乐观只能欺骗和安慰自己而已。爱情里似乎只有绝对,一丝一毫的自我妥协都带着苟延残喘的狼狈味道,让一个有自尊心的人变得毫无尊严。仅就这一点,我就应该蔑视爱情。
我颓废到了极点。
我的那封长信实际上也是写给自己的,只不过需要得到一个同类的安慰而已。信里有不少对从前两人在一起时的细节的留恋,还有大量的情绪忏悔。为什么?为什么在意识到将要失去时,激烈的内心挣扎极度渴望被人理解?
而实际上,直面真实,所需要的只是时间。一旦这种情绪得到了缓解,可能在瞬间便释然了。那天我当着所有人大哭着对他说出那些激愤的话,也许在那一刻,我彻底放下了。
挣扎往往需要很久,可放下只在一瞬之间。
而小患,情感曲线从来没有太大的变化。离开那个“疲倦的眼睛”后,就在我和画家热恋的同时,她认识了画家的一个朋友,很年轻,有悟性,也会画点画,在一家建筑公司尝试做设计。他们没见几面,便双双坠入恋情。有一段时间,我们这两对“水货”鸳鸯,在同一屋檐下,共同制造爱情游戏的氛围。
说实话,在我们四个人中,我是最先有内疚心理的。我当时把这归结为北京人身上的惰性,他们身上有一种及时享受的乐天意识,是天生的。他们对未来没有长久计划,走到哪儿算哪儿。可往往就在这种无所谓中,一旦遇到适合的人和事,又能全心投入,并尽可能地体验生活的乐趣。这种简单、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是我喜欢的。
同时,这过于松懈的精神状态又会叫我感到不适应,产生强烈的罪恶感。在这个过程中,小患的男友偷偷伸手摸我的胸,我没拒绝。我的画家像傻帽一样不停地做一些猥亵、满足他性幻想的举动,并且还容易气急败坏,嘴里骂骂咧咧的。
我的心情极其不好,因为当时我和画家的关系已出现裂痕,还在期望回到之前纯洁的恋爱中。
在北京郊区的青龙峡附近拍外景,陪同的工作人员很多,大多都是经常合作的朋友,说是去工作,其目的还是为了游山玩水,又不是拍复杂繁琐的时装大片,大可不必兴师动众,要的就是如此随心所欲。(曹鹰摄)
路的尽头(许巍)
我这始终骄傲的心
没有方向
我那充满欲望的心
空空荡荡
我在编织的世界里
飘来飘去
我在重复的岁月里
悄然独行
每一次窒息的感觉
总在梦里
多少次我看到我在路的尽头
我想在让我最心动的幻想
心动的歌声中离开
我想在让我最心动的爱人
温暖的怀抱中离开
在这路的尽头
会不会是另一个世界
我所有的幻想
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