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夏在北京的藏酷俱乐部举办的行为艺术展。那天睡到下午我才起床,睡眼惺忪的,被朋友带到这个满地都是苹果的地方。心情还不错,在展厅里闲逛了很久,脑袋迷迷糊糊的,一低头发觉自己穿着双拖鞋。(凯文摄)
终于要出版这本书了,这是几年来我想完成的一个心愿。
我写得很慢,因为太贪玩,精力过多地分配给了我的生活和娱乐。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我曾用了很多天分在生活中,然而我仅用了一点的聪明在我的作品里。”我当然不能同他的才华相提并论,可我了解自己的懒惰,我的懒惰来自内心世界的混乱,它长期困扰着我,使我浑浑噩噩地过了许多年。直到有一天,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给自己的懒惰找到了理由。茨威格说:“最优秀的并不是那些毫不犹豫地投入纷争的人,而是那些长时间犹豫不决的人们。那些最难决定战斗的人,一旦决定了,就是真正的战士。”我把我的懒惰归为我的犹豫不决,于是我找到了搪塞自己性格弱点的借口。
优柔寡断和盲目进取是我性格中的两面,为此,我要尝试着去了解自己;为此,我爆发了将一切记录在案的冲动。我知道,在我写作时,内心积压了多年的诸多疑问和迷茫,得到间歇式的缓解。这个过程中的快感,要比其他方式获得的快感有意思得多。可我老那么贪心,只要是快感的来源,不管出自何处,一个也不想拉下,这也耽搁了我的写作。
出于文本的需要,要放些我的照片时,才发觉我的照片里没有一张令我真正满意。我的面孔和照片富于欺骗性,每次看到它们都有一种那不是我的感觉。我不知道人有一张脸到底是为了什么,假如仅仅是为了功能的需要,也就罢了,可这个世界偏偏到处都需要一种“欺骗”的面孔。我是做模特儿的,要靠脸吃饭,同每个姑娘一样,为面孔上的一点瑕疵而懊恼,为身材上的一点点缺憾感到头疼。可我的内心却要我忽视面孔,因为与内心的真实相比,面孔简直是在胡说八道。
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做个为“真实”而勤奋劳作的“挖掘工”,而不是为了“美”去创造、去展示。尽管这些年来我一直身处时尚之屋,但如果可以,我宁愿让布蒙住自己的脸,只以我的内心示人。我知道自己的虚荣心不会让我这么干,为了让那点虚荣心得到满足,我的面孔将一直笑到最后。
我要感谢一些人,没有这些人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我不可能完成这个长篇。我同他们的碰触多半是偶然的,可对于一个想写作的人来讲,碰到他们也是必然的。
首先我要感谢方文和杨葵,他们在写作上给我引导,尽管三言两语,我也获益匪浅。还有作家石康,和他的恩恩怨怨不必多讲,可在生活方式的确定、写作世界的探寻上,他是给我最多启迪和影响最大的人。最后,我想感谢出版这本书的石涛先生。我想说,我喜欢这个人,因为他具有其他文化商人少有的敏锐和洞察力,他也是我碰到的几个具有精英气质的人之一。这气质来源于弹性和坚持之间巧妙的结合。在生存领域里,这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气质,我想。
看完这部长篇的人,不管是喜欢还是反感,我都要感谢你们。如果我艰涩而稚嫩的文字让你们感觉辛苦和烦躁,那么请不必硬着头皮把它读完,只记住其中一个段落就好了。
我很满足。
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