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哈维
(1578~1657)
[传略]威廉・哈维,英国生理学家,近代实验生理学的先驱者,血液循环学说的创立者。
哈维出生在英国肯特郡福克斯通的一个富裕家庭里,祖系德国,父亲当过市长。在优越家庭背景的支持下,哈维16岁时进入剑桥加伊斯学院学习,3年后获得学士学位。在其后的5年中,他周游欧洲各国,并在以学术自由闻名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学习医学。在帕多瓦,他不但有幸见到了当时最负盛名的物理学家伽利略,而且得到了著名的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法布里克斯的悉心指点。1602年,年仅24岁的哈维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回英国后不久,又获得剑桥解剖学博士学位。哈维的治病救人生涯从此开始。在行医的同时,他坚持进行医学研究,1607年任英国皇家医学院讲师,两年后兼任著名的圣巴托罗麦斯医院主任医师,并在医院附设的专科学校里讲授解剖学。1616年以后,哈维先后担任过英王詹姆斯一世及查理一世的御医。1618年,他被选为皇家外科医师协会会员。在多年临床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血液循环运动思想。1628年,集哈维20年研究心血的医学巨著――《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学研究》(简称《心血运动论》)出版,宣告了希腊人盖伦创立的、误导了人类千余年的血液运动理论体系的崩溃。哈维在胚胎学研究方面也卓有建树。1651年,他的又一部重要著作《论动物的生殖》出版,为“一切生命来自卵”的新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1642年,哈维出任牛津大学默顿学院院长。
1657年6月3日哈默去世,遗嘱将其全部财产捐赠给皇家医学院。
[影响]哈维在医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当属血液循环理论的提出。在此之前,为医学界所公认的心血运动理论是由盖伦创立的。盖伦认为,每一组织都有心脏所推动的动脉血和静脉血这两种不同的血液,它们分别在动脉管和静脉管里先朝一个方向流动,再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它们一涨一落,来往其间。动脉血把“生命灵气”带到身体各种组织中去,去完成两个不同的目的。盖伦的这种理论,没有把血液在血管里的运行与肺里的运行联系起来,同时错误地认为运动方式是纯粹直线式的。一千多年后,尽管帕多瓦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哥伦布发现在心脏与肺之间有一种血液的小循环(即肺循环),哈维的老师法布里克斯发现了静脉中的瓣膜,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自然也谈不上撼动盖伦的心血运动理论。最终推翻盖伦学说的是哈维。最初,哈维与其时的其他医学者一样,迷信盖伦的博学和权威,对他的医学理论体系佩服得五体投地,视盖伦本人为医学鼻祖。但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哈维渐渐发现,盖伦的先验理论与解剖学事实不一致,于是便开始怀疑盖伦体系的正确性。哈维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在心脏的每一半之间有一个只准单向通行的瓣膜,它把上下两个腔隔开。由于瓣膜的特殊结构,它只许血液从上面那个腔(心房)流到下面那个腔(心室)里,而不会发生血液倒流。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动脉的壁比较厚,具有收缩和扩张的能力;静脉的壁比较薄,静脉里的瓣膜使血液只能朝心脏方向流动,而心脏里的瓣膜使血液只能向动脉流动。在此基础上,哈维根据心脏收缩与动脉扩张的关系以及心脏瓣膜的作用,引入了一个前人从未提出过的全新理论:血液始终朝着一个方向流动,它从静脉通过心脏而流入动脉。哈维还第一次把数量概念用到生物学上,对血液流动作出定量的测量,并得到这样的推断:血液一定是从动脉流到静脉,然后再回到心脏,这样周而复始,构成了血液循环。哈维是这样总结他的新发现的“一切推理和实证都表明血液是由于心室的跳动而穿过肺脏和心脏的,血液由心脏送出分布全身,流到动脉和肌肉的细孔;然后通过静脉由外围各方流向中心,由较小的静脉流向较大的静脉,最后流入右心室。由动脉和静脉流出流进的血液量,绝不是消化的营养物质所能供给的,也比专供营养用的血液量大得多。因此,有绝对的必要作出结论:动物的血液是被压入循环而且是不断流动着的;这是心脏借跳动来完成的动作和机能,也是心脏的动作和收缩的唯一结果。”这就是近代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血液循环理论。
1616年,当哈维在讲演中第一次把关于血液循环的学说作为一个完整严密的体系公布于众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12年后,当《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出版之后,他的理论才在医学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著名哲学家笛卡尔对哈维的新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托马斯・布朗则认为哈维的功绩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功绩还大。由于盖伦的理论体系符合了教会的教义精神,哈维的新学说动摇了盖伦的理论体系,也就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地位。所以,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问世之后,随即遭到经院学者和教会人士的攻击。一个叫帕丁的科学家粗暴地宣称,哈维的理论是“荒谬的、无用的、虚妄的、不可能的、有害的”。著名的爱丁堡大学的普里姆罗斯教授用14天时间赶制出一本书,批判哈维积20年辛勤劳动的结晶。这些人不能从医学角度驳倒哈维理论,便极尽其强词夺理之能事。普里罗姆斯就曾坚持说,如果解剖上的事实与盖伦所描述的不一样的话,那么只能说,这不是盖伦错了,而是由于盖伦以后的自然界发生了变化的缘故。一位神学家甚至说,“这在亚里士多德的书中也没有记载。”最让哈维难以理解的是,他的朋友、著名的解剖学家、巴黎医学院院长阿兰竟然也站在他的对立面。哈维不得不在各种场合对他的新理论进行诠释,对无理诋毁者进行驳斥。但是,血液循环理论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新的科学体系在卫道士的谩骂声中成长起来。
哈维的研究并非毫无疏漏。例如,他没有观察到动脉和静脉之间存在的毛细血管,所以揣测,血液在从动脉转入静脉时是通过细胞组织渗透过去的。1661年,马尔比基用显微镜观察到蛙的肺部的毛细血管;1662年,波义耳也证实了毛细血管是联系动脉与静脉的桥梁。血液循环理论逐步走向完善。
哈维在胚胎学研究方面也有建树。由于与英王查理一世不同一般的友谊,他有幸得到皇家猎场怀胎的动物进行研究。在《论动物的生殖》一书中,他企图根据许多动物群的例子来说明发育过程的系统有统一性。他对胚胎发育的说明,是把发育过程分成各个阶段的第一次尝试。由于显微镜还没有应用到生理学及胚胎学,哈维不得不根据肉眼观察进行推测。他揣测,心脏和血液是最初的组织。“一切生物从卵生”这一著名的观点,虽然不是由哈维自己提出来的,但在他的著作的影响下,这句名言普遍被承认。哈维的这些观点,无疑推动了胚胎学的向前发展。
[余论]哈维曾说过:“假如为真理和无可怀疑的证据而改变自己过去的看法,他们就应该这么做而不必害怕这种改变;如果发现谬论,即使是古人承认的,也应该毫不吝惜地加以放弃。”从盖伦理论体系的拥护者变为怀疑者,进而成为这一漏洞百出体系的掘墓人,哈维走过的是一条追求真理的道路。这条道路上荆棘丛生,异常危险。哈维不是不知道,他的比利时同行维萨里即因怀疑且试图修正盖伦的理论,被流放到耶路撒冷,归途遇难;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也因同样的原因被反动的加尔文派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在日内瓦。但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执著,使这个在政治思想上偏于保守的医生无所畏惧。哈维在《心血运动论》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本书关于血流流量的流动缘由方面尚待解释的内容是如此新奇独特,闻所未闻,我不仅害怕会招致一些人妒恨,而且想到我将因此与全社会为敌,不免不寒而栗。匮乏和习俗已成为人类的第二天性,加之过去确立的已经根深蒂固的理论,还有人们尊古师古的癖性,这些都极严重地影响着全社会。然而木已成舟,义无反顾,我依赖自己对真理的热爱以及文明人类固有的坦率。”哈维是幸运的,塞尔维特的灾难没有降临在他的头上;但这种幸运丝毫不能抵消后人对他那为真理献身的冲天勇气的高度评价。
(赵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