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054 中国诗圣

  杜甫

  “传略”杜甫(712~770),字子美。因系西晋杜预之十三世孙,故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曾祖为河南巩县令,于是家徙巩县。唐代诗人。传见《旧唐书》卷一九�下、《新唐书》卷二�一。

  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曾祖为巩县令,祖父为武后时的膳部员外郎,父官奉天令。他从小聪明伶俐,4岁能欣赏公孙大娘舞剑,7岁能作诗。9岁能书大字。14岁已能与文士相应酬。15岁便开始了流浪生活,游晋地,下姑苏、渡浙江,至剡溪,虽很穷苦,但其诗颇得李邕赏识。735年,杜甫24岁,赴京兆举进士,落第。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于是再次出游,漂流于齐州、兖州、洛阳、长安之间,与李白、高适、李邕等诗酒流连。过了10年之久的“清狂”“意快”生活。747年,在选遗贤时杜甫以其诗歌被命待制集贤院。755年,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前往�州省家途中,恰逢安史乱起,于是急忙返奔肃宗行在,脱离虎口,不幸陷于叛军之中,历尽千辛万苦,“麻鞋见天子”于凤翔。拜左拾遗。此官虽小,却常侍于皇帝左右。这是杜甫一生仕途之顶峰。但不久又因替宰相房�讨叛军失利辩护而被放还�州省家。758年,出任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弃官入蜀,历经秦州、同谷、成都、汉州、阆州、梓州,一路上饱经风霜,儿女饿死者数人。764~765年,任成都节度使严武之参谋。严武死,辞幕府,率家人离蜀东下,经戎州、渝州、忠州等,到达夔州,买田自耕,又不忘写诗。768年,因蜀中大乱,去夔出峡,在江陵、公安、岳州、潭州、衡州之间徘徊,一路上“饥藉家家米,愁征处处杯”,770年冬,杜甫在从潭州往岳阳的一条船上与世长辞。终年57岁。著作有《杜少陵集》25卷,为后人留下1400多首诗作。

  “影响”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却傲骨铮铮,才华横溢。首先,他倾一生之心血,以诗的形式记载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35岁以前,正值唐代的开元盛世,国泰民安,他在游览祖国山河之时,写出了大约130余首歌颂王朝,抒发壮志的诗。如“杜陵一布衣,老大意转挫,许身一何愚,自比稷与契”。“老夫怕趋走,率府且消遣,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向往,即使落第,也没有消沉,因为繁荣兴旺的太平环境,能为他提供施展才华的地方。安史之乱以后,他饱历战乱的磨难,战争、流离等成为他的诗的主题,如“野旷天清无城声,四万义军同日死”,“山雪河冰野萧瑟,青是烽烟白人骨”,又如“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安史之乱后,国难并没有结束,吐蕃又成为唐王朝的威胁,杜甫带着对唐王朝的绝望,离京入蜀,又出蜀东去,在长达11年的流浪生活中,用诗记载了各地人民的生活与渴望归故乡的愿望。如“百年同弃物,万国尽穷途”,“满目生悲事,因事作远游”,“今春看又过,何日是旧年”,反映了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家衰败,人民绝望的事实。总之,杜甫一生的诗作,反映了唐朝因安史之乱而由盛转衰的历史。

  其次,杜甫以敏锐的目光,犀利的语言反映了唐朝中后期的社会现实。虽然杜甫在年轻时期寄希望于王朝,但安史之乱的爆发及唐王朝的腐败,使他对整个社会有了一个深切的了解,于是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抒抽茅茨空”,“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等让人觉得有“恨声出纸上”的绝句,而造成这种贫富不均的原因则是“关中小儿坏纪纲”,于是他讥讽道:“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通过这种深刻的揭露,反映了唐代整个社会现实。

  再次,杜甫以饱满真挚的感情、生动丰富的语言描写了广大下层人民的生活,并对他们寄予深切的同情。杜甫反映广大人民的代表诗作为“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些诗篇描写了战乱下的人民苦难。入蜀后,杜甫把自己的命运和劳动人民密切联系起来,写下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如此高尚境界的诗篇,即使在临近死亡、饥寒交迫的小船上,他仍关心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用干枯的右手写下了“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绝笔,表达了杜甫对人民的热爱。

  “余论”诗品出于人品。杜甫的诗是他灵魂的自白。如果我们以对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作用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话,那么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是当之无愧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才气非凡的现实主义诗人,却一生举家漂泊、最后客死他乡。其诗也正如杜甫所说:“百年歌自若、未见有知音。”为什么呢?因为封建专制主义的阻碍,封建皇帝为了维持自己的皇权,他们宁可要言听计从的奴才,也不要有思想、有智慧,明辨是非的天才,故像杜甫这样思想敏锐、揭露现实黑暗的诗人是绝对不会被重视的。其客死他乡的遭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要进步,是离不开有才有德的知识分子的。这条规律不仅适合于古代中国,也适合于现代中国。

  (徐黎丽)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