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
“传略”郑和(1371?~1435?),原姓马,回族,云南昆阳洲(今晋宁)宝山乡和代村人。父亲马哈只是有名的缙绅,曾到过阿拉伯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漂洋过海,了解异域风情,并富有探险精神,这些对郑和成长为伟大的航海家,有着重大的影响。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云南,郑和为明军所虏,被阉入宫。因小字三保,世称三保太监,又称三宝太监。因侍奉燕王,在“靖难之役”立有军功,被赐姓郑。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的28年间,他7次出使西洋,成为中国古代的远洋航海家,世称三保太监下西洋。传见《明史》卷三四《宦官一・郑和传》。
郑和7次出使西洋,最后一次远航已是年届六旬的老人,由于长年劳累,精疲力竭,回国后两年病逝。
“影响”郑和七下西洋在中外关系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7次下西洋,前后经过了28年。
第一次从永乐三年(1405)六月到永乐五年(1407)九月。郑和率领宝船62艘,士兵2.7万余人,自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东浏河镇)出海远航,先后到达占城(越南)、爪哇、苏门答腊(印尼)、古里(印度)等地。返回途中至旧港(苏门答腊岛上),旧港王陈祖义伪降,欲劫取宝船,被郑和擒获,载之以归。
第二次于永乐五年(1407)至永乐七年(1409)七八月间,郑和率领宝船48艘出海,到占城、爪哇、暹罗(泰国)、苏门答腊、古里、锡兰等国家。这次远航出使,是送那些外国来的使节回国,同时进行第二次访问。
第三次于永乐七年(1409)至永乐九年(1411),郑和率船队经占城、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小葛兰、柯枝(即今柯钦)、古里等国家和地区返回国内。郑和途经锡兰山为其王亚烈苦奈儿率兵所攻,遂破其王城,生擒亚烈苦奈儿至北京,明成祖又放其回国。
第四次于永乐十一年(1413)至永乐十三年(1415),郑和率船队到达占城、爪哇、苏门答腊、忽鲁谟斯(今属伊朗,位于波斯湾口)等国。回国时,苏门答腊前王子苏干剌率兵邀击,被郑和擒获。
第五次于永乐十四年(1416)至永乐十七年(1419),郑和率船队航行到爪哇、古里、忽鲁谟斯、阿丹(今亚丁)、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剌哇(非洲东岸)。来明朝朝贡的19个国家的使臣也随郑和船队同行,以各归其国。这次郑和船队回国时,又有17个国家的使臣同来中国访问。
第六次于永乐十九年(1421)至永乐二十年(1422),郑和率船队到达暹罗、苏门答腊、甘巴里(今印度境内)、阿丹、祖法儿(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东岸的木骨都束、卜剌哇等地。这次出海的目的是把各国使节送回本国。
第七次于宣德六年(1431)至宣德八年(1433)郑和最后一次率领船队航行到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苏门答腊、锡兰、古里、忽鲁谟斯等17个国家。回国时,有苏门答腊等10个国家的使节同来北京访问。
在郑和下西洋的征途上,除了自然界的惊涛骇浪之外,还有政治上、军事上的惊涛骇浪,在战斗中,显示了郑和出色的指挥才能和超人的聪明智慧。永乐五年,郑和在旧港擒海盗陈祖义,以及永乐七年在锡兰山擒锡兰王亚烈苦奈儿,这两次战斗都显示了他的大智大勇。陈祖义,原是中国广东的一个地痞流氓,在广东立不住脚,便窜到旧港,啸聚一批亡命之徒,抢劫海上商人、贡使,无恶不作。郑和出航时,曾派人招谕陈祖义。陈祖义表面恭顺出降,并遣其子陈士良向明廷朝贡。但他看到郑和船队满载财物回来,垂涎欲滴,阴谋抢劫。这一阴谋被旧港另一头目施进卿侦知,便向郑和报告。郑和当机立断,决定设计除掉这个害人虫,保障海道畅通。郑和故意假装不知,在旧港抛锚停泊。陈祖义选择一个风急浪高的黑夜,率领海盗,分乘小船,偷偷摸摸靠向郑和座船,妄想捉住郑和,索要财物。贼船靠近宝船,只见宝船上一片寂静,不时传来橐橐敲更声,陈祖义心中暗喜,以为郑和毫无准备,便命令海盗爬上宝船。突然一声炮响,62艘宝船火把齐明,鼓声震天,杀声动地,围成一个方阵,将陈祖义贼船团团围住,赛过铜墙铁壁。海盗们吓得魂飞魄散,到处逃窜。郑和船上的士兵个个英勇善战,矫捷异常,在郑和的指挥下,跃向贼船,与海盗格斗。陈祖义与另外三名海盗首领,当场束手就擒。郑和将陈祖义押解回国,明成祖下令将他斩首示众。重赏施进卿,任命他为旧港宣慰使,赐印诰、冠带、文绮纱罗。让他作为海上供应站,保证海上交通的畅通。
永乐七年,郑和率舰队第三次下西洋,到达锡兰岛,锡兰山国国王亚烈苦奈儿对郑和傲慢无礼,企图暗害郑和,被郑和察觉,当即离开。亚烈苦奈儿贪婪专横,常常恃强欺侮邻国,邀劫海上商人和各国来往使者,抢劫财富,闹得海域不得安宁,周围邻国对他十分痛恨,但奈何他不得。等到郑和的船队从阿拉伯海返航经过锡兰时,亚烈苦奈儿亲自到宝船拜会郑和,盛赞中国富有和明皇恩典,诚心诚意邀请郑和上岸进城,尽地主之谊。其实他使的是调虎离山之计,想将郑和骗到城中扣押,便可勒索财物。郑和是绝顶聪明的人,他想到别人都说亚烈苦奈儿贪婪暴虐,上次经过锡兰时,他侮慢不敬,这次为什么来一个180度的转变,恭顺异常,葫芦里一定装了假药。便将计就计,唤副使王景弘嘱咐一番,便点起2000人马,上岸到锡兰山国都去。亚烈苦奈儿见郑和被骗上岸,即命令他儿子纳颜到宝船索要金银财宝,王景弘不给。亚烈苦奈儿便暗暗地派兵5万多人妄图抢劫宝船,并在郑和回宝船的路上用木石阻断。王景弘经郑和嘱咐,早有准备,刀出鞘、炮上膛,严阵以待。郑和走在路上,处处留神,不断派人登高�望,发觉回去的路被截断,便知道发生问题。郑和不愧是大智大勇的统帅,胸有成竹,出奇制胜,对部下说:“亚烈苦奈儿的大部队离开城池,国都必然空虚。而且以为我人地生疏,兵力单薄,孤军不敢深入,必不设防。我若出其不意,急速进兵,突袭他的首都,必然成功。”于是一面派人绕小路到宝船,命令王景弘按原定计划固守,一面则亲率精兵2000多人,轻装突进,绕小路抵达锡兰山国国都,果然亚烈苦奈儿毫无防备,郑和军队一拥登城,冲进王宫,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其家眷、头目。攻打宝船的敌军听说都城被围,慌忙回军救援,遭到郑和伏兵阻击,当他们听说国王已被俘虏,便纷纷缴械投降。郑和宽大俘虏,对他们教训后,全部释放,只带了亚烈苦奈儿及其妻子回国。明成祖从宽发落,赐给衣服,释放回国,不准为王,并下诏礼部另择锡兰山国贤者为王。
“余论”郑和下西洋前后共7次,历时28年,到过占城(今越南南部)、真腊(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满剌加、古兰丹、彭亨(今马来西亚)、苏门答腊、旧港、爪哇、阿鲁、南渤里(今印度尼西亚)、锡兰山、溜山(今锡兰),榜葛剌、琐里、加异勒、柯木支、古里(今印度)、忽鲁谟斯(今波斯湾口)、祖法儿、阿州(今阿拉伯半岛)、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麻木(今非洲东岸)等地,遍及亚、非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显示了中国国威,扩大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东岸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铺设了中国通往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意义十分深远。航海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郑和,不愧为伟大的航海家、杰出的和平外交使节。郑和及其船队航海的成功,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能。
(王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