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17、美术学在中国

  (一)

  遍览欧美各地大学的学科设置,其实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美术学”的概念。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

  在欧洲的美术史研究中,以德国为代表,强调美术史本身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派别,成就最著,影响最大,特别是图象学的研究方法。还有潘诺夫斯基(在二战时期,他由德国流亡美国),其他如沃尔夫林的形式分析方法;受里格尔影响的沃林格“绘画始于抽象”的学说影响甚巨;受到德国美术史沃土滋养并催生的美术史巨子贡子贡布里希将图像学的学说进一步推延到人文学科的其他领域等等。

  在此意义上,美术史实际上是借美术的躯壳,承载社会文化的历史内容与含义。设在综合性大学里面的美术史学科,大都拥有独立的系别。如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知名大学。另外也有将考古与美术史并置的,如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则是名为“考古与中国艺术史”。

  其他如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学科,则分别设在综合性大学的哲学系美学专业与专业艺术院校的专设专业之中。

  简言之,国外没有一个可以能够包含史、论、评含义的美术学概念,同时,也似乎不存在一个学科管理意义上的美术学。

  (二)

  由于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发生的巨大变革,在艺术学科的改变也是巨大的。在这种背景之下,有的学者分别从艺术研究的立场(非人文立场含义),提出构建美术学、书法学,以图囊括美术的史、论、评。

  在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结构中,有关美术的历史、理论、评论,都是在艺术或美术的专业学院之中,即使是进入21世纪,中国的综合性大学纷纷增设艺术学科,但基本上都是从看好生源、扩大规模的角度出发,这些艺术类学科脱节于其他人文或科学学科,成为综合大学中的孤岛,即使是增加了美术史专业,从学科结构与隶属关系上,也无法与其他学科发生关系。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这种通过在综合大学中设立艺术学科方式,以图达到与国际通行学科意义上接轨的目的,本身就是虚拟的。

  但是,我想这并不等于说,这个命题就没有意义。我们可以将它转换为中国的美术学来进行阐述。

  (三)

  从当前的状况来看,美术学这个概念提出,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逻辑陷阱。

  记得在1994年冬,国内某著名综合大学,首设“艺术学”博士点。我曾有幸当面向这位值得尊敬的前辈开创者请教艺术学的含义。他当时满怀豪情地展望到:以后我们的艺术学要囊括到设计学、戏剧学、音乐学、美术学等等学科。由此我联想到1987年在扬州会议上,国家艺术研究院美研所前所长,所提出的要建立“美术学”学科的宏愿。并且他在具体解释其含义时包括为史、论、评。他自己要领衔主编一套《美术学文库》,要亲自撰写《美术学原理》同时在会议上他提出,美术学就不是让画家看的,曾经引起在场艺术家的一片哗然。

  (四)

  所谓光阴荏苒,转眼之间这些事情的发生已经过去十几年。那位美研所所长主编的《美术学文库》丛书已经一版再版,而他的《美术学原理》却终不见踪影。艺术学博士点每年几乎都在招生,其范围却仍没有脱离设计与美术的范畴。但是,他们所提出的概念,虽然没有在学科建设的层面上,产生了应有的效应,但是,在学科管理方面,却得到具体的落实。这个过程中,艺术家们也在成长,他们对于学科意义上的理论也不再苛求非要看懂。1995年左右,国家教育部将一级学科定为艺术学,美术学为二级学科,史论、美术教育同被列为三级学科意义上的“美术学”。于是,一夜之间,全国各高等美术院校中的美术史系,统统改为“美术学系”。

  (五)

  一个具有学科逻辑统摄意义上的美术学概念是否存在?这种学科管理意义上的美术学概念内的层层包含与无限剥离是否科学?就成为今天我们所疑惑并追问的问题。

  同时,作为专业的美术院校,如何能够办好这个特定的专业,如何在这个行政管理给定的概念中,进行富于个性的发展、发挥,也就成为今日学科责任者首先面对的问题。

  毫无疑问,依凭“美术学”这个概念,进行发展的意义扩展,其局限性已经非常明显,特别是面对当下视觉文化的多媒体承载“艺术”、“美术”这些概念当初生发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换。因此,我们提出了“视觉文化体系”的概念,来进行我们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的逻辑生发点。

  (六)

  面向当代文化的视觉文化真实的建构,应当是这样的——不过在进入这个系统之前,我必须要甄别一个概念,这就是什么是“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体系”。

  在当下有许多的学者已经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已经显露出它当然的局限性,要面向当代文化,实际上就是将视觉“文化”化。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视觉的“文化”化,绝不等于说是“视觉”加“文化”,更不是将所谓在社会学层面上的“关怀情结”,在视觉载体中简单地予以体现出来。更有的学者将视觉图式、现象与文化的、社会的背景,进行粗率的拼接,于是称之为是“视觉文化”。如果不是建立在高度理性形态中的审视,而是滥情地将社会历史的情怀进行蔓延,就有可能陷入到一个廉价的人文陷阱之中。

  在这里,“视觉文化”,实际上指称的是一种概念和现象,是“穿越了文化的视觉”与视觉形式中包含了当代的文化感觉与理念,是对视觉所进行的文化观照。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理性的整合。

  对于我们而言,“视觉文化体系”则包含以下内容:

  (1)将过去意义上的美术品“视觉化”,即从“视觉性”的角度去进行当然的观照。所有的美术品都具有当然的“可视感觉”,这样以来,就会摆脱所谓的造型性、审美性和社会性的单一性观照和省察。

  (2)在“可视感觉”为视野的观照过程中,全方位的观照将成为可能,自身开放性也将成为可能,这样就会将更多层面的文化感觉携带进来。

  (3)作为体系的视觉文化,将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和框架特征。它是立足于作为美术学的转型,而不是美术学的解构,因此,美术学的基础逻辑,就不仅是一种心理的方位感,同时,也将是一种“视觉文化”逻辑的起点。

  (4)进入当代文化的视野之中,视觉文化具体在操作层面上,应当是以策划和管理作为基本的线索和框架。在此基础上,它无疑将面对更为广阔的视野,如在传播文化层面上的策划与管理;在消费文化层面的制造与营销方面的策划与管理;在城市空间文化层面上的策划与管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