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7、蛮荒缥缈着的高逸

  在当代中国绘画中有两种典型的风格,我们可以明确地定位在“蛮荒”与“高逸”之上。前者与民间艺术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或者说是一种黄土地的历史的精神性反观,它的特点是朴拙、真挚、宽厚,在以蛮荒为美学定位的形式符号中,我们可以明确地贯穿于所谓“稚拙”范畴;而对于后者来说,“高逸”则意味着中国古典文人审美标准中的“上之上”的品阶,这是因为“象外之致”、“高超的放逸”,对于古典文化情境中的艺术判断者来说,这些作品都是那些生活在“岩穴”上“世外高人”的行为举止的结果。

  于是,对于中国绘画能够真实地窥破其中“堂奥”者,在演习之初便信奉“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的戒条,于是乎,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对“高逸”的践约之上。如此以来的结果便是以少胜多,以简寓繁。在画面上精炼并考究那精巧的形式,也就成为当然与必然的过程了。

  新时期中国绘画在寻找所谓的“时代性”与“现代感”的途径中,渐次发现了民间与原始艺术中对文人文化的颠覆力量。同时,那饱溢着生命热望与现代期待的怪异形式,又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艺术大师们的建构相互重叠,形成了特有的图式内涵。于是,在“寻根”和“现代”的相互纠缠中,完善了自我的风致。

  不过,在这两条看似无懈可击的逻辑线索中,却也孕育着更为充分的陷阱,那就是简约至极可能就是“恶空”,也就是说,当所有的指向都是简约之时,简约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只能是空乏;而且,在民间与原始的符号相互撞击的过程中,结果可能是二者同时陷落在“集体意识”的慌乱之中。它包括主体的观照者与客体的被观照者。

  以上所有的这些思绪与观念,对于张迟来说,都已经是“染尽红尘”了,于是,也就有了今天的“勘破”,有了今日的明晰与清醒。这也是一位艺术家所必然面临的转型,无论是在人生道路的关口,还是在艺术形式的重叠错位,应该经历的必然要去面对与经过,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逃避与机智必然会走向油滑与嘈杂。

  80年代的末期,我曾经邂逅张迟的作品。那是一种荒寒的高逸支撑着缥缈的空间,画面上以对笔墨材料与性能的玩味为视觉的内容与肌理。甚至他的画面的题目我们完全可以视之为是对其画面倾向的判断与命名。“浮空烟水”那盘虬挣扎的苍老,是时间的年轮与烟水的渲染共同交织的情结,“缥缈想为容”。完全是墨与水碰撞、交织与错位形成山与岚的关系,这是坚硬沧桑与烟水相媾和而形成的暧昧场景。我们无法对这些情绪做出明确的判断,只能视之为是一种文化的渲染,通过笔/墨/水,达到境界的空旷,来扩展更多的想象与情调的绵延。《灵山梵音》是张迟最早的一幅得意之作,它似乎也预示着松/寺/月将成为张迟最基本的视觉符号,在这个基点上营造出世与入世的可能性。它同时成为张迟的心理路标,使他从此走向了坎坷的人生之途并得以体验艰涩的艺术心路。

  或许由于张迟生存的文化土壤的给养所起的诱导作用,也可能是张迟理性地认知所带来的外驱力,在张迟明确地高扬“超逸”的图腾之时,那插入黄土地中的黑色旗杆却渐渐地被染成土黄色,慢慢地那飘摇的青色旗帜上也挂满了斑驳的土黄。最终,有关江南文化与黄土文化的不同觉察,在张迟这里成了视觉交汇场,而那幅《格外晴朗的日子》也就成为张迟艺术转向的第二个路标。

  《格外晴朗的日子》既是蛮荒文化张扬的日子,也是张迟将水墨理想转向水墨现实的一个日子。

  不过,这里使用的“现实”却是具有双关涵义的。

  一个方面,张迟的绘画更加注重面对黄土高原的现实带来的真切感受;另一方面,张迟的绘画也注定必须各种水墨画的现实发展的状态与可能性。在这个双重涵义之下,我们再来看待《格外晴朗的日子》,就会发现这样的“现实”:夸张的色彩是为了对比更为独特的岩石符号;鲜明的红色在诠释着所谓的“晴朗”;包括题跋的方式,都是敦煌壁画中的样式的挪用。这幅画面的风格曾经在“英岭山庄”中出现过,不过,那个时候艳丽的娇红尚处在背景的挣扎之中,只是在“晴朗”时,它才真正成为漫卷的视觉风暴。

  介乎于黄土的“晴朗”与水墨的“缥缈”,是张迟的另外一种被称之为“风情”的作品,那就是水色共染的“邙岭”与“湘西”,面对着自然的真实气息,张迟无暇进一步理念地符号化,于是,我们有机会看到了这样奇异的景观:荒蛮缥缈着的高逸。

  我所认识的画家中,有不少人曾经对我表示,一位画家的风格必须要统一,不然的话别人无法认同你。我对此颇不以为然。在我看来,这种情况正如一位评论家在评论米罗时所说的那样,当我拣起一块石头的时候,它就是石头,而米罗拣起一块石头的时候,它就是米罗的。也就是说,风格是表述形式间的误差。对于一位具有文化侵略性的艺术家来说,风格面具已经是次要的,而关键在于那与众不同的个性,它无论用什么形式来体现,都无法掩盖它的与众不同。

  在这个意义上,我想忠告张迟的是,选择了水墨这个媒介,又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感觉与个性,也就同时陷入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旋涡中,要想走向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地,必定要付出更为惊人的努力,当然,这个努力又必须在更为高级的智慧支持之下,才会具有真实的文化意义。当然,言及于此,这个忠告也就不再局限于张迟,而旋即针对几乎所有的水墨画家。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