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征匈奴之战,起于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迄于汉武帝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前后共达44年。
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平城被围算起,汉朝在与匈奴的交往中长期蒙受屈辱,虽然先后进行了8次和亲,但每次都只能维持几年的和平。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在西汉前期积累的物质财富和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形成的统一力量的基础上,改变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汉武帝为了反击匈奴,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彻底改变汉军骑射不如匈奴的情况,下令繁殖马匹,扩建骑兵。经过六七年的不懈努力,汉军军马已拥有45万匹,一支精于骑射的机动部队也建立起来。
汉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马邑人聂翁壹通过王恢向汉武帝献策,指出匈奴刚刚与汉朝和亲,可以诱之以利,然后设伏袭击。汉武帝召集群臣商议此事,韩安国仍主张不要轻易与匈奴作战,王恢则坚决主战,并提出诱敌南下予以伏击的作战方案。此时,汉武帝鉴于反击匈奴的条件业已成熟,决定采纳王恢的意见,特令聂翁壹前去引诱匈奴军臣单于,准备设伏击之。自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匈双方在阴山和祁连山进行了为时10年的争夺战。阴山山脉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历来为匈奴生息繁衍之地。史书上说:“匈奴失阴山后,过之者未尝不哭也。”可见阴山对于匈奴的生存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匈奴占据此山,汉朝北边郡县永无安宁之日;汉朝得之,则可为北方的重要屏障。祁连山脉绵延于今甘肃省张掖地区的西部和南部,为匈奴右部繁衍生息之地,与焉支山(今甘肃省山丹县东)、狼山、贺兰山同为匈奴的右臂。匈奴人曾这样唱道:“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占据此山,可以南连西羌,为汉朝西北之患;汉朝得之,则西北边防安固,并控制住了河西走廊。正是由于阴山和祁连山关系到汉匈各自的存亡安危,双方在这里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激战。
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匈奴派出2万骑兵袭击辽西(今河北省卢龙县东),杀死辽西太守,并掳去2000余人。继而,匈奴骑兵击败渔阳太守所率领的汉军,并包围韩安国部,韩安国部几乎全部被歼。匈奴骑兵又乘势侵入雁门,杀死汉军千余人,汉武帝闻讯,命将军卫青率3万骑兵驰救雁门,命将军李息出代郡驰救渔阳。卫青在雁门挫败匈奴,迫使匈奴收军北归。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三月,汉武帝命霍去病率数万骑兵沿渭水河谷西进,过焉支山千余里,扫荡天水、陇西。霍去病此行的任务,是要打通河西走廊,斩断匈奴和西羌之间的联系,给匈奴右部以沉重的打击。霍去病以机动闪击的态势长驱直入,在匈奴右部重要关塞皋兰(今甘肃省皋来县)与匈奴大战,歼敌甚多。然后,霍去病率部继续追击,转战6日,杀死匈奴折兰王及卢侯王,擒获浑邪王之子并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同时几乎擒获伊稚斜单于的太子,消灭匈奴军队近万人。汉军至敦煌后凯旋。
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秋天,伊稚斜单于为报仇雪恨,率大军侵入右北平及定襄郡,杀掠千余人。次年春天,汉武帝见河西已定,欲予伊稚斜单于本部(活动于上谷,云中地区)以彻底打击,驱其远循。汉武帝还针对伊稚斜单于以为汉军不能深入漠北而久留的错误估计,决定派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分率两个骑兵纵队,向漠北进击。伊稚斜单于听说汉军大举北征,召集诸将商议对策。赵信认为,汉军远渡漠北,人马必然困乏,可因其疲而击之。伊稚斜单于采纳其计,一面调右部精兵集中于漠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库伦东南地区)待机,一面将辎重远置北方,准备与汉军决战。汉匈经过此次决战,匈奴左部大半被歼,伊稚斜单于向漠北远循,漠南再无匈奴王庭,汉军方面亦损失惨重,故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到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匈双方进入休战状态。但是,汉武帝并未放弃彻底消灭匈奴的企图,利用这段时间经营边地,扩张国力,准备再次大举远征。
汉武帝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乌维单于死去,其子詹师卢即位。此时,匈奴国势益发不振,故更向西北方向迁徙,左部撤至云中以北,右部撤至酒泉,敦煌以北。汉武帝乘匈奴内部动荡之际,遣使离间詹师卢单于和右贤王的关系,为詹师卢单于获知而失败,这年冬天,匈奴遭到雨雪灾害的袭击,牲畜多饥害而死,詹师卢单于又年少气盛,动辄杀人,国势愈发混乱。匈奴左大都尉欲杀死詹师卢单于,秘密派人与汉武帝联系,请求汉朝援兵接应。汉武帝乃于次年(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夏天,命公孙敖筑受降城(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北)以应之。
汉匈之间经过44年的战争,双方均已濒临精疲力竭之境。汉武帝从此不再对匈奴用兵,转而奖励生产,重整国防。匈奴虽屡受汉军打击,犹以天子(单于自称,“胡者,天之骄子也”)自尊,而不肯屈事于汉。于是,汉匈双方再次形成休战相持状态,直至汉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逝世。
在整个四十余年的战争过程中,汉军始终存在决策随意、敌情不明、天地不得的问题,虽然在个别战役中能够取得一些相当大的战果,但这基本上都是将士用命的结果,并不能掩盖汉军的这些缺陷。而且在战役过程中,纵然取得胜利,也往往是消耗战,己方的损失极为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