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研究西方古典文学的日本学者国原吉之助,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无法忘记刚开始翻阅《文心雕龙》时所感到的惊讶,与之相比,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贺拉斯的《诗艺》等西欧古代文艺批评或文学理论著作顿时黯然失色”。产生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旷世奇作,如此受到学者们的青睐,以至被港台学者誉为当代文化学术研究的“显学”,在20世纪世界文坛上,并不是偶然的。用《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先生的话说:“《文心雕龙》至今可以说是一块古璞。”
如今的《文心雕龙》已经是一门有校勘、考证、注释、今译、理论研究并密切联系着经学、史学、子学、佛学、玄学、文学和美学等较为系统的学科,成为举世瞩目的“龙学”。蕴藏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宝藏的《文心雕龙》不能不引起探索者的浓厚兴趣。
“龙学”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内容,一是关于作者刘勰的思想及其身世的研究;二是《文心雕龙》本身及其与各种学科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关于刘勰身世的研究,近几年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提出不少新说。比如刘勰的生卒年代问题,范文澜先生曾经论定为公元456年左右,此后诸家多从此说,但也有不少争议。1979年,杨明照先生发表《梁书刘勰传笺注》,对刘勰的身世做了比较细致的考察,对研究工作大有裨益,尽管范、杨二氏已将刘勰身世勾勒了一个大致的轮廓,但许多具体的年代问题,都还难以论定,还待学术界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对于刘勰思想的探讨,儒佛之争最为激烈,如何理解刘勰思想中以儒为主,而又难以排除佛、道、玄诸种因素兼而有之的现象,牟世金先生的《刘勰思想三论》、孔繁先生的《刘勰与佛学》等等都从相互融通的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但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另外关于《文心雕龙》成书年代等问题,一时也难以定论。
至于《文心雕龙》本身及其与各种学科的关系的研究与探讨,更是“龙学”研究至为关键的问题。其中问题奇多,聚讼不止,诸如刘勰的“原道论”、《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的艺术构思论、《文心雕龙》的“风骨”和风格论、批评和鉴赏论、《文心雕龙》的美学研究等等,都是《文心雕龙》研究中争论极大、歧义极多的大问题。
古老的“龙学”越来越兴旺,同时给人们提出了一系列严肃的问题,已有三千多万字研究论著的“龙学”,其发展究竟应当走向何方?“龙学”究竟还有多大的研究余地,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牟世金先生认为:作为对先秦以来各种文学现象全面总结、集齐梁以前古典美学之大成的著作,其本身或不可能有何发展变化,但它所汇集的大量文学艺术经验、反映的文艺现象就使龙学“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文心雕龙》像一座迷雾缭绕的宝山,正在沉静地等待后来者的不懈努力,拨云见日,以见真实。
《文心雕龙》虽然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特别是“宗经”﹑“徵圣”等儒家思想对于他的文学理论有不少消极影响﹔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名副其实的“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富有卓识的专著﹐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份十分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