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的原名叫陈颙,洛州缎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是长安人慈恩寺的和尚。他从13岁出家做和尚起,就认真研究佛学。后来他到处拜师学习,很快就精通了佛教纤典,被尊称为:藏法师(二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玄奘发现原来翻译过来的佛经有很多错误,就决定到天竺去学习佛经。
629年(一说627年)他从长安出发,到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当时,朝廷不允唐人出境,他在凉州被边境兵士发现,命令他回长安去。他没有改变初衷,而是逃过边防关卡,向西来到玉门关附近的瓜州(今汁肃安西)。
出了瓜州以后,玄奘在玉门关守吏王祥及同族兄弟的帮助下,艰难地走出玉门关王堡,其中经历了沙漠缺水的考验,最终到达高昌。
高昌王麴文泰也笃信佛教,听说玄奘是大唐来的高僧,十分敬重,请他讲经,还恳切地要他留在高昌。玄奘坚决不肯。麴文泰没法挽留,就给玄奘备好行装,派了25人,带着30匹马护送;还写信给沿路24国的国王,请他们保护玄奘安全过境。
玄奘带着一行人马,越过雪山冰河,经历了千辛万苦,到达碎叶城(在前苏联吉尔吉斯北部托克马克附近),西突厥可汗接待了他们。从那以后,一路上十分顺利,通过西域各国进入到天竺。
天竺摩揭陀国有一座古老的叫做那烂陀的大寺院。寺里有个戒贤法师,是天竺有名的大学者。玄奘来到那烂陀寺,跟着戒贤法师学习。五年后,他把那里的经全部学会了。
摩揭陀国的戒日王是个笃信佛教的国王,他听到玄奘的名声后,便在他的国都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境内卡瑙季)为玄奘开了一个隆重的讲学聚会。天竺18个国的国王和三千多高僧都到了会。戒日王请玄奘在会上讲经说法,还让大家讨论。会议开了18天,大家十分佩服玄奘的精彩演讲,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戒日王派人举起玄奘的袈裟,宣布讲学圆满成功。
玄奘的游历,在佛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645年,他带着六百多部佛经,回到阔别十多年的长安。他的取经事迹,轰动了长安人民。当时,正在洛阳的唐太宗对玄奘的壮举十分赞赏,在洛阳行宫接见了玄奘。玄奘将他游历西域的经历向太宗作了详细的讲述。
从这以后,玄奘就在长安定居下来,专心致志地翻译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他还和他的弟子合作编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