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锄禾日当午”一诗的作者

  人们常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也常用它教育孩子。但它的作者究竟是谁,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传统的说法是:这首《锄禾日当午》是《悯农二首》也是《古风二首》之一,为唐代诗人李绅(公元772—846年)所作。李绅是江苏无锡人,字公垂,他不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撰写新乐府诗的最早实践者,曾因触怒权贵而下狱。他的诗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其诗风直接影响了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诗的产生。

  但是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当时另一位诗人聂夷中所作的。《全唐诗》就将这四句诗作为一首五言绝句既列于聂夷中名下,又列于李绅名下。聂夷中的《田家二首》写道:“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里所载的“锄禾日当午”等四句诗后加上“此篇一作李绅诗”的注脚。

  农业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宋刻影印本《全芳备祖》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这部被称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约成书于十三世纪中叶。该书后集卷二十“五言绝句”栏下所辑李绅诗作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一首;而在“五言古诗”栏所辑聂夷中《田家》诗的全文为:“父耕原上田,子削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二月卖新丝,五月祟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据《唐诗纪事》记载:聂夷中“奋身草泽,备尝辛楚,尤为清苦”。由于他出身贫寒,及第后只做过县尉小吏,因此他能体察民间疾苦,尤其是对农民生活的艰辛清贫十分了解,自己的体会也很贴切自然,他揭露抨击封建社会农村的剥削现象,也就比较尖锐深刻。《全唐诗》所录的一卷聂夷中诗作,诸如《田家》这类反映现实农民生活和农村景象的诗歌就占了四分之一的篇幅。从这一点来看,此诗很像聂夷中的作品。

  《北梦琐言》卷二记载:“……有聂夷中,……精于古体,有《公子家》诗云:‘种花于西园,花发青楼道;花下一禾生,去之为恶草。’又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该书作者孙光宪是由五代到宋代的人,他写成此书时,距聂夷中的时代不过几十年的时间,似乎是更可信的。

  这样看来,“锄禾日当午”一诗的真正作者应不是李绅,而非聂夷中莫属了。但有人又提出,仅凭《北梦琐言》一书就下断言,仍不是令人十分信服。看来,解开“锄禾日当午”作者之谜,还需要更多的学者继续考证下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