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境内西伯利亚东南,距伊尔库次克65千米处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湖面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730米,贮存了全世界1/5的淡水。世界上的一些著名湖泊的贮水量几乎都是逐年减少,可贝加尔湖却在逐年增加。
贝加尔整个湖区及其周边地带生长着1200种动物和600多种植物,其中2/3是其他地区根本没有的特种生物,有些生物只有在几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古老地层里才有类似的化石。另外,还有不少生物要到相隔很远的热带或亚热带才能发现它们的同种或近亲。例如,湖中有近亲生活在印度湖泊里的某种藓虫类动物,有在中国南方的湖泊里才能见到的水螅,有在北美洲的湖泊里才有同种的奇特的长臂虾,还有在巴尔干半岛的奥赫里德湖里才能找得到的蛤子。
然而,最使科学家感兴趣和迷惑不解的是,贝加尔湖中生活着许多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重鱼、海螺、奥木尔鱼等。世界上只有贝加尔湖湖底长着浓密的丛林——海绵,海绵中还生长着外形奇特的龙虾。可是贝加尔湖的湖水一点儿也不咸,为什么会生活着如此众多的“海洋生物”呢?对此,科学家们作了种种推测。
最初,我国科学家认为,地质史上贝加尔湖是和大海相连的,海洋生物是从古代的海洋进入贝加尔湖的。前苏联的维列夏金根据古生物和地质方面的材料推测,中生代侏罗纪时的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曾有过一个浩瀚的外贝加尔海。后来由于地壳变动,留下了内陆湖泊——贝加尔湖,随着雨水、河水的不断加入,咸水变淡,而现在的“海洋生物”就是当年海退时遗留下来的。
20世纪50年代初,科学家们采用更为先进的钻探技术在贝加尔湖滨打了几个很深的钻井,在取上来的岩芯样品中,没有发现任何中生代的沉积层,只有新生代的沉积岩层。其他的一些材料也证明,贝加尔湖地区长时间以来一直是陆地,贝加尔湖也是由于地壳断裂活动形成的断层湖,从而否定了湖中海洋生物是海退遗种的说法。
那么,湖中的海洋生物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又是怎样进入湖中的呢?
前苏联的贝尔格院士等人认为,只有海豹和奥木尔鱼是真正的海洋生物,它们可能是从北冰洋沿着江河来到贝加尔湖的。那么,如何解释海绵、龙虾、海螺、鲨鱼等生物的存在呢?
他们认为,贝加尔湖有类似海洋的一些自然条件,如贝加尔湖非常像海洋盆地,所以在许多淡水动物的身上,产生了与海洋动物类似的生理特点。
关于贝加尔湖特有生物来源的问题,至今没有水落石出。最显而易见的疑问在于:为什么海豹和奥木尔鱼不在老家好好呆着,却要劳筋动骨搬到2000多千米以外的淡水湖来生活呢?而且它们怎么知道那里有适于它们开展新生活的贝加尔湖存在?
从18世纪到今天、科学家们已经用10多种文字,在20多个国家里出版了2500多部有关贝加尔湖的著作。但看来这些谜就像贝加尔湖本身一样,变幻不定,深奥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