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伍子胥鞭尸真相

  掘坟鞭尸之说始于司马迁,经他极力渲染后才流传开来。司马迁之所以渲染之事,可能和他蒙冤遭受宫刑之辱有关,他要大力赞扬“伍子胥”的复仇精神,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的怨恨。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大夫。楚大夫伍奢次子。楚平王七年(前522年)楚平王听信佞臣费无忌的谗言,杀害了伍奢,并追杀伍子胥,欲斩草除根。伍子胥费尽周折终于投到吴王阖闾门下。帮助吴王整军经武,日益强盛起来。后带兵攻陷楚国都城郢,掘开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痛斥平王听信谗言,残杀忠良,一泄心中怨恨,不少史书对此事给以肯定,认为伍子胥为父报仇是正义的。但是史学家们经过考证,伍子胥是掘墓鞭尸还仅是鞭坟三百?说法不一。近年来有的学者经过研究,甚至认为伍子胥根本就没有参加过攻陷楚国首都的战争,那就更谈不上鞭尸之举了。众说纷纭,更使鞭尸之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鞭尸之说最权威的来源,出自司马迁所著《史记》,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记载吴兵攻入楚国首都,伍子胥没有捉到楚昭王,怒气难消,便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拉出尸体,狠狠抽了三百鞭。到了东汉,越人赵晔在《吴越春秋·阖庐内传》有了更详细的记载:不但鞭尸三百,还脚踏其尸,愤怒的斥责楚平王听信奸臣之言,冤杀父兄。

  鞭尸说便流传下来,并不断被渲染和加工,几乎已成定论。

  鞭坟之说最早见于先秦《吕氏春秋·首时篇》,文中说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墓三百。”“荆”为楚国的别称,“平”为楚平王的简称。由于《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其所记载的内容可信性较高,史料价值为世人所公认。在《春秋谷梁传》、《淮南子·泰族训》、《越绝书·卷一》中也都有“鞭坟”的类似记载。《越绝书》主要是根据收集的民间传闻而写成的。可见在成书之际,民间仍有“鞭坟”的传闻存在。从以上的史料来分析,“鞭坟”之说有根有据,伍子胥只是率士卒鞭楚平王坟三百鞭而已。

  另一个说法是:伍子胥根本就没有掘墓鞭尸,甚至可能都没有参加破郢之战。

  张君在《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三期发表《伍子胥何曾掘墓鞭尸》一文就是此说的代表。该文认为《春秋》、《左传》、《国语》是研究春秋时期史实最有权威的史籍,三种书内根本就没有提及鞭尸或鞭坟之事。视犯上作乱为大逆不道的《春秋》对破郢之战仅有“庚辰、吴入郢”,几字记载。如有鞭尸犯上之举,《春秋》一定不会放过而大加鞭挞的。《左传》用两千八百多字翔实记述历时一年多的吴破郢之战。书中不但没有记载伍子胥掘坟鞭尸或鞭坟之事,甚至在记述破郢过程中连伍子胥都没有提及。看来,伍子胥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参加这场战争。据《春秋公羊传》记载,伍子胥曾对吴王阖闾表示:“事君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表示将君臣之义置于父子之情之上,不干冒犯君王之事。由此可见,伍子胥本人也不愿意做犯上之事。

  掘坟鞭尸之说始于司马迁,经他极力渲染后才流传开来。司马迁之所以渲染之事,可能和他蒙冤遭受宫刑之辱有关,他要大力赞扬“伍子胥”的复仇精神,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的怨恨。

  两千多年来,伍子胥掘坟鞭尸的事被许多小说和戏曲传播,成为传颂千古,家喻户晓的动人故事。但历史上确有其事吗?这很可能成为千古之谜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