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司马相如为己争辩

  王文英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四川)成都人,生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他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大辞赋家。孩提时代,他就十分喜爱读书,对文学怀有浓厚兴趣,曾著有文字学专著《凡将篇》。他后来写赋辞章华丽,文采纷呈,都得之于扎实的文字功底。他还拜师习剑,练就一身武功。尽管家境贫寒,双亲却十分疼爱他,因而得到“犬子”的呢称。他原名不叫相如,读书时,他十分仰慕战国时代赵国名相蔺相如的智慧与胆识,遂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相如,以示崇敬与效法之心。

  司马相如青年时期就才学满腹,能写一手好文章。经人举荐,赴京城做了朝廷的郎官司,为汉景帝武骑常侍,随侍皇帝左右。景帝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对诗赋兴趣不大。司马相如大有怀才不遇之感,加之他自幼患有口吃的毛病,绌于口才,自然在朝廷难以得到提拔和重用。景帝三年,天赐良机,使司马相如偶遇明主,从此得以施展才华,流芳千古。

  事情是这样的:景帝的胞弟、梁王刘武(封于睢阳,今河南睢县)来京朝见王子。梁王广招宾客,颇有战国养士之风,因此,随他而行的有一批能言善辩的贤能之士和文学之士。如吴人枚乘、严忌,齐人羊胜、公孙诡、邹阳等。他们都是梁王的门客。司马相如与这些人相识之后,多年的郁闷心情随即消失,精神十分振奋。已无意继续呆在朝廷,于是,便托病辞官,投身梁王的门下,随他一起回到了睢阳。

  司马相如风度翩翩,素有美男子之称,他的出现,如鹤立鸡群,使梁王诸多门客相形逊色,进而引起了他们的妒意。不久,齐地人邹阳就谮之于梁王道:“大王,相如虽然长相俊美,无人可及,但观此人,衣着妖冶,生性轻浮,只会以辞赋取媚于人,缺乏忠心,他在后宫游赏时的所为,难道您觉察不出吗?”梁王听罢,沉思良久,便命人找来司马相如,颇含讥讽地对他说:“听说爱卿好赋也好色,不知然否?”司马相如心里明白,一定是梁王听信了谗言,故意盘问于他,便泰然自若地说:“臣不好色。”梁王接着问:“爱卿既不好色,那孔、墨之徒却说饮食男女,人之本性也,当如何解释?”相如据理争辩道:“正因为如此,所以孔、墨之徒都能自觉地避开色的诱惑。大王难道没有听说,当初齐王向鲁国赠送美女的时候,孔、墨之徒纷纷躲避之事吗?有一次,他们将要到达朝歌(今河南淇县)时,闻听声色淫靡,便毅然调转车头,远离朝歌。他们犹恐避之不及,岂能言其好色!拿小臣而言,幼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及长也是鳏居独处,顾影自怜。那时,臣的东邻住着一位妙龄女郎,生就一头如云的秀发,她常常登上庭院的围墙,含情脉脉,满怀少女的企盼。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可臣从未动心,而是仰慕大王的高义,来到您的身边,臣还记得,在我们一起回国途中,曾夜宿于一处行宫。那是一个清冷寂寥的馆舍,傍晚月星高照,臣因心情振奋,夜不能寐,遂起身闲步于庭院。忽见一处宫门虚掩,出于好奇,臣推门而入,顿觉得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定睛而望,见一位容颜秀丽的少妇坐于床前,见臣至,毫无惊讶与羞怯,遂轻挪莲步,笑脸相迎,问臣是何处公子,为何光临。旋而设酒摆琴,邀臣抚弦。臣于是轻奏幽兰白雪之曲,此女便吟唱道:‘独处室兮廓无依,思佳人兮情伤悲,有美人兮来何迟,日既暮兮华色衰,敢托身兮长自私。’唱毕,柔情缱绻,软语娇滴,渐至宽衣解带,欲与臣共温存。但臣脉定于心,坐怀不乱,信誓旦旦,毅然告辞。”

  司马相如的一番剖腹陈述,倒令梁王油然起敬,他相信司马相如是真君子也,自己多虑了,从此再没有怀疑司马相如。

  梁王听信谗言,故竟为难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泰然自若,据理力争,他依据事实,剖白自己的内心,终使梁王受到感动,消除了对他的误解。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