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脚下的“花山谜窟”被誉为“北纬30度神秘线上的第九大奇观”。
“花山谜窟”位于黄山脚下的屯溪镇,将近36个人工洞窟,各自独立,互无关联,单口出入,朝向各异,有的敞开在山野阡陌小路边,有的深藏在半山腰荆棘草丛中,有的淹没在山脚江水里。可是关于这些洞窟却既没有传说也没有记载,那么这些洞窟是什么时代开凿的?是谁开凿的?是出于什么目的而开凿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如此地秘藏着?
有人说这些石窟是徽州盐商为屯盐等大量货物的需要而开凿的。自古以来,徽商的足迹遍及天下,其中尤以明、清的盐商更为出名,而古徽州的对外运输渠道即为新安江。难道石窟真的是徽商的仓库?那为什么没有任何文字的记载呢?
石窟的内部结构很有意思。走进去,就感觉走进一个地下大院。窟里有甬道,有大小不一的房间隔断,而且还分成了几个楼层。另外,石窟里发现了水井、蓄水池之类的设施,感觉就像我们现代的防空洞――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可是有些构造不像是仓库需要的结构,而且洞窟的石壁上留下了各种痕迹,有的像泥瓦匠用的砖瓦刀,有的像变化了的尖喙鸟,还有的就是一条规整的长弧线……这些神秘的符号蕴涵着什么秘密呢?
在屯溪镇的石窟群被发现之前,浙江省的龙游就已经发现了一组有24个洞窟的石窟群;随后距离屯溪镇几里外的烟村又发现了24个石窟。它们都隐秘地分布于新安江流域内的山体中。屯溪镇石窟群在新安江的南岸,而龙游石窟群则在衢江的北岸,它们同属新安江水系。三处石窟群从地理位置上看,如此靠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吗?三处的石窟有类似的完整严谨的格局,都留有图案,但却几乎都找不到关于这些石窟的文字记载,难道它在历史上有特殊的功能,需要非常高的隐秘性?
新安江下游就是钱塘江,由此有人提出了大胆的猜测:这些洞窟是越王勾践的藏兵洞。这些历史不曾记载的神秘洞窟真的有如此久远的历史?而且和那个卧薪尝胆、十年复国的勾践有关吗?
按《史记》记载,公元前482年,越国首次发兵伐吴的军队总数为49000人。而此前的诸多史料中却没有相关的军队数量记述,那么越国的这些军队很可能全部是通过秘密训练而成的。三地石窟群总数至少有80个,且窟内容量庞大,足以容纳下这么多人训练。窟内大量存在的石室、石房、大广场、小广场、楼上楼形式的设施,完全可满足他们的军备、军训和生活;窟内的诸多水塘、水井、水池,不但可供士兵的生活饮用,而且可作打制兵器、工具时的淬火之用;所有洞窟均为单口出入,而又各不相通,这或许也是为了满足越军各部分训、绝对隐蔽、便于控制的要求而设计的。那么认为这是越国复仇的战备基地,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些石窟是屯兵、军事训练、打造兵器的秘密场所。
屯溪和龙游位于吴越的交接处,地理位置偏僻,石窟临水,便于运兵,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的隐蔽性很好,而“屯溪”这个地名听上去似乎就是屯兵和储备兵器弹药的地方。
关于这些洞窟有无数种猜测,有无数种可能,因为如此大规模的人工开掘石窟,而且又处在新安文化的中心地带,居然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信息记录,它们无法被解读,只是谜一样地出现在黄山脚下,出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