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1918年(民国七年),在迄今90年的生活中,遭遇了20世纪国内外频繁的战事和政治动乱,也有幸看到高速发展的科技成就,以及我国从严重的外忧内患中,逐步走向繁荣兴盛的新世纪,这是一个既令人饱经磨难,又深为振奋难忘的时代。当我年过80,仍积极参与各种造纸事业活动期间,部分熟悉我的同行朋友建议我花点时间写个回忆录,以便朋友们对我比较丰富多样的经历,能有更多的了解,还认为我这个毕生从事造纸事业的人,个人经历也能从一个侧面见证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沧桑。我的儿女们,特别是长女晓青,觉得我偶尔与他们闲谈到的童年及家族故事,学习与工作的一些经历,感到丰富多彩相当曲折有趣。晓青在1998年我与老伴到美国与她共度80周岁时,鼓动我写个回忆录留给他们姐弟和亲友阅读回味,并认为我的回忆录也可以反映我所处时代变迁的某些轨迹,可供人参考。此后她还根据我谈及的部分早期故事,为我整理了可作写回忆录参考的资料寄给我,希望我加以利用写成我的回忆录。他们的建议对我有所触动。这期间我也收到国内部分朋友寄给我这类他们已出版的回忆录书刊,读后也很感兴趣并受启发。但我对自己一生经历是否应该作一系统回顾记述,却一直未下写作决心,也就没有认真考虑究竟写些什么、如何写,一再考虑未曾动手。直到2007年秋,即将进入整90,亲朋好友纷纷组织了祝贺,并敦促将出版我的回忆录作为纪念我90高龄,以及从事造纸事业62周年活动的一项内容,才匆忙构思着手。但我既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也不重视保留个人笔记、来往信函等,只能凭借部分尚存的证件与书刊,主要依靠记忆所及,将经历分成几个主要阶段,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匆匆成稿,勉强按时交付出版。没有认真修改充实,而且由于精力与记忆日差,有许多应该提到的经历,不少前辈与亲友的重要相关事迹等,疏漏甚多,记忆错误之处也在所难免。在文字方面,不但“略输文采”更是“大欠风骚”,仅是没有虚构的平淡白描而已,敬希阅览的亲友及有关读者能见谅这份回忆录的诸多缺陷。
由于回忆录记述的多属现在尚能记忆的难忘部分,因此将这份比较杂乱粗糙的回忆录简称为“难忘岁月”。对此书能够出版,我在此谨向提供宝贵赞助和支持的中国造纸学会、《纸和造纸》编辑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以及对此关切指导的各位好友,表示由衷的感谢。
余贻骥
2008年7月谨记于北京?时年整90岁
§§第一篇?童年?故里?家族(1918-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