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二节 波罗的海沿岸歼灭战

  在1944年7月12日以前,华西列夫斯基不断地在波罗的海沿岸的第一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之间往来穿梭。

  在7月11日夜间,华西列夫斯基飞到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后,用了两天的时间进行情况视察。当华西列夫斯基在叶廖缅科指挥司令部时,卡扎科夫和尤什凯维奇这两个集团军已经前出到奥博奇卡以北和以南的维利卡亚河,并强渡维利卡亚河,切断了通往谢别日的公路。

  然而,在7月13日夜间,最高统帅斯大林责备华西列夫斯基说,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进攻速度缓慢。随后,华西列夫斯基向叶廖缅科转达了这一责备,并同他商讨完成最高统帅指示的措施。

  随后,华西列夫斯基回到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帮助巴格拉米扬调整部队的部署,并从7月20日转入进攻。

  到7月底,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进行了巩固涅曼河西岸登陆场的战斗。空军第二集团军的飞机在空中掩护他们。德尔菲诺少校指挥的由法国爱国者组成的、获得了涅曼团称号的诺曼底独立歼击机第一团,在这里表现得十分出色。

  在7月下旬,苏联红军接连获得大捷。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部队在布罗迪城下粉碎了一个法西斯集团,解放了利沃夫、普热米什尔、斯塔尼斯拉夫,强渡维斯瓦河,并攻占了桑多米兹登陆场。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各集团军强渡了西布格河,解放了布列斯特、赫尔姆和卢布林,并且前出到华沙,强渡维斯瓦河,夺下了马格努舍夫和普瓦维两处登陆场。

  在大规模进攻的条件下,各个方面军均面临着新的任务。在同大本营代表和各方面军司令多次谈话之后,最高统帅部向各方面军发出了命令。

  这些命令的主导思想是:要在秋季之前,就为彻底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和向东普鲁士实施突击,以及巩固波兰态势和准备解放乌克兰的外咯尔巴阡地区创造条件。

  至1944年7月底8月初,在整个波罗的海沿岸战场上,苏军的前沿战线已经大大地向前延伸了。

  7月29日,华西列夫斯基因战功卓著,荣膺“苏联英雄”称号,并被授予“金星”奖章。

  按照最高统帅部的训令,华西列夫斯基的任务加重了。他不仅要协调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一、第二方面军的行动,而且还要指挥他们的战役。同样,朱可夫元帅不仅要协调白俄罗斯第二、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二方面军,而且还要指挥他们的战役。

  这是大本营指挥各方面军的新形式,这种形式实行了几个月。这种工作大大丰富了华西列夫斯基的经验,而且在他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时,对他指挥作战大有裨益。

  此时,希特勒统帅部开始疯狂地把各兵团趋向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的左方正面,尤其是图库姆斯、多贝列和夏乌里亚。

  8月2日晚,华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报告,为了进一步完成规定的任务,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需要进一步紧急加强。他再次提出把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调入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此外,华西列夫斯基还提出,从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所属的突击第四集团军中,哪怕一个军补充突击第四集团军。

  斯大林痛快地答应满足这一请求。第二天,安东诺夫就告诉华西列夫斯基,大本营和总参谋部已经作出了有关决定。而且规定坦克集团军开到拉谢尼亚伊,并向西北方突击,冲向克利麦,击溃集中在夏乌里亚以西的德军集团。

  华西列夫斯基指示波罗的海沿岸第二和第三两方面军,对里加进行南北夹击作战。第三方面军右翼打响了塔尔图战役,左翼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共和国边界推进。

  8月13日,第二方面军占领了马顿那,以直线计算离里加不到150公里。当天,华西列夫斯基向大本营作了报告,这份报告经过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同意,总结了苏军的侦察材料和最近几次战斗结果,并报告了德军沿麦麦列河建立防御地区的情况。

  苏军获悉,敌军正在沿麦麦列河地域建立强大的防御,那里已集中了德军的7个步兵师,而且还有一个军队集团集结在里加以南的森林中,以便从北面进攻米塔瓦。

  同时,侦察到在夏乌里亚以西,还有一大批敌军正在集结。由此,华西列夫斯基判断,敌人可能要从这两个方向拔出苏军从里加湾打进来的楔子。

  为了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华西列夫斯基他们向最高统帅部建议:加强从克鲁斯特皮尔斯沿着陶瓦加河进攻里加的突击第四集团军和被排除切断敌军集团的近卫第六军;建议第四十三集团军向第五十一集团军的右边展开,沿着麦麦列河组织巩固的防御;在米塔瓦地域压缩第五十一集团军的战斗队形,在那里沿着列卢佩河建立坦克和步兵无法突破的防御,从而把这一地域变成强大的筑垒枢纽。

  最终,最高统帅批准了华西列夫斯基他们提出来的所有建议。

  8月16日,德军以6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2个坦克旅的强大兵力展开反攻,反攻的重点在米塔瓦附近。

  敌人在夏乌里亚附近的突击被击退,而米塔瓦地域的突击成功,从而获得了一条宽50公里、长1000公里的防御地带,即从纳尔瓦湾到楚德湖、从塔尔图到维尔茨—亚尔夫湖,从那里向南到加乌亚河。

  接着弯向西北方到米塔瓦和多贝列,从那里战线向南,经过日穆季到东普鲁士边界。这就是德军在8月下半月,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取得的最大战果。

  1944年秋天,苏军在波罗的海沿岸作了重新的部署和补充,准备粉碎德国北方集团军群。

  在9月14日进行新的进攻之前,波罗的海沿岸的三个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总兵力已达90万人,有1.75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0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600多架作战飞机,加上远程航空兵和海空航空兵共约3500多架。此外,波罗的海舰队从海上支援,并参与了这场战役。

  与苏军相比,当面之敌的德军总数有70余万人,7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216辆坦克和强击炮、400架作战飞机。从苏德的兵力和兵器对比上看,苏军已经占有了相当大的优势。

  在战斗开始之前,华西列夫斯基视察了部队,他坚信战士们已经准备好了,斗志昂扬。

  9月中旬,暴风雪越来越猛了。虽然天气越来越恶劣了,但是却没能阻止住苏军进攻的脚步。苏军反击敌人疯狂的强攻。鉴于当时的战势,华西列夫斯基他们决定把克列伊泽尔第五十一集团军对图库姆斯的突击推后两天。

  同时,波罗的海沿岸第二和第三方面军肃清在里加州的敌军。但是,他们的推进十分缓慢。因此,华西列夫斯基他们决定,派别洛夫上将的第六十一集团军,沿着里加公路行动,给波罗的海沿岸第二和第三方面军以帮助。

  此时,波罗的海沿岸第三和第二方面军,已经接近离里加70公里的敌人防线锡古尔达。同时,根据侦察判断,在克莱比达州的德军坦克第三集团军的地段上,德军的兵力不超过八个师,其余的都被派往米塔瓦附近,去营救北方集团军群。苏军大本营得到有关的报告后,决定把主要突击转向麦麦尔方向。

  9月24日,最高统帅部正式的训令到达,要求把进行这一战役的任务全部交给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于是,华西列夫斯基他们立即开始把军队重新部署,从而使该方面军的右翼得到大大的加强。

  10月5日,麦麦尔战役打响了。如此一来,苏军就走在了敌军的前头了。因为德军的计划是在10月中旬,在里加附近组织反攻。

  五天以后,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的诸兵种合成兵团、军团和坦克兵团、军团粉碎了德军的反抗,而前出到麦麦尔以北和以南的波罗的海海岸。北方集团军群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被割断了同德国本土的联系。

  10月15日,里加获得了解放。此后,波罗的海沿岸第二和第三方面军,迅速肃清了所有拉脱维亚西部的敌军。

  对于指挥波罗的海沿岸军队作战的日子,华西列夫斯基有很深的感触。他在回忆录中说:

  波罗的海沿岸的秋天和冬天,不是很讨人喜欢。1944年至1945年的冬天,那里特别的寒冷潮湿,狂风怒吼。但是,对我们的部队来说,则是顺风。

  在波罗的海沿岸作战期间,华西列夫斯基还遇到了一件不怎么愉快的事情。

  那天,华西列夫斯基顶着风,从叶廖缅科的司令部那里,乘车到巴格拉米扬的指挥所去。当他的车子正在路面上行驶时,一辆吉普车突然向他们的汽车疾驰而来。开车的是一个年轻的军官。

  面对这种突发的情况,司机来不及拐弯,也来不及刹车,于是只听到“嘭”的一声,疾驰的这辆车就撞到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乘坐的这辆车上了。

  华西列夫斯基与同他一起来的军官们,赶忙从车里蹦了出来。华西列夫斯基非常吃力地站起来,此时,他感到自己的头部和腰部剧痛难忍。

  华西列夫斯基一看,走过来的是一个面色变得跟一张白纸似的上尉,他向元帅同志递过来自己的手枪。

  只听这位肇事的上尉气急败坏地说:“元帅同志,请您枪毙我吧!我罪有应得!”此时,华西列夫斯基心想,也许他是喝醉了,或是震晕了。华西列夫斯基命令他收起武器,到部队里去报告所发生的一切。

  由于遭遇这场意外的车祸,华西列夫斯基不得不在集群的指挥机关里躺了10天。但是,尽管伤的不轻,他还不得不为这位肇事者说情,因为有人要将他提交军事法庭审判。

  华西列夫斯基后来才知道,这个上尉是一个前线的侦察连长。那天夜里,他出色地完成了一次责任重大的任务。他是急着赶回部队去向上级首长报告,才发生了这次车祸,实属意外。没过多久,华西列夫斯基就听说这名上尉获得了“苏联英雄”的称号。

  经过大约一个月后,华西列夫斯基来到莫斯科作X光的检查,医生确诊为:他身上有两根肋骨折断的痕迹。

  但是,无论怎样,指挥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这段军旅历程,无论是寒冷、伤痛,还是战斗的激烈,乃至胜利后的喜悦,都给华西列夫斯基记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胜利结束,使苏军进攻的矛头又直指德国进攻俄国和波兰的最主要战略基地东普鲁士。

  §§第五章 威震四方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