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战国舞蹈

  西周末年,周幽王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执政,残酷剥削国人,四处用兵,国人哀怨。他宠爱褒姒,生活淫逸,为博褒姒一笑,不惜以烽火戏弄诸侯,失信于天下;又在王位问题上废嫡立庶,被申侯召联合犬戎族攻杀于骊山之下。西周灭亡,春秋和战国的时代开始,史称东周。

  春秋时代是政治多元化的时代,也是西周分封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周代诸侯大国此时发展趋于缓慢,而异姓诸侯则势力崛起,形成春秋争霸、争战纷乱的雄阔历史场面。西周初分封“八百诸侯”,春秋时并为一百七十余大小侯国。一些小国又成为大国的附庸,大国争强称霸,形成了春秋时期五个大国争强的情形,史称“春秋五霸”。历史学家们常常说“春秋无义战”,可见春秋纷争情况之复杂。据《春秋》一书记载,242年之间列国间的战争483次,朝聘会盟450次。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由此,周王室的权势被大大削弱,“礼崩乐坏”成为历史大趋势,王朝没有权威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末年,社会变化剧烈。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氏、魏氏、赵氏除灭知氏而形成三家分晋的局面。公元前481年齐国的田常杀死齐简公,田氏取代吕氏而取得了齐国权力。渐渐地,整个华夏地区形成了七国争雄的局面,史称战国。

  东周时期,不但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动荡变化极多的时代,也是经济和文化发展速度加快而非常精彩的时期。社会生活中的宗教、礼制、军制、刑法等,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西周王朝的集中权利被列国瓜分,从春秋到战国时代,在700余年间形成了“诸侯争霸”“儒道问世”“合纵连横”“百家争鸣”“诸子立说”“士阶层崛起”等等历史场面。东周列国的乐舞艺术在这等多变而多姿的社会政治、军事和宫廷日常生活里,扮演了多重角色,其中有些为中国舞蹈史留下了色彩斑斓的册页。

  两周时期,随着封建制度解放了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出现了庶民阶层。农业、手工业都获得了发展,人们的商品意识增强了,社会生活中言论的自由和思想的平等成为时代潮流。这一切,为民间歌舞活动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周代除去在归纳前人乐舞的基础上创建了《六代舞》等礼乐制度外,就已经制订了“采诗”制度,即采集民间诗歌、音乐、舞蹈之“风”。因为,周代的统治者已经注意到“诗风”“乐风”“舞风”里有民情和民声。观察民间隐情,了解民怨和民生,是巩固自己统治的好办法。另一方面,统治者的“采诗”也为充实宫廷乐舞开辟了新的来源。因此,“天子省风以作乐”,自周代起就成为一种带有制度性的措施,并为历代朝廷所仿效。

  《诗经》是我国的文学瑰宝,第一部诗歌总集。从汉代开始学着将它奉为经典,而此前被称作“诗”“诗三百”。它所收入的诗歌305篇,时间跨度正是西周初年(约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而所谓“风”,就是乐调,又叫“国风”,收录的就是各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由于那时的民间歌谣大都是载歌载舞,歌词和舞蹈紧密相连,所以“国风”中的很多歌诗都可以看做是周代民间乐舞的记录。《诗经·王风·君子阳阳》:

  君子阳阳,左执簧,

  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

  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诗歌的大意是君子喜气洋洋,左手执着芦笙,右手招我走出住房,多么快乐逍遥;君子欢乐陶陶,左手执着羽毛,右手招我同游,多么快乐逍遥!芦笙、羽毛,都是当时流行的乐舞道具。这是一首表现爱情欢乐的诗歌,也十分生动地表现了民间舞蹈的美妙。

  采于今天的河南淮阳一带的《诗经·陈风·宛丘》唱道: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值其鹭。

  这歌的大意是:宛丘之上,姑娘轻盈地跳起舞,虽然有情却没有希望;宛丘之下,咚咚地敲着鼓,虽然没有冬夏但手执鹭羽也很是酣畅。嘣嘣地击打着缶,虽然没有冬夏但挥起鹭羽跳着舞也很欢畅。这也是一种有乐器伴奏、手执道具的民间歌舞活动。歌中颇有对于爱情难得的慨叹之意,却在无休止的歌舞中寻求到了某种解脱。

  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一个击鼓舞人纹陶片上,用纤细的纹线刻画了一个细腰长裙、侧身击鼓的女舞者,其舞姿非常富于动感,而旁侧的小树似乎暗示了舞蹈与自然的某种联系,而场面中那种自然发生的抒情气氛,也多少使人联想到《诗经》的美丽词句。

  以民间歌舞为节日的主要活动,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举动。《诗经·郑风·溱洧》,写的就是类似活动。据历史记载,当时郑国的溱、洧两条河畔,每年三月三日都举行“禊”的活动。人们以祭祀为主,但是原本隆重严肃的举措在长期发展中已经转变为兼有娱神和娱人功能的节日庆祝,春天的气候里万物复苏,男女青年聚会,歌舞相邀,爱意表达,何等畅快!

  圣人孔子虽然对带着Y荡味道的“郑卫之音”很反感,但自己却并不反对真正抒发感情的歌舞。《诗经》,是诗歌,也是舞歌,所以古人有“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之说。《诗经》中所记载的两周民间歌舞活动,相当繁盛,而《诗经》恰恰传为孔子所整理。传说中的孔子还能认识人们一般不懂得的歌舞。有一次,齐侯看见一只脚的鸟落在庭前跳舞,非常疑惑,就去求教孔子。孔子说,那是《商羊舞》。“商羊”是传说中一种鸟,它只有一只脚,一旦出现,天将下大雨。齐侯听了,赶紧准备防涝,结果在各个诸侯国中唯独齐国躲过了这场灾难。传说中春秋时就有孩子们表演的《商羊舞》,两个人牵起手来,互相勾着抬起一只脚,用一只脚在地上跳,嘴中还唱着:“天将大雨,商羊起舞。”从舞蹈的动作上看,大概是一种模仿鸟的舞蹈,或许是从远古时人们的祈雨之舞演变而来。

  当然,两周时期的乐舞,无论其内容是记述战事、抒发爱情还是描写宴乐,都多少带有宗教的意味,兼有娱神和娱人的双重作用。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木雕漆绘乐舞鸳鸯盒”,有一短矮形象在敲击建鼓,似乎扮装成动物,而另一舞者则是典型的巫师形象。另一幅图上,暗红色的漆画上有动物装扮的巫师正敲击编钟,整个气氛肃穆庄严,而画面线条中透露出质朴和怪诞。

  两周时期列国之间的乐舞交流是很多的,可以说,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乐舞交流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已经开始了。周代制订的《六代舞》,实际上就已经是华夏各地各个部落之乐舞的一次大融合。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之间所进行的“女乐”歌舞互相赠送的情况,一时成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列国乐舞文化的融合。《拾遗记》中有这样一则传说:大概在燕昭王即位的第二年,有“广延国”向他奉献了两个善于歌舞的女子。一个叫“旋娟”,另一个叫“提嫫”。此二人都是绝色,而又体态轻盈。她们最擅长的舞蹈都有如轻功在身,其中一个乐舞的名字叫《萦尘》,形容舞者之姿轻盈绝妙,如轻尘萦绕;另一个叫《集羽》,是说那舞姿若飘浮的羽毛;还有一个叫《旋怀》,形容舞者柔软灵动的体态旋转不停,仿佛可以环绕于怀。当她们跳舞之时,如果地面上铺着四五寸厚的香屑,舞罢之后连个脚印都不留下,可谓轻盈之极。这里虽然有传说的夸张成分,但生动地反映了列国乐舞交流的实际情况。周代宫廷中还设有《四裔乐》,其乐舞机构中有“旄人”,专门掌管散乐、夷乐,这说明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舞蹈也已经受到周人的注意。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