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9.康采恩的解散

  从阿尔弗雷德大帝开始,所有的克虏伯首脑在扩建克虏伯公司时,总是沿用一个方案,这个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司的结构首先应该是纵向的。即从采煤、炼生铁到生产优质钢,所有的步骤都要能在自已的统治下完成。公司的核心部分和心脏是铸钢厂,其它的公司就如一个身体的四肢要依赖它。而现在,美国的卡特尔猎人要将其最心爱的法律,运用在这个身体剩余的部分:盟军第27号法律。

  这个法律不仅针对克虏伯,而且还针对11家钢铁康采恩,在德意志帝国投降前,这11家钢铁康采恩控制着德国钢铁产量的90%和鲁尔区煤碳产量的55%。人们想粉碎这个权力集团,即,使它永不会再复活。诺伯特米伦为这项计划做了一个贴切的比喻:“如果把一个蚯蚓切成两半,两部分会自然变成两个新的蚯蚓,并继续生存下去,这是一个可以不断重复的过程。但如果将经济集团解散了,却是另外一码事。一个经济集团往往是为经济和技术原因所迫而逐渐形成的,特别是钢铁工业就是这样的情况。”当有人针对美国的康采恩提出类似建议时,JP摩根开玩笑说,“炒蛋是生不出蛋来的”。根据盟军法律,克虏伯公司必须将其所有的原材料生产设备、煤矿和铁矿及莱茵浩森钢铁厂以及其他一些较小的设备交上去。这些设备将交给盟军托管局,托管局负责把这些设备卖掉。其间,高度现代化的宝贝克冶炼厂已于1949年完成拆卸,其设备已经全部运往苏联,这已经给康采恩以致命打击。经过战争及战后损坏,克虏伯公司约有三分之一的原生产能力得以保存下来。在剩下的这部分中,经过这次康采恩的解散,又有一半从克虏伯分解下来。战争结束5年之后,克虏伯公司失去了十分之九的设备;其中包括他们的铸钢厂,即其原来的核心部分。

  阿尔弗里德获释后面临的情况就是这样。尽管其财产不会再被没收,但康采恩的解散已是无法避免。阿尔弗里德用了18个月的时间,经过旷日持久的、艰苦的谈判才签署了一项条约,重新获得了他作为克虏伯公司领导的行动自由。140岁高龄的弗里得里希克虏伯公司的死亡证书是在科隆银行家戴希曼的弧形舞厅里签署的。阿尔弗里德没有亲自到场,他请他的法律顾问代表他出席了签字仪式。

  财政部经理约翰尼斯施罗德满脸愤怒,他说:“争取钢铁厂的斗争失败了。盟国的压力太大了。”该条约叫作梅来莫条约,是国际条约法中的独本。它是一个国家条约,是三个主权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与一个个人签署的。从法律上讲,这个人实际上被当作一个主权国来对待的。这个条约详尽地确定了阿尔弗里德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这个条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克虏伯必须卖掉他的莱茵浩森冶炼厂,以及与它联在一起的三个克虏伯煤矿。此外,克虏伯还必须将另外三个煤矿和一个铁矿卖掉,克虏伯持有那个铁矿51%的股份。根据这个条约,阿尔弗里德还剩下莱茵浩森的老钢厂(不要和冶炼厂混淆),发动机和载重车厂,埃森机械厂,威狄亚厂和埃森所有的零售公司,印刷公司和建筑公司。

  这个条约有许多不和谐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在这个长达103页的条约里,就克虏伯永不许再生产大炮或坦克这个问题,一个字也没提。这部条约真正的残酷之处是一个决定,在解散康采恩过程中,这个决定只运用于克虏伯。

  阿尔弗里德必须承诺,不得将他被迫出售设备所得到的钱,重新投资于德国的钢铁生产企业。不仅阿尔弗里德的顾问和律师,而且新的联邦政府都认为,这样的承诺与公民对财产的基本权是不一致的,即,相违背的。正因为这个法律观点,这个条约才是与阿尔弗里德签定的,这个条约应该约束他本人,与其他悬而未决的法律问题无关。

  如此长期艰苦的谈判一定是在一种特殊的气氛中进行的。尽管谈判双方尽量克制着自己的感情,但仍然不断地爆发出来。一个德方律师曾说:“他们把我们象黑人一样对待。”在一次用英语进行的漫长的会议上,谈的都是些钻牛角尖的法律问题,阿尔弗里德在他的椅子上睡着了。是他自己的美国律师卡罗尔站起来,用力摇他的胳膊,冲他喊:

  “阿尔弗里德,醒醒,那是你的钱!”但对阿尔弗里德来说,重要的不是钱,而是要保留一个有生存能力的康采恩,他签了字。但是,凡协议中有关康采恩解散那部分内容以及由此带来的进款的应用,他都不打算遵守。这一点他受到愤怒的指责,而他本来是那么令人尊敬而庄重的人。但阿尔弗里德感觉到自己压力很大。因为,他还有什么可选择的呢?如果不签字就没有支配企业的权力,这是人们给他的唯一选择。因此他签了字,并希望将来的时光会来帮助他,使占领军认识到这些决定是多么没有意义。但现在,1953年,这个梅来莫条约就象悬在他头上的得莫克莱剑。这意味着,他有5年时间来履行条约中规定的出售义务,此外,他还有两次将最后期限延长一年的机会,来赢得时间。

  这年3月,他搬回了自己的公司里,这是自1945年之后,他第一次回来。他旁边坐着他新婚的第二任妻子威拉。

  克虏伯人手拿花束,站在路旁边,夹道欢迎他。但是,在他的耳朵里似乎还回响着一句诅咒,这句诅咒出自不久前发表在《埃森报》上的一首诗,这首诗最后一句美妙的话是这样写的:“魔鬼应带走他们,克虏伯们和冯伯伦们。”埃森对阿尔弗里德和克虏伯家族并不友好。埃森因为是“克虏伯城”而受到特殊处理,埃森人民深受其害。因此。

  埃森市长托塞从英占军那里买下了克虏伯公司原基地,通过优惠的税收政策将它们卖给了新的非重工业企业。埃森想脱离克虏伯。

  阿尔弗里德从埃森街道和房屋驶过时,发现那里仍然是一片废墟。只有克虏伯新起点的标志可以看到。克虏伯的新时代已经初露端倪。但是,那效益不佳的7年,那衰败的、被毁坏的7年,被诬蔑、沮丧的7年,那使克虏伯彻底结束的7年已经过去了。现在,繁荣的7年要开始了,这是奋斗的7年,诡计多端的7年和迅速胜利的7年:重建时期开始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