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流浪青海几经沉浮

  过了不久,他们找了个教堂,请求让他们练练琴,唱唱歌。教堂同意了。这样,他们开始每天去练。这个教堂后面住着一对外国夫妇,他们也有个小孩子,和王龙基一样大,他们对他们二人的钢琴和声乐很感兴趣。有一天,他们夫妇出来和王家夫妻认识,大家谈了不少有关音乐的问题。他们还拿出了一本英文版的儿童唱歌法给王云阶看。王云阶看了看内容,马上想到当时的小学只重视孩子的主课语文与算术,认为音乐课是副课并不重视,他想能翻译出来后,我们中国的孩子就可以用,对我国的音乐教育都是有益的。这样,他借了回去翻译。回到家后,他很快就译了出来。然后,把原书还给那对夫妇。这本书在1942年的音乐月刊上发表了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全部出版了。

  王云阶担任的音乐组长是辅导大学音乐。他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单位去,为了不迟到,他总是提前吃饭就离开家。他到单位要走约十里路,而且全是小路,中途还要走过一片很大的坟地。晚上,回家经过坟地时,看到萤火虫满天飞,高高低低到处都是,一小点一小点的光亮闪耀,增加了更多的神秘与恐怖。他独自一人,踏着高低不平的乱泥地,在雨天走起来更加艰难。可是,他为了学生们,还是每天都去上课,直到深夜到家。有个青年同情王云阶,曾送给他一首诗,诗名《人们歌颂你的真》。这也是他在湖北思施最可贵的一点收获了。

  思施不是久留之地,王云阶写信给四川朋友,说明要回四川去。

  四川终于来回信了,是胡然写的来。他是男高音声乐家,在上海“音专”和王云阶是同学,他在重庆办了一个合唱团叫“抗敌合唱团”,是属于一厅政治部领导的,他是团长。他请王云阶去做副团长,也请李青蕙去当合唱团员。于是,他们又匆匆忙忙地找朋友关系,找了“黄鱼船”回重庆。

  到了重庆,他们才知道王云阶根本不是副团长,只有胡然一个人说他是。国民党的政治部根本不承认他这个副团长。胡然是声乐家,他不懂管理,加上他们夫妇生了一个女儿,怕请的奶娘对孩子不好,出门还请人帮他看着奶娘。这样一来,他更没心思管管团里的事了。因此,团里很乱,什么贪污、腐化事都出来了,“抗敌合唱团”办不下去了。

  这一年8月,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聘请王云阶任钢琴专业讲师。他曾幻想这个学校是个高等学府,到那里可以教学相长,一边教书,一边自己深入学习音乐艺术的理论与技巧,所以,他马上答应去了。

  在国立音乐学院,王云阶住在音乐院的老师宿舍,他的课程很多,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生活。李青蕙在离开青木关十五里的小弯小学任音乐教员。每星期六下课后抱着王龙基回家,帮丈夫买米烧菜,洗衣服。

  当时,秀岚在音乐院学习,同宿舍的都是部长、次长的女儿。他们的父亲都是高级人物,都穿得很华丽,而秀岚连换洗的衣服都有问题。李青蕙真怕她会有自卑感。当时,他们实在没钱,处处都因陋就简了,如果有钱,应该先为秀岚买件换洗衣服。那就很好了。

  到小湾小学任教后,李青蕙上课时就把王龙基放在教室外面。孩子很乖,比小时好带多了。就是时间太长了,孩子就没有了耐心,他就要闹。因为王龙基小时从床上翻到地下过,李青蕙只好在工作时请人暂时看看孩子。她是从菜钱上省下来给看孩子人工钱的。

  后来,李青蕙看王云阶的身体不好,就舍不得再克下菜钱。有时回家来,她还要用仅有的一点生活费,为丈夫做点可口的菜给他吃。王龙基这时也能吃点好汤水来拌饭吃,平时他只能吃一点青菜汤拌饭。所以,孩子很瘦,只有个大头。李青蕙只求全家平安,别无所求了。

  每天带儿子到学校后,她上课不叫他走开。儿子只有两岁两个月。他也挺顽皮,路还走不稳,看见小朋友滑滑梯,他也会爬上去滑。见别人头向下滑,他也把头向下滑。有一次,他摔了下去。幸而滑梯不高,是最小的同学滑的,而他又是贴着滑梯滑下来的,别的没什么,把鼻子摔出了血。他脸上全是血,看起来很吓人。其他的小朋友是一年级学生,都比他大,站在旁边惊得发呆。李青蕙一下课看见孩子满面血,吓得她抱起来心痛地大哭起来。其他的老师都过来看孩子,帮他洗净脸上的血。劝李青蕙说,李老师别哭吧,孩子都是摔摔打打长大的,不过今后千万告诉他不能滑了,他太小了,若是真摔坏就不得了了,现在看来还没大关系。

  他们劝李青蕙,可他们哪里知道她内心的苦处。孩子小,丈夫身体又不好,他脾气又坏,工作不顺心就离开。在生活上动荡不定,国民党的特务总想抓他。李青蕙为他的人身安全担心,常常是想哭也没地方哭。今天为了孩子,又引起她无限伤心,回来痛哭了一场。李青蕙常和王云阶讲全家平安就是福,为了这,她什么苦都愿意吃。王云阶只对她笑笑说,放心吧,没什么要紧。

  音乐学院里有一个男学生找到王云阶,说:王先生,我家里这个月的钱还未寄来,我马上没饭吃了,我想向您借钱吃饭,等家里的钱一寄来马上奉还。当时,王云阶身边也没有钱。可是,他马上带着这个学生到会计科,借支了下个月的薪水全部交给学生了。星期六,李青蕙回家后,看看家中什么都用完了。一问他,才知道一个月的薪水全借给学生了。她真没法怨他,这就是他的秉性。李青蕙也不敢把身边的钱交给他,否则这一个月他怎么过?帮他买好了一个月的米、油、盐等必须物品,又买了一个星期不会坏的菜,有的菜帮他做好。然后,李青蕙带着王龙基回学校去了。她没有钱一直坐在公共汽车到小湾,而是走走停停。抱着孩子走一段,累了,就哄孩子在地下走上点路。等休息好了,再抱他走一段路,然后再乘车。那时的车是算站买票,站多钱就多。这样,她可以省一点钱。王云阶呢,每天只能煮稀饭吃,可他还很高兴。学生借的钱还了没有,李青蕙也不敢提,怕影响他的情绪。结果,那个学生借了钱后,就销声匿迹了。

  在音乐学院半年多的时间里,接连发生了两件大事,打破了王云阶对国民政府的最后一点幻想。

  第一件事,国民党TCC系的头目之一的陈果夫,为他们拍的所谓《移风易俗》影片请人写了卅首歌曲,派周玲荪等人为他谱曲。邀请了部分师生出席评选歌曲。院当局事先只通知开会,并没告诉评选歌曲。评选会是陈的一位秘书主持的,他简单说明来意之后,要大家提意见,杨仲子是院长,他首先发言,他说:“这些作品太不雅”。那位主持人连忙说:“不要提意见了,就选曲举手表决吧!”王云阶非常气愤,站起来说:“我头痛”,离席而去。过了几天,当时身为教育部部长的陈立夫,下条子撤了杨仲子的院长职务,由陈立夫自兼院长。王云阶非常震惊,感到在音乐学院受到了侮辱。

  第二件事,是因为二妹秀岚。她在国立音乐学院学声乐,因为当时环境所迫患了精神分裂症,音乐学院军士教官竟用棍子打她。王云阶当着一些同学的面就骂了那个军士教官,同时也骂了音乐学院当局,他说:“活生生的青年来这里学习,你们却把她逼成了疯子,看看你们是怎样教育的。”

  这两件事后发生之后,王云阶感到重庆政治空气实在令人窒息,急欲离开。当时的地下党对他是非常关怀的,在音乐学院学习的阙大津又名络辛,曾在音乐学院附近的半山的树林里,诚恳地对他说:“王先生咱们走吧!到解放区去”。

  可是不久,儿子患上了痢疾,李青蕙要上课,无法请假照顾孩子。为了生活却管不了儿子,只能送王龙基到北碚住院治疗。这时候音乐学院有一位女同学她叫梁淑馨,她对秀岚很好,在秀岚患病时,她一直陪着秀岚。王云阶带秀岚离开了学校,这位女同学特地到北碚医院来看王龙基,她名义上是来看王龙基,实际上她是要告诉王云阶这样一句话:王先生,他们了解你,你如果有困难可到“生活书店找他们。”(生活书店是共产党办的)当时他们夫妇真是感谢党的关怀,可是另外的机会让他们阴差阳错去了青海。

  有两个学生要回青海办学。一个叫赵芳,一个叫党辉瑛,她们是1940年6月由青海省送来学声乐的女学生。她们请音乐学院的教导主任李抱忱代为聘请音乐教师,去青海办青海省立音乐学校。

  王云阶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去找李抱忱先生,请他介绍去青海。李抱忱告诉王云阶,陈立夫把杨仲子先生撤职后,他自己兼音乐学院院长,下条子不准老师辞职。王云阶说:“我不管,我一定要离开这里。”见他如此决绝,李抱枕只好答应了他。并介绍他与青海省驻重庆市办事处主任赵佩接洽的具体事宜。

  1943年3月,王云阶一家离开重庆,乘长途汽车奔向西宁。路上的风光随着汽车的奔驰,瞬息变化,目不暇接,他内心的感情为外部的美好景色所吸引,并在心海里化作动听的节奏,不停地起伏着。可是,每当夜间在旅店歇宿时,一股忧伤的感情便从心底缓缓上升到心头。终夜不能成眠。在到达广元那天的半夜里,外面的街上传来了叫卖声,那是小孩子在卖盐茶蛋。这更勾起了他的思绪。他翻身下床,把这凄楚的调子记了下来。

  经过半个多月的日行夜宿,好不容易到了西宁。

  自从1927年6月,王云阶在上海学习音乐那个时候起,就在他的思想深处种下了“永恒的艺术”的因子。1938年在武汉,他参加冼星海主持的“海星歌咏团”。在救亡运动的洪流中,思想起了重要的变化。但到青海省办音乐学校的时候,“永恒的艺术”再度回到了他的脑子里,他把庄子思想和歌德思想相结合,酝酿成了“以有涯之生命、创永恒之艺术”的自律座右铭,他还请青海省的一位篆刻家,用青海石刻了一方印鉴。这样的消极,源于他对国民党政府的绝望。

  他渴望永远在艺术的海洋里畅游。

  但是,现实生活却常与他的主观想象相对抗,客观现实一再把他的艺术理想砸得粉碎!国土沦丧,且即将亡国灭种,国民政府腐败成风,那里会有艺术家的象牙塔?

  进了西宁城,王云阶的心就凉了大半。原来青海当局连住的地方也没给他准备。他们只好临时住在湟中公园。所谓的公园,实际上只是一片树林笼罩着的湟水,没有进行过加工。他们就在树林与湟水之间的一间约十平方的小屋里住下。

  青海的四月天,天空还在飞雪。屋里很冷,他们只得用个火盆生起煤火取暖。当天夜间,王龙基突然大吵大闹,把他们吵醒。他们只觉得头昏耳鸣,浑身无力,知道是中了煤气,就赶紧打开窗户,透进新鲜空气,全家这才没有被煤气闷死。这就是青海省国民党当局对于请来担任省立音乐学校校长的见面礼。

  天气转暖后,多次的暴雨,王家的屋顶漏水不能住了,黄河水上涨也威胁着他们的安全。青海当局才把他们搬到香水园。不久,著名画家吴作人,到王云阶家来访问,他特别喜欢王龙基,对他的形象很感兴趣,当场为他画了一幅素描。他们家一直珍藏至今。

  迁居之后,青海当局只把王云阶安排在昆仑中学教音乐。李青蕙受聘在西宁女子师范教音乐。她教的是抗战歌曲和艺术歌曲。王云阶教的音乐课,一开始就受到阻力。有个学生叫徐明德,他在课余唱歌,受到“打背花”的野蛮处罚,弄得音乐课很难继续。王云阶很同情这个学生,时不时地帮帮他的生活。

  11月1日,报上登出消息——“青海省政府通过成立青海省音乐学校,由王云阶任校长,兼音乐从业人员训练班主任”。可笑的是,尽管在报上发表了消息,青海省当局也拨了一处房子作校址,并且挂上了“青海省立音乐学校”的招牌。可是,却只告诉王云阶,将来拨三十名男生和三十名女生就可以开学了。至于音乐学校请什么人当老师,学生是否要经过考试,课程如何安排计划,学制年限怎么样,职员是什么人等等,他一无所知。他们也不征求他的意见。实际上就是把他当个傀儡,装装门面,一切却听从他们摆布。这些,王云阶虽然早有觉察,但没想到会是这样糟。

  自从音乐学校筹办的消息传出来之后,青海省有个叫赵养天的地头蛇,就一直缠着王云阶,又威胁王云阶,说他要成立一个文化委员会,管着音乐学校。王云阶听说他专门为虎作伥,帮马步芳干尽坏事,就坚决抵制他。过了几天,他又要求到音乐学校来当副校长,王云阶也坚决反对,因此,他怀恨在心。

  在1943年底,在他们军部举行同乐会,李青蕙帮助女师附小的一部分学生排练了一部儿童歌舞表演《玩具抗日》(陈华柏曲)参加演出。那天,赵养天担任舞台监督,一直压着这个节目不让上场,实际上也是反对抗战。当时天气很冷,又是在晚间,孩子们穿的都是表演衣服很单薄,冻得瑟瑟发抖。王云阶几次要求这个节目上场,他都置之不理,王云阶实在生气,在幕落之后,大步走上前台,把幕布揭开,对台下大声说:“同乐会不开了”,弄得同乐会不欢而散。当时马步芳就在现场。

  第二天,王云阶亲自到青海省政府的秘书处,正式通知他们辞职不干了。这样,他们一家就离开了青海省,奔向兰州。王云阶不明白,为什么为抗战做工作,却要这样备受刁难。他很想念青海的学生。为此,他写了一首艺术歌曲《牧羊恋歌》1948年歌唱家周小燕、喻宜萱从国外归来,在上海举行独唱会时节目中演都唱了这首歌曲,受到欢迎,后来周小燕独唱灌了唱片。

  在西宁,王云阶曾听昆仑中学的同事和学生说起,在他到青海之前,有个音乐家王洛宾先生,努力发掘民歌的事迹,他听了,很受感动。他想,趁音乐学校未办,昆仑中学的音乐课又受到阻力,不能开展之时,学习和记录青海民歌。于是,他在《青海日报》上编了一个《乐艺》附刊。《乐艺》是个半月刊,先后出了十五期和一个《青海民歌专号》这个刊物的刊头,是王云阶自己画的。每星期发表一首,他自己记录的青海民歌。当时发表了《菜子花儿黄》、《山丹花》、《杂马儿》和《四季歌》等等,《四季歌》原是《再等上一等我》的曲调,由当时在昆仑中学教国文的老师石蕴玖先生配词,这首民歌在《乐艺》附刊发表以后,很快就流传了。

  《乐艺》附刊上还发表了王云阶自己根据西藏民歌音调创作的《西藏情歌》(词曲都是王云阶自己创作的),在《乐艺》附刊上发表以后,传到重庆,黎英海同志,以为是西藏民歌,还特地为它配上了钢琴伴奏,收在1948年“山歌社”编辑的《中国民歌选》中。

  王云阶还在《乐艺》上介绍《音乐史》。这是他根据W。J。巴勒译(W。J。Baltzell)原著翻译的。包括“引言”,第一课:中国,日本和印度音乐。第二课:巴比伦,埃及和西伯来音乐,第三课:希腊音乐,音阶,第四课:希腊音乐(结论),第五课:宗教音乐,第六课:音符,第七课:宗教以外的音乐,第八课:复调音乐发展的起因和复调音乐时代的重要性等等。

  现在回顾《乐艺》附刊的意义,主要是搜集青海民歌。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了,并且引起了作曲家的重视。作曲家马思聪曾对王云阶说过《菜子花儿黄》这首民歌,具有丰富的可塑性和发展的可能性。他曾为这首民歌配过钢琴伴奏。作曲家王义平曾用《菜子花儿黄》的曲调发展成为一首管弦乐曲《猎殊舞曲》。再如《四季歌》曾作为不少歌唱家在音乐会上的演唱节目。听众都十分喜爱。

  在学习和记录青海民歌的过程中,王云阶提高了对社会与艺术关系的认识。一方面,他认识到民歌曲调的可塑性,和具有比较宽广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再等上一等我》这首民歌的内容是表现清朝移民西北。丈夫远行,妻子无依,唱起来速度较慢,并带有悲戚怨恨的情绪。可是配上《四季歌》的歌词以后,情绪根据歌词唱起来速度变快了,情绪就活跃了,并且有些青春气息;在学习和记录《山丹花》的过程中,他认识了那撒拉族青年民歌手。她能唱那样一首旋律比较复杂的民歌。每次唱的情绪、音准、节奏、咬字基本是相同的,而且主调音的高都一样,王云阶很钦佩她。可是,在那个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年代,这些民歌手为生活所迫,沦为被侮辱、被损害的“撒拉婆”。

  住在他们家斜对面的“三王爷”(他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是马步芳的弟弟,当地人给他起了这个绰号)对王云阶很不满意。他的老婆逢人便说,我们青海省请来了一个王先生,他把妓女都领来了。这位“撒拉婆”的青年女歌手,是王云阶的学生们介绍来唱的。“三王爷”老婆的风言风语,使学习青海民歌学生们感到压力,也影响了以后王云阶的学习和记录。以至在西宁的九个来月的两百多天里,他只学习和记录了二十多首青海民歌后来,王云阶在《山丹花-青海民歌集》出版的“前言”里有这样一段话,“为了纪念当时第一个为我唱山歌的优秀歌手,在旧社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歌手,仅将她所唱的《山丹花》作为这本小集子的书名。”

  在到西宁不久,王云阶参加了第一次同乐会后。那天,他背着手风琴回到湟中公园的住处,经过东门时,清澈的月光,把城门照得轮廓分明。城门显得十分凄凉,从暗处传出来的妇女的痛哭声,深深地触动了他,他站着听了一会儿,拿出本子把它记了下来。1947年,他为史东山编导的音乐故事片《新闺怨》作曲时用着音乐主题,用了这个记录,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在西宁,王云阶还写了一首钢琴与乐队的《民歌主题狂想曲》的初稿,1957年在柯灵编导、汤晓丹导演的影片《不夜城》中用了其中一个片断,就是当剧中人资本家张伯翰(孙道临饰)

  进入梦乡,梦见在黑海洋中行船时,他的女儿张文静(师伟饰)弹奏钢琴时所演奏的。

  解放前,王云阶一直把这样两句话作为信条:“以温暖的回忆,灌溉或可枯萎的童心,用热情的诗歌,洗涤永不染污的灵魂”。正像柴可夫斯基《在我的音乐生活》中,引用过海涅的话“语言停止的地方,音乐就从那里开始”。王云阶也是这样实践的,当他思想感情不能用语言充分表现的时候,他写音乐;当他感到音乐不能充分表现的时候,他写诗。在西宁的时期,他曾经记录了民歌和妇女的哭声。他写了铜管乐曲和钢琴与乐队的乐曲,但是自己所看到的现实生活,不能尽情地用音乐来表现,他也曾写了一首诗《浣衣少女》,还翻译了英国诗人斯文明的诗《歌》,借以抒发当时自己的思想感情。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