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章 重返四川几乎饿死

  这年8月,他们离开了天水,奔向四川。当时,他们生活虽然十分拮据,王云阶还收留了青海省昆仑中学的学生徐明德。他因为在课余唱歌,被打了背花后,就逃到了王家来。他是西宁下面什么小地方的人,可能是乡下苦人家的孩子,家穷,供不起他上学,到昆仑中学还是请了很多人才进去的,他不愿再回去了。王云阶很同情他,想到在四川他们熟人多,可以帮他去学习,这样,他们又多了一个负担。李青蕙觉得丈夫做得对,也同意了。在天水师资人员训练班还有一个学生叫张宝贤,音质很不错,是男高音,只是学的时间太短。他愿意深造,要求他们跟一块进四川求学,他们也同意了,回到成都,王云阶在南虹艺专任教,同时兼该校教务主任、金陵大学理科学院讲师、电话专修科讲师和省立艺专的讲师。他还亲自到四川大学去找校长,让徐明德上了川大,而且给争取了他半工半读,学校还把他的学费、饭费全免了。

  王云阶在1944年至1945年间,在成都举行个人作品欣赏会。起初遭到伪税吏的刁难。经文艺界友人的支持,才得以举行了两次个人作品欣赏会。在音乐会举行的时期,舞蹈家吴晓邦发表了一篇文章《云阶和我》。还有著名的剧作家陈白尘发表了《介绍王云阶先生作品欣赏会》作品欣赏会开后,受到听众的热情欢迎,效果很好。

  李青蕙在成都师范教音乐,每天带着王龙基去上课。学校离家太远,她想换个离家近一点的地方。这时,王云阶有个学生在蜀华中学教音乐,他听说了这一情况,就跑来说,愿意把他的课让给李青蕙。这个学校虽然也远,但比成都师范要近一些。可是,上了一个月的课,到结工资时,会计科的人告诉她,李老师,你的工资全部让原来的老师都预支走了。李青蕙能说什么?她什么也没说,只点头笑笑而已。下月的课,她也不去教了,只能继续教师范学校。

  已是冬天了。外面的流行病很多,李青蕙最怕王龙基传染上。但是没有办法,她这样天天带着王龙基奔走,孩子到底传染上了。那天白天,她带着孩子在寒风中行走,并没有发现他在发烧,到了晚上。他烧得厉害了。可能是孩子的关系,虽然病了,却照吃照样玩,只是每夜盖不上被子。李青蕙又要管冬冬,又要抱王龙基。真是没办法,王云阶说,今天我抱他睡吧。

  王龙基从半夜里就闹着热,哭着不要盖被子,王云阶两手抱着不放。李青蕙看孩子哭得实在可怜,正好有学生送来的柑子,李青蕙洗干净了一个,给他睡在床上吸柑子汁。王云阶是紧紧抱着他不放。

  第二天,王龙基满脸都出了红疹子。这才知道他是出麻疹出不出来,所以一直发烧。这时,正好也快放假了,李青蕙为了看护孩子,就请了事假不去上课了。

  南虹的学生看天气那么冷,李老师家没有煤,也没生炉子。他们就给李青蕙送来了木炭。房子到处漏风,赶上雨天,外面大雨,房内就漏小雨。学校放假了,他们就搬到钢琴室里去住。这钢琴室也到处漏风,但生起火来就好得多了。他们不让王龙基起床,又怕传染给冬冬,只有把冬冬用个小车子放在学校的操场上。西北风吹得冬冬的小脸通红。他只要一看到妈妈,站在小车里,嘴里就叫妈妈,两只小手不住地拍打着小车,生怕妈妈离开他。李青蕙不敢抱他,一抱上了就放不下来。她又不放心钢琴室里的王龙基,她只能强忍难过说:“妈妈的乖乖,等妈妈洗了手,再来抱你”说完,她又回到钢琴室去照看王龙基了。

  王龙基病时,李青蕙到处请医生,可因南虹在南门外,他们又没钱,医生不肯来。怕儿子问题,李青蕙就特别小心地照看他。丈夫一贯身体不好,儿子的病中真够他累的。怕他累坏了,她只好自己日夜守着王龙基。一个月后,孩子自身的抵抗力让他战胜了死亡。夫妇俩担心王龙基传染给冬冬,因此把冬冬分开,事实上晚上睡在一个床上,怎么分得开呢?只能用父母的身体把兄弟两人分开。

  然而不幸,冬冬还是传上了。表面上看,他的情况比哥哥好些。哥哥是麻疹出不出来,每天发烧。冬冬一出来是满脸都是红疹子。家里只有李青蕙一个人忙。忙得她头昏眼花。她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老要睡。只要一坐下来,她的两眼就睁不开了。她真恨自己。

  在夜里,她把王龙基的棉衣给冬冬穿上,她想如果冬冬把手伸出被子来,还有棉衣盖着,他不会受凉。这时已是三九严寒天气,滴水成冰。学生们送来的木炭已经用完,房子里寒风飕飕地吹着。夜里,房间里特别冷。冬冬满脸出的麻疹,应该是脸上出三天要收时,身上才会出现麻疹。那天夜里,冬冬是第四天,正是紧要的关头。李青蕙在给他吃奶时,发现他脸上的麻疹没有了。她还高兴地叫醒王云阶,让他看看,她满以为冬冬好了。王云阶看了一会儿,也不知道是不是好了。冬冬吃完奶后,李青蕙把他放在床上后。就在这时,王云阶马上叫她:“慧慧,快点看看冬冬,他的呼吸声不对了。”她马上抱起冬冬,孩子全身都是软软的。王云阶把冬冬抱过去时,冬冬在云阶怀里叫着“爸爸,爸爸……”,可是,很快就断了气。王云阶只说了一声,“孩子不行了。”就低下了头。这轻轻的一声,把李青蕙怔得呆了,她完全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她几乎是从丈夫怀中把冬冬夺出来,她紧紧地把孩子抱在怀中,嘴里不停地叫“冬冬,冬冬……”王云阶低沉地哭道:“放下吧,冬冬他听不见了,你再喊也没有用了……放下吧!”

  冬冬只活了一岁两个月。

  李青蕙昏昏沉沉,痛不欲生。她想到,王龙基和冬冬从降生到这个世上之后,从没有过上一天好的生活,从没吃过有营养的食物。衣服也是邋邋遢遢地乱穿。她越想越可怜孩子,也可怜丈夫和自己。

  王云阶抱着孩子,无可奈何地看着这幼小的生命咽了最后一口气。狭窄的钢琴室里,摇晃着残烛,他悲痛地把孩子安放在地板上,没有眼泪,没有哀伤。静静地坐在钢琴前,弹着各种悲愤的乐曲,都不能拨动他的心弦。直到弹了《摇篮曲》才住了手,原来作为父亲,他仍在认为孩子在甜甜地安睡。他在用艺术的想象,填补了生活的悲怆!

  二妹的患病、长途的奔波、孩子的夭亡、生活的窘迫,在种种不幸事件的打击下,王云阶终于病倒了。1945年春,他的胃病犯了,满口吐血。

  消息传出,文艺界友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青年教师王余、歌唱家蔡绍序、金陵女大音乐系主任美国友人苏德兰女士、社会名流向守之等慷慨解囊,把王云阶送进医院。

  这是一家私人开的医院,每个病人各住一间,房间很小。李青蕙去上课时,王龙基可以放在丈夫房里。她上课也比较安心一些。但她担心肺病传染王龙基,就让他们父子吃饭时分开,她还和王龙基讲好,不准到别人房里去玩,不准吃别人的东西。因为那些病人都非常喜欢他。

  就在这时,李青蕙第三个孩子又快问世了。

  这一天,一个人跑进王家,他是过去在抗敌合唱团的同事贾君武。他告诉王云阶,他在空军幼年学校当音乐教官,他也害了肺病不能唱歌了。他对外面只说是声带坏了不能唱。学校现在很需要音乐教官,也需要一个音乐主任教官。据说将来要迁校到上海去。李青蕙听了很想去。因为她怕儿子在这里传上肺病,离开是比较保险一些。她还可以对可怜的冬冬淡忘一点。

  王云阶也很想出院,他老感到这样下去,自己好像成了废人了。这年的9月,在住了三个月院后,他出院了。

  王云阶同意妻子到空幼校去。很快,校方也欢迎王云阶去作音乐主任教官。李青蕙找到了一部卡车,车子里满满装上货物。他们三个人坐在卡车货物上面到蒲阳场下车。她一下车感到肚子有些不对了。于是,他们就在蒲阳场一家茶铺内找了一间小房子,说好是暂时住住的。李青蕙叫王云阶快去报到,可以早拿一个月的工薪,而且那里有吃有住。

  李青蕙就住在茶馆小房里,王云阶报到后,马上回来看妻子,还带回一个助产士来。当晚,她生了三妹。他们家只有一床被子,叫王云阶拿到集体宿舍去了,床单也拿走了。李青蕙在床上铺满了稻草,想到在这里人地生疏,不会有人来看见。房门一关,她一点也不在乎。

  夜里,李青蕙把三妹用小被子抱好,放在自己的左面。王龙基在她的右面睡。他盖大棉衣和小棉衣。自己没有被子,她把夹大衣盖在身上。他们大人小孩三个人挤在一起。好心的茶馆老板娘来问她,为什么不做饭吃。她回答吃不下去,不想吃。人家也看出了他们生活窘迫。

  第二天下午,老板娘拿了一大碗阳春面来给他们吃,李青蕙等她走后用小碗分一半给王龙基吃,还有一半她不舍得吃,她想,如果丈夫明天借不来钱,这半碗面条还可以让儿子糊弄一天。三妹的尿布只有两块,她小便时,妈妈还可以用自己的身体把它捂干。如果是大便,必须要开后门到小河边去洗。第二天,三妹大便在尿布上,没办法,李青蕙开了后门,北风扑面吹来,吹得她倒退到厨房里了。然后,只有低着头顶着北风走了一步,又顶着走了一步,就这样来到小河边,河里的水有的有了冰,手下不下去,只能拿尿布在河水中摆来摆去,然后离开水。两手在空中离开水洗,她的手冻得指尖十分痛,再到河水中摆摆,就这样的洗尿布,当然尿布洗不干净。不过,比不洗要好一些。

  这样又过了一天,也就是第三天的时候,王龙基吃了那半碗面。王云阶回来了,他又没有拿回钱来。他说,他无法张口借钱;到第四天王龙基一天没吃东西,他几次对妈妈说饿,李青慧只好骗他说,乖乖,明天爸爸来了再说。他倒真乖不闹了。可是,第五天,他吐了,先吐的是清水,后来吐了半天,吐出一点黄水来。李青蕙又怕他饿死,真急坏了。这时,王云阶借来了一点钱,李青蕙给三妹喂完了奶。她生三妹一星期还不到,就要带着儿子到小镇上去看医生。王龙基走不动,又不敢叫他爸爸抱,怕他又吐血。只有妈妈来抱,刚一抱上,李青蕙就坐到床上没力气了。她从离开成都到现在,就未曾饱饱地吃了一顿饭。从生孩子到现在,已经四天半没有吃东西,哪有力气呢?抱不起孩子,只有背着他走。

  这天正逢乡下赶集,人很多。他们到了桥上,桥的西边都是卖面、肉包子等,王龙基一闻到香味,不肯走了。在妈妈背上向下滑,李青蕙问他干吗?他说:“妈妈,我要吃包子……”

  李青蕙说:“看了病。再来吃吧!”孩子再也不听话了,他用仅有的力气说:“我要……”王云阶说:“买一个给他吃吧!”谁料,他吃完了一个还要吃,当妈的真怕他吃坏了,不再给。可是孩子不肯走,他还要吃。这时,李青蕙也饿得想吃,她怕钱不够,忍下了。王云阶说:“慧慧,你也吃一个吧!”她说,还要看医生抓药,现在不吃,等余下来的钱买点菜回去煮稀饭吃。

  他们说话时,王龙基已经吃下四个大包子,李青蕙生怕他吃坏了。可等他吃完了,却发现,他能走能跳了,这才知道孩子是饿的,不用去看医生。李青蕙也吃了两个包子,又买了点面条回去吃了。这样一来,不看病,不抓药,钱可以用到他发钱的时候了。

  到幼校后,所有老师都要检查身体,他们是空军,如果有传染性的病都不能去工作。检查到王云阶时,他老实讲在吐血。医生拿起听诊器听了听,就说他是肺病。李青蕙急了,马上去找王云阶在艺专学音乐的学生叫苏活,她爱人叫李才是政治部的主任。通过苏活的关系,医生不再说王云阶是肺病。这样算是保住了工作。

  王云阶在幼校附近借了一间房子。这时,王龙基已经四岁了,乡下可以让他各处玩玩。李青蕙也开始上课了,她主要教六期的音乐课,还有五期部分的课。他们到幼校去时,一期已经毕业了,离开了学校。夫妻二人一同到中山堂去练声。王云阶虽不教声乐,可他学过,也是李青蕙的半个老师。他因身体不行,不能多唱,可他懂得很多方法。

  幼校学生们都很喜爱王龙基,常常带他去玩。这样,李青蕙做家务与自学的时间多了。三妹只有一个多月,吃饱了奶就让她睡觉,她也顶放心的。过了一段时间,有个教官要给学生排戏是《小人物狂想曲》,演员不够,请他们夫妇参加。李青蕙婉言谢绝,说我下课后两个孩子要管,还要做饭,确实有困难。一个四期的学生说,不要紧,在排戏时让伙房给你家送一份饭来,你就可以有时间排戏了。李青蕙听了,没法再推,只得演了。事后学生讲他们演得还很不错呢!

  1945年8月14日上午,日本最高首脑在皇宫防空室举行御前会议,裕仁天皇发布了由各国务大臣共同签署的《停战诏书》,说:“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以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己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同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的《停战诏书》正式播发,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5日晚6时许,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经重庆电台飞了出来。重庆中央社的灰墙上,贴出了“日本投降了”的巨幅号外。几位记者驾着三轮车狂敲响锣,绕城一周,向市民报告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的重庆市民奔走相告,满脸泪花的人们在大街上狂舞疯叫。这天晚上,《国民公报》刊登“日本投降”的号外最先到重庆市中心,市民抢购,供不应求。重庆市鞭炮店生意大佳,爆竹瞬间售空。入夜,爆竹之声如滚滚春雷不绝于耳,各路探照灯大放光明,照耀得市区如同白昼一般。

  与此同时,成都大街上的人群像洪水般汹涌着,许多人拿着长串鞭炮满街飞跑,敲锣打鼓,有的把洗面盆也拿出来乱拍、乱捶。成都各报发出号外,市民争先抢购,有高出500元买1份的;许多人要收藏这个号外,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纪念品。许多商店、各重要街道齐放鞭炮志庆,直至午夜,仍有游人欢呼庆祝。

  王云阶紧紧地搂着王隆基,说:“儿子,咱们胜利了。你知道吗,我们的国家复活过来了。”李青蕙抱着三妹一个劲地哭,一边哭,一边对孩子说:“宝贝儿,你懂吗?我们打了整整八年哪……”

  中山堂离幼校教育长汪强的家很近。汪教育长酷爱音乐,对他们夫妇都很好。他们全家都是虔诚的教徒,为人善良,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和空军军官结了婚,第二个女儿是金陵女大的学生。日本投降后,据说宋美玲在南京要办个学校。汪教育长是主要办学人。他离开幼校前,找到王云阶,希望能跟他一起去教学。王云阶不适应四川的天气环境,一直在吐血。李青蕙曾几次想离开四川,第一没地方去,第二是没钱去。只能呆在四川,现在,正好有这个机会,她首先同意了。

  李青蕙想,到了南京,离王云阶的故乡青岛近了,可能他的身体会好一些。到了南京,他们吃住在汪教育长家里。几天之后,就搬到汪教育长的另一处房子住了,离汪家不远。过了不久,大妹妹王青和丈夫来找他们,问了才知道,是父亲告诉他们地址的。他们是从中原解放区转向山东解放区去的。他们对外面的人就讲,他们是做生意的人,这些人不便在汪家吃饭,他们自己做饭吃。当时,王云阶还在吐血,他们向汪教育长提出来,要回青岛养病,汪教育长说:“行,回去吧。”

  这样,他们四个大人,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南京,到上海买船票回青岛。这时有钱的人,都纷纷坐飞机到上海来,还有国民党的接收大员等等,市面上乱乱纷纷。他们在上海没地方住,李凌帮助他们找了一所房子暂住,说等买了船票再离开。李青蕙的心情这时很平静,她想能把王云阶送回到他老家去,得到故乡的温暖。在亲人的抚慰中,让他能安心的喘口气,好好地休息一下。然后,再继续搞他心爱的创作吧!

  回到青岛后,王云阶的母亲已于一年前去世,家里只有父亲,还有当年父母为他包办的妻子。王青对外假说他要去连云港去探亲,其实,常常与妻子在三楼晒台上商量去解放区的事。王云阶也和他们商量,他很想跟着一起走。王青夫妇担心父亲脾气暴躁,会反对这件事。因为刚回来那几天,父亲就带头大吵大闹了,那位由父母包办的前妻,也跟着闹了起来。如果王云阶刚回去又要走开,他父亲肯定闹得天翻地覆,那就会影响王青夫妇去解放区。

  李青蕙对他家庭的吵闹很有看法。他父亲正式提出,让王云阶再试试,要他到包办的妻子房里住三夜。如果再不能好,他就不管了,按原来说的他们再也没有关系了。李青蕙想:那个女人她是旧社会的牺牲品,十分同情她,如果他们能好,自己也可以把孩子安心放在青岛。然后,与王青一同到解放区去。如果他们不肯带我去,我还可以到上海去找我的同学和朋友,找个工作先安定下来再说。可是,三夜过后,王云阶还是不理那个女人。于是,他父亲又吵骂开了。

  李青蕙的幻想全部打破。她提出自己一人跟王青夫妇去,说两个孩子暂放在青岛家中。父亲说,王云阶一个人在青岛,还要带两个孩子,三妹要吃奶,这不行。王青说,李青蕙一走,王云阶肯定也要走。这样一来,家里又会大闹。他们二人答应她,以后有机会再去,到时一定想办法帮忙。

  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王云阶亲自送他们到码头。不久,大妹妹王青来信了,只简单讲平安到家,他看后马上毁了,也没告诉父亲。王青他们走了以后,父亲在家愈闹愈凶。本来,当初说只要生下孩子来,这包办的婚姻就算完了,以后任凭王云阶去和他爱的人结婚,家里决不再干涉了。现在,这个诺言全不承认了。两人十分痛苦,李青蕙渴望离开这个封建的家庭,她再也无法住下去了。

  夫妇俩曾去找王复生(是个音乐工作者)商量,租她家一间房子,没有成功。为了避免在王青夫妇走了以后,王云阶遭到迫害。有位本村的人,在报上发表了“音乐家王云阶回青省亲”的消息。

  过了几天,伪“中央训练团”请他们夫妇去教音乐。这个团是刚成立的,需要音乐教师。当时,他们两人觉得国共合作双十协定还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为了摆脱家庭的苦恼,就答应去伪训练团。

  这个团的主任林祥志对王云阶表示尊重,说他是音乐家,还请他在一本名人题名录上签了个名字。可过了不久,为了反共,要求教官参加“防奸小组”夫妇二人拒绝了,他们说自己是搞音乐的不参加政治活动。又过了些时候,父亲捎来消息,一定要他们回家一趟。回家时,父亲说,伪警察局来人问王青到哪里去了。叫王云阶当心。不久以后,王云阶在《青岛文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有“天才的聂耳”一句话。被人注意了,再后来,政治空气愈来愈坏。反动派发现有人向解放区打无线电,他们说是从伪海训团到福建路之间发出的。紧接着,伪警备司令部居然要在王云阶父亲藏画的房子里设一个电台。王云阶用伪海训团音乐主任教官的名义,把他们顶了回去。

  到了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气焰嚣张,召开伪国大,颁布伪宪法,悍然撕毁“双十协定”。王云阶决心要离开“中央训练团”有一次,反动派的总政治教官王明诚主持一次“同乐晚会”,到会的是从福建新招来的学员,为的是联络感情。王云阶心里已经非常厌恶这个团,对这种同乐晚会没有兴趣,又加上秩序混乱,他把钢琴锁了,和李青蕙溜了出去,到海边赏月去了。

  第二天在宿舍里,王云阶见到王明诚和几个教官在打牌。王明诚当着几个人的面说:“你们走也就罢了,不该把钢琴也锁了,使同乐会开不下去。王教官,如果搞政治斗争,我们的手段是很残酷的。”王云阶冷冷地回答他说:“我是搞艺术的,不懂什么政治斗争。”当时的气氛很紧张,幸好在场有一个叫曹菲荪的教官为王云阶说了话,使空气和缓了些面对这种恶劣的情况,王云阶更加急于离开青岛,其间曾多次写信到上海请朋友帮助找工作。幸而他译了一本《大音乐家的爱》出版了,在《大公报》上发表了消息,而且讲他在什么单位工作。当年在上海人文艺术大学音乐系的同学熊务民来信了,邀请王云阶去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并寄来了聘书。聘他为副教授,聘李青蕙为讲师,而且在接到回信之后,把路费也寄来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