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八章 四世同堂和谐家庭

  王桢琴终于来信了,她是流着泪写的,很多字迹都被泪水浸模糊了。她说,家里被定为小业主,被造反派抄家了。她说:“龙基,我们别来往了,我会影响你的”。王龙基看了信后,心情很不平静。他告诉好朋友团部秘书黄依美:“我要和王桢琴结婚”随后骑着自行车到鼓楼邮局去发电报。黄依美向团部汇报后,赶紧追王龙基,告诉他,不要介入地方事务。赶到邮局阻止时,王龙基对他说:电报我已经发出了。

  1969年7月底,王龙基回上海探亲。他到王桢琴家里一看,心里非常难过。王桢琴的父亲解放前继承了她祖父的一个门面的小布店。解放后公私合营,就在家摇棉纱手套,每年国家给的公私合营费大约不到12元人民币。后来,被分配到一家翻砂厂当翻砂工。“文革”开始“上海抢房造反司令部”的总司令自己没房子住,就把他们三楼的房间和一楼的房间给霸占了。把王桢琴一家赶到774号楼下一间房子里住。那个小房里,放着2张床,一张是她父母的,另一张单人床是她祖父的。王桢琴只能住在厕所旁的一个只能放一张小床的暗间里。王龙基去的前几天,曹家渡下雨发大水,他们家的床和橱全部被水淹了。王龙基放在她那里的书全部被水浸透了。那种条件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

  王龙基立即打报告要求结婚,干校校长白副参谋长同意,但他们一连的连长是造反派的头头,他硬说王桢琴的大姐姐在香港居住,有特务嫌疑,所以不同意,并说干校管不了他们的事情。

  王龙基没理他。

  8月9日,王家和王桢琴家在上海的近20个亲人在“红房子西餐馆”聚了一餐。那时的红房子里面是不许卖西餐的,只有一毛五分钱的肉末豆腐和青菜什么的。两人一共花了大约十几块钱,算是结婚大餐。那天,王龙基父母亲还特意陪他们一起去长风公园划船以示庆祝。

  不久,风云突变。父亲王云阶被关进了牛棚。

  四妹、五妹又去内蒙古插队落户了,家里只剩下最年幼读初中的弟弟燕基和读小学的妹妹晓俐。那时,全靠王桢琴经常去帮他们料理生活。

  王龙基每天上午要烧好饭菜,穿着军装到“牛棚”,给爸爸改善一下伙食。吃过饭后,又向造反派担保陪父亲到医院去看病,然后把父亲送回“牛棚”,回家又要为小弟弟、小妹妹做饭。要归队的时候,突然得知的弟弟得了“急性肝炎”,小妹妹得了“猩红热”医生到王龙基家消过毒后,他就把全家所有的衣服全部洗了。那时没有洗衣机,全是王龙基用双手一件一件洗出来的。他从深夜一直洗到黎明,天亮了,他匆匆地赶到火车站,乘上了回部队的列车……

  回到福州,一些战友对王龙基说,你结婚的事就不用讲了。可他认为结婚是光明正大的事,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他当天就告诉了造反派的头头。那个头头说:“你不听组织的话,还敢回来当面顶撞组织,这真是要老婆不要党籍。”当时,王龙基是预备党员,那个头头不给转正。王龙基想找老首长刘培善诉说心中委屈,但将军这时已被迫终害致死。于是,他咬破手指连写了三封血书,坚决要求立即复员!血书交了上去。复员批准了。王龙基连补助金也没要,就乘火车回到了上海。

  当时,王龙基是可以回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的,但“文革”中对文学艺术的全面批判,伤透了他的心。他想,文艺作品可以随心所欲地扣上大毒草、小毒草的帽子,可以任意歪曲丑化,这电影还能搞下去吗?于是,经王龙基的要求,复员办把他安排到当时只有四百多人的一个无名小厂——上线无线电二十厂。

  父亲去世后,王龙基就成了家中的主政者了。他生长在一个民主和睦的家庭。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和他们谈心,开家庭会议,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随时向父母亲提出意见,甚至可以开展辩论,最后谁能说服谁,就采纳谁的意见。在他们家里,更多的是相互间的关心、尊重和体谅。当王龙基自己有了儿子以后,他也想把这一美好家风继承下来。

  除了赡养老母亲外,王龙基还要把与儿子孙女交朋友当成一段重要的事情,当做家庭建设的中心。

  儿子们小的时候,王龙基曾把一张画撕掉(后来才知道,那是极为值钱的东西),用画轴的木头加铁钉制造了第一辆儿子的童车。轮子是铁的,整个车身像一个小床,又像动物园的栅栏。他用这辆车子推着儿子满街跑,像大哥哥推小弟弟。有时停在十字路口上,儿子看汽车,他就欣赏着儿子的表情。马路上的行人,好奇地望着他们这对父子。王龙基开始不清楚,后来,他才感到大约是这辆车子太差,所以人们好奇。王龙基就又去淘旧货,他先后买了好几辆坏的童车架,拼凑起来,做了四辆童车。最后又做了一辆能睡能坐的双人童车,推着两个儿子荡马路。邻居们看了,都笑道,这个老三毛呀,童心不改,给他当儿子,好福气!

  当时,王龙基经常倒三班,他极喜欢做夜班。通宵回来后,扒几口泡饭,就推着儿子上街了。有好多次,他从淮海路一直推到曹家渡他们的外婆家,又从静安寺推回来就该吃午饭了。跟儿子在一起,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可是,为了也带来不少矛盾。那时,王龙基推着儿子上马路,一去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儿子睡着了,给风一吹就感冒。回家后,大家又得忙碌一阵子。那时候的条件有限,但两个儿子乘坐过的童车数量是极多的,先后坐过五辆,而且每辆都有王龙基的汗水、精力。王龙基在制作中,好几次弄破了手,但为了儿子,他心甘情愿。

  儿子们小时候非常喜欢汽车玩具。王龙基就到马路上看汽车,绘制了不少加工草图,花了好几个休息天,终于制作成了一辆比鞋盒还大的木头大卡车。这辆车,有带橡皮的铁轮子,有可以亮的车灯,还有车前保险杠。两个儿子兴高采烈地拖着卡车满院子跑,一会儿又拾了一些石头放进去。母亲李青蕙看了,不由得想起王龙基小时候在厨房里用圆木推劈柴的情节。老人摇着芭蕉扇,笑眯眯的。王龙基乘机为儿子们拍了不少玩汽车的系列照片,他自己冲底片,印照片,放大……真是快乐无比。

  不久,王龙基又造了一个火车头。这两件玩具陪伴两个儿子度过了幸福的幼年时光。儿子长大了,对玩具不感兴趣了,他就想要为儿子弄辆小自行车。他到商店里去过好多次,但几个月的工资加在一起,不吃不喝也买不了一辆。王龙基就到北站的旧货市场,到虹桥路的铁路边的废铁商店去买了些废铁管,用煤气烧用手弯。在弟弟的帮助下,他硬是把自行车架给造好了。后来又继续添了旧链条、飞轮和踏脚,脑筋动了不少,汗水也流了不少,手也破了多处。但小自行车终于造好了。儿子在这辆自行车上学会了骑车。1980年搬家时,那辆自制的自行车被别人偷走了。但他欣慰的是,还保留着儿子骑车的照片。

  两个儿子的头发,从小到大,多少年来,曾一直是王龙基亲自给理。为此,他过几副理发推子和剪子。为了给他们理发,他还特意观察过很多的理发师傅。但是因为没有师傅传教,所以总是不得要领。尤其是大儿子头发很硬,每次给他理发,王龙基的手上都会磨出几个水泡。无论王龙基理得怎样差劲,大儿子从来没有提出过异议。给儿子理发,一直理到他读高中。这时,老二提出了异议,他才被迫“洗手”不干的。小儿子上初中的时候,表现得独立性很强。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不喜欢爸爸给他理发。起初,王龙基搞点强制,非给他理不可。后来,退而求其次,他做出了“奖励措施”,就是每给他理一次发,给他发奖金。可是,没有多久,小儿子连奖金都拒绝拿了,并且还写了一封意见书给王龙基。这孩子小时候经常会给爸爸写些意见书的,似乎已成习惯。在王家这个民主的家庭里,事情发展到小儿子写了意见书的地步,问题往往比较严重了。

  这样,王龙基只好放下手中铮铮作响的剪刀。父子俩坐下来交谈,儿子对他说,每次爸爸给我理了发,同学都要笑话我,我不得不花钱到理发店去再修理一番。这次谈话后,王龙基决定不再给两个儿子理发了。

  小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阶段对父母很有意见。认为他们做父母的很小气,不肯给他们买名牌,他的很多同学都穿名牌。对他的这个意见,夫妻俩没有做任何的解释,也没有批评他们……

  有一天,全家四个人在一起,王龙基提出请两个儿子和他一起记账。他们听了非常高兴,尤其是小儿子特别起劲,拿来一个本子把他们的工资和每天的开销一笔一笔记录下来……

  这样过了不到一个月,两个儿子向他们提出:“爸爸妈妈,帐我们不记了,名牌我们也不再想买了,家里的开销确实很不容易……”王龙基笑着回答说:“谢谢你们的理解。其实一个人的好坏,穿戴并不重要,要想得到别人尊重主要是看你的人品和知识才能。”

  有句老古话:只怕不养,不怕不长。一转眼,王龙基的两个儿子都快到不惑之年了,一个儿子在飞利浦公司担任两个部门的经理,另一个儿子在一家服装公司担任设计部主任。他们都成家立业有了子女,过着幸福的生活。

  王龙基的三个孙女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欢快。

  今年4月王龙基的大孙女纯云(纯纯)10岁,王龙基的二孙女纯雨(雯雯)8岁,王龙基的小孙女纯蕾(嘟嘟)正好1周岁。她们之间的感情很深。

  大孙女纯纯文静、忠厚、善良,她非常喜欢两个妹妹,处处关爱着两个妹妹。休息天,她独自照顾小妹妹可以整整一天或半天不离左右。二孙女雯雯,聪明、活泼、富有幻想,她对姐姐和妹妹有着深厚的姐妹情。前几天,她们学校春游,爸爸妈妈给了她十元钱,她花掉了九元钱给妹妹买了三个玩具,而自己一分钱也没舍得花。三孙女纯蕾——嘟嘟,就像个男孩子,一刻也不停地玩,见人就笑,非常讨人喜欢。

  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日,王龙基正在院子里种菜。一位素不相识的邻居拎着一个笼子,里面有一只小白兔。他一边走一边左顾右盼,走到篱笆外边,对王龙基说:“我住在楼上很不方便养,这个小白兔就送给你吧。”王龙基很高兴地收了下来。这只小白兔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特别孙女纯纯和雯雯更是乐不可支,她们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拔萝卜或采萝卜叶子喂小白兔。星期日还邀请一些小朋友和小白兔玩耍。

  有一天早晨,王龙基照例拿着一块馒头跑到笼子边。他愣住了,看见笼子打开着,兔子不见了。王龙基赶忙四处找寻,不见踪影,又跑到外面花草丛中去也没找到……王龙基想:坏了,要是小孙女知道了,一定会伤心痛哭的。雯雯放学回来,王龙基赶忙对她说:“雯雯,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她问:“什么好消息啊?”王龙基答道:“今天小白兔找到它妈妈了,它妈妈把它带走了。”雯雯不解地问道:“小白兔的妈妈怎么会找到它的呢?”王龙基说:“小白兔的妈妈很喜欢小白兔,所以来找它了呀,就像你妈妈很喜欢你一样的嘛。”她茫茫然然地“哦”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可是……我再也看不到小白兔了呀……”

  第二天,雯雯放学回来,又跑到那个空空的笼子边呆呆地看了一会儿,忽然哭了起来,说道:“小白兔找到妈妈是好事情,可我再也看不到它了……”王龙基说:“雯雯不哭,小白兔在这里很孤单,和它妈妈在一起会非常快乐的,你高兴吗?”她点点头止住了眼泪……

  王龙基对家里的人说:“千万不要把真相告诉雯雯,否则她会很伤心的。就让我撒一次谎,当成美丽的谎言吧,让雯雯心中永远保持这段美好的回忆……”

  有一天晚上五点多钟,王龙基从机场回家,车到家门口,见到雯雯站在门口,他以为是来接自己的,心里一阵激动……下了车,才知道是一场误会,原来她和她的同学正好离开家,要去另外一个同学那儿过圣诞夜。雯雯看到爷爷也喜出望外,奔过来抱住王龙基亲昵地叫道:“爷爷回来啦……”王龙基的心真是比蜜还甜,感受到一种最大享受。

  晚上九点多钟,雯雯跟着她妈妈进了房间。她妈妈说:“雯雯一回家,一定让我和她一起来送蛋糕,隔夜还不行。”这时,雯雯拿着一个纸包,奔到王龙基面前说:“这是我留下来给爷爷奶奶吃的圣诞蛋糕”……

  王龙基打开一看,是半块小蛋糕。望着她的笑脸,他很认真地说了声:“谢谢,这么珍贵的礼物。”她的小脸上流露出自豪的表情……

  这半块蛋糕对王龙基来说真比吃山珍海味还好,因为这是孙女给他的,是特意留下来的。她这么小就懂得去爱人了……王龙基以为,爱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从小培养起爱心是最最重要的。

  雯雯很喜欢主持家庭会议,还常给大人们提意见,她和姐姐自编自导文艺节目给爷爷奶奶看,自称为“云雨组合”,并宣布再过几年就是“云雨蕾组合”了。

  一天晚上,王龙基和两个孙女在小区里散步,看见路上有一个废旧塑料衣架。王龙基便一脚把它踢到路边,可孙女在后面发话了:“文明的做法是把它扔到垃圾箱里去。”他一听,连忙走过去把那个破衣架捡起来丢到垃圾箱里。

  雯雯对她奶奶说:“爷爷是两面派。”奶奶问:“为什么?”雯雯回答:“爷爷和他们在一起开车的时候带安全带,他们不在的时候,他开车不带安全带。”奶奶问:“你不在车里怎么知道爷爷不带安全带呢?”雯雯说:“我看见过的。”奶奶告诉雯雯:“不带安全带是错的,但这个不能说是两面派。”雯雯点点头。

  春节前的一天,雯雯正在吃晚饭,奶奶说:“爷爷已经回上海了,正在回家的路上。”雯雯听到这消息,立刻放下了碗筷,从书包里拿出一张同学送她的贺卡,在上面一笔一画仔细地写着什么。王龙基回到家里,刚一进门,雯雯就对他说:“爷爷,这是我送给你的贺卡。”王龙基打开贺卡看到:“爷爷你好!一个人无论做出多大的成绩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这是雯雯对你的启迪。”王龙基连忙说:“雯雯,谢谢你!我会照你要求做的。”奶奶夸她:“这句话写得真好!”雯雯笑笑说:“是他们课本里读到的。”

  在和孙女们相处的过程中,王龙基悟出一个道理:你想让她们将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你必须首先要做到,言传不如身教,而且小辈们有许多优点和长处是值得我们做长辈学习的。

  王龙基的两个儿子经常对他说,同事们都很羡慕他们这样和睦的家庭。他们之间首先是朋友,然后才是父子。他们有很多的出国机会,但是从来没有想出国;他们可以选择很多的地方居住,但只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王龙基觉得父子之间,祖孙之间,只要有真诚、尊重和宽容,就会和睦亲密。

  家和万事兴,这是最重要的。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