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六章 清明时节雨纷纷

  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清明时节雨纷纷,不知道是哪里得来的,但是却一直留在脑壳里。和这句话一同留在脑壳里的还有罗时堂的老婆说过的另一句话:跟着老天一起哭一场,也算是记得死去的亲人……

  每到清明节,这两句话都会从脑壳里蹦出来,刺激一下神经,跟着想起祖母的穿着褐色纺绸衣裤的背影;跟着想起曾经躺在东门头梯板房门口晒太阳的图景叔公;也跟着想起院子里曾经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王典忠老人笑吟吟地带着红袖箍走在红卫兵和红小兵队伍的最前头……他们都已经亡故多年,借着清明时节做一整天的怀念,倘如这一天又确实像那句话“清明时节雨纷纷”说的那样当真下了雨,也就当真的陪老天爷一起哭一场。

  我们那个时候过清明节,大概从四月初四就开始了。四月初四的那天要准备上山祭祀先祖的果品和食物,还要在这一天去磨坊磨好米粉。我们那里有三种磨坊,第一种是磨豆坊,主要是磨黄豆,以及加工各种豆腐,已然成了豆腐坊;第二种是磨油坊,主要是帮助远近居民榨油的作坊,你可在晨间提三斤油菜籽来交给坊主傍晚再来取走炸出来的七两油,也可以榨花生油、豆油,最金贵的是芝麻油;第三种虽说是磨米坊,也磨面。磨米做粉、磨麦做面这样的,也磨小米、高粱米。清明节的前几天开始磨米坊就开始忙,一天二十四小时机器不停,门口一袋米一袋米地挨着算是排队,因为初四这天是一定要磨好米粉的,在第二天要包清明粑用。包清明粑,是为了纪念先祖。全家人一起为坐在案板旁,雪白的米粉,参温热的开水揉成雪白的坟冢一样的形状对在案板上,一般两砣分左右两边放着。案板上撒上干爽的米粉,从雪白的“坟冢”上抓一团下来,先搓成乒乓球般大小的球,然后再一点一点地用手捏开来,装入已经准备好的馅儿,做成一个像元宝的类似于北方饺子那样的形状,我们那里叫“清明粑”,馅儿,一般是素菜,主要的材料是选择白豆腐干儿,配韭菜;或者酱豆腐干儿,配大蒜,选择这两种馅儿,都体现一个意思,就是清清白白的意思,似乎也是为了纪念亡故的先祖。但是韭菜和大蒜不能放一起,两种馅儿也一左一右放在手边上,包出来的清明粑,就一个个摆放在撒着米粉案板上,排满的时候,像排满了雪白的元宝……

  清明的一大早,全家人都起来,忙着包清明粑,首先要蒸一笼,六只或者八只,蒸熟来,摆入瓷盘放在桌子上灯塔凉下来,这个时候家中准备上山祭扫的成员也已经准备好了:一把锄头,一把柴刀或者镰刀、一方竹篮,装了果品放了酒瓶还有鞭炮,当然还有刚刚说的那盘清明粑,准备停当了,出发,去祭扫。彭世宇家一般是全家的男丁家上山祭扫、女人们在家继续包清明粑;耿旺来家的先祖根本就不葬在本地,一般就是在家里包清明粑,然后在厅堂的案台上摆鞋供奉的果品和食物,以次祭祀遥远的祖坟山上那些亡故的先祖;我们家,因为祖母亡故前留有遗言要求单独葬在天宝桥凤凰山,凤凰山不远,离家20里地,所以清明这天我们一般全家人都要去给祖母扫墓,祭扫的仪式虽然并不隆重,但是全家人都到场给祖母烧香跪拜,有一种全家团聚的味道——由此我曾经私下想过:祖母是一个聪明的女人,要求葬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每年都可以让子孙前来祭扫,比葬回本籍到那遥远的乡山野地以媳妇的身份和列祖列宗同眠一处要好得多要舒心得多吧……

  大概上午十点的时候,全家出门,装束像上山砍柴,也像是踏春郊游。我们还小的时候,把春游和清明扫墓当作同等的事情来看待,觉得祭祀是大人的事情。学校里组织春游也基本上和瞻仰烈士陵园捆绑在一起,在那个还不能明白宗亲以及家族甚至姓氏文化的孩提时代、在那个倡导革命兄弟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时代里,我们分不清祭扫祖母和祭奠烈士英灵以及踏春郊游有什么区别。我长大到不要戴红领巾,也开始想知道我是从何而来的年纪后,清明祭扫,有了新的意义。四月初五那一天,上午十点出门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在心里回想祖母和搜寻先祖的点点滴滴而构建的元素。这是一个先祖恩赐给子孙后代的日子,城郊开始一直到南山脚下,开满了黄灿灿的油菜花,一路上,除了有再见亲人的喜悦还有这样的迷人风光撩拨你的心情,让人感受到这就是先祖带给我们的温暖。还没有到天宝桥,温暖的春风已经逼得我们脱掉了外面的衣服,让我们的肌肤更多地暴露在阳光下暴露在先祖前,感受生命的真实。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蒸还捞到山脚下,在山脚下的农舍或者农舍前的老槐树下吃一碗新鲜的温热的水豆腐,一家人开心地把笑容挂在脸上,坐在大青石上,排成一排,小憩。此时比我们早来到山上给他们亡故的先人祭祀的人已经点燃了爆竹,劈里啪啦地响着——清明祭扫放鞭炮据说是为了通过鞭炮的声音告诉地低下的亡灵,子孙后辈都来了!这种听起来就让人感受到家运亨通人丁兴旺的声音是多么能告慰亡灵沉眠地下的心啊。爆竹的声音把我们的目光引向凤凰山,山上也是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再一次感受到先祖的神灵仍在,否则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孕育成长的季节里召唤我们来到他们身边,并指引我们跪在地上,用额头贴近土地,用耳朵去听地底下十几年、数十年、几百年甚至数千年前的声音呢?目光停留在凤凰山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深处,那里有成片成片的山杜鹃花盛开着,泼洒着湿润的鲜红——难怪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套用了: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是被革命英雄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这样一句的话时候,被语文老师用和杜鹃花一样鲜红的墨水勾画出来,那是怎样奖赏和赞美啊!杜鹃花,是我们家里所有人都喜爱的一种山花,尤其是母亲,转眼间已经自己采摘了几支在手上,诱导着她的一群孩子跟在身后也开始采摘。杜鹃花,俗名:映山红。母亲唱着:漫山遍野嘞,映山红……一脸幸福。记得那个时候,我看着母亲像映山红一样绽放的脸,想:以后给母亲祭扫的时候,我一定采摘一大把映山红,放在母亲的坟前——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母亲三十九岁,现在母亲已经六十五岁了,也依然健康,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把采摘来的映山红养着水瓶里,放在窗台上,能持续盛开!其实我的母亲也有一句话叫做:清明晴谷雨雨。意思就是清明这天如果放晴的话,谷雨那天就多半是要下雨的,这好像只是母亲记得的一句农谚,但是母亲的心思里真的是渴望每年的清明节都能有晴朗的天,那样的话就可以采摘到她无比喜爱的映山红了。

  就这样一人捧一大把摘来的映山红来到祖母坟前,放在祖母的面前,我们还捧出来母亲包的清明粑还有果品,我们开始祭祀活动,我们虽然在形式上仅仅是祭祀我的祖母一人,但是在内心莲年龄最小的我也已经开始明白,跪在祖母的坟头,祭拜的是列祖列宗。我们怀着极其畅快的心情跪在那里,和祖母对话和先祖对话,仿佛我们已经面面相对了,在绿树红花之间,一群人,依次双膝跪地,匍匐叩首,父亲嘴里说着家乡话,手上依然点着了爆竹,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像从一个精力充沛的族群里传来的尖叫,在凤凰山上呼喊着,惊动长眠于此得满山鬼魂——父亲说:这里住着的,都是祖母的邻居,也要拜一拜,于是我们又依次拜四方。祭扫活动除了跪拜,还要清除坟冢周遭的杂草;还要到邻近的几个坟冢那里去说话:“左邻右舍平时多关照”之类的话,还要顺便洒点酒,倘若怀疑旁边的坟冢有连年没有人来过的迹象的话,也要顺便帮忙祭扫一番,顺便放一束映山红,顺便一起除去杂草……一炷香的功夫,父亲带领大哥已经把祖母的坟冢修葺一新,祭扫活动进入了尾声,我们将要离开凤凰山。父亲说:早年,祭扫的礼节还要复杂,祭扫到这个时候,大家都守着坟冢一起吃供过祖先的果品和清明粑一起饮酒,这叫做和先祖“共餐共饮”。听到这样的话,我仿佛能看到草席、书简、案牍、酒樽、方鼎、旌旗、牛头……

  祖母的坟冢在凤凰山的半山腰,下山的时候没有顺着上山的路,而是选了西边一条盘山路下去,一路上全家人便一个个弓着身体像羊一样散步在羊肠小道的两旁,我们一家六口人,弯着身体寻找着刚刚长出地面的蕨菜,三五寸到一尺不等的都有,其中六七寸长短的蕨菜最好,滚圆的茎,羞涩的蕨羽,覆盖着柔软的毛,赶快摘到手,看谁摘得多,最后一起交给妈妈时,看见妈妈已经摘得一大把,我们兄弟几个都差不多,等背着手走近前来的父亲交出他采摘的蕨菜时,只有三两根……山蕨菜是一道美食,回家汆水后能去掉七成苦涩味道,假如辣椒干,干炒,清明时间独有的山蕨菜的香气扑鼻……父亲因为摘不到比我们多的山蕨菜,主动为母亲采摘了一把含苞待放的山杜鹃,说回去养在水瓶里,放在窗台上,让映山红变成“映窗红”,母亲听完后就笑了……

  回到家里,继续包清明粑。一案板包好,就蒸一笼屉,上圆了气以后,整个蒸笼端上桌,一起吃,甚至可以倒点米酒,与父亲共饮,其乐融融。清明节这天,从下午开始,到夜晚上等以后,院子里的人陆陆续续开始走动,小波的外婆送来了十二个他们自家包的清明粑,一吃竟然是黄豆粉馅儿的;于银宝的小儿子亮明也端来了一盘十二个他们家的清明粑,抱着他们家乡特有的腊肉和豆腐干的馅儿……我们家也要挨家挨户地送去母亲抱的清明粑,这样的清明节才算是温暖热闹的劳动人民一家亲的清明节。我的记忆里,清明节一直都是朗晴的;都是母亲采摘着映山红诱惑着我们几个孩子跟随的情景。可能确实有那么一次,下了雨,我记住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话还有“陪老天爷一起哭一场”的句子。

  清明节,一直都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吗?对我来说心里可能已经可以回答说:是的,那是一个可以祖母对话、可以和先祖对话的日子;那是一个可以跟着母亲一起采摘映山红和山蕨菜的日子、一个可以跟父亲对饮米酒的日子……但是也有一些关于鬼魂关于阴暗的记忆:印象中我们那里有这样一个习俗:门头上有悬挂镜子的人家,在清明节这一天基本上都要更换一面新的镜子或者拿下来重新擦拭,这面镜子,据说原本是一面“照妖镜”,家中有人亡故,一般会在头七的时候,在自家的门头上悬挂一面镜子,用以避邪,老人们曾经用极其隐蔽的声音偷偷地告诉过我们悬挂镜子的含义,用极其隐蔽的声音说话仿佛是怕被阴间的鬼听到他的声音,人为地渲染了气氛,加深了所表述内容的真实程度:那些亡故的人往往会想着回来回到这个家中,悬挂一面镜子,可以阻止他们回来,一心一意在阴间生活。我们家没有在祖母亡故七天以后悬挂这样的镜子,因为我们觉得祖母生活在凤凰山一定很安详……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