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寻找远水解近渴,新生政权将错就错南下广东“大迁移”

  南昌起义虽说有好的开始,可是随之而来的却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曲折。

  在起义胜利后的领导人会上确定“南下广东”的大方向后,接着对回粤路线问题作了研究。起义军参谋部拿出了两个方案:一是走大道,直入吉安、赣州,进入广东;二是走小道,绕道抚州、赣闽边境,进入广东。对两个方案一时形成不了共识,双方持不同意见者,争论颇为激烈。

  叶挺用红蓝铅笔指点着地图上的标记,认真地说:“对回粤路线,我反复思考过,以由江西东部和福建西部南下广东,取得海口为最佳路线。”

  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人都在全神贯注地倾听着。

  “敌方的兵力部署,我们大致已作了解,朱培德所部在吉安一带与李济深所部的钱大钧、黄绍竑各军,共约13个团阻拦。……当然,从交通便利来看,由吉安、赣州入韶关,直取广州似乎更好一些,但沿途敌人有重兵把守,纵能将沿途朱培德所部、李济深所部完全消灭,但到韶关后,李济深仍可利用粤汉铁路之便,可以集中5个师以上的兵力与我决战,我们且战且走,疲师远征,行至韶关,战斗力定要减少许多,再与强兵决战,我们则很难能取胜。再说,我军的后面,还有张发奎的两个师,更无法应付……”

  谭平山忍不住打断叶挺的话说:“但你说的那条路线,途中人烟稀少,山高路险,部队行军太困难,加上沿途同样仍有不少敌军堵截,也许这双重的困难更大。”

  贺龙嘴上叼着那个大烟斗,他取下烟斗,补充说:“从刚才提出的两条路线来看,各有利弊,不过,衡量一下,我不主张叶军长所说的那条路线。为什么呢?不知大家考虑过没有,除了刚才平山同志说的自然条件不好会增加行军难度外,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眼下正值盛暑,加上那山间小路之上,我们这样的队伍行军,如何展得开?大批的武器弹药是无法运输的。而且无足够的民夫。”

  贺龙吸了一口烟,接着补充道:“经吉安、赣州直下广东,我们是沿着可以通航的赣江堤岸一直向南,途中所经过的是一些较大的工商业城市,如丰城、樟树、吉安、赣州,再往南还要穿过人口稠密区。据我所知,那些地方过去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所以可望得到当地居民的积极支持。同时,赣江可以作为水路来利用,用以调遣兵力和运输辎重。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可以弥补民夫的不足……”

  叶挺听了这番分析,不以为然,他考虑了一下,斟酌了一下字句道:“这只是比较而言。我们南下的目的,是占领海口,争取外援,兵贵神速,从时间上来说,自然越快越好。而且我们应该尽量保存实力,不应力敌,以图再起。”

  叶挺以惯常的心平气和,掩藏着内心的那丝丝的反感,盯视着地图,继续低沉地说:“敌军前截后追,他们的目的在于阻止我军南下,当然,更望能尽快吃掉我们。走大道,路虽好走,又有水路利用,但敌人并不是傻瓜,交通的便利既是我们调遣兵力和运输辎重的有利条件,同样也是敌军的有利条件。走这条路,天天就得打仗,打赢了可往前动一动,打输了那不但不能向前还要往后退,一退又会退到敌军后面张开的大口上。所以我认为此路风险太大。”

  “我们也不能轻视自己的力量,如果速战速决,迅速向前推进还是有把握的。”贺龙把头仰起,眼睛睁大,插上去说了一句。

  叶挺不遮不掩地反驳说:“一个‘速’字说起来容易,但我想这会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我刚才已说过,敌军目前的部署对我们很不利,走大道难免要与敌人的大部队遭遇,比如驻扎吉安的王均部,驻扎赣州的钱大钧部。同时,还不能排除同第六军冲突的可能性,何况第六军已经从萍乡向我运动,并且很可能占领我军右翼的有利地形。这前后左右四面受敌,于我何益。”

  叶挺有些激动,他喝了口茶,稍稍停顿了一下,仍按自己的思路说下去:“走小道因其自然条件不好,会给行军造成一些困难。不过,我军走这条路线可避免大战而平安抵达广东。据我预计,走这条路从南昌到广东省边界,在相对有利的条件下只需20—25个昼夜。”

  刘伯承接过叶挺的意见,阐明了走小路的具体理由:“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吉安、赣州等地对起义军直接构成威胁的敌军达4万,就我们现在的兵力,如果发生对抗难操胜算;临川、会昌路上仅有近3000弱敌,容易应付,即便敌人从他处调兵过来,山间行军困难,可以各个击破他。”

  叶挺、刘伯承说完,整个屋子里沉默了许久,只有大蒲扇“噼啪噼啪”的扇风声和贺龙用他那漂亮的烟斗轻轻敲击着桌角的声音。此时,与会者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在周恩来身上,似乎在说:“恩来,你拿主见吧。”

  周恩来环视了一下众人,他那疲倦的脸上漾起了一个微笑,启口道:“起义军的去向选择,党中央已有原定的计划,我们就按照中央的指示办。至于南下路线,我找了江西省地方党的同志作了调查,我们除了要尽可能了解到敌军正规部队的底细,还要对部队行军开进的沿途地方武装、封建势力、风俗习惯等都要尽可能多了解一点。从全局情况来看,叶挺同志提出的这条路线对我军运动较为有利些,当然,这也只能说把握性大一点,并不是绝对有把握。我想,只要大家意见能倾向统一,就尽快定下来吧。”

  周恩来发言后,大家很快达成共识,决定走叶挺提出的南下路线,即由江西东部和福建西部南下广东,取得海口。

  胜利的欢乐很快蒙上了一层阴影。起义军将要离开南昌,从起义胜利到开始撤离,仅仅只隔了一天多时间,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南下的路线确定后,一些有见识的军官,如周逸群等很着急,想再劝说叶挺。叶挺不耐烦,他答复周逸群说:“我已将路线向部属宣布了。这样反复,怕动摇军心,特别是初次指挥蔡廷锴的部队,要建立威信,更不便朝令夕改。”没办法,起义军只好按已经确定的路线走,将错就错了。

  8月3日,起义军开始撤离南昌。出发前夕,朱德被提升为第九军军长。他率领南征第一纵队的先遣队为前卫,冒着绵绵细雨,首先踏上征途。随后,南征左翼纵队司令蔡廷锴率第十师为第二纵队;叶挺率第十一军为第三纵队;贺龙率第二十军和革命委员会各机关跟着出发。起义军走得那样匆匆忙忙,又是那样沸沸扬扬。

  南昌有许多老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义无反顾地跟上起义军走了。有800多青年穿上了灰军装,更多的是当挑夫。当地共产党组织领导的码头工会、搬运工会、轿行工会和南昌、新建两县等组织了千名工人农民投入到起义军南征运输行列,仅独轮土车就有百辆。他们尽自己的力气为起义军担着、推着武器弹药……

  这支军人与百姓混杂的庞大的奇特队伍,在窄窄的乡间小道上向南进军,旗帜飞扬,尘土飞扬。一字长队拉成了一望无尽的长蛇队,迤逦了数十里路。

  8月的天空,连一片云彩也没有。太阳如火一般拥抱大地,大地蒸发出灼人的热浪。路上的尘土被队伍踩踏得冲天而起,弥漫在队伍的上空,犹如腾起的黄色火焰。

  劳师远征,兵家之忌。

  部队马不停蹄地在烈日下南进,沿途多系山路乡道,士兵除肩扛各种轻、重武器外,每人还背着规定要带的二三百发子弹,还有行李,负重累累。有的班还抬着大帐篷,每个士兵还要照看一个挑着枪支、硬洋等物品的民夫。出发时,命令严格规定:从师长以下,每个人的行李不得超过20斤;除了年老有病的不能步行的人,一律不准骑马。因为没有后方的接济,加上挑夫还是少,大部分枪弹都随部队尽量带走,除了士兵们带的外,所有的马匹也都用来运炮和炮弹。即使这样,仍有大批的辎重、弹药、枪械带不走,被秘密地投入了赣江。

  出师浮沉多。

  由于南下行动仓促,来不及对部队进行改造,宣传教育工作也未跟上,士兵对起义的意义认识不清,加之行军艰苦异常,因此,部队非战斗减员甚多,丢弃子弹枪炮也非常严重。起义军的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1927年10月,李立三在其向党中央报告的《八一革命之经过与教训》一文中说道:

  5号从南昌出发,经3日赶到临川,天气极热,沿途多系山路,每日行60里,实际多至百里。兵士负担极重,每人背250发至300发子弹,机关枪大炮,都系自扛(因无夫子)。沿途全无农民运动,加之反动派的宣传,所以沿途农民闻风而逃。食物与饮料全买不到。甚至终日难得一粥。渴则饮田沟污水,以故兵士病死极多,沿途倒毙者络绎不绝。同时军队中多无军医处、卫生处等组织,无法救治。加以宣传工作极坏,兵士全不明此次暴动的意义,因此军心大为动摇,逃走极多,仅行军3日,实力损失已在三分之一以上,遗弃子弹将近半数,迫击炮完全丢尽,大炮亦丢了几尊,逃跑及病死的兵士将近4000.

  同月,周逸群在其向党中央报告的《关于南昌起义问题》一文中也说道:

  当我们离开南昌时,因江西民众运动毫无一点基础,找挑夫非常困难,而得敌人子弹枪支甚多,因此无法运送,于是为要多带子弹,只好每兵发给子弹250发,甚至300发。士兵因天气太热,都不愿多背子弹,竟有暗将子弹投弃者。据贺氏云,仅军部特务营由南昌至瑞金并未作战,而损失子弹达3万余发,其他各团可想而知。……由南昌至抚州,本规定4日到达,乃江西道路非常长,每日虽云走60里,合之川黔道路不啻有80余里之远。兵夫因负担太重,沿途倒毙者甚多。又卫生队无人挑卫生材料,以致病者无药,死者无人安埋,其惨况有非笔墨所能形容者。

  同月,《中共中央通告第十三号──为叶贺失败事件》中指出:

  ……

  五、军事上的错误——军事上的错误,更是很多,不能详细叙述,简单些说:南昌暴动没有采取直下赣州吉安,一则可以打散朱培德钱大钧隔绝张发奎,使他们不能与李济深黄绍竑连成一片,而如现在之从容布置,围攻我们,二则这条是大路,沿途农民运动有些基础,可以随处摧毁豪绅政权,引起农民群众建立农民的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农民,逐步交农民防守。南征的路线是取得抚州会昌寻乌等闽赣边境荒微之地,农民简直尚未起来的地方,这已经是一个失着。

  同月,《中共中央最近政治状况报告》中指出:

  叶贺南昌起义之后,不曾采取猛攻吉安、赣州的战略,以歼灭朱培德、钱大钧的反动势力,直入广东,而迂回绕道抚州及闽赣边境,沿途避免战斗,这已经是失着。事实上,叶贺走过瑞金会昌的地方,仍旧遇见战斗──钱大钧的军队,这一战役虽然是叶贺胜了,但是损失很多。

  南昌起义已经进入历史。翻开尘封的史册,朦胧的往事渐显清晰:

  假如起义军南征路线选择大道,敌强大我亦强大,也许刚吃过亏的敌人并不敢死追硬堵,也许能避免许多大的挫折。因为走赣东小道的结果,不仅没有看到叶挺所说的好处,而且打了更多的大仗硬仗,加上道路崎岖难行,食宿运输困难,造成了部队重大的损失……

  假如起义军不过早地离开南昌,连同起义军就有可能组织起一支5万人的大军,因为还有本来可以参加起义的2万多力量正向南昌赶来,蔡廷锴师也不可能有空子脱逃。这些力量捏在一块,敌人再想吃掉起义军就更加不易……

  很显然,当时的这些“假如”,并不像今天歌唱家关牧村唱得“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那样轻松,那样浪漫,那样简单。历史毕竟是历史,从来就没有先知、没有神仙、没有救世主,历史最高的主宰是历史本身。因为革命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的征途上充满着难以捉摸的变数和难以想象的艰难。如果说,谁能事事都是“事前诸葛亮”,那他就不是人而是神了;那样的革命,则可称之为神话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