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第一枪,铸就了共和国一代名将一代军魂。
岁月流逝,物换星移。人民忘不了共和国那一代叱咤风云的建军元勋;建军元勋们也难以忘怀那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1961年9月18日下午,从中共中央庐山会议结束后下山来到南昌城的周恩来,故地重游,迈着轻捷的步伐参观了八一起义纪念馆。
周恩来一贯谦虚,他一直不肯参观为纪念他的业绩而设立的纪念馆。这次参观,是应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的再一次要求:希望总理抽点时间参观纪念馆,对南昌起义一些说法不同的重要史实作些解答。杨尚奎的要求很恳切,周恩来微笑着答应了。他说:“好吧!那就去看看吧,一方面给你们提供点帮助,一方面我也好总结点经验教训。”
周恩来缓步登上台阶,漾着笑意,带着亲切的口吻对纪念馆的同志说:
“是这所房子,没有变。”“有人在北京说,我住在这里,我说,我没有住在这里,但是,常在这里开会工作,这个地方我熟悉。”
经过会议大厅时,杨尚奎问:“总理,你在这里开过会吧!”
周恩来点点头说:“开过,有些重要会议是在这里开的。”停了一会,他接着说,“7月27日,是在这里成立了前委,决定南昌起义。本来应该早动手,但被陈独秀耽误了。在汪精卫准备叛变时,我们当时已经有1个军、2个师和武汉警卫团,以当时的学校作骨干,再加上湖南、湖北的工农武装和武汉的工人纠察队,组织5万到7万军队是可能的,有这些条件不去运用,很可惜。到了7月下旬,汪精卫已经公开反共了,再不动手,连剩下的武装力量也保不住,时机是相当紧迫的。所以,在这里开会时,对于要立即起义,是几乎一致的意见。”
会议大厅旁边的一套客房,是参谋团的办公室,参谋团是前委领导下的军事指挥机关,周恩来作为参谋团成员曾多次在这里开会,研究部署军事行动。
周恩来一面亲切地望着那些熟悉的陈设,一面耐心地听着纪念馆同志的询问。他说:“参谋团的一些重要会议,有时在这里开,有时在贺龙、刘伯承住的地方开。”
周恩来将参谋团成员的名字一一告诉了询问的同志,接着笑笑说:“参谋团主任不是我,是伯承同志。开始,参谋团没有人任参谋长,我就指定刘伯承同志做,起初他谦虚不肯答应,后来我说,一定要你做,他才担任这个职务。”停顿了一会,他接着道:“伯承同志在南昌起义中是立了功的,他一贯周到细致,作战指挥很有办法。”
当讲解员介绍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时,周恩来对贺龙和叶挺两个指挥部的房屋模型很感兴趣。他说:“贺龙住的这栋房子,我的印象很深,是两层楼房,伯承同志也住在那里。当时,我多次去过,和贺龙谈工作,参加会议。贺龙当时领导了一个军,是起义军中的‘大户’,他性格豪爽,斗争坚决,什么敌人也不怕……”停了一下,他又指着叶挺司令部模型道:“北伐时,叶挺的独立团是能够战斗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部队中起作用,从广东一直打到武汉,所向无敌。他的指挥部设在一所学校里,校名叫心远,校长叫熊育锡。”事隔30多年,具有惊人记忆力的周恩来还能一口气说出一所普通学校和校长的名字,陪同参观的人无不深深叹服。
周恩来接着说:“我住的地方离叶挺近,离贺龙较远。南昌起义失败后,叶挺又参加领导了广州起义,失败后到了莫斯科,共产国际责怪他,他受了很多冤屈。皖南事变时,他是非常英勇的,被捕后也从未向国民党低头。他因飞机失事牺牲,是很可惜的。”
二楼的25号房间,是周恩来工作过的地方,墙上挂有他当年的照片,周恩来看了一眼,匆匆离去,说:“我没住在这里。”杨尚奎忙追问道:“你总在这里工作过吧。”周恩来点了点头。
在朱德旧居照片前,周恩来笑着对身边的同志说:“朱德在南昌起义时,是一个很好的参谋和向导,他对南昌的情形非常清楚,各方关系又熟,起义后,他出任九军军长,没有多少兵,但是后来却把队伍带上了井冈山,为人民立了大功。”
在听到起义前夕,前委开会与张国焘争论的介绍时,周恩来停止了参观的脚步,笑着对大家说:“当时的争论的确是很激烈的。在我们就要行动时,张国焘赶来竭力反对,气得我在会上拍了桌子。有的人还主张把张国焘绑起来,我不同意,说:‘张国焘是中央代表,怎么能绑呢?’从这次争论后,张国焘在起义部队中很孤立,很多人都瞧不起他。”稍停,他又说:“起义那天,我们还在叶挺司令部开会,讨论争取蔡廷锴问题,贺龙主张将蔡扣起来,后来,蔡答应随我们一起起义,会议才结束。但是在开往抚州途中,他又开了小差。”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周恩来只偶尔在听完解说之后说起一些当时的情况,即便说起,也很少谈到自己。在参观大厅,周恩来深切地说:“南昌起义是党中央决定的,没有党中央的决定就没有南昌起义。一切革命都是逼出来的。当时也是逼上梁山呀,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进行了疯狂的屠杀,不反抗就没有出路了。”在参观到起义战斗的陈列时,由于一些回忆提供的情况不尽相同,周恩来很耐心地逐个作了回答和解释,说道:“起义军实际人数没有3万,是号称3万。”“起义打响是12点以后,贺龙是总指挥,他是记得清楚的。”他又反问道:“你们现在说几点?”纪念馆的同志答:“凌晨两点。”周恩来点点头说:“就说两点吧,时间不是主要的。”接着他又指着起义军各路指挥人员名单,一一说出了这些同志以后的去向,当说到李硕勋、方维夏等同志时,他那明亮的眸子里浮起了哀云,语调变得冷静凝重,他们是哪年哪月在哪个地方牺牲的,他都记得一清二楚。
当参观到起义军开始南征时,周恩来收敛了笑容,心情极不平静,他默默地走到一座沙盘前,第一次谈到了自己。周恩来手指着沙盘的东部,痛惜地说:“南昌起义后,要是不向南,而是向东,就地发展就好了。假使就地革命,不一定能保住南昌,在湘鄂赣三省的形势就会不同。这也是没有经验,只晓得生搬硬套苏联的经验,国际指示要建立根据地,而我们就只想建立城市根据地,搞大城市起义,没有认识到,要搞农村起义。我们走了,人民群众是不高兴的。”
按照时间顺序,参观的最后一部分便是井冈山会师,未等听完讲解员的解说,周恩来立即接话说:“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当时是毛主席提出来的,井冈山是我们的第一个根据地。因此,南昌起义的宣传,一定要讲到井冈山。对井冈山你们要好好讲一讲,多多讲一讲。在起义失败后,当年党中央开了个会,就是责备一顿,没有总结什么经验,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有很多教训要吸取。”周恩来说这段话时,表情严肃,声调缓慢,他那种严于责己的诚恳态度和高尚风格,使在场的同志深为感动。
参观近两个小时,在全部讲解结束后,纪念馆的同志把周恩来请进了贵宾室休息,很快有人拿来了题词本请周恩来题词。周恩来笑了笑,平和地说:“今天我就不题词了,这个任务我带回去,我要写经验和教训寄给你们。”“我知道你们还有许多问题要问,但我现在没有时间坐下来和大家一起回忆,回北京后,我替你们请国务院参事陈公培先生来,他当时在军事部工作,了解很多情况,可以做你们的顾问,许多事情可以问他。”临行,周恩来仍不忘再三交待要淡化他在南昌起义中的作用,要加大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宣传力度。
周恩来登上汽车离去时,纪念馆外已挤满了人,周恩来不住地向群众招手致意。在群众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中,汽车缓缓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