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光,男,1957年1月出生,江西南昌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EMBA,获美国福坦莫商学院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历任共青团南昌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南昌市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联络委员会主任委员,南昌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现任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胡国光作为在全国市政公用行业率先实现公用企业扭亏为盈、率先实现不要政府财政补贴的先行者、领头人,担任南昌市政公用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以来,以创新思变的智慧谋略和追求一流的企业家精神,引领他的团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两轮驱动战略,实现了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稳健快速发展。集团公司成立6年来,总资产由成立之初的12.9亿元增长到55.1亿元,净资产从5.3亿元增长到17.8亿元。集团公司自2002年成立至2007年底,累计实现税利7.98亿元。集团公司进入全国服务业500强第310位,位居全国水务、公共设施经营管理业第6位,荣获“2006年度中国优秀诚信企业”。他所带领的班子被评为江西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
创新思变 惠及市民
市政公用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经济效益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双重属性。面对市政公用事业亏损而市政公用事业关系到每个市民切身利益的尴尬与矛盾,胡国光果敢大胆提出,坚定不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定不移推进两轮驱动战略,实施资本运作,进军房地产业,打造“蓝天碧水”品牌,实现以房地产业反哺水、气、车传统主业。为扭转南昌市政公用企业亏损局面,胡国光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发展主战略,在自然垄断性的市政公用行业较早尝试贴近市场的创新机制。
首先是解决国有企业的体制障碍。坚持以产权改革为核心,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采取股份上市、靠大联大、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推进市政公用企业股权多元化。洪城水业股份公司一举成功上市,成为全国以供水企业为主发起人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在股市融资2.65亿元,有效解决了南昌供水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南昌煤气公司实行改制,与上海大众燃气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南昌燃气有限公司,引进资金6200万元,国有股份46%,使南昌城市供气迅速与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接轨。
其次是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企业要搞好关键是领导。对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进行改革,胡国光敢为人先,对企业经营者推行“年薪+股权”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考核和奖惩,从经营机制上保证最大限度地将人力资本转变为生产力,全国不多,江西少见。胡国光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南昌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跨上了一个新的层面。南昌供水管网总长度从2002年的1325公里增加到2200公里,日供水能力从97万吨发展到130万吨。南昌公交线路从62条增加到131条,公交营运车辆从1283辆发展到2419多辆。城市公交向农村延伸发展,推进了城乡公交“一体化”。近2年开通了6条线路的空调公交车,实行1元低票价,惠及市民群众。南昌燃气管网总长度从415公里增加到1006公里,管道燃气用户总数从10.3万户发展到18.3万户,供气已实现单一气源向焦炉气、液化天然气、管道液化石油气等多种气源的突破。南昌市政公用企业有目共睹的巨变使市民群众真正分享到城市改革发展的成果。
两轮驱动 塑造品牌
面对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发展,否则就将无情地被淘汰。为把市政公用集团公司做强做大,打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现代一流企业集团,胡国光为市政公用集团描绘了 “再造一个市政公用集团,闯进全国500强企业”的宏伟蓝图。他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两轮驱动”发展战略(蓝天碧水“走出去”发展战略、资本+人才发展战略),立足南昌、立足主业,稳健发展传统主业,努力拓展相关产业,重点突破房地产业,形成国有独资与产权多元化结构并存、传统微利的市政公用主业与高投入高回报的房地产等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胡国光先人一步、高人一筹,转变思维方式,善抓发展机遇,进军房地产业、环保业等领域。南昌“蓝天碧水”购物广场房地产项目的成功开发,是集团公司拓展房地产业的重要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蓝天碧水购物广场不仅是南昌标杆性购物广场、江西省最大的室内商业步行街,也是市政公用集团公司打造责任型企业、回报社会、为市民提供开放式休闲、亲水空间的又一具体体现。继而集团公司房地产事业已成燎原之势。占地面积700亩的南昌蓝天碧水布兰卡小镇项目正在实施。南昌“金融街 紫金园”项目打造红角洲首席30万平米水文化社区,第一批投放市场的166套房源销售一空。北京德胜嘉苑、宁波市姚江北侧#3块地和宁波市渔轮厂地块开发项目正在实施。跨地区承接的新余市、九江市、萍乡市三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营。2007年9月15日,新余市仰天岗商住开发项目投资签约。2007年10月26日,南昌水司与德安水司合资经营德安供水项目签约。这一个个“走出去”发展的房地产项目、环保项目正是胡国光一直致力于让人们享受蓝天碧水美好空间,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力作,也是集团公司创新发展模式开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凭借市政公用集团公司的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和资金优势,南昌市委、市政府把总投资9.8亿元的全省目前跨赣江第一大桥——生米大桥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交由市政公用集团公司全面负责。胡国光深感重托在肩,对大桥建设倾注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短短两年零四个月的建设工期内,风餐露宿、忘我工作,使生米大桥的建设创下了4项全国第一,1项世界第二,填补了1项省内空白。
南昌市政公用集团公司打破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地域局限、行业局限、所有制局限,拓宽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已实现“四个转变”:由财政补贴向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转变;由单一的水、气、车等市政公用传统主业向以市政公用服务为主多领域拓展的转变;经营地域由本土城市为主向周边县乡延伸、并向外省、市扩张的转变;资产由国有独资向国有控股、产权多元化的转变,探索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符合行业特点、具有南昌特色的发展之路。因业绩显著,胡国光同志先后获得众多荣誉:
2004年被国际名人交流中心授予企业管理成就奖。
2005年1月被南昌市人民政府评为“南昌市劳动模范”。
2005年10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
2005年被江西中科先锋软件教育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
2005年被江西财经大学聘请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被江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江西省企业联合会、江西省企业家协会评为江西省优秀企业家。
2008年4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评为“2007年度江西省优秀企业家”。
心怀感恩 倾情公益
“广厦千间夜眠六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这是胡国光在形容一个人的日常消费时,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人的消费是有限的,要把不断创造的财富贡献给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倾情公益、心怀感恩是胡国光的另一大人格魅力。胡国光倡导建立的“阳光扶贫基金”,使集团系统困难职工家庭得到了及时帮助,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走出了困境。他坚持十多年每年年初的“一日捐、送温暖”活动,他带头顶着寒风,来到最困难的职工家中送去温暖、送去希望、献上爱心。仅2006年春节期间,集团系统走访困难职工2700多人次,发放帮困资金56万元。2007年初,他又号召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不仅是逢年过节的关心,更是平常对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学、生病遇灾的点滴关怀。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发生地震时,胡国光当即决定从用于蓝天碧水购物广场的推广费中抽调30万元捐赠给灾区人民。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集团所属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员工踊跃捐款,集团系统向灾区捐助人民币共计350多万元(含特殊党费)。特别是集团公司在江西省率先组织首支由企业自发组成的志愿者抢修队奔赴灾区抗震救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树立了责任型企业的良好形象,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捐资助学凸现爱心。不搞办公楼搬迁仪式,不搞合资庆典活动,将省下的资金捐赠给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大学的寒门学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理想。几年来,集团公司所属企业捐资助学达70多万元,涉及南昌、新建两县及湾里区37个乡镇,30多所中小学校。2007年7月28日是集团公司成立5周年纪念日,胡国光提出“不搞庆典,不搞纪念品,不搞宴请”,节省资金,捐款112万元兴建三所蓝天碧水希望小学和方志敏故居文化公园建设。这些爱心的奉献、感人的资助,赢得好评如潮。受捐赠的学校送上感谢信,被资助的学生送上锦旗,被帮扶的职工积极向上。为此,南昌市政公用集团公司荣获“江西首届十大爱心单位”。
发展经济作贡献,强企兴业系民生,倾情公益献爱心。这指的就是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胡国光。岁月如歌,蓦然回首,胡国光成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先行者之一。今后的风雨征程,胡国光正带领南昌市政公用集团团队,踌躇满志,思变图强,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南昌市政公用集团公司进入全省100强企业前10位,跻身全国服务业200强、全国企业500强而努力奋斗。